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2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目標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科教興國戰略”“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能力,認真履行義務教育的義務”。本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體會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樹立熱愛科學、勤奮學習的觀念,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重點)
(2)能力目標:
使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的能力,能運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我國科技、教育發展現狀。培養學生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理解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預習導學】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2)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2.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1)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原因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3.科教興國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2)為什么說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問題探究】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感受教育科技成就
“嫦娥奔月”的故事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其中包含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夢想。而如今,這種夢想終于變成現實。 為創設情境,播放視頻《嫦娥一號發射》。
然后進一步提問,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科技成果?同時出示一組圖片,向學生展示。并提出問題:這些照片都涉及到哪些領域?對此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導入正題,明確主要內容,簡單明快。且突出中國科技成就感動中國、震撼世界。
為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課前讓學生調查自已家的三代人受教育的情況(學校的面貌、受教育年限、教育設施等),在課堂上向大家表述,在對比中反映出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我國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他們正在享受著我國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教育科技成果。
在學生還沉浸在激動自豪的情感中時,這時教師進行轉折性的提問:在國際競爭如此激烈的二十一世紀,我們在為神五神六發射成功,嫦娥奔月設想的實現而自豪的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航天員的崇拜和為國驕傲的情感上,而應該思考我國為什么要在科技事業上下如此大的功夫?這一問題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思考過。出示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國際競爭的激烈和我國發展的需要。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為進行下一環節做好輔墊。
第二環節:放眼世界,正視差距
出示對比材料:(諸多數據比較)
學生從對比中看到: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發展,并不能說明我國的整體科技水平已處于世界領先的行列,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高,目前我國的教育科技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