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2
活動五p66:學生介紹“蘇武牧羊、負荊請罪、徙木為信”的故事。探討這些故事所蘊含的傳統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的影響。
教師補充歸納:三個歷史典故反映了愛國、貴和、守信等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其內容和形式也不斷豐富和發展。
課堂小結:幾千年來,我們的民族就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用勤勞和智慧開發了祖國的大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僅對東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青少年有義務、有責任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例題精析】
(蘇州) 國務院于XX年12月16日正式頒布了修改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說明( )
a. 我國努力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b. 外來文化對我國青少年成長不利
c. 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一切中華傳統文化 d. 中華文化正闊步走向世界
簡析:本題利用節假日調整重大時事材料,考查考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在四個題肢中,b、c題肢都是不對的,d題肢與題干無關系。因此本題只能選a。
舉一反三:( 山西)對右圖漫畫《敲門》理解正確的說法是:
①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合乎國情、順乎民意 ②有利于增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③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目標檢測】
1、 選擇題
1.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震驚世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臺上耀出璀璨光芒。我們感受中華文化就要
①認同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②認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③抵制一切外來文化的沖擊 ④結合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泉州市)藏族修建的布達拉宮;元代回族人扎馬魯丁所制的萬年歷;敦煌、云崗、龍門石窟以及新疆的千佛洞等,都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上述材料說明了
a.要加強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 b。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c.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化能與中國相比擬
d.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
3、( 陜西)“守護傳統是必要的,但不能死守傳統。只有放寬視野,包容整個人類的文化傳統,才能更好地守衛我們自己的文化。”這告訴我們
a.文化具有多樣性,要積極學習一切外來文化
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應該固守中華傳統文化
c.守護傳統文華的同時,還應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
d.只要學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就一定能守衛好我們的文化
4、(福州)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張藝謀奧運團隊的頒獎詞:長卷舒展,活字跳躍;圣火激蕩,情感噴放。他們用人類共同的語言,讓五千年文明躍然呈現。那一夜,中國驚艷世界。頒獎詞體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