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設
第八課第一框學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我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要本的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精神文明建設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感受體會到,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從情感上認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辨別并自覺抑制各種落后、腐朽的文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教學重點:我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精神文明建設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閱讀課文,思考:
1、我們如何去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發展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分別是什么?如何去具體實施?
二、 講授新課:
1、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活動一】遇到不文明行為時的感受
a、對于“上公交車時你推我搡,互不相讓”的感受:氣憤、不愉快。因為這是一種不文明和沒有素養的表現,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違背,我會批評并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的。
b、對“有人在公共場合因一點兒小事大吵打鬧”的感受:不解、不可理喻;因為這是一種 沒有素養的表現,在對他提出批評的同時,應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
c、遇到困難向人求助時,無人理睬的感受:感到痛心與不解,并熱心幫助。
d、個別人在網絡聊天室里肆意漫罵他人:感到氣憤、不愉快。因為這是一種不文明和沒有素養的表現,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違背,我會批評并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的。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文明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緊密聯系而又有各自的發展規律,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相輔相成。
①物質文明的發展處于基礎的地位。物質文明不斷發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才有必要的物質條件。
②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們對物質文明的發展能夠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活動二】《驚濤駭浪》、《長征》和《大進軍——席卷大西南》等電影的共同特點
——屬于先進文化(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們對物質文明的發展能夠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2)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意義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3)什么是發展先進文化?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活動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從此——
觀點:方向問題是根本問題
(4)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①重要性: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