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事物發(fā)展的原因、狀態(tài)和趨勢教案
溫度→→種蛋 →→小雞(投影)
遺傳——變異
③從哲學上看,這些條件分別是事物發(fā)展的什么原因?
④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說明了什么?說明了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但是這兩個原因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2、作用:
⑴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根本原因、根本動力、基礎、源泉)
——事物的變化發(fā)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
思考:為什么種雞蛋孵出的是小雞而不是小鴨?由什么決定?(如果是鴨蛋、石頭)
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種豆只能得豆不能得瓜,這是由他們的內部矛盾——遺傳基因決定。
例:把氣球、籃球、鉛球三個不同的球一起放在場地上,一陣風吹來,氣球立刻跑得很遠,籃球次之,鉛球紋絲不動。
例:有個名字叫秋的下棋高手,他的棋藝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棋,其中的一個總是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學。另一個,雖然也坐在那里聽講,眼睛也看著棋子,可是心里老想著打鳥,甚至還隱隱灼灼地聽到天空中鴻雁的叫聲,因而想拿了弓箭去射鴻雁。結果,前一個學生很決就學全了;后一個雖學了很久,到底沒有學會什么。
例:二戰(zhàn)期間有一個非常的實驗:實驗者是一名軍醫(yī),而實驗對象則是一個即將被處死的俘虜。軍醫(yī)將俘虜的雙眼蒙住,綁在一張床上,然后在俘虜的手腕的靜脈處插上一支注射針頭,并導上一根導管,在床側放了一個盆,然后告訴俘虜,“我將放你的血,直到你滴盡后一滴血為止。”不一會兒,俘虜就聽到液體滴在盆里的聲音――嘀嗒,嘀嗒…….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俘虜堅定的信心開始慌亂起來。兩天后,那個軍醫(yī)再觀察俘虜時,發(fā)現他已經死去。
其實,醫(yī)生并沒有放俘虜的血,那根導管的另一端是封閉的。那種液體滴落在盆里的嘀嗒聲,是由一個底部有小孔的容器裝上水讓其滴落在盆中發(fā)出來的。
討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內因---喪失了求生意志;外因---醫(yī)生的語言、實驗設計
⑵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
原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總是同周圍事物相互作用。
表現:從性質上看,對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因此我們對周圍環(huán)境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既要看到對我們成長有利的因素,并充分發(fā)揮其促進作用,又要看到對我們成長的不利因素,盡量抵制其不良影響。)
從量上看,不同情況下,外因作用的大小不同,有時會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例:“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為什么同樣的橘樹,在淮南、淮北長得就不一樣呢?
淮南、淮北的氣溫、水分、光照不同,這些都是橘樹生長所需的外部條件。
p120想一想
說明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它對事物的發(fā)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例:唐代詩人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時期火燒赤壁的故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沒有東風,戰(zhàn)爭勝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