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學習目標】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懂得社會主義社會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理解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及重要落實措施,懂得效率的含義,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辨證關系,理解當前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政策措施。
【學習重點】
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學習難點】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知識梳理】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著根本的區別。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3、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4、實現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義: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著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含義: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樣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2)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知識拓展】
1、 為什么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才能
為公平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才能實現共同富裕,達到真正的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只有堅持公平才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促進效率的提高,保證社會穩定。
2、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產活動中,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生產要素的提供與報酬支付的關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關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重點調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職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收入關系。
2、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于0.2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