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高考第一輪復習—必修1經濟生活第四單元 面對市場經濟
第十二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主題詞:如何生產?---制度背景或舞臺
★考點內容
(1)經濟全球化
考點1、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考點2、跨國公司
考點3、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考點4、對外開放
考點5、國際經濟組織
考點6、國際經濟合作
考點7、“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考點整合:
(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含義: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表現:107--108頁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資本全球化
含
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隨著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商品交換之中。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資本的觸角伸向全球,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
表
現 許多商品(如汽車計算機),雖然品牌是某國的,其實是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種類越來越多,從一般商品到各類服務都進入了交易范圍。 投資者只要在計算機敲幾個鍵,大量資金就可以短時間內從全球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共同
點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2)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a. 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
b. 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開放性、競爭性等特點 )
c. 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
d. 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注意:“經濟全球化已是一個既成事實”,是指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已經顯現出來的一種發展趨勢和表現,并不等于說經濟全球化已經實現了。
(3)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載體和實現形式:實現人員自由流動,新技術、新觀念的同步應用,促進技術和管理的空間擴散,導致全球經濟擴散。
科學技術---促進世界統一生產體系、技術體系的使用,擴大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改進貨物運輸和信息交流,從而縮短世界距離,促進全球經濟聯系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雙刃劍”)
(1)全面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影響p109--機遇(積極影響)與挑戰(消極影響)同時存在
注意: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它對發達國家是利大于弊;對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把“雙刃劍”。
(2)經濟全球化的實質p109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3)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迎接挑戰
對我國來講,經濟全球化及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