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教案 > 九年級政治教案 > 法律的尊嚴(通用13篇)

法律的尊嚴

發布時間:2023-01-08

法律的尊嚴(通用13篇)

法律的尊嚴 篇1

  第十二課1框  依法治國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依法治國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十二課《法律的尊嚴》1框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意義和基本要求。中共“xx大”報告再次把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首要要求。

  2.學情分析:中學生,雖無權立法,也沒有執法權力,但應該守法。但是,作為未來依法治國方略實施者的中學生,應當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和作用,尤其要求其能夠自覺守法,以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3.重、難點的確立:依法治國的要求及重要性。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依法治國的意義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法律方面的講解,要多用案例進行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能力目標:依據事實進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條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價值取向,維護法律的權威。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查找資料:我國已頒布的法律名稱?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了解我國已頒布的法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我們都希望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樣的社會之中呢 ?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暢想未來生活”的活動。

  美好的社會中需要什么作保障 ? 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走依法治國之路。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依法治國。第十二課  法律的尊嚴(板書)一、依法治國(板書)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法律,社會會變成怎樣?從剛才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發現公民的生活、國家的治理都離不開法律。沒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國家就不能長治久安。因此,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走依法治國之路。1.依法治國的意義(板書)(1)我們的生活、國家的治理都離不開法律。(2)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3)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4)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做主的基本保證。(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國呢?2.依法治國的含義(板書)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4-86:思考討論:我國如何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板書)(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有法可依(前提)。依法治國,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開展“法律接龍”的游戲。讓學生以接龍的方式說出自己知道的法律的名稱。(3)有法必依(中心環節)完成教材p85:活動:依法行政。(4)執法必嚴。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要做到嚴肅、嚴格、準確,不枉不縱。案例:XX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掃黃打非辦在市影劇院門前舉辦集中銷毀非法音像制品現場會,共銷毀非法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10萬多張。(執法必嚴)(5)違法必究(保障)。是指凡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許任何人或組織享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案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XX年7月31日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杰受賄案做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成克杰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法必究)(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是統一的。小結: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實現這四個方面的統一,社會主義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保證。學生自由發言。學生討論或自由發言。學生討論學生回答做筆記學生回答聽講解做筆記學生閱讀學生討論學生回答做筆記聽案例,思考聽案例,思考聽講解美好的社會中需要什么作保障 ?法律假如生活中沒有法律,社會會變成怎樣?依法治國有哪些重要性?什么是依法治國呢?我國如何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這則案例說明了什么?這則案例說明了什么?依法治國基本要求四個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關注法律在維持社會生活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課的主題“走依法治國之路”讓學生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以及重要性

  通過活動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

  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總結提升,鞏固所學知識

  課后安排1.完成練習冊p?2.收集“小科幫忙”、“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報導的典型材料,分析新聞媒體監督的作用。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依法治國的要求、新聞媒體監督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

  第5課時   第十二課2框  與法同行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與法同行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十二課《法律的尊嚴》2框主要是:作為一名法制社會的合格公民,我們要尊重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正確行使監督權。

  2.學情分析:中學生,雖無權立法,也沒有執法權力,但應該守法。但是,作為未來依法治國方略實施者的中學生,應當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和作用,尤其要求其能夠自覺守法,以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3.重、難點的確立:作為合格公民應怎樣與法同行。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監督權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法律方面的講解,要多用案例進行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法律在維護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標:學生熟悉事例分析的方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用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尊重法律,追求公平、公正。自覺遵守國家制定的各項法律,以法律為準繩規范自己的行為;能夠用法律保護自己。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收集“小科幫忙”、“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報導的典型材料,分析新聞媒體監督的作用。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新聞媒體監督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的合法權益有沒有受到過侵害?如果有,問題是如何解決的?(通過村民委員會調解;經過消協調解或仲裁;通過訴訟;等等)法律能夠幫助公民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能夠維護社會秩序。作為公民,我們要學法、守法、用法。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與法同行”。二、與法同行(板書)

  討論:教科書第87頁為一分錢打官司的案例,讓學生就案例發表看法。(公平是市場交換的最基本的原則。1分錢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又體現了一種公平)呈現正反方面的案例,讓學生體會正義和公平的重要性。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了公平,社會將會如何?假如生活中缺少了正義,我們的權益將會如何?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板書)尊重法律,是富有正義感、追求公平的具體表現。

  分析如下案例,討論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方成、方瑩系兄妹。在方成14歲、方瑩11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父親經常打罵他們,不給飯吃,不讓回家。兄妹倆不堪父親的虐待,無奈離家出走,靠乞討和撿破爛為生,F在方成兄妹長大成人,他們靠勞動致富,不僅蓋上了新房,而且買來了高檔家電和家具,日子過得很富裕。方成父親見子女日子過得挺紅火,就要求方成兄妹倆每月付給30元贍養費,并說如果不給,就到法院告他們虐待老人。

  法院會支持方成父親的要求嗎,為什么?

  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痘橐龇ā芬幎ǎ骸案改笇ψ优袚狃B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撫助的義務!敝恢v權利而不盡義務或只盡義務而不講權利都是不正確的,方成的父親在子女年幼,需要撫養教育,而自己又有撫養能力的情況下,沒有依法履行撫養義務。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這種要求不符合權利義務一致性的原則,也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法院是不會支持他的請求的。 2.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板書)(1)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一致的,公民既有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又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2)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3)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盡義務,也不能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請閱讀教材p88-91:思考歸納:什么是監督權?我國有哪些監督的制度?如何正確行使監督權?3.行使自己享有的監督權利(板書)(1)民主監督制度:黨的監督、人大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社會組織的監督等。(2)行使監督權:就是督促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人民謀利益。積極行使監督權是主人翁意識及責任感的表現。

  4. 我們行使監督權的途徑(板書)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2)可用舉報信的形式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3)通過新聞媒體進行監督。 (4)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不能誣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小結: 維護法律的公正與公平,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積極履行法律賦予的義務,正確行使監督權是每一個法治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我們中學生應該成為法律積極的維護者和執行者。學生討論聽講解討論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做筆記聽案例分析案例

  討論

  學生回答

  聽講解

  做筆記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探究:公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的渠道、方式有哪些?聽講解這則案例說明什么?假如生活沒有了公平與正義會如何?分析案例,討論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法院會支持方成父親的要求嗎,為什么?

  記憶:權利與義務的關系:3分鐘

  閱讀教材,思考:什么是監督權?我國有哪些監督的制度?如何正確行使監督權?探究:公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的渠道、方式有哪些?結合日常生活的經歷體驗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討論認識公平和正義意義。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理解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關系

  讓學生明白監督的渠道和方法總結提升

  課后安排1.完成練習冊p?2.調查訪問身邊的人大代表,了解他們當選的過程,并請他們談談當人大代表的體會。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練習冊p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

法律的尊嚴 篇3

  第十二課 法律的尊嚴教案

  第一課時依法治國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依法治國的內涵、重要意義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2、掌握各個基本要求的基本含義,以及懂得各依法治國要求的意義。

  二、學習重難點: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及其意義,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三、復習相關知識: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制定并認可,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的行為規范。

  四、知識點:1、依法治國,就是廣大          在黨的領導下,依照          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       ,管理       ,管理       ,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        ,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      化、     化。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   治理國家的        。

  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         、        、        、             。

  3、依法治國的意義:是           的重要保證,是          的重要標志,是         的基本保證,是           客觀需要,是            的基本保證。

  4、依法行政的意義: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是順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法制進步的重要措施,它能從根本上維護人民的利益,保證人民能夠當家作主。

  五、看誰選得又準又快:

  1、“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這句話表明(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b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2、近年來,我國全國人大加快立法建設,以《物權法》、《勞動合同法》為代表的一系列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陸續出臺,開啟了“民生立法”的新時代。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國積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②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③黨和政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④黨和政府關注民生,堅持科學發展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黨的xx大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已經嚴肅查處了一系列有關腐敗的大案要案,嚴懲腐敗 ①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說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③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④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某市實行這樣一個制度:凡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涉及有關法律事項的決策時,首先安排專業法律人員,對決策所涉及的法律政策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學習,之后再集體依法做出決策。實行這一制度

  a.說明該市公職人員法律知識普遍缺乏。    b.能保證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權

  c.表明司法監督是法律監督的重要內容。    d.有利于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決策水平。

  5、XX年社會熱點事件中,出現“躲貓貓”、“釣魚執法”等一系列網絡流行詞,這類詞匯不僅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更能體現出網絡民意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監督力量。由此可見,我國(    )

  a公民通過網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      b公民可以通過網絡解決一切問題

  c已經建立起最為完善的法律監督體系  d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利

  6、四川省某鄉政府在網上公示了今年1月份的公務開展明細,詳細列舉了公開招待費、公車費等各項開支,該鄉政府的這一行為引發了網友熱議。對此,你的態度是(     )

  a支持,有利于政府接受老百姓監督            b不贊成,干擾了政府的正常工作

  c不值得提倡,這是“人治”的表現             d積極參與,不顧事實發表自己的觀點7、XX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九個法制宣傳日,其主題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此我們每個公民必須(   )

  a高度重視立法工作,保證各項工作能有法可依

  b不斷增強法治意識,增強執法監督的公平公正

  c加大依法辦事力度,提高決策水平的辦事效率

  d認真學法、用法,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貢獻

  8、XX年2月27日,國務院總理走進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訪談室,與廣大網友就“經濟發展、尊師重教、就業、高房價”等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這是他連續兩年在“兩會”前與網民交流。材料表明(  )

 、傥覈嗣裼须S心所欲第發表言論的自由②網絡在暢通民意、表達訴求的作用上越來越顯著③網絡正在成為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徑

  ④我國人民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的渠道得到不斷擴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材料

  9、材料(一)公民的活動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也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不折不扣地依法辦事。

  材料(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任何人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官有多大,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只要違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了法律和有關法律的決定300多項,國務院制定的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680多件。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將會進一步完善。

  材料(四)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必須嚴肅、嚴格,做到認真準確、不枉不縱。

  思考:上述四段材料分別說明了依法治國方略中的什么內容?各自的地位怎樣?

  10、國務院總理在中國政府網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交流中他說:“我一直認為群眾有權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意見,政府也需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

 。1)總理的話說明我國公民享有什么政治權利?

  (2)政府為什么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

  第十二課  法律的尊嚴

  第二課時  與法同行   編寫者:陳云雄

  一、學習目標:

  1、在實踐中努力培養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知法守法,自覺用法。

  2、掌握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用權利與義務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3、理解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掌握行使監督權的途徑。

  二、學習重難點:

  培養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學會用法律的思維和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知識點:

  1、應該具備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哪些:

 。1)                ,               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益、解決糾紛。

 。2)正確行使        ,自覺履行        。

 。3)行使自己享有的             。

  (4)樹立法治觀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養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和習慣,同違法和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行為做斗爭。

  2、為什么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因為:公平和正義是              ;法律體現著             ,代表著            ,是          的象征;尊重法律是                    的具體表現。

  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什么:

  (1)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        ,公民既享有法律賦予的       ,有要履行法律規定的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任何人都不能           

  ,也不能                       。(2)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是促進社會和諧的

  ,如果我們能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相應的義務,我們就為國家的繁榮、社會的安寧作出了       ,也奠定了                。

  4、行使監督權的意義:

 。1)揭露各種消極腐敗現象,維護了       的尊嚴,弘揚了社會的          ;

 。2)對不良社會現象和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和揭露,是有效實施法律和司法公正的       。

 。3)有助于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督促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     謀利益,積極行使監督權也是        意識及       的表現。

  5、行使監督權利的途徑有哪些:

  四、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下面是一小區的業主公告節選:第一部分是業主義務:遵守《業主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等。第二部分是業主權利:參加業主會會議,發表意見,享有表決權;推選業主代表、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享有被選舉權;監督業主會或者業主代表會(以下統稱業主會)和業主委員會的工作等。這份業主公告給我們的啟示是(   )

 、僭谖覈竦臋嗬c義務是相同的

 、谌魏稳硕疾荒苤幌硎軝嗬槐M義務,也不能只盡義務而不享受權利

  ③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④每個公民都應該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事請找我的律師。”這句在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經常出現的話,如今逐漸出現在普通人的周圍,私人法律顧問也稱“法律保姆”正悄然興起。私人法律顧問提供居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商品房、車輛買賣的法律服務,民間借貸、銀行抵押的咨詢服務,甚至消費維權的法律服務!耙郧坝龅竭@些事情,只有到情況很嚴重時,我才會去找律師服務!崩钕壬f,“現在有了法律顧問,很多事情就能防患于未然,涉及法律等方面的,我就可以直接讓我的律師出面!薄胺杀D贰钡呐d起說明(   )

  a.法律賦予了公民廣泛的權利,也規定了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b.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社會的違法犯罪率不斷上升

  c.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越來越強

  d.“法律保姆”就是公正和正義的代名詞

  3、警惕“一把手”現象,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俳⒑屯晟茝V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監督制度

 、诜e極行使公民監督權,發現違紀行為積極揭發檢舉

 、奂訌姺芍R學習,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④加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治培訓,增強一把手遵紀守法意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材料題:

  材料一  漫畫《輿論監督豈容封殺》

  材料二  XX年2月7日《京華時報》載:據新華社報道,XX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網絡舉報占受理信訪舉報總數的68.3%。為進一步完善對舉報線索的受理核查機制,最高人民法院在XX年開通舉報網站的基礎上,XX年又積極督促各高級法院全部開通舉報網站,并實現與最高法院舉報網站的聯網對接。

  材料三  新春佳節前夕,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邀請兩名人民陪審員與一名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對一起刑事犯罪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呼和浩特市部分人大代表應邀觀摩了庭審。新城區人民法院院長孫波說:“我們嘗試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工作,目的是將法院審判工作置于陽光之下!

  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三則材料給我們提供了幾種監督途徑?你還有監督途徑可以推薦嗎,請推薦一二。

 。2)對比三則材料對“監督權”的不同態度,請你選擇任一態度進行評析。

 。3)依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作為青少年你有什么好的意見或建議?說說看。

  第十三課  我們的“議案”

  編寫者:陳云雄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走進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了解他們行使職權的情況,學習他們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2、學會珍惜自己的權利,養成依法辦事的素質。

  3、培養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責任感和能力。

  二、學習重難點:

  了解人大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政協委員的作用,培養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人民的意識,學會通過寫“議案”來鍛煉自己的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知識點:

  1、人大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性質和身份):是國家權力的            ,是人民權力的     和人民意志的         ,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           。是參與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一支具有          、           和          的重要隊伍。

  2、人大代表的職責和義務:

  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承擔著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重大職責。在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他們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權力,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務。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他們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到工廠車間,到農戶田頭,調查研究,了解民意。

  3、政協委員的職責:

  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認真反映群眾呼聲,維護法律尊嚴,推進民主進程。

  4、政協委員的作用:

 、盼覈骷壵䥇f委員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事務的政治協商,充分發揮廣泛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成為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圃谌娼ㄔO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政協委員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大業,廣納諍言,集中民智,參政議政,傳遞著可貴的政治信息,飽含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展示了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5、提交議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權利和參政議政的          ,體現了其     的水平高低,                的能力大小。

  6、學做議案,是培養我們的          和           的好方法。

  7、寫議案的方法:             、                、               、            。

  四、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997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寫入黨的xx大報告,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據此回答1——2題

  1、以上作法(           ) 

  a、表達了我國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堅定決心和信心b、說明了我國法律詞語不斷在增加

  c、說明我國法律在不斷的增多                   d、說明黨比法大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它就(        )

  a、成為我黨的一條路線  b、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不能再進行修改      d、表現了全體公民的意志

  總理在XX年兩會后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必須懂得一個真理,這就是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于人民”“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才不會懈怠”。據此回答3——4題

  3、以上材料說明(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      c、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d、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

  4、人民監督政府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保證我們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違背人民的意志  b、做到違法必究

  c、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d、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

  自xx大以來,中央累計查處嚴重腐敗的省部級以上官員17位,平均每年3位,陳良宇、王懷忠、韓桂芝、吳振漢、王昭耀等。其中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數額特別巨大,被判處死刑。近幾年來,中央嚴肅查處一大批大案要案,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反腐的決心,據此回答5——6題

  5、中央嚴懲腐。   )

 、袤w現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說明了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③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的要求  ④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鄭筱萸因受賄數額特別巨大,被判處死刑直接表明(    )

  a、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是法制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b、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

  c、監督權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    d、行使監督權有多種途徑

  7、“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莊嚴的國徽在心,神圣的責任在身”這兩句話描述的對象是我國的(   )  a、人大代表   b、政協委員   c、國務院  d、全國人大

  8、“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這句話表明(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b、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9、依法治國(        )①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②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③是有法必依的中心環節  ④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要求 ⑤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10、據統計,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共有2 987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411名,歸國華僑代表35名,港澳代表48名,婦女代表637名。另外,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比上屆增加了7成以上,而省級政府組成部門領導干部代表比上屆減少了1/3。這說明( ) 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②全體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 ③人大代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 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為能在省代會上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建議,湖北省人大代表靖炳坤深入到襄州區朱集、黃龍等鄉鎮征求代表建議意見,深入了解農村債務、鄉村道路維護、農村金融環境等當前農村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對搜集的建議和意見一一記錄。由此你能得知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是( ) a.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 b.人大代表植根于人民群眾,對人民負責 c.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的監督 d.人民有權依法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人大代表

  辨析題(僅作判斷,不說明理由不給分。本題共6分)

  九年級某班組織全班同學搜集和討論本市人大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提出的議案,并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學做“議案”。有同學認為,初中生沒有必要關注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但可以學做“議案”。請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位同學的觀點進行辨析。

  答:(1)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體現著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思想。關注人大代表的議案,是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的體現,有利于我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因此,初中生有必要關注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3分)

 。2)從身邊的事入手,學做“議案”,是培養我們主人翁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感和參政能力的好方法。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積極提出“ 議案”,為學校建設進言。(3分)

法律的尊嚴 篇4

  第二框題  法不可違  復習指導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91頁“小勤的故事”,思考書中的問題:一個好學生為什么會做出如此丟面子的事?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違法的事,這樣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作違法的事這是我們行為的底線,也是對我們最起碼的要求,我們維護自尊,培養自信,實現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遵守規則,尤其不能違反法律。

  2、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91-92頁的插圖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給社會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為違反了什么法律?他們自己落得什么結果?

  ①故事中的李某等三人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擾亂了公共場所的秩序,李某等三人受到公安機關的“警告”處罰。

  ②故事中的朱某的行為觸犯了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的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原主,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否則賠償蘇某損失350元。

  ③故事中的趙某,觸犯了我國刑法的規定,已構成了搶劫罪。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

  上述材料中的幾位主人公都沒有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要引以為鑒。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3、填寫P93頁的表格:

  情景

  對社會的危害

  違反的法律

  應承擔的責任

  所屬違法類別

  

  相對較輕

  行政管理法規

  應受到行政制裁

  行政違法

  

  相對較輕

  民事法律法規

  應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違法

  

  比較嚴重

  刑法

  應受到刑法處罰

  刑事違法

  4、什么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可以分為哪幾類?

  違法行為的含義: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的分類: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1)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2)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

  (3)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刑法的行為。

  其中,任何一類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特別提醒: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還有憲法。違法憲法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簡稱為違憲行為。一切違憲行為都要受到追究。)

  5、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

  三類違法行為相比較而言,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較小,因而稱它們為一般違法行為。而刑事違法行為就是我們要講的犯罪行為。

  6、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1)刑事違法行為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所謂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處罰的行為。(根據上面分析,請大家填寫教材第94頁的表。)

  2)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3)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②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

  ③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

  7、填寫教材第94頁的表格:

  行為表現

  違反的法律

  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

  毆打他人未對他人造成重傷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一般違法行為

  毆打他人致其重傷甚至死亡

  觸犯了        法律?

  (特別提醒:犯罪歷來是我國法律打擊的重點,犯罪分子終究要受到我國法律的嚴厲打擊。)

  8、什么是刑罰?刑罰有幾種類型?

  刑罰有較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手段。(學生劃書)

  我國的刑罰種類可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

  主刑是對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不是罰款)、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為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以拓展一些內容)

  9、學生閱讀教材第96頁的故事,回答:①開玩笑也犯法嗎?②如果人們在無意中犯法,就可以原諒嗎?③如果有人慫恿你,你會這么做嗎?……

  都是玩笑惹的禍。看來我們開玩笑也要分清場合,要把握分寸,玩笑楷的不當會害人害己的。這個材料也告訴我們不論什么原因,只要觸犯了法律(包括無意中違法),都是違法行為,都會給社會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的尊嚴 篇5

  第一框題  走進法律  復習指導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5頁)第七課的引言并分析: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為他們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給國家、社會、集體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和危害。所以,他們受到了法律的追究與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這類的事例并不少見。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們大家都應該自覺地學法、用法、護法、愛法,依法律己,依法辦事。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與制裁。自覺地學法、用法、護法,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是一個現代公民成熟的標志,也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6頁的“交通秩序對比插圖”并討論:①同樣是十字路口為什么出現不一樣的現象?②交通規則起了什么作用?③這個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示?

  左圖交通秩序井然,盡管人多車雜,可是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結果是道路暢通無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圖則剛好相反,沒有交通規則或者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南來的北往的,東行的西去的,行人車輛各不相讓,爭搶阻塞,其結果是誰都不能順利地通過。交通規則在這兒起到了維護道路暢通的作用。

  這幅插圖說明,社會生活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皼]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沖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

  3、什么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呢?社會生活為什么必須要有規矩呢?(什么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呢?社會生活為什么必須要有規矩呢?)

  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社會生活必須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在社會中活動的目的、動機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沖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規則。

  4、社會生活中的規矩有幾種類型呢?其含義是什么?

  在社會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矩、規則有很多種,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類型:即道德、紀律規章和法律。①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和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它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②紀律規章是社會的各種組織和團體,根據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來的,要求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成員或者進入一定場合的人們必須遵守的,在局部范圍內適用的準則。③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5、填寫課本88頁中的表格:……

  規則種類

  產 生

  調整范圍

  實現手段

  道德

  自然形成

  普遍適用

  輿論、習慣、信念

  中學生守則

  教育行政部門

  在校學生

  教育行政力量

  法律

  國家制定或認可

  全國適用

  國家強制力

  6、法律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第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紀律規章則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

  第二,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而道德則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和維護的,紀律規章則是依靠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來維持和維護的。

  第三,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而紀律規章則只要求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成員或者進入一定場合的人們必須遵守;而道德則會是因為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而異。

  7、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8頁“小鄭的煩惱”:法律維護了小鄭的什么權利,要求其鄰里承擔了什么義務?如果沒有“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小鄭的生活將會怎樣?你在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會怎么辦?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假如我是小鄭,我會先與這對舞迷婦夫交涉。如果無效,再請求有關執法部門干預此事,讓這對夫婦不再噪音擾民。在這兒,法律維護了小鄭的環境權益,如果沒有“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小鄭的生活、學習、休息是很難正常地進行的,鄰居們也很難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假如沒有法律,現代社會生活是無法想象的。

  8、現代社會生活能不能沒有法律?為什么?

  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我國法律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為人們的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有時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

  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要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9、組織學生閱讀課本第89頁“法律伴隨我們的一生”,要求學生找一找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涉及的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10、組織學生閱讀課本89頁漫畫。回答問題:

  ①你能說出兩幅漫畫涉及的相關法律嗎?②如果沒有這相關的法律規定,情況將會怎樣?

法律的尊嚴 篇6

  第四單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  復習目標:】

  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知道違法行為的類別、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罰的種類,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能力目標:】

  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 情感目標:】

  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

  【 復習方法】:學生自讀教材,學生總結,老師點撥,講練結合;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二、復習課:

 。ㄒ唬、出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明確本節課學習通過復習應達到的程度:

 。ǘW生讀書解決如下問題:

  1)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整體感知教材)

  2)老師出示重點掌握的內容(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找到答案)

  1.什么是法律?p87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

  種特殊行為規范,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2.法律與道德、紀律有何不同?p87

  (1)法律比道德、紀律更為明確、具體。

  (2)法律比道德、紀律具有更為廣泛的普遍約束力。

  (3)法律比道德、紀律具有更大的強制性和更大的強制力,即國家強制性和國家強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什么是違法行為?p93

  凡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5.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 p93

  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6.什么是民事違法行為? p93

  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

  7.什么是刑事違法行為? p93

  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刑法的行為。 

  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p94

  (1)所謂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第  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的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

  9.刑罰的含義及其種類p95

  (1)刑罰

  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2)種類

  ①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

  ②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應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10.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1)目的: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2)作用:這部法律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線。

法律的尊嚴 篇7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7.1  走進法律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到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并能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說明規矩的重要性。

  2、能認識到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

  3、能說出法律的三個特征,區別法律和其他行為規則的不同。

  4、能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學習難點: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

  三、學法指導

  首先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圍繞學習目標閱讀課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學習重難點劃出來,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問題簡答出來(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和同學們合作研討)。其次,圍繞導學案,完成相關任務。最后,要利用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重要知識點。

  四、課前自主學習部分:

  1、閱讀教材86頁情景材料,回答:這兩幅圖說明了什么道理?

  2、閱讀教材87頁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個特征。(理解并背誦)

 。1)                                               

  (2)                                                            

  (3)                                                     

  3、閱讀教材88頁方框內的表格內容,并根據要求填寫。

  4、 能用簡潔的語言說出法律和其他行為規則的區別。

  (1)                                                         

  (2)                                                         

  (3)                                                         

  五、合作研討部分:

  1、辯論:社會生活中能不能離開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別說出理由。

  2、當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時候,你應該怎樣做?

  3、作為一個社會公民,你認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課堂展示部分:

  1、課前預習部分的四題可以分組展示,評價一下大家基礎知識掌握的如何。

  2、學生合作研討完成后,把研討成果分組進行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七、總結歸納 拓展提升

  請同學們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相互點評。

  八、達標檢測

  同步訓練上的相應試題,老師選出適當題量的試題當堂檢測。

  九、學習反思

  同學們可以把本節課的收獲與不足寫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違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知道什么是違法行為,并知道違法行為的分類。

  2、能區別三類違法行為的異同,并認識到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3、明確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罰的種類和具體內容。

  二、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1)三種違法行為的異同

 。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3)刑罰的種類及內容

  2、學習難點:一般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的異同。

  三、學法指導

  首先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圍繞學習目標閱讀課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學習重難點劃出來,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問題簡答出來(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和同學們合作研討)。其次,圍繞導學案,完成相關任務。最后,要利用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重要知識點。

  四、課前自主學習部分:

  1、閱讀教材91-93頁情景材料,填寫p93的表格。

  2、什么叫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分為哪三類?

  3、什么叫犯罪行為?犯罪行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罰?列表說明刑罰的分類。

  五、課堂合作研討部分:

  1、 三類違法行為的異同

  2、刑法和刑罰的區別

  3、閱讀教材95頁的情景材料,討論案中犯罪分子應受到什么處罰?并區分主刑

  和附加刑

  六、課堂展示部分:

  1、分組展示自主學習部分,教師點評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2、學生合作研討完成后,把研討成果分組進行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七、總結歸納 拓展提升

  1、請同學們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相互點評。

  2、閱讀教材96頁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八、達標檢測

  同步訓練上的相應試題,老師選出適當題量的試題當堂檢測。

  九、學習反思

  同學們可以把本節課的收獲與不足寫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7.3  防患于未然

  一、學習目標

  1、能認清犯罪的危害。

  2、從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個負責人的公民。

  3、能認識到自己嚴重不良行為的危害,并增強防患于未然的意識。

  二、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學習難點: 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

  三、學法指導

  首先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圍繞學習目標閱讀課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學習重難點劃出來,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問題簡答出來(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和同學們合作研討)。其次,圍繞導學案,完成相關任務。最后,要利用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重要知識點。

  四、課前自主學習部分:

  1、閱讀教材97頁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2、道德水平高低和違法犯罪的聯系。

  3、結合98頁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預防違法犯罪?

  6、結合100頁的情景材料,分析嚴重不良行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課堂合作研討部分:

  1、青少年犯罪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

  2、結合自己實際,怎樣預防違法犯罪。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明了什么道理?

  六、課堂展示部分:

  1、分組展示自主學習部分,教師點評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2、學生合作研討完成后,把研討成果分組進行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七、總結歸納 拓展提升

  請同學們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相互點評。

  八、達標檢測

  同步訓練上的相應試題,老師選出適當題量的試題當堂檢測。

  九、學習反思

  同學們可以把本節課的收獲與不足寫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第四單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 走進法律 導學案

  一, 導學目標

 。1)知識目標: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能力目標:能運用法律的特征對應社會生活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二、導學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導學重點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導學方式

  制作多媒體課件用于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五、導學過程

  (一)導學提示:

 。1)同學們還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規則嗎,(衣食住行等方面)?

  (2)生活中的規則可分為哪幾類?道德、紀律、法律。

 。3)它具有三個最顯著的特征

  (4)法律具有規范作用,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二)導學訓練:

 。1)三個最顯著的特征:

  •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法律的尊嚴 篇8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本課由“走近法律”“法不可違”“防患于未然”三框組成,分別介紹什么是法律、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樣預防違法等內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們身邊的規則” 告訴我們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并區分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

  “生活離不開法律”告訴我們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們要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第二框“法不可違”。

  “誰都不能違法”主要介紹什么是違法。并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最后簡要說明了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犯罪必受懲罰”主要介紹了犯罪行為和刑事處罰兩部分內容。說明了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介紹了刑罰的含義以及我國刑罰的種類。使學生認識到不論什么原因,只要觸犯了法律,就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認清犯罪危害”告訴我們犯罪的危害。通過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說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法紀觀念淡薄,極易產生違法犯罪行為,可見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密切的關系。并引導學生認識到犯罪行為的代價極大,不僅對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給家庭和自己帶來災難,青少年應當憎惡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

  “加強自我防范”主要介紹預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內容。引出要樹立法律意識,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提醒學生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糾正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引導學生要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守法意識自覺遵紀守法。

  我們身邊的規則(一課時)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學難點:法律的特殊性

  【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里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因為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并進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綜合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一個小游戲導入新課,把游戲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聯系,得出生活需要規則來維持。課堂教學主要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活動的串聯將生活中的規則具體化、形象化,突出學生自身的感受,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到“規則之美”,再通過對比突出特殊的規則——法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觀察、發現問題,從中啟迪學生思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規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學生活動:小游戲:“誰更快”

  誰能更快地從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來,在一個瓶口比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線串好的五個乒乓球,分別請兩組同學(五人為一組)上來,比比哪一組能更快地將乒乓球全部取出。

  這個小游戲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過組織,使乒乓球能夠逐一通過,所以五個人應該經過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師活動:把游戲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聯系,得出生活需要規則來維持。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這個秩序需要規則來維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的教學。

  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創設情境:撐桿跳比賽剛剛設立時,有一次國際比賽,一位日本運動員拿著長桿,跑到橫桿前,突然將長桿插在地上,并兩手抓住桿子爬了上去,到了橫桿高度時跳了過去,全場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為在當時的撐桿跳比賽規則中,沒有規定是否允許爬桿,只是說用桿。

  學生討論:算還是不算?同學們討論。假如體育比賽當中都是這種場景,那會是一種什么樣子。(興奮劑、借助于器械等)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討論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

  設計意圖:通過對體育比賽中突發事故的討論,引出設立規則的必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規則,事情可能就會帶無法預計的后果。并自然將課堂引到更嚴重的交通事故。

  2、紅燈停綠燈行。

  教師播放有關闖紅燈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資料。

  學生討論:發生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景嗎?(用自己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教師活動:出示有關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數字或圖片。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充滿現實感,并為學生的自主性發揮提供了條件,加深了學生的心理體驗,充分認識到規則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換位

  學生活動:請學生在教室中實踐一下交通規則——交叉換座位。

  教師活動: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許怎樣做的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式活動,讓學生再次直觀感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如果我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我們發覺會很順利,并提出規則是一種美。

  三、規則之美

  1、感受規則之美。

  學生想象:有一組數字任意排列著出現,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組合作討論。

  合作探究:將這組數字經過排列組合,發現它是一組很有規律的數字,從而讓我們感到了數學之美。

  用音樂簡譜把這些數字串連之后,我們發現它又變成了一段簡短而優美的音樂。播放音樂(或演唱)

  ……

  2、尋找規則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許多規則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環境,請同學們尋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車先下后上,山區行路相互禮讓,遇危險讓婦女、兒童先撤退,拾金不昧,體育比賽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數字中存在的規律,真實地去體會規則帶給我們的美麗,而尋找規則之美,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觀察、發現問題,體現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規則。

  學生活動:一天中,你曾經歷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關衣、食、住、行、學習、文體活動等方面的規則?如果要你對這些規則進行分類,你怎么分? 

  設計意圖:設置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場景,體現了學習生活化,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通過模擬情景,讓學生思考討論,也有利增強學生體驗感,提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能力,并從對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規則——法律。   

  四、特殊規則——法律 

  是真是假:舉四種規則的行為(社會道德、學生守則、法律、宗教規范),請學生開展競猜,哪一種行為是法律,并從中尋找法律和其他規則的區別。(可以運用課本中的表格)

  社會道德:雙休日到市圖書館閱覽室看書,要求必須保持安靜。

  學生守則:在學校里上課,自修課必須保持安靜,否則要扣除四項紅旗競賽分。

  法律:在法院旁聽審判必須保持安靜。

  宗教規范:每天早上,平陽寺的佛家子弟必須靜坐一小時。

  同樣是保持安靜,但他們卻各有不同,通過對比找到法律的三個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游戲、比賽、討論,明了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規則,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在體會中成長,并解決教學難點: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規則,有什么特征。 

  五、課后延伸活動

  制定規則:現在老師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同學們想不想去?但老師又很為難,怕出去碰到安全問題,請同學們幫助老師制定一些規則,使春游能夠安全進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的延伸,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不僅僅只是課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規則意識,從而有助于學生的成長,體現新課程人本理念。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當代的中學生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整天接觸的是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社會中少數人(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長輩)逃避規則對自己的約束,甚至有違法的行為:如“逃票乘車”、“闖紅燈”等現象,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種負面教育,所以,教學活動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動后,要讓學生真正去落實還有待于對學生行為的強化,把課內的思想真正轉化為課外的行動。如何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并把這種正確的態度帶到生活中,學會做一個自覺遵守各項規則和法律的人,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生活離不開法律(一課時)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規范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行動上學法、用法、愛法、護法。

  【學生分析】

  通過對生活中規則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開始培養自己的公民意識,但仍然有不少中學認為自己只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就可以了,認為法律是遠離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必須讓學生懂得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是法制不斷健全的社會。它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時時處處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

  【綜合設計思路】

  以馬麗的生活為導線,通過有目的地引入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面與法律有關的事例,從學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興趣的生活事件出發來引發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給學生帶來情感感知具體情境,領悟教材內容,并真正體會到每一個公民都必須要知法、守法,做到法律允許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教學過程: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去認識一個朋友,她叫馬麗,現在正讀初一,她最近一段時間碰到了一些事情,有些她知道,有些卻不清楚,我們去看看大家能否幫幫她,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遭遇:

  1、一天,班級里同學小何帶來了一個漂亮的手機,并在同學們面前炫耀,讓大家非常羨慕。上體育課了,大家都去操場上鍛煉,等到回到教室后,突然,小何大叫起來“我的手機不見了,誰拿了我的手機”,大伙兒連忙去報告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通過判斷,認為手機可能是同班同學拿的,這時有同學在下面說,“李老師,你來檢查一下我們大家的書包吧,看看有沒有”,馬麗卻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妥當,你認為呢?為什么?

  2、教室里,馬麗聽到坐在自己前面的男同學劉浩,正在悄悄地對同桌說,近段時間在每天傍晚放學后,總有幾個高年級的學生攔住他,向他索要錢物,并且威脅說,不準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否則就不客氣了。劉浩既害怕又感到煩惱,所以準備告訴自己中學剛畢業的堂哥,讓他帶幾個朋友來幫幫他,把那幾個人狠狠地打一頓,讓他們以后不敢再來找他。請你評價一下劉浩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有何選擇? 

  3、馬麗和媽媽去參觀一次展銷會,并且還幫助媽媽挑選了一雙鞋子,沒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媽媽想去換但展銷會這時已經結束了,媽媽說:算了,算了,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如果你是馬麗,你給媽媽一個什么樣的建議?

  4、12月1日是馬麗的生日,她非常高興,為了慶祝,她特意去照相館拍了張yi術照,但這家照相館卻未經她許可,就將照片擺放在門口做廣告宣傳,同學看到后告訴了她,她非常生氣,與照相館負責人進行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賠償、道歉,但這位負責人卻毫不理會。馬麗應該怎么處理這件事情?

  5、今天早上的晨會上,馬麗就讀的學校宣讀了一份處分決定:有三個初三同學,放學路經一施工路段時,為打賭把放在施工路段前掛有紅燈的危險標志牌搬開,致使當晚一騎車人跌進坑內,身受重傷。后經公安機關核查,依法給予三人罰款并責令賠償相關醫藥費和其他損失等處罰。聽了這則處分,同學們開始熱烈討論起來,大多數同學認為確實要對他們進行處罰,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他們只是打了一個賭,又不是他們把騎車人推進溝里,不需要處罰。你認為這種行為該不該處罰,為什么? 

  6、馬麗的日記本每天都鎖在抽屜里,一天早上,由于匆忙上學忘了鎖上,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日記已經被父母親看過了,面對馬麗的責問,他們卻認為做父母的本來就有監護權,有權教育孩子,馬麗很委屈,也很生氣,她該如何與父母交流呢?

  7、馬麗家樓上住著一對舞迷夫婦,近段時間每晚都邀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冬嚓嚓的跺腳聲震得頂燈直晃,更令人心煩的,是搖滾樂每晚都吵到深夜,擾得四鄰不安,也嚴重妨礙了馬麗的學習及鄰居的休息,鄰居們已經多次與舞迷夫婦交涉,可他們就是不聽。你在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會如何幫助馬麗?

  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的討論、分析,告訴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友情提示:做到法律允許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課外實踐活動:設計法制宣傳文化衫

  文化衫已經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經常能看到一些非常有個性的文化衫,通過讓學生設計法制宣傳的文化衫,一方面是向人們宣傳生活中離不開法,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美感。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1、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馬麗的經歷就是自己身邊隨時可以接觸到的問題,從而形成切身體會,真正樹立法無處不在的觀念,這還有待于學生自身的行動。

  2、課外實踐活動——設計法制宣傳文化衫真正要開展好,必須要較多的資金,且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而真正要發揮效果,還需要學生將它帶到社會上進行展示。

  第二框題   法不可違(一至兩課時)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教學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

  【學生分析】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他們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響下走向品學兼優、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走向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識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使他們懂得什么行為是合法的,什么行為是違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樣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法律后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

  【綜合設計思路】

  由幽默的歌曲導入,直觀了解違法行為必然導致法律責任,引出課題,再通過三個不同違法事件的再現,結合模擬法庭的形式,讓學生在形象的真實情景中,通過喜聞樂見親身參與的活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深切體味、掌握知識,提高對法律的認識,提高尊重法律的覺悟。

  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雪村的《抓賊》是一首比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內容描述的是一個小偷偷窨井蓋,最后被繩之以法的故事,能夠較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課的教學——法不可違。

  案例展開:

  1、李某等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是不聽。

  他們該由誰來處理?

  2、朱某在工廠浴室拾到蘇某的進口名牌手表,先說第二天還,后來又說自己把手表弄丟了。

  蘇某怎么辦?(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否則賠償蘇某損失350元。)

  3、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9名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獲,怎么處理?(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

  后兩則案例均以模擬法庭的形式進行,通過模擬法庭,了解不同的違法行為有承擔不同的責任。

  模擬法庭:(教師可以擔任記者或法律咨詢專家的身份)

  1、確定模擬扮演分工。

  從本班同學中選出若干人,分別扮演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原告、原告律師、被告、被告律師等。不擔任扮演角色的同學也作出分工,作為某具體角色的助理,參與學習、調查、研究和準備工作。扮演者準備服裝(或者標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準備模擬法庭所用的簡單道具。

  根據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別復習、查找與此案審判的有關法律知識。

  2、開庭前布置模擬法庭現場。

 。1)開庭審理

  審判長在核查訴訟參與人到齊之后,宣布正式開庭。

  遵照審判長的安排,原告宣讀訴狀,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證據。

  原告辯護律師申述訴訟請求的法律根據。

  被告(或其辯護律師)作答或者提出反訴,并出示自己的證據。

 。2)法庭辯論。

 。3)審判長宣判。

  庭后小結:通過模擬審訊過程的對比,尋找三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法庭宣判,明確違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并對刑罰進行一定的知識補充(也可以在課外通過該組學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傳板,向別的同學做宣傳)。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審判活動是非常復雜又有諸多種類的訴訟活動,對初中學生來說,不可能完成模擬的全部,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只能演示其中的一種和關鍵環節,所以開展這一活動,如何從實際出發,抓住重點,服從整體教學的安排,如何精心設計和組織,達成教育目標是最關鍵的一點。而且課外的知識鋪墊也要花較多時間準備,教師的指導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框題    防患于未然(一課時)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學會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教學難點:遵守法律與踐行道德之間的聯系

  【學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中,絕大多數中學生對違法犯罪現象深惡痛絕,且能做到遵紀守法。但由于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當等,導致少數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為,如目無組織紀律,拉幫結伙,打架斗毆,曠課、夜不歸宿;欺侮低年級學生,甚至搶劫偷盜,看黃色錄像。還有一些中學生給老師起綽號,動輒以出走、逃學威脅家長,有的則滿口臟話,動作粗野,行為不端,還有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舞廳等場所;而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危害更是與日俱增,這些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矯治極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遠離不良行為、矯正不良行為,不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讓學生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危害,知道它們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的惡果,并且一定要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綜合設計思路】

  以一則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導致失足的具體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導致違法犯罪,并進而通過尋找不良行為的活動,及反思不良行為的危害,體會道德水平與守法觀念之間的聯系,再通過現身說法,及掃雷行動,提出要加強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過寫倡議書,把法制觀念由思想轉化為切實的行動。

  活動一:新聞直播

  尋找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具體案例以新聞直播的方式展現在同學面前,提醒同學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為。

  活動二:火眼金睛

  尋找校園中,身邊的同學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為,并分析這些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通過這一活動,有助于讓學生體驗不良行為的危害,從感情動機上避免不良行為。

  不良行為 對他人的危害 對行為人的危害 對家庭的危害 對社會的危害

  打架斗毆       

  夜不歸宿       

  攜帶管制刀具       

  傳播淫穢讀物       

  其他(學生舉例)       

  活動三:現身說法

  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將自己在課外尋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導致違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課堂上講述,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動手獲取信息,可以讓學生得教訓、獲教益,深刻體會自身的良好道德行為與遵紀守法之間的聯系。

  活動四:掃雷行動

  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寫寫平時學習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觸到的不良行為,以及他們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然后談談應該如何從自身做起,遠離不良行為和不良習慣,以加強自我防范。

  活動五:普法宣傳

  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擬定一份向全體身邊的同學發出的倡議書,告誡大家共同遠離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通過教學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違法行為,但現實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學生存在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的錯誤想法,而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司法保護的內容又是相對應,應避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與后面的內容發生沖突,如何留下一個伏筆,是很難處理的一個問題。

法律的尊嚴 篇9

  第三框題  防患于未然  復習指導

  1、案例分析(見教材第97頁案例)以陳某滑向犯罪深淵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

  ①陳某由違紀再走向違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淵的原因是什么?(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什么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人們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為獲得某種滿足;貪圖便宜;……

 、诮Y合陳某的經歷,大家說說違紀、違法和犯罪這三者之間有何聯系?(他曾有過知恥心理,為什么還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淵?)(用“違紀、違法、犯罪”三個詞談談這一事例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什么樣的關系?)……

  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密切的關系。人的行為是思想觀念支配的。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難免會違紀,可能違法,甚至于犯罪。我們要意識到應該增強法紀觀念,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因此,我們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制觀念,積極追求上進,這樣才能不犯或少犯錯誤,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

  2、案例分析,教材第98頁“小迪的案例”: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沒有什么好處嗎?)

  對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財物、造成他人的身體和心理受到傷害

  對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毀前程

  對家庭的危害:媽媽精神失常、爸爸出車禍、姥姥死亡;

  對社會的危害:影響社會安定

  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正處于未成年階段,受國家司法保護。我們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準繩,不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能圖一時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3、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們青少年為什么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正處于未成年階段,受國家司法保護。我們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準繩,不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能圖一時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4、閱讀教材第98頁“相關連接”的內容,思考:那種認為年齡小于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對不對?為什么?

  那種認為年齡小于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因為,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歲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歲未滿十六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罪、搶劫罪、販賣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5、我們應該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自己違法犯罪?

  1)要樹立法律意識,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

  2)要劃清是非美丑和行為界限

  3)要防微杜漸,糾正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

  6、閱讀教材第99頁的材料“小張改掉了占小便宜的習慣”)思考其中的問題:你如何看待這個孩子的行為?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啟示?

  老人們常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銀”、“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俗話也講:“善不積不足已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任何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大錯也是從小錯開始的。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防微杜漸是十分必要的。

  7、請你找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作了怎樣的界定?

  (集體或指定學生朗讀P99“相關連接”的內容并把相關知識勾畫下來。)

  8、根據要求填寫教材第100頁的表格

  行為表現

  對他人的危害

  對行為人的危害

  對家庭的危害

  對社會的危害

  打架斗毆

  夜不歸宿

  攜帶管制刀具

  傳播淫穢讀物

  學生可另舉例

  9、寫一封回信,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00頁的“父親給兒子信”,以兒子的名義寫封回信。

法律的尊嚴 篇10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本單元包括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和“踐行道德  依法維權”的主題探究活動。

  1、本單元設計依據

  文明的社會秩序、良好的道德狀況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執法。一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社會的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傳承的狀況,也取決于這個社會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體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處在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法制觀念和意識直接影響他們的以后的成長。對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這是貫徹黨的依法治國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來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不懂得憲法和法律,不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就無法承擔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重任。

  其二,這是幫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是法制不斷健全的社會。它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時時處處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平經濟、道德經濟,更是法制經濟。必須通過思想品德教育,著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其三,這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保護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要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懂得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循的法律行為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良好習慣,做到法律允許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使廣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長為“四有”新人。

  其四,這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達成本課程教育目標的需要。人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民主法制素質等幾個有機結合的部分。當代青少年學生,如果不懂得法律知識,很難得到全面發展。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無疑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實現本課程教育目標的重要舉措。因此,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要讓他們知道:法律是保護人民權利的武器,是真正為了人民的,也是能夠為民所用的;法律是保護包括中學生在內的青少年的有效工具,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有特殊的規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需要提高全體人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應該從青少年開始,就加強法制教育,這樣才能使全民族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得到提高。為了讓中學生掌握保護自己權利,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遠離違法犯罪,我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2、課程標準

  “成長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我與他人的關系”部分:“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部分:“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能夠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3、課程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提出要尊重規則,尊重權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能力目標要求能夠理解法律的規定及其意義,理解學校及社會生活中的必要規則,能遵紀守法,初步具備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知識目標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識,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4、內容及結構分析

  本單元設立“踐行道德,依法維權”主題探究活動和《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兩課。

  “踐行道德,依法維權”主題探究活動是一個將道德和法律結合起來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綜合運用兩課教材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基本的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遵守國家法律,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應當享有的合法權益,成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本課由“走近法律”“法不可違”“防患于未然”三框組成,分別介紹什么是法律、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樣預防違法等內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們身邊的規則” 告訴我們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并區分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

  “生活離不開法律”告訴我們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們要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第二框“法不可違”。

  “誰都不能違法”主要介紹什么是違法。并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最后簡要說明了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犯罪必受懲罰”主要介紹了犯罪行為和刑事處罰兩部分內容。說明了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介紹了刑罰的含義以及我國刑罰的種類。使學生認識到不論什么原因,只要觸犯了法律,就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認清犯罪危害”告訴我們犯罪的危害。通過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說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法紀觀念淡薄,極易產生違法犯罪行為,可見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密切的關系。并引導學生認識到犯罪行為的代價極大,不僅對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給家庭和自己帶來災難,青少年應當憎惡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

  “加強自我防范”主要介紹預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內容。引出要樹立法律意識,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提醒學生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糾正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引導學生要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守法意識自覺遵紀守法。

法律的尊嚴 篇11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一框 走近法律 教學設計

  ●從容說課

  本課設計了三個框的內容:“走近法律”“法不可違”“防患于未然”。第一框“走近法律”首先說明了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特殊的社會行為規范,闡明了生活離不開法律;第二框“法不可違”主要介紹了違法行為的類別、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我國刑罰的種類;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主要分析了犯罪的危害,說明了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

  引言從兩個法盲違法犯罪的案例入手,說明了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對法律無知、法制觀念淡薄導致了違法犯罪的發生,指出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

  本框由“我們身邊的規則”“生活離不開法律”兩目組成。

  第一目“我們身邊的規則”主要講了三層內容:首先通過漫畫的形式,采用對比的方式,說明了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其次說明了在生活中規則有很多種;最后分析了法律作為特殊的社會行為規范所具有的三個最顯著的特征。之后,教材準備了兩個學生參與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生活離不開規則,進一步區分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離不開法律”主要說明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有規范作用。教材通過舞迷夫婦受到執法部門警告的事例與漫畫切入,引出了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然后具體說明了法律是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表現在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另一方面,法律具有保護作用,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教材通過兩個情景對這一作用進行了具體說明。

  本框落實的課標的具體要求是:“成長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學法用法”中:“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教學重點:我們身邊的規則、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教學難點:法律與道德、紀律有何不同。教學方法:歸納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法。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

  2.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能力目標

  1.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3.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識目標

  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教學重點

  我們身邊的規則、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教學難點

  法律與道德、紀律有何不同。

  ●教學方法

  歸納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蹖胄抡n]

 。蹘煟菸覀兿葋砜葱」适隆稄浝找巹t》。

  (多媒體顯示)

  彌勒規則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凡間經濟的高速發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經濟,同時也急紅了玉皇大帝的眼,為了拉近兩地間的差距,玉皇御筆一揮,一批天營企業陸續成立。

  眾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運輸公司還缺經理一職,對于天庭的支柱產業,玉皇也是不敢大意。最后,他決定派剛正不阿的李靖與人緣最好的彌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經。

  三天后,兩人學成歸來。玉皇向來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彌勒作為后補,隨時任用。

  李靖就職后,在經理室掛上了“規則就是力量”的警示牌,這是他從凡間學來的。一月后,公司產值略有增加,但卻有無數的匿名信飛到了玉皇手中。原來李靖剛正不阿,用嚴格的規則管制眾人,弄得眾仙怨聲載道。迫于壓力,玉皇不得不用彌勒代替李靖。李靖憤憤不平,掛印而去。

  幾天后,在眾仙的歡呼聲中,彌勒走馬上任。在眾人的簇擁下,彌勒來到經理室,望見“規則就是力量”幾個大字,微微一笑,回顧眾人說:“此愚人之論也!我在凡間學習時,看到有個經理不守規則,縱容員工,員工們也知恩圖報,干群關系好得不得了。依我看,人心為先,規則為末!”“是,是……”眾仙連忙附和。彌勒上任后,立刻把“規則”二字改為“寬容”,用它作為自己處事的警示銘。一個月下來,公司產值大增,上萬封感謝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過去了,運輸公司大幅虧損,但玉皇手中的感謝信還是有增無減。玉皇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親自去看看。

  一日黃昏,玉皇身著便服,只身來到公司,看到公司員工多已回家,剩下的都在聊天。玉皇帶著疑惑走進經理室,看見彌勒正背對自己閱讀文件,于是便暗施隱身法立在一旁。

  “好,月末了,我彌勒要發獎金了!”彌勒按規定拿出了員工們的勞動表,“天狼星出工最多,給他勝利獎。天馬星只出了半月工,唔,給他節油獎,都不容易。小熊星沒出工,這……”彌勒摸了摸大光頭陷入沉思。“按規定該開除他!”玉皇暗想!斑@么辦吧!給小熊星安全獎,規則算什么東西,人心最重要!睆浝諞Q定了!鞍!”玉皇差點喊出聲來。

  在回宮的路上,玉皇明白了公司不景氣的真正原因: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辦什么事,還得有規則。還是讓李靖來做吧!

  一日后,彌勒下臺。

  半年后,公司法令一新,蒸蒸日上。

 。蹘煟菘催^這個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

 。凵萆鐣钚枰巹t,如果沒有規則,人們各行其是,任何事情都辦不成。

 。蹘煟菔前,實際上我們身邊這樣的事例也不少。那么規則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我們來看今天要講的內容。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板書)

  第一框  走近法律(板書)

  一、我們身邊的規則(板書)               

  活動一:看漫畫,說啟示

  活動目的

  使學生明確沒有規則就會混亂不堪,生活中離不開規則;培養學生尊重規則的意識,使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規則。

  •活動準備

  了解學生對“規則”“法律”“違法犯罪”等相關內容的已有認識,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活動過程

  第一步: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幅漫畫并進行對比,說明兩幅漫畫所表現的情況有何不同。

 。凵1]十字路口盡管車雜人多,但大家都遵守規則行事,結果是有條不紊,道路暢通無阻。相反,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規則,社會秩序就會方寸大亂。這兩幅漫畫反映的就是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生2]在我們身邊,違反規則的行為并不鮮見。人行橫道線是保障行人安全的“綠色通道”,但不少車輛同行人搶道,有的甚至在人行道上逆向行駛,而許多行人則我行我素亂穿馬路;公交車上,總有乘客不遵守“前上后下”規則,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也總有售票員讓乘客從后門上、前門下……許多規則,就這樣被打破,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亂。要使交通秩序井然,必須使大家都做遵守規則的“規矩人”。這也就是兩幅漫畫的區別所在。

  ……

  第二步:讓學生徒手畫方、圓與用尺規畫方、圓,進行比較。

  第三步:教師小結。

 。蹘煟菀帲钱媹A用的工具,如數學課上用的圓規、兩腳規;矩,是畫直角或長方形用的曲尺,如直角三角板或丁字曲尺。畫圓而無規,會因筆走龍蛇而畫不圓;制方而無矩,會因角不正、線不直而制不出方來。“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古訓,就是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它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社會生活更是如此。

  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規則,人們各行其是,任何事情都辦不成。既為規則,那就應該是每件事情具體操作過程中的“紅線”,任何人都碰不得;如果碰了,就應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樣,我們的社會生活就會越來越順暢,越來越有秩序。

  (師寫板書)

  1.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板書)

  •評價指導

  使學生明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活動二:說說體育比賽中的規則

  活動目的

  認識規則是體育比賽正常進行的保障,感悟規則是秩序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強化尊重規則的觀念。

  •活動準備

  學生查找一些不同體育比賽中不同的比賽規則。

  •活動過程

  第一步:學生以分組對抗賽的方式分別說出不同體育比賽中不同的比賽規則。

  [生1]足球比賽中“越位”這個規則的制定,極大地促進了足球比賽的發展。以前的比賽,許多球員都站在球門口,雖然球進的多,但幾乎沒有什么觀賞性。有了這個規則后,大家都更注重戰略戰術,足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凵2]自從詹•奈史密斯發明籃球以來,隨著籃球運動不斷普及和發展,這項運動在比賽規則、形式和場地設施等方面均有了較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特別是籃球規則的不斷完善,又促進了籃球運動的普及、發展和提高。剛開始時,參加籃球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時間也不作具體規定,導致比賽中雙方隊員一窩蜂地粗暴搶球的混亂場面。為此,籃球發明人奈史密斯1892年1月制定了13條最簡單的比賽規則,這是籃球史上第一個籃球比賽規則。

  ……

  第二步:說明沒有這些規則,體育比賽將會怎樣。

 。凵蒹w育比賽是非常強調規則的,一個體育項目是不是有趣,是不是有很強的競技性和娛樂性,規則是至關重要的。想想看,如果沒有這些詳細的規則來規定比賽怎么打的話,如果比賽沒有規則的話,那比賽會成什么樣子呢?也許,你起初會覺得這樣相當有趣,終于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球我愛拿多久就拿多久,不管如何野蠻搶球都沒有關系;可時間長了,最終還是會發現,如此一來,比賽真是毫無樂趣而言,簡直是無聊之極。

  ……

  第三步:教師小結。

 。蹘煟莠F在我們知道了體育規則是多么重要。它一方面規范著比賽秩序,保證了一切按正常軌道來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保證了競技性和比賽的懸念,這點非常關鍵,參與者因為規則而更加強了目的性,在合理規范中提高了競技的精彩程度,而且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比賽會變得千變萬化,這就是體育比賽最吸引人的所在。

  •評價指導

  使學生感悟到規則是秩序的保障,自由是規則內的自由。

  2.生活中規則有很多種(板書)

  活動三:談生活中的規則

  •活動目的

  使學生明確生活中離不開規則,認識規則的各種類型,了解各規則的不同,培養學生尊重規則的意識,使學生自覺遵守規則。

  •活動準備

  學生尋找我們生活中的規則、生活中的法律。

  •活動過程

  第一步:分組以對抗賽的方式分別說出自己曾經歷或直接感受到的有關衣、食、住、行、學習、文體活動等方面的規則。

  [生1]我們出門走路應該靠右行,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

 。凵2]出門乘車,按順序上下車,先下后上,上車買票,見到老幼病殘孕應讓座。

  [生3]去商場購物,要公平交易,買后付錢;去超市,不要隨意擺放商品。

 。凵4]我們去公園,應購票入園,愛護公共設施,保護環境,注意安全。

  [生5]去影劇院,不能大聲喧嘩、隨意走動,要禮貌鼓掌,不要吹口哨。

  ……

  第二步:分析這些規則哪些屬于道德的,哪些屬于紀律的,哪些屬于法律的。

 。蹘煟萆鐣顪蕜t有不同的種類。道德,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規定權利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性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大家分析一下,剛才所說的規則哪些屬于道德的,哪些屬于紀律的,又有哪些屬于法律的。

  [生1]如法律確認公共交通方面的準則:規定交通規則,車輛靠右行駛,只準憑證駕車,維護車站、車內秩序,保護交通設施,規定對違規違章的處罰等。

 。凵2]法律維護公共娛樂場所的正常秩序,確認人們在公共娛樂場所的行為準則:憑票入場,遵守秩序,愛護公物,服從管理,講究衛生,注意安全等。

 。凵3]在影劇院,不能大聲喧嘩,要禮貌鼓掌,不準抽煙,不準吹口哨是紀律要求。

 。凵4]給老幼病殘孕讓座是道德要求。

  ……

  3.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板書)

  [師]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

  (多媒體顯示)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法律具有的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從三個方面說的:一是從創制形式看,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而紀律是局部適用的準則,由學校、單位等制定的;二是從實施看,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其余二者則不是;三是從適用范圍或對象看,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道德的特征:

  (多媒體顯示)

  道德:一、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當中;二、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三、只對本階級的成員具有約束力。

  第三步:填表活動。進一步加深理解法律與道德、守則的不同。

  學生填課本88頁中的表。

  第四步:設想一下沒有這些規則,你的生活會出現哪些問題或有什么不便。

 。凵1]沒有道德、法律和紀律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法律和紀律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法律和紀律是很容易被人鉆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涂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么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鉆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凵2]沒有法律和紀律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奥凡皇斑z”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么聽怎么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法律和紀律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法律和紀律畫出來的。

  ……

  •評價指導

  本框重在培養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

  二、生活離不開法律(板書)

  1.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板書)

  活動四:權利受到侵害應怎么做?沒有法律會如何?

  •活動目的

  使學生明確生活離不開法律,感悟法律對公民的保護作用,培養熱愛法律、尊重法律的態度。

  •活動準備

  學生閱讀教材中相關內容,并思考有關問題。

  •活動過程

  第一步:學生討論法律的規范作用。

  [生1]法律的規范作用表現在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明確規定人們必須做什么,允許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指引人們行為的方向,鼓勵人們做法律所允許的行為。如小鄭的鄰居舞迷夫婦,每晚都邀舞伴跳到深夜,巨大的噪音擾得四鄰不安,這就是相關法律所不允許的,最后被執法部門制止。

  [生2]法律的規范作用還表現在法律的評價作用——判斷、衡量人們的行為是否正當,是否有效,是否合法。一種行為是否正當,不是誰能作出決斷的,只有法律才可以。法律是唯一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準則,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如果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什么行為是正當的,永遠沒有定論。

  [生3]法律的規范作用還表現在預測——依靠作為社會規范的法,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間應該如何去做,預測到某種行為可能招致的后果。如許多犯法者,都知道犯法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心懷僥幸才鋌而走險。

  [生4]法律的規范作用還表現在教育——通過法律宣傳和對違法行為的懲戒,教導人們應當怎樣去做。如蘭州規定市民如果不從人行橫道通過,就會接到50元的罰單!扒败囍H,后車之鑒”,讓違反規則者付出代價的好處在于,給尚未違反規則而想違反的人,來一個當頭棒喝,讓遵守規則的“規矩人”,有越來越多的效仿者。這樣,使規則真正成為規范,我們的社會生活就會越來越順暢,越來越有秩序。

 。凵5]法律的規范作用還表現在強制——制裁、懲罰那些觸犯法律的人,強迫他們必須做自己該做的事。違反法律者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如果違反法律不受懲罰、沒有代價,遵守法律不能受益,法律就會形同虛設。

  ……

  第二步: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生1]如果沒有法律,人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會造成彼此的沖突和混亂,因而要靠法律來規范,以維護公共秩序。

  [生2]人類社會是個復雜的有機體,社會生活涉及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它包括社會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國家之間的交往等。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來確認和維護。

 。凵3]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

  ……

  第三步:學生閱讀課本89頁的相關鏈接。

  第四步:教師小結。

 。蹘煟蓐P于法律的規范作用,主要有兩層內容。第一,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第二,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一方面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制裁,另一方面法律為人的行為提供模式、標準或方向,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

  •評價指導

  可結合小鄭的事例或學生提供的事例進行分析說明,讓學生重點理解人們違反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板書)

 。蹘煟菡埻瑢W們看課本89頁的兩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反映了什么?

  [生]分別反映了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法律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權。

 。蹘煟荽蠹艺f一說法律具有的保護作用還有些什么。

 。凵1]法律保護合法的私人財產。

  [生2]法律保護著作權、肖像權。

  [生3]法律保護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

  ……

  [師]大家所說的這些保護作用,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法律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法律的保護作用,除此之外,還要認識到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離開法律至上,人民主權就沒有保證;離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不可能有社會公正;離開法律對權力的制約,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將可能成為空話;離開法律對人權的保護,人的自由發展亦將成為無源之水。所以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活動:指導學生制定班規、班紀。

  步驟一:介紹我國制定法律的程序。

  步驟二:指導學生根據本班情況制定本班班規、班紀。

  2.案例分析:在一架中國民航飛機上的一名中國人和一名法國人發生了糾紛。此時,該飛機正飛翔在公海區域。請問正確的選擇是(    )

  a.適用中國法律,因為飛機是中國的,屬中國國家權力管轄范圍。

  b.不適用中國法律,因為飛機飛在公海上,應適用國際法。

  c.不一定適用中國法律,因為當事人不都是中國人,所以有可能適用法國法。

  d.不適用中國法律,因為其中一個當事人是法國人,應適用法國法。

  (答案:a)

  3.活動:請各組組長組織本組的學生,利用休息日,組成小記者團采訪當地的警察。將本組的采訪過程進行記錄,將采訪后自己的感想寫成小型調查報告。

法律的尊嚴 篇12

  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教學設計

  ●從容說課

  本框由“認清犯罪危害”“加強自我防范”兩目組成。

  第一目“認清犯罪危害”主要分析說明了三層內容:首先,分析了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其次,分析了犯罪行為的代價極大;最后,說明了青少年應憎惡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

  第二目“加強自我防范”主要說明了三層內容:第一,要樹立法律意識,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第二,簡介了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第三,通過檢查自己的行為,提醒學生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最后,教材設計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寫一封回信的活動,引導學生要加強防患于未然的認識。

  本框落實的課標的具體要求是:“成長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學法用法”中:“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

  教學重點:認清犯罪的危害、加強自我防范。教學難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教學方法:調查分析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

  2.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能力目標

  1.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3.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識目標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教學重點

  認清犯罪的危害,加強自我防范。

  ●教學難點

  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

  ●教學方法

  調查分析法、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蹖胄抡n]

  [師]我國每年被公安機關抓獲的違法犯罪的青少年達十四五萬名,被人民檢察院起訴的近四萬名。這些青少年,被父母親含辛茹苦地養育長大,正值青春年華,還沒對父母、對社會作出有益的回報,自己的人生黃金時期就要在鐵窗下度過,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請同學們認真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那些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呢?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預防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呢?

  [生1]這些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他們不學法、不懂法造成的。我們預防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就必須要學法、知法、守法。

  [生2]這些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很多,不單純是不學法、不懂法,有很多是從小毛病開始,有錯不改,越陷越深,最終導致違法犯罪。我們預防違法犯罪必須從小就做到有毛病就要克服,有錯誤就要改正,樹立法律意識、法律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師]先請大家看一個小片段,這是一個蘋果,請你觀察它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多媒體顯示:蘋果逐漸潰爛)

  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它給予我們哪些啟示呢?答案就在今天這堂課中。今天我們共同學習: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板書)

  一、認清犯罪危害(板書)

  1.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板書)

  活動一:陳某滑向犯罪深淵的啟示

  •活動目的

  使學生認識任由違反紀律、一般違法,發展下去就會犯罪,增強防微杜漸意識。

  •活動準備

  閱讀教材中的相關材料,并查尋相關事例。

  •活動過程

  第一步:閱讀課文中的材料后,結合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生1]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走上犯罪道路,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如網吧、游戲廳中大量的兇殺、言情、電子游戲等精神垃圾的泛濫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學生家長、教師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思想教育、紀律法制教育;更重要的因素是自己放縱自己,產生自私自利、不關心集體、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態,為了某些狹隘的目的,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凵2]要杜絕滑向犯罪的深淵,就必須力行“十戒”,預防犯罪。

  什么是“十戒”呢?第一是戒“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驕”、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黃”、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賭”、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這十種需要“戒”的,都是同學們容易沾染的不良習慣、不好的性格或不健康的東西,這些不良習慣、性格或不健康的東西如果讓它在你身上滋長、蔓延,或不能有效地遠離它,那么就會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就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成為人民所唾罵的階下囚。人們常說“科學與謬誤只有一步之遙”,違法犯罪與否我認為也只有一念之差,兩者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同學們應該明白,這個犯罪之“念”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多方面、多層次的原因,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只要同學們加強自身的修養,理解并確實做到“十戒”,時刻預防犯罪之“念”的產生,自然就能夠預防犯罪。

  相關資料鏈接

  (多媒體顯示)

  第一戒“貪”。所謂的“貪”,是指對某種事物欲望老不滿足,有很強的物質占有欲。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愛占小便宜、小偷小摸、拾到物品不交。如果這種占有欲膨脹,以非法的手段將他人的財物占為己有,嚴重危害了社會,那就是犯罪。據統計,在我國刑法規定的罪名中,與“貪”字沾邊的罪約占30%。那么,我們怎么戒“貪”呢?我認為首先要培養正確的消費觀,抵制畸形消費,不能染上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氣;其次要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合法利益,禁止采取如上所述的偷、搶、貪污等手段取得財物。

  第二戒“奢”。所謂“奢”是指花費大量錢財,追求享受。表現在行為中如:出手大方,生活奢侈,經常出入高消費場所,住的追求豪華,穿的追求名牌,講攀比,附風雅等。一“奢”

  之下,錢財滾滾出,父母親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被你奢得干凈,爾后怎么呢?只好孤注一擲:去偷、去搶!以滿足你的奢侈!當然這種行為最終逃脫不了人民對你的審判。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奢”比“貪”更可怕,“奢”是溫柔之刀,在無形中致你于死地。因此要戒“奢”。因“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其例。

  怎么才能戒掉“奢”呢?首先同學們要樹立勤勞致富的思想,積極參加勞動,養成節儉習慣,反對奢侈浪費;其次要參與家庭理財活動和社會經濟活動。

  第三戒“驕”!膀湣弊钟袃蓪右馑,一是指自豪,二是指自高自大、自滿、自以為是。對于前者之“驕”,我們不但不能戒,還要大力提倡和培養。我們所要戒的是后者之“驕”。具有“驕”的人,往往分不清是非,滿足現有的成績,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表現在行為上有:拉幫派、當“大哥”、膽大妄為,大的同學敲詐小的同學,嚴重的打群架、斗毆,無故毆打、隨意追逐他人,進行流氓活動,嚴重擾亂社會和校園秩序,所以對“驕”而引起的犯罪我們要狠狠地打擊!

  要做到戒“驕”,要求同學們做到兩點:一是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不能自滿;二是要謙虛謹慎,積極進取,不能逞強好勝、稱王稱霸。

  第四戒“假”。所謂“假”是指虛偽、不真實。戒“假”要戒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戒自己,即自己不講假話,不欺騙他人,不用假的坑害他人;另一方面要堅決抵制和遠離假煙、假酒、假幣等,提高對“假”的識別能力,積極同制假的犯罪分子作斗爭。同學們要記住十六個字:“珍惜榮譽,摒棄虛榮;誠實守信,實事求是!

  第五戒“黃”!包S”也稱黃色,指下流的、墮落的、淫穢的,特指色情,如黃色書刊、黃色錄像、色情服務等。

  第六戒“毒”。怎么戒“毒”呢?一是了解毒品性質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識;二是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培養健全人格。

  第七戒“賭”。“賭”即賭博,指用斗牌、擲色子等形式,拿財物做注比輸贏。賭博危害很大,一旦沉迷于賭博,不但會造成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而且還會引發其他如盜竊、搶劫、殺人等犯罪。如何戒“賭”呢?要求同學們一要克服貪婪好勝的心理,自己不參與賭博;二是要努力勸阻你的親戚朋友不參與賭博,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八戒“惰”、第九戒“散”。“惰”指懶惰,“散”指生活散漫,沒有規律,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惰”“散”是一對孿生兄弟,輕的表現在經常遲到、早退、睡懶覺,重的經常逃學、到街道閑逛、夜不歸宿。怎么戒“散”呢?我認為:一是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二是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勤奮實干;三是要制定學習、生活規劃,養成規律;四是要樹立紀律、法制觀念,明確規范。

  第十戒“妒”。所謂的“妒”是指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岸省迸c犯罪也是有關聯的。如何戒“妒”呢?一是要樹立信心,趕超他人;二是要主動交流、抒發感情,要心胸寬廣、心懷大志。

  第二步:明確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難免違反法律甚至犯罪。

 。蹘煟萃ㄟ^剛才的案例以及同學們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指揮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不犯或少犯錯誤,行為上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犯違反紀律的錯誤,發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遵守法律也是踐行道德的表現。

  第三步:學生舉出類似事例。

  (多媒體顯示)

  鮮花掌聲背后

  “我得到太多鮮花和掌聲!

  1998年9月,謝力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學導彈設計專業。她早在高中時就入了黨,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大學期間,她先后榮獲“人民獎學金”“院長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還曾任大班副班長、小班團支書。在案發時她任該校某學院98級本科生黨支部書記及該學院學生會副主席。老師和同學們都一致評價她是一個熱情開朗、慷慨大方、學習優異、樂于助人的學生。

  就是這么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卻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XX年3月22日17時許,謝力萍乘同宿舍同學不在之機,盜竊譚辛牡丹卡一張,后在該校園內的自動取款機分幾次取走該卡內存款4500元。

  “我的心理壓力太大!

  當問到為什么會走上犯罪道路時,謝力萍說:“當時,在學校我心理壓力太大,開始只不過是想跟同宿舍的同學開個玩笑,但后來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我知道自己的玩笑開大了,可我已經無法收場了?赡苡捎谖乙郧暗玫搅颂嗟孽r花和掌聲,對自己太放縱了!

  謝力萍的輔導員秦老師說:“我感到震驚。她說自己壓力太大了,就是想找機會毀滅自己。這件事暴露出我們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欠缺!

  專家剖析

  原因:從大學教育的發展規模與速度來看:一方面,隨著大學教育的開放,在校大學生數量在急劇增多,大學內部對學生的管理弱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學校并沒有提供相關的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使大學生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從經濟發展來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金錢觀念、個人主義意識。從社會結構的變化來看:整個社會很長一段時期內將處于價值失范狀態,特別是隨著大學亞文化的發達,強化了學生的越軌心態、浮躁心態,使他們越來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標。   特點:一是犯罪嫌疑人年齡偏小、學歷較高,但閱歷淺;二是罪名單一,手段簡單,作案目標、對象確定,較易破獲;三是犯罪動機不同,但案發后認罪態度較好。

  建議:一、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有時因一念之差就可誤入歧途。要特別注意對一些平時表現不錯的同學的教育和培養,不能使其成為道德教育的死角。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現實法制教育。三、我們應盡可能地對犯罪的學生進行挽救,對學生犯罪應充分體現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使其仍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

  •評價指導

  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應增強法紀觀念,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

  2.違法犯罪所付出的代價極大(板書)

  活動二: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活動目的

  使學生充分認識犯罪的危害,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從而在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活動準備

  閱讀教材中小迪犯罪的案例,并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活動過程

  第一步:分組進行討論,各組分別對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危害進行分析。

  組1:雖然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子不教,父母之過。父母是預防子女犯罪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當好第一責任人,筑牢第一道防線,是每一個父母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但青少年犯罪也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創傷,有時甚至是“家破人亡”,對家庭的其他成員造成心理、精神、身體的巨大打擊,有百害而無一利。

  組2:社會影響也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一個原因。高消費意識盲目膨脹,追求物質金錢的欲望及腐朽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有所抬頭,經濟收入的差距拉大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青少年向往金錢、物質,使得一些青少年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此外,一些“黃色”書刊影響,對青少年的毒害也很大,誘發犯罪增多。而“未成年人犯罪”也成為一大社會公害,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已呈惡性發展態勢,對社會穩定造成危害。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得不到遏制,受害的不僅僅是青少年,它最終瓦解的將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體系。

  組3:小迪在黃色淫穢東西的誘惑和引導下,滑向犯罪的道路,走上不歸之路,最后鋃鐺入獄,枉送了大好前途。對他個人的現在和未來的影響無疑是致命性的,圖一時之快,枉送大好前途,實在是危害太大了。

  第二步:教師講解。

  成年人犯罪的動機有貪財、好色、仇恨、報復或者極端的嫉妒等心理;而青少年除了具有上述犯罪動機外,還與其自身的特點有關。青少年的特點是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思想十分敏銳、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導或者引導不當,這些特點就會成為缺點或者成為犯罪的動機。青少年還具有好奇、取樂、講義氣等心理特征。

  我們正處于未成年階段,受到國家司法的特殊保護。但是,犯罪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我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人可以犯十次、二十次錯誤,但千萬不能犯罪,犯了錯誤還可以改正,犯了罪就只能改造。雖然只相差一個字,但后者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想象的。

  3.要遠離違法犯罪(板書)

  下面我們看一則小材料,進一步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違法犯罪。

  (多媒體顯示)

  犯罪者給家庭帶來什么?

  犯罪者的親屬普遍受到社會歧視。某單位的一位領導說:“碰到一些敏感的事情,像晉級、調資、下崗、待崗呀,你總要綜合考慮吧。如果大家表現差不多,你說怎么辦呢?他的老子是勞改犯,就只有委屈他一點吧!闭l又認為他這種貌似“公道”的話其實不是“株連”呢?

  另一方面,犯罪者給親屬帶來的更多是心靈的傷害。有一個30歲的湖南籍犯人聶志軍,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成績很好。原本活潑可愛,愛說愛跳愛唱,但自從父親被捕入獄后,整個變了,從早到晚一聲不吭,一放學就朝家跑。一個人悶在房里,就是打豬草也從不跟人結伴,總是一人獨來獨往。有一次,聶志軍給她打電話,但她只喊了一聲“爸爸”,就什么也不說了,只是哭。

  在南京市郊區某中學,初二年級的班主任陳老師說:“犯人子女的心理很敏感,一不小心,正常的批評就變成了‘歧視’,而正常的關心又會被他們視為‘看不起’。就說我們班的一個學生吧,他父親坐牢,家庭條件不好。那天他沒做值日,班干部說他,他硬是拿著笤帚追著人家打,還在路上攔截,一連幾天,放學后我都要找幾個大個子男生陪著那個班干部回家。實際上,哪是別人對他有什么,是他自己心理上有障礙!

  罪犯還給家庭帶來經濟困難。今年40歲因犯搶劫罪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駱仁是一個農民。為了賠償受害人的經濟損失,法院對其財產進行了強制拍賣。現在,家里除了幾件生活必需品外,滿屋破破爛爛的東西合在一起也值不了幾個錢。兩個孩子,一個剛上初中,另一個小學沒畢業就被迫輟學,回家務農。

  一名淮陰籍盜竊犯在回答提問時,一開始總是回答“不知道”“不清楚”,直到問到他的兒子是哪年生的、長得怎么樣時,他才突然哽咽起來說:“眼睜睜看著孩子的一輩子就毀在自己的手里,自己什么勁也使不出來,干著急。今天你們來問這問那的,都是朝我痛處戳啊!”

  犯罪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受害者、罪犯本人及其家庭,進而是整個社會。面對這種代價,但愿大墻內外的人都能明白: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社會,一定要遠離犯罪!

  •評價指導

  結合教材中小迪的案例和學生收集或教師補充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犯罪各方面的危害。應讓學生充分思考、自己歸納,真正認清犯罪的危害,特別是對犯罪者本人的危害應有深刻的認識。可運用一些有說服力、有感染性的案例進行說明,使學生真正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二、加強自我防范(板書)

  1.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板書)

  活動三:偷東西小孩的轉變

  •活動目的

  使學生明確預防違法犯罪要從小事做起,重視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自編自演的小品,要反映出小孩思想上的斗爭和變化。

  •活動過程

  第一步:學生表演以教材事例改編的小品。

  主持人:有這樣一個同學:他叫小張,初中一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良,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愛占人便宜。他看見同學有一張漂亮時髦的卡片,就趁同學不注意,將其帶回家。過了一把癮之后,他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

  (畫外音)那么,他可能會怎么做呢?

  可能會留下,教室沒人、那張卡片又漂亮又時髦,他把它據為己有。還可能會怎樣?

  可能不會留下,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讓我們來看看小張是怎么想的。

  (一個同學上,表示第一種意見)“咱們拿吧,沒關系,反正沒人看見!

  (一個同學上,表示第二種意見)“這不是偷嗎,不行吧?”

  (一個同學上,表示第三種意見)“不就是一張卡片嘛,就這一次,下不為例。”

  主持人:同學們可以討論,你怎樣看待他們的說法呢?他們的說法錯在哪?沒人的時候,你會不會拿?

  (一個同學上,第四種意見)“我反對偷別人的那張漂亮時髦的卡片。因為這樣做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我還要講個故事勸大家都遵守中學生守則。1949年秋天,人民解放軍進駐錦州地區。這個地區盛產蘋果,此時正是蘋果成熟的時候。由于連續作戰,有的連隊幾天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住在老百姓的蘋果園時,盡管饑渴難耐,卻沒有一個人去摘蘋果吃,相反,還把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拾起來堆放好。他們認為,這是人民的蘋果,不吃是很高尚的,吃了是很卑鄙的。毛澤東同志知道后很感動,表揚了戰士們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精神!

  (一個同學上,第五種意見)“不要偷那張漂亮時髦的卡片,明天我買一張漂亮時髦的卡片。因為我國刑法第2條規定:‘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媚菑埰習r髦的卡片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想要就應該用父母給的零花錢去買。這是現代社會正確的消費方式!

  (畫外音)同學們這是正確的觀點,“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許多犯罪都是從小毛病開始的。“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思想是危險的。一個人如果不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不注意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從犯錯發展到違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社會主義的好公民。

  主持人:第二天,小張又趁同學不注意,把拿來的東西偷偷地還了回去。從此,他徹底改掉了愛占人便宜的壞毛病。

  第二步:分析小張轉變的原因,設想小張如不轉變,后果將會怎樣。

 。凵1]小張轉變的關鍵原因,是他戰勝了自我,意識到偷東西是一種很不好的毛病,一旦形成習慣很難改正,也許有一天又會故伎重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張下定決心改掉壞毛病是正確的。

 。凵2]兒童偷東西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道德品質問題,但是很可能發展為沖動控制障礙,甚至會繼而出現逃學、盜竊等行為,走上犯罪道路。

 。凵3]可能小孩偷東西的理由很多:嫉妒其他人擁有某些物品想占為己有;想向同學朋友炫耀;想送同學東西,但自己沒錢買等等。但這種便宜不能占,由最初的偶爾為之,發展到養成小偷小摸的習慣,“一不小心”就把別人的東西偷了,最后會走上犯罪道路。

  ……

  第三步:教師小結。

  [師]預防違法犯罪,要從小事做起!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弊鳛橐粋合格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該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自覺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修養,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評價指導

  通過該事例,引出要樹立法律意識,加強道德修養,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的行為?勺寣W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關內容(板書)

 。蹘煟菸闯赡耆耸俏磥硎聵I的建設者,也是家庭的未來;蛟S是我們對未成年人寄予了更多的厚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擔憂。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激增的嚴峻現實,我們無不憂心忡忡,這樣的青少年怎能堪賦重任?這樣繼續下去怎么了得?曾與一位資深檢察官談起一宗未成年人團伙犯罪案件,“涉案的十幾個人都還是未成年人,不批捕不行;只是簡單的判刑效果難料,就怕他們出來后,將不光彩的經歷視為資本;更怕他們跌倒了自暴自棄,不再爬起來”。其實,這種難以抉擇的復雜情感,相信每一個人都曾有過。

  我們不能不承認現在的未成年人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但同時也不能回避現在的未成年人還有自私、報復心強等不良習氣。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這部法律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

  (多媒體顯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部分內容。內容略)

  3.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板書)

  活動四:改變我們的不良行為

  •活動目的

  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有哪些不良行為,明確其危害,尋找矯治這些行為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對照教材中的相關鏈接內容,找找學生中有哪些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

  •活動過程

  第一步:說一說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

 。凵1]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有打架斗毆、離家(校)出走、考試作弊、談情說愛越軌。

 。凵2]偷盜,沉溺于電子游戲室、網吧、營業性歌舞廳等等。

  [生3]抽煙喝酒、勒索同學錢物、賭博等。

  ……

  第二步:分析這些不良行為有哪些危害,不及時改正后果將會如何。

 。凵1]打架斗毆這在學校中是經常發生的,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老治新。更為嚴重的是,兩人為某小事發生口角、扯打,發展成為分別招集校內外同學或社會青年形成兩派群毆,有些甚至還攜帶木棒、啤酒瓶、刀具等器具,嚴重破壞學校的正常秩序和良好聲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甚至形成較嚴重的流血事件,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生2]傳播淫穢讀物。這些有害出版物嚴重戕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一些青少年因此荒廢學業,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艾F在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發育提前,喜歡了解兩性問題,容易接受這方面的暗示,但性教育卻跟不上,這就容易出現越軌行為!鄙行阍普f,“有段孩子的順口溜能說明問題:21世紀孩子戀愛快,星期一放電,星期二表態,星期三拉手,星期四做愛,星期五膩歪,星期六開踹,星期天再找新的愛。”有一個15歲少年,10歲就開始看淫穢讀物,后來又看黃盤、上黃色網站,最后因l###j罪被判了XX年。因此,加強性教育、凈化社會環境也是當務之急。

 。凵3]夜不歸宿。這往往是學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號,是學生脫離監管的行為表現,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按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凵4]攜帶管制刀具出入公共場所。管制刀具屬于兇器,若不加以禁止,會給社會安寧造成危害。從個人角度說,攜帶刀具后,若與人發生爭吵甚至打斗,攜帶刀具的人很可能會不顧后果拔刀相向,進而構成嚴重傷害,這樣的事例并不少見。因此,我國法律規定任何人不得非法攜帶管制刀具。我國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非法制造、販賣、攜帶管制刀具的,會被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將攜帶管制刀具列為“不良行為”之一而加以禁止。

  (多媒體顯示)

  法律小辭典:什么是管制刀具?

  公安部《對部分刀具進行管制的暫行規定》第二條規定,匕首、三棱刀(包括機械加工用的三梭刮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跳刀),以及其他相類似的單刀、雙刀、三棱刮刀都屬于管制刀具范圍。

  第三步:共同探討避免或矯治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

  (學生討論略)

 。蹘煟輰W生不良行為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自身原因:青少年時期正是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生理、心理發育不成熟,逆反心理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能力;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失控,家庭教育結構解體,家長或工作忙無暇顧及,或對孩子存在的問題沒有足夠重視,或本身道德形象差,缺乏教育未成年人的說服力;學校原因:學校教育不得力或不得法;社會原因: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健康娛樂場所的誘惑。因此,避免或矯治這些行為應運用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有的放失地開展工作。

  第四步:教師小結。

  無數事實說明,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

  •評價指導

  此活動可作為重點活動來進行。教師和學生首先要共同分析確定學生中有哪些常見的不良行為,而后討論危害,歸納出避免或矯治的有效方法。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活動:寫一封回信。

  •活動目的

  使學生加強對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的認識,引導學生加強守法意識,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紀守法。

  •活動要求

  學生閱讀教材中父親給兒子寫的一封信,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思考。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實想法,要求150字左右。

  2.討論:“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想法為什么是危險的?

  3.查一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律的尊嚴 篇13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走近法律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學習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征

  學習重點

  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

  學習流程

  一、 自主學習

 。ㄒ唬┨羁眨

  1、規矩:就是人們          、         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         。有規矩、          、        十分重要。

  2、社會中三種主要的行為規則是:       、        、        、          。

  3、道德,是依靠       、        和        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4、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           的準則。

  5、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①法律由國家      或       。   ②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        。   ③法律對           具有            。

  6、國家強制力包括      、        、       、        。

  7、法律作為人民           的體現,它通過規定          ,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8、      、     、        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 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            。

  (二)問答題

  1、 什么叫法律?

  2、 如何區別道德、紀律、法律?

  3、 法律有哪些顯著特征?

  4、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

  三、課堂展示

  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

  四、課堂檢測

  1、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該(       )

 、贅淞⒎梢庾R,維護法律尊嚴②加強修養,踐行道德③掌握一門外語,精通電腦操作④自覺守法,預防犯罪⑤受到不法侵害,依法維權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下列屬于法律的顯著特征的是(     )

 、儆蓢抑贫ɑ蛘J可②只對本校師生具有普遍約束力③依靠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施④靠人們自覺遵守⑤全廠職工舉手表決并通過⑥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3、要做到不違法首先要(      )

  a知法、懂法     b敢于護法      c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d守法

  4、右圖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

 、僖龊靡患,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②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③沒有法律的強制,人們可以照樣遵循社會公共生活④沒有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就沒有社會公共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5.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是因為                              (  )

 、俜傻闹贫ú煌谄渌袨橐幏盯诜傻膶嵤┎煌谄渌袨橐幏盯鄯傻募s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④法律之對違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對其他公民則不起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6.“由來天網恢恢,何曾漏過阿誰?”這句話表明的觀點是             (  )

 、俜删哂衅毡榈募s束力②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③法律的嚴肅性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上課要有課堂紀律,宿舍要有宿舍管理規定,比賽要有比賽規則。這說明(       )

  a.紀律等規則限制人們自由                       

  b.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c.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完全靠紀律約束               

  d.社會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準則

  五、總結歸納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二框   法不可違

  學習目標

  (1)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類別

  (2)刑法的含義

 。3)犯罪的特征

 。4)我國刑罰的種類

  學習重點:

  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學習難點:

  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

  學習流程

  一、自主學習

  (一)填空:

  1、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不違法的人們               。我們維護自尊,          , 實現自立,           ,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          ,尤其不能違返回        。

  2、違法行為分為:           、             、                 、 違憲法行為 。其中             、                  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是嚴重違法行為,也是            。

  3、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     和          處以何種刑法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                   、         的有力武器。

  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犯罪的法律標志;           ——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

  5、      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         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6、我國刑罰分為     和         兩大類,主刑:                                   ,附加刑:                                  。

 。ǘ﹩柎痤}:

  1、 什么是違法行為?

  2、 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

  3、 什么是民事違法行為?

  4、 什么是刑事違法行為?

  5、 什么是犯罪?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 什么是刑罰?它可以分為哪幾類?

  二、 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

  三、 課堂展示

  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

  四、 課堂檢測

  1、八年級學生林某和趙某因為一件小事發生口角,放學后,二人分別找來了五六個“好哥們”在學校附近打群架。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將他們拘留。他們的行為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違反校規的行為

  2.下列屬于法律的是(     )

  ①《中學生守則》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邸吨袑W生日常行為規范》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荨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

  3.在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刑罰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b.剝奪政治權利c.沒收財產d.罰金

  5.中學生王某不愛學習,迷戀網吧,夜不歸宿,屢教不改,后來竟發展到持刀搶劫,致人重傷,結果受到刑罰處罰。這一案例說明(     )

  a.違法有可能發展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會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違法d.僅僅靠教育不能減少犯罪

  6、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

  a是否觸犯刑法                   b是否受到刑罰處罰

  c是否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是否被判刑

  7、林林今年已經15周歲,他在一天晚上為了籌些錢到網吧玩通宵,于是就手持彈簧刀搶劫了一個女孩的錢包,并把受害人打成重傷。林林的行為應該(       )

  a不滿18周歲,不應負刑事責任               b應負刑事責任

  c應交父母嚴加管教                          d應由父母替他負民事責任

  8、小閔在超市買了幾袋牛奶,回家喝的時候才發現牛奶變質了,她應該(     )

  a認倒霉吧,幾袋牛奶也不算太貴,就別找麻煩了

  b到超市依法要求賠償,這是消費者的權利

  c依法要求賠償,體現了法律的規范作用

  d到超市大鬧一場,讓大家都知道他們東西不好,都別買

  五、總結歸納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主備:高雪萍   成員:杜麗敏

  學習目標

  通過教學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違法行為。

  學習重點:

  讓學生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學會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學習難點:

  遵守法律與踐行道德之間的聯系

  學習流程

  一、自主學習

  (一)填空:

  1、            ,也是踐行道德的表現。

  2、要在心靈深處        違法犯罪,            違法犯罪。

  3、             的心理都是想獲得某種滿足。

 。ǘ﹩柎痤}:

  1、 我們如何預防犯罪?

  2、 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

  三、課堂展示

  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

  五、 課堂檢測

  一、單項選擇

  1.要做到預防違法犯罪,就必須(  )

 、 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制觀念 ②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蹚亩沤^不良行為做起、苷J清違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學生在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看到興奮之處,大叫大鬧;為發泄不滿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擲場上的裁判員。經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錯誤,最終被公安機關處以治安拘留4日。對此你認為( 。

  a.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行為上就容易做出違法犯罪的事

  b.裁判員吹“黑哨”該受懲罰,汪某等人的行為是在為法律伸張正義

  c.因為汪某等人年齡尚小,故而沒有受到刑事處罰

  d.杜絕不良習氣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都有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在我們身邊(上)存在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有( 。

  ①曠課 ②打架斗毆、辱罵他人、蹚娦邢蛩怂饕斘铩、苡^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一下俗語中與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二、簡要回答

  5.學完“防患于未然’’這一部分內容后,有些同學認為:“我年齡還小,與犯罪無關;即使犯罪后也不受處罰,因此不用加強自我防范!蹦阗澩@種觀點嗎?為什么?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有兩名15歲的中學生,平日里學習不專心,一有空就練打彈弓。他們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時候,偷偷地用彈弓射路燈,比賽誰射得準。沒用幾個晚上,他們倆就打壞了12盞路燈。公安機關查明是他們所為后,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了警告處罰,并責令其父母賠償了全部的經濟損失。

  材料二: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占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15~16歲少年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如一名15歲初三學生,為了弄錢買武俠小說,連續7次入室盜竊縱火,被判有期徒刑XX年。又如一名16歲男生為了一個小小的誤會,亂刀捅死了自己15歲的同學……而這些年輕的罪犯都是在校的學生。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結合本課知識,提出兩個以上恰當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作出正確的解答。

  五、總結歸納: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法律的尊嚴(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精選16篇)

    導入新課:正義網5月27日訊據新華網報道,近日,姚明委托其代理律師王曉鵬就可口可樂公司涉嫌侵犯其肖像權事件正式在上海向法院遞交訴訟書。...

  • 第十二課 第二框 公民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精選2篇)

    第十二課 第二框 公民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遺產繼承、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的含義和不同,了解遺產的內容、法定繼承的范圍、遺囑繼承的法定條件。...

  • 第九課 第四框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精選3篇)

    第九課 第四框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國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專門法律的名稱。...

  • 第九課 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精選2篇)

    第九課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識記:公民的含義、人身權利包括的具體內容。 我國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專門法律的名稱。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權利不受非法侵害。...

  • 公民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遺產繼承、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的含義和不同,了解遺產的內容、法定繼承的范圍、遺囑繼承的法定條件。能力目標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分析能力。...

  • 婦女、未成年人等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精選2篇)

    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國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專門法律的名稱。并能列舉實例,說明法律嚴懲拐賣、殘害婦女和兒童的犯罪行為。...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 重難點分析(精選2篇)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1.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因為第九課的教學內容是集中介紹我國公民的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人身權利。然而在人身權利中,人身自由權又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可謂重中之...

  • 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財產所有權、合法財產的含義。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能夠結合實際,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能力目標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和聯系實際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 法律護我成長教案(通用2篇)

    第八課 《法律護我成長》本課由“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善用法律保護自己”兩框,分別介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第一框:“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主要介紹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的有關內容...

  • 世界法律日教案(精選2篇)

    一、班會地點:教室二、參加人員:全班同學及班主任三、主持人:學生干部四、班會主題:法律與我們同行五、班會標題:踏好青春每一步六、班會目標:對本班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進一步了解法律法規,力圖在他們心目中逐步樹立起...

  •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通用3篇)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本課由“走近法律”“法不可違”“防患于未然”三框組成,分別介紹什么是法律、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樣預防違法等內容。...

  • 走進法律教案(精選3篇)

    一、本課教學設計意圖: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2、能力目標:①逐步形成按照社會要求規范約束自己活動的能力。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辨別善惡的能力。...

  • 第七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精選2篇)

    第七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現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貫穿于我國的整個法律體系中。...

  • 法律微課教案模板范文(精選10篇)

    一、活動背景:社會心態問題,說到底是一種人的心理需求與社會發展狀況雙向互動的產物。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具有多角度性與多層次性,而社會變遷所發生的各種碰撞,又決定了青少年對社會現狀心理反應的復雜性,青少年社會心...

  •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精選4篇)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一框走近法律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

  • 九年級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 七七婷婷婷婷精品国产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 精品麻豆剧传媒av国产九九九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蜜芽 | 免费看av网 | 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 | 中文字幕乱人伦高清视频 | 日韩黄色一级片 | 一本之道无人区 | 办公室少妇激情呻吟a片在线观看 | 女人被强╳到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宗合久久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88aⅴ | 高清精品自拍亚洲 | 欧美88888|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软件 |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蜜月 | 樱花视频在线观看进击的巨人第三季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新一区 | 国产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无 |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日本免费黄视频 | 黄色毛片视频校园交易 |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在线 | 夏目友人帐第七季免费观看 | 九九热在线精品 | 在线看国产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小视频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 久久精华液 | 一级成人免费视频 | 黄色特级大片 | 日韩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伊人av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