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3
第二單元第五課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框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總第14課時
【目標要求】
1、知識目標
(1)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認識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2、能力目標
(1).能夠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對于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
(2).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逐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地看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認識到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預習導學】
1、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
3、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問題探究】
活動一:探討“中國脊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8魯迅先生的話,
思考:“中國的脊梁”是什么?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學生討論、發言(略)。
教師補充歸納: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脊梁”是什么?從分析中我們體會到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中國人就是“中國的脊梁”,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p68)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個民族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p69)偉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民族團結奮進的力量源泉
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我們的民族戰勝困難的力量之源。
中華民族曾歷經無數考驗,面臨種種巨大的災難,包括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但是,他們都沒有動搖中華民族戰勝困難的意志和信心。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屈服過、沉淪過,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活動二:共同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教師點拔: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學生討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精神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具體表現。發言(略)
教師小結:(1)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2)建設時期: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
(3)改革開放新時期: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
活動三: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70-71的問題,討論設置的的問題
學生討論、發言(略)
教師歸納: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面對世界范圍的各種思想文化的激蕩,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