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教師小結:在比較中我們得出,浙江省所列指標皆高于全國基本標準,這說明浙江省已完全達到小康水平。其中,有些指標高出全國標準達幾倍之多,這說明浙江省經濟發水平高,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快。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有個別指標只是剛剛達到全國水平,如:城鄉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這說明浙江省還應引導居民不斷調整消費結構,以進一步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
小結
通過學習與回顧,我們知道了小康社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奮斗目標。國家統計局根據科學的測算,XX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已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不僅是我們黨和國家的輝煌業績,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我們將以此為基礎,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欣賞并演唱歌曲《走進新時代》結束本課。
附:板書設計
全面小康的藍圖
(一)小康目標的提出
(二)總體上小康的意義
(三)品味小康
教學反思:
第2課時 全面小康的藍圖(下)
教學目標
1.關心國家、家鄉的全面小康建設,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新生活。
2.繪制家鄉全面建設小康的發展規劃,展望國家、家鄉的發展前景。
3.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教學重難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知識要點:
1.本世紀頭20年的目標: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做到6個更加: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3.全面小康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XX年翻兩翻,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屆時,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地位:這是承接現代化建設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起下發展階段。
5.本世紀中葉的藍圖(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民族將會實現偉大的復興。
教學方法及媒體準備:
1.教師搜集國家統計局關于全面小康目標體系的相關資料
2.學生搜集家鄉全面小康的發展規劃和反映家庭生活將發生的巨大變化的資料和圖片。
3.教學方法:講授、提問、討論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
小調查——“你想住在哪兒”
1.教師給出問題:“假設你可以選擇生活區的城市,在可供選擇的城市——上海、北京、麗江、拉薩這四個城市中,你會選擇哪里?請說明理由。”
2.教師小結:絕大部分同學選擇的是小康生活水平綜合性較高的城市(上海名列全國小康生活水平第一,北京名列全國第二),也有部分同學選擇環境污染少,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城市,說明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綜合的,又是多層次的。但從同學們的討論和發言中,我們都感受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希望我們的家鄉也能擁有全方位、多層次的小康生活水平,希望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在和今后一段時期為之奮斗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它的實現就將使我們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