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尊嚴
第十二課1框 依法治國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依法治國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十二課《法律的尊嚴》1框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意義和基本要求。中共“xx大”報告再次把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首要要求。
2.學情分析:中學生,雖無權立法,也沒有執法權力,但應該守法。但是,作為未來依法治國方略實施者的中學生,應當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和作用,尤其要求其能夠自覺守法,以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3.重、難點的確立:依法治國的要求及重要性。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依法治國的意義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法律方面的講解,要多用案例進行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能力目標:依據事實進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條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價值取向,維護法律的權威。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前準備查找資料:我國已頒布的法律名稱?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了解我國已頒布的法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我們都希望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樣的社會之中呢 ?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暢想未來生活”的活動。
美好的社會中需要什么作保障 ? 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走依法治國之路。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依法治國。第十二課 法律的尊嚴(板書)一、依法治國(板書)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法律,社會會變成怎樣?從剛才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發現公民的生活、國家的治理都離不開法律。沒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國家就不能長治久安。因此,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走依法治國之路。1.依法治國的意義(板書)(1)我們的生活、國家的治理都離不開法律。(2)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3)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4)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做主的基本保證。(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國呢?2.依法治國的含義(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