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的世界(通用2篇)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篇1
【課程標準】
(1)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3)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基本史實,分析其影響。
簡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概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閱讀課文和查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歷程等,了解“從gatt到wto”的過程,圍繞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必要性并對中國加入wto的利與弊等問題展開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樹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責任感。
通過了解經濟區域集團化與世界經濟全球化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現實生活中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
【重難點突破】
重點: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和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難點:對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的理解;認識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關系。
一、不甘落后的世界
1.非洲統一組織
原因:非洲獨立國家出于發展民族經濟的要求。
非洲獨立國家經濟發展的弱點。
建立:1963年5月,通過《非洲統一組織憲章》
發展:
2.非洲聯盟
決定成立:xx年第五次非洲統一組織特別首腦會議
正式成立:xx年非洲聯盟第一屆首腦會議
性質:集政治、經濟、軍事等為一體的政治實體
主要任務:實現和平穩定,致力于非洲的發展與復興。
顯著成績:安全合作維護地區穩定、推動經濟一體化。
發展措施
3.非洲一體化的不利因素: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導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
1.關貿總協定(gatt )——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1)建立原因:a.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且導致1929年大危機的加深。b.美國經濟倡導。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國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
1948年1月1日關貿總協定(gatt )開始實施。
強調: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但中國臺灣當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進自由貿易。
(4)特點:是一個“臨時適用”的多邊協定,同時還是一個由各締約國組成的組織,它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也不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通過其特點分析既然關貿總協定極大地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還要成立世貿組織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但美國則試圖通過它來操縱世界貿易,向外擴張經濟。
2.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形成與發展
(1)決定成立:烏拉圭回合
(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
(3)性質:調解貿易關系、解決貿易爭端的機構。
★(4)世貿組織成立的意義和作用
意義:標志著多邊貿易體制建立。
作用: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促使成員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中的強權政治。(人教版)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復關”申請:1986年
(2)正式“入世”:xx年11月10日
★中國要“入世”的原因(從世界經濟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角度說明中國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國需要世界。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中國要發展,就必須順應潮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不僅有分享經濟全球化成果的權力,還能參加制定有關規則,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把握主動權;可以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增強國力。
②世界需要中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場潛力,為全球提供了誘人的大市場,wyo也亟須中國帶來新的生機和平衡。
★(3)中國“入世”的意義
機遇:
有利于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
有利于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并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
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有利于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而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從而維護合法權益;
有利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 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人教版)
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免不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三、突破國家的界限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
1.背景:西歐國家實力削弱。
美國經濟實力空前膨脹。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根本: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高考總復習全解》)
3.確立:1944年7月
4,內容:
(1)國際貨幣制度(基本特征):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
美國以此建立起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制度,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
美國財政部長說:“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轉繞著美元轉。”
(2)國際金融機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現在成員國180多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其基金主要來源于各成員國應繳的份額,現在資金約億美元,其中我國約為46億美元。
ifm 宗旨:穩定國際匯兌;協助建立多邊支付制度;加強國際貨幣合作,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現有成員國180個,1980年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的席位。
wb 宗旨: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推動該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推動并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由于美國認繳股金最多,獲得的投票權最大,由此控制了國際金融機構。
5.作用
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制度建立起來,為世界經濟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紀70年代,由于西歐和日本崛起,以及該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加上美國經濟實力的衰弱。這樣以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瓦解。 《高考總復習全解》)
補充: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構成:
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
兩大體系: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進入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
(2)評價:確立了美國在戰后初期的經濟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國對外進行經濟擴張,但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反映了二戰后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高考完全解讀》)
(二)經濟全球化
1.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經濟聯系逐漸增多。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殲擊機發展,并朝著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人教版)
2.出現原因:(1)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強有力推動。
(2)科學技術的推動。
(3)交通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
(4)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
3.表現:(1)資本的跨國流動。(國際貿易的增加)
(2)生產的國際化。
(3)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加深。
(4)跨國公司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
(5)世界市場的擴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國公司的運作。
四、為了世界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問題的影響
1.本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2.影響:雙刃劍
問題:
(1)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等。
(2)世界各國經濟過于相互依賴。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a.發達國家:最大的受益者。
b.發展中國家:機遇: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
挑戰: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策略: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參與中謀求發展。
展望:
(1)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國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對經濟全球化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就能達到共同繁榮。
(綜合課文、人教版和《高考完全解讀》)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篇2
課標要求:
(1)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3)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基本史實,分析其影響;簡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概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閱讀課文和查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歷程等,了解“從gatt到wto”的過程,圍繞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必要性并對中國加入wto的利與弊等問題展開討論;開展課堂討論或辯論:經濟全球化對本地區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如何解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問題?從多角度去分析歷史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樹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責任感;通過了解經濟區域集團化與世界經濟全球化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現實生活中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
教學課時: 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發展的趨勢
難點:如何正確理解全球化的影響?
教學建議:
1、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歷史前提,而20世紀則是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世紀。尤其是20世紀末以來,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區域化、集團化和全球化的過程持續發展,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程度進一步加強的同時,國際競爭也空前加劇。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已跨越了民族國家的鴻溝,開始了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全人類也將為解決諸如“環境污染”、“能源危機”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而全面合作,為共同創造一個和平美好的“地球村”而努力。發展中的中國正在積極順應并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加入世貿組織就是其中的重要步驟之一。
2、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一目主要講清兩個問題:一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二是“世界貿易組織”。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是第二次大戰后世界出現的第一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和程序、體現締約國間權利及義務關系的體制,體現了自由貿易的精神。世界貿易組織是克服了關貿總協定的缺點,適應世界經濟發展新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表明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3、“突破國家的界限”一目主要講述了兩大問題:一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及其影響;二是,經濟全球化主要特征及迅速發展的原因。
4、“不甘落后的非洲” 一目主要講述非洲的一體化進程——從非洲統一組織到非洲聯盟。非洲一體化相對其它地區而言,起步較晚,成效不明顯,但一體進程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5、為了世界的發展本目主要講述的是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的因素及相應的對策。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原因:第一,經濟全球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因此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而發展中的國家經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影響了經濟全球的進程。第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橫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并日益突出,成為影響人類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第三,頻繁的戰爭和核武器試驗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措施:其一,建立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保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其二,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地區性合作。其三,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發展模式應互相交流和借鑒,求同存異、擴大合作,保持經濟和社會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