走向小康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感受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初步形成對小康社會的感性認識。
能力目標:學會從現實變化去感受小康社會,正確認識黨的基本路線。
知識目標:了解小康內涵的歷史演變、小康的標準、不同階段的小康特征;認識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小康的標準、不同階段的小康特征;
難點:學會從現實變化去感受小康社會,正確認識黨的基本路線。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呈現生活中的各種畫面,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變化,教師引導分析,引出課題《走向小康》
二、 新課教學
環節一、感受小康
學生談小康:你是怎樣看待小康生活。提示學生從自己的身邊 所發生的變化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所起。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簡單的評價后作總結:從衣食住行看小康:1、靚起來的衣著服飾 2、精起來的飲食 3、大起來的住房 4、多起來的私人轎車 5、鼓起來的錢袋子 6、降下來的恩格爾系數。
這些成就是黨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的。到20世紀末,人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環節二、解讀小康
什么是小康?小康的演變經歷了哪些過程?現代意義上的小康的是誰在什么時候提出來的?引導學生閱讀26頁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并分別抽學生回答,教師評定并總結,要求學生了解掌握。
引導學生分析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并填寫下列內容:
時間 目標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抽一位學生上黑板填寫,教師巡視其余同學的填寫情況。教師評定并作分析,特別強調學生要求掌握每一的時間及其對照的相關目標,千萬不能混淆。要求學生及時的記憶并抽查學生記憶的情況。
結合三步目標的內容和時間,今天以實現的目標是哪幾步?
學生分析后抽學生回答,教師評定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當今意義上的小康:一方面: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東西差距仍相當的突出,所以發展不平衡。二方面:到XX年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達到800美元,所以是低水平的。三方面:當今的人們仍只注重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無法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環靜的改善,因此說是不全面的小康。這樣的小康是總體小康。
歸納總結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發展不平衡的、不全面的。
抽一位學生朗讀27頁第二段正文,要求其余學生提取文段中的信息,抽學生回答自己提取的到的信息,教師引導分析,全面小康的特點:較高標準的、共同富裕的、精神文明的小康。要求學生掌握全面小康實現的時間及其特點。
環節三、學生討論:小康的實現有什么意義?提示學生將不同時期的生活情況進行對比。抽學生作答,教師評定并歸納:
1、 將進一步造福十幾人口,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2、 有利于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本質。
3、 有利于緩和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
課堂小結:
1、 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分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