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人均收入(元) 13562 37304 2865 5302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國如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答案:(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協調發展。(3)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推進城鎮化建設,增加農民收入。(4)堅持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率先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四、辨析題:
工業信息化程度越高,經濟效益就越好。
⑴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有利于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經濟效益。
⑵但提高經濟效益,還必須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同時生產的產品必須面向市場,適銷對路。
⑶因此題中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五、材料分析題:本題滿分15分。要求緊扣題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展開分析。
.材料一: 我國人均占有資源及預計資源短缺情況
煤炭 原油 電力 天然氣
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XX年短缺 8000萬噸 1.4億噸(進口) 2500萬千瓦時 80—100億立方米
注:據估計到2020年,在45種重要戰略性資源中,我國有9種嚴重短缺,有10種短缺。所謂短缺,是指資源的外貿依存度(即依賴進口)在40—70%之間,超過70%以上為嚴重短缺。
材料二:我國資源利用情況
能源綜合利用率 每噸標準煤實現的gdp 礦產資源
回收率 單位產值
能耗 機動車油耗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比發達國家低10% 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 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
材料三: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最新“環境可持續指數”評價中,中國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評價指出:低產值、高污染的生產模式將造成國家未富而資源、環境先衰。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經濟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⑴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什么問題? (6分)
(1)材料共同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6分)
(2)①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利用經濟手段、市場機制,鼓勵各行各業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排放;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
④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