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以及xx大、xx大對全面小康的闡述。
2.能力目標
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討論、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對時事政治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目前的小康社會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知道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要求學生保持高度的愛國熱情和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我們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2.難點:理解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別;
三、教學方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
四、活動準備:
1、通過各種方式搜集我國社會變遷的證據材料,比如向自己的家人、前輩等詢問。最好有照片或視頻材料。
2、調查現今社會中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3、制作課件。
五、教學思路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趙本山著名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片段,導入主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二)活動展示
活動一:昨天——感悟過去
1.通過學生搜集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展示過去的人民的生活狀態。
大部分同學會通過和人民聯系最密切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來說明。
2、引導學生感受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多媒體展示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圖片:
①服裝對比
②買東西排隊和當今的超市購物
③村里面放電影和當今的電視、電腦
小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
活動二:今天——交流現在
1、選擇幾幅你在學習生活中最引以自豪的照片,并向同學們展示你引以為豪的原因。目的是讓同學們來展示當今社會我們的生活情境和滿意度。
2、在暢談自豪的同時,請學生談談自己生活環境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大多數學生反映的是民生、環境、資源、人口等方面的問題,極少數學生談到了國際問題。
小結:目前我國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并向學生展示我國16大和17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活動三:明天——暢談未來
1、結合活動一、二的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想象我國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之后的美好遠景。
2、讓學生思考:你們這些美好的理想的實現需要哪些條件?從而引出艱苦奮斗,為下節課先做上一個鋪墊。
小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比三個時間段的人們的生活,讓學生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通過學生對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的交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都有了很好的認識。
六、教學反思
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節課,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反思自己這節課,有優點也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