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經濟生活》第一單元學案
山東省沾化縣第一中學 劉鋒【考核內容要求】
[一、貨幣]
(一)、貨幣的本質
1、商品的基本屬性;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3、貨幣的基本職能;
4、金屬貨幣與紙幣;
(二)、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1、貨幣與財富;
2、結算與信用工具;
3、外匯和匯率
[二、價格]
(一)、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1、價值與價格;
2、價值決定價格;
3、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4、供給與需求;
5、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二)、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3、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三、消費]
(一)、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的因素;
2、消費的類型;
3、消費結構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
2、消費行為
【知識結構圖】
【基礎知識歸納】
一、貨幣
(一)、貨幣的本質
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1)價值的含義: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進行交換,就是因為它有價值,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
(2)使用價值的含義: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千差萬別)
(3)兩者關系: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辯證統一的,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貨幣的產生經歷了四個階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換階段;②擴大的物物交換階段;③一般等價物的產生階段;④貨幣的產生階段:在眾多的商品中,金和銀因具有體積小、價值大、便于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容易分割等天然屬性,因而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于是貴金屬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志著貨幣正式產生。
(2)貨幣的本質: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仍然是一般等價物。
3、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兩大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指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2)流通手段: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注意: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時,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但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只能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4、金屬貨幣與紙幣:
(1)紙幣的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2)紙幣的本質:紙幣只是貨幣符號,本身沒有價值,國家強制方能使用。
(3)紙幣只能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嚴格地講紙幣不能代替金屬貨幣執行其他職能。
(4)紙幣的發行: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多,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少,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