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是誰首先提出了小康社會的目標?
(2)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是什么?
明確:鄧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XX年的奮斗目標確定為小康社會,其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根據中國國情,這個小康的標準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1000美元。
(4)教師小結:小康生活,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二 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意義
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個◆的內容,了解《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
提問:1.什么是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怎樣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
明確:恩格爾系數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恩格爾系數高于60%為貧困和絕對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2.《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中設定的恩格爾系數為50%是個怎樣的水平呢?
明確:這個值代表的是雖不富裕,但生活比較寬裕。
3.1991年,國家統計局會同計劃、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參照有關國際標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對我國小康指標做了量上的界定,制定了這個包括16項指標的《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我們來概括一下《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明確:這一標準包括經濟方面、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方面,還有社會發展方面的內容。
4.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經過艱辛地努力,使數以億計的確良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大家認為這一重大變化又有何重大意義呢?
明確: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實現了我國現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歷史性跨越,體現了國家綜合國力的增長,體現了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這一事實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證明:發展中國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人善于制定正確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有關方針政策,并舉國一致地加以執行,就一定能在不長的歷史時期中改變自己貧窮落后的面貌。
三 品味小康
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個◎圈的第二個◆第二個◇有關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內容,并按要求對照“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對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實現需求情況進行簡要評價,可分組合作進行評價。
提問:1.如果要讓同學們給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實現需求情況下一個結論,那這個結論應該是什么?
明確:XX年浙江省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總體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標超過的輻度較大。
2.那這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浙江省的發展較快也較好,他們正在向著更加富裕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