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經濟生活》第一單元學案
1、價值與價格:
(1)價值的含義: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價格的含義: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
(3)價值量:即價值的大小
2、價值決定價格:
(1)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就越高;反之,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就越低。
3、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1)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不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3)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4)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5)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市場上發生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的現象,主要是由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引起的。
②商品價格的漲跌波動,始終是圍繞著價值這個中心的。如圖所示:
③等價交換的原則通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得到貫徹。
4、供給與需求:
(1)當供不應求時,商品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就出現了“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時的價格就高。這就是所謂的賣方市場。
(2)當供過于求時,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購買者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接受較低的價格以減少他們過剩的存貨,于是就出現了“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時的價格就低。這就是所謂的買方市場。
①賣方市場,是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買方市場,是由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過于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于下降。
5、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引起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價格的波動。而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給或者需求來實現的。
(1)供求影響價格(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①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②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形成買方市場)。
(2)價值決定價格(影響價格的決定因素)。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
總之,價格不會無限漲落的根本原因是價值決定價格,直接原因是價格與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供求會影響價格,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