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十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課標內容
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達到總體小康的自豪感,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責任感。
能力
學會綜合評價社會發展狀況,嘗試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
知識
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教材內容要點
全面小康的藍圖
奔向全面小康
教材分析及處理
導語
導語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展現了本課的主要內容,點明本課的教學目標:中國的發展是一個艱難的歷史過程,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情景再現
包括一個引言和兩個目:《全面小康的藍圖》、《奔向全面小康》。
引言通過“小康”一詞的廣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會這一主要教學內容。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藍圖”著重分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著重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性及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藍圖》含兩個◎。
第一個◎用數據和事實指出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第二個◎通過數據和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具體規定性、目標的整體性和目標的過程性。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兩個◎。
第一個◎用具體的數據和事實幫助學生理解“總體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與“全面小康”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第二個◎通過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利條件和面臨的種種困難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際性、可行性,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國人民的長期艱苦奮斗,明確青少年肩負的歷史責任。
閱讀與活動
閱覽人生
通過閱讀《暢想全面小康》一文,告訴學生從不同社會角色的人們對小康社會的理解中,感悟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性與綜合性,使學生深切認識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不僅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全面建設,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深化本課主題。
感悟名言
通過第一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性。
通過第二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艱苦奮斗。
活動體驗
通過《我為家鄉繪藍圖》的活動,使學生直接體驗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給自己身邊的現實生活帶來的變化和發展前景,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積極投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和責任感。
點睛之筆
點明本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幫助學生把握本課的主題:我國已實現了總體小康,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但總體小康還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
教學重難點及其分析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確定該內容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的原因:第一,該內容是本課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應重點掌握;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中國社會當前及今后幾十年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應著重了解;第三,學生是今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要引導學生將國家的發展目標與個人的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