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精選4篇)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②懂得社會主義社會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④理解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
⑤理解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以及重要落實措施;
⑥懂得效率的含義;
⑦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⑧理解當前我國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標
①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之間關系的辯證思維能力;
②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③結合和諧社會建設,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考試要求】
高 考 考 綱 學業水平測試要求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2、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意義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b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以及重要落實措施;
2、當前我國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政策措施;
3、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
【教學方法、學法點津】
1、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學法點津:
(1)綜合學習法。從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及我國的客觀國情出發,理解在發展經濟中注重效率的必要性;積極參與經濟生活,結合我國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及收入差距不斷加大這一現象,理解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性;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正確看待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收入分配中正確處理好這一關系。
(2)理論聯系實際。走進社區,了解國家為實現社會公平所采取的相應政策措施,分析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探討解決社會公平問題的有效途徑。
(3)撰寫調查報告。調查采訪一個企業,了解該企業分配制度改革后,企業職工收入及企業的發展變化;參加社區活動,調查我國為實現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過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學習反思】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2、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現:
(2)意義
(3)措施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證“兩個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
(1)含義
(2)效率提高意味著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一)我國現行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1.【探究】p60你對公平是如何理解的?為什么?
2.【探究】p61漫畫“分配不公,企業破產”說明什么?
3.【探究】p61如果上述趨勢發展下去,會給公司和職工帶來什么影響?該公司在分配方面應該作出哪些改變?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探究】p62該公司經濟效益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鞏固提升】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一、單項選擇題
1、(XX高考江蘇卷10)圖2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 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
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XX高考山東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
①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實行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④增加貨幣發展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XX高考天津卷8)有人用拆字法解讀“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錢)構成, “福”字包含了農、口、田。這樣看來,“幸福”是指一個溫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錢花。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應該( )
①大力增加財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滿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減少,中收入占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這種結構要比我國目前的金字塔型結構穩定的多。我國正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結構向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 ( )
a、促進效率提高 b、促進社會公平 c、促進生產發展 d、促進內需
5、“做蛋糕”與“分蛋糕”是經濟社會面臨的最基本問題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會影響人們把“蛋糕”做大的積極性。上述材料要求我們必須
a.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b.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c.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d.正確處理發展生產與保障基本生活的關系
6、(XX年高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為契機,廣東省政府XX年以來相繼編制了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整個規劃、指導意見體系的推行,體現出廣東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區差異的縮小,更注重于加強財政投放以促進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更注重于發揮好政府在實現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結合材料 ,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公平和財政職能等知識,說明廣東 省政府施政內容的理論依據。
【教后反思】
答案:
1、d 2、a 3、c 4、b 5、c
6、廣東省政府編制和推行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注重于財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區差異縮小、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這符合:①社會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對收入分配要進行調節。②市場經濟需要發揮財政的調控職能。財政可以彌補市場失靈導致的收入差距拉大。③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標。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形成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⑤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的要求。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 篇2
一、收人分配公平(板書)
1.是什么:相對平等(板書)
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差距懸殊。而是收入的相對平等。它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結論、PPT)
【設計意圖】通過極具吸引力球員獎金分配問題,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理解公平的真正含義。
以微觀事例引入,推導出在國家宏觀層面“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由淺人深,得出結論,水到渠
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和總結的過程中,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過渡)正是因為有差距,但是差距又不能過于懸殊,其底線是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這正是我們共同富裕的體現,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這也是要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2.為什么(板書):
(引導)從與效率的關系、人民生活和勞動者角度是否能得出其他意義
得出結論: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促進共同富
裕;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費水平,有利于擴大內需;有利于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PPT)
(過渡、提問)既然收入分配公平如此重要,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有沒有因為收人差距過于懸殊而不公平的現象呢?漫畫是我們對現實生活最直觀生動的表現之一,下面我們來看這幾幅漫畫,它們反映了哪些過大收入差距?
(PPT展示)群體之間、城鄉之前、地區之間、行業之間
引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大家都說的非常好。請大家思考,如果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呢?。
(PPT展示)20xx年到20xx年我國基尼系數表注圖(注明:基尼系數及數值含義)。這反映了什么情況?
引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收入差距長期在警戒線上,更說明了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緊迫性和長期性。既然收人分配公平如此重要和緊迫,那么應該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呢?請大家結合課本61—62頁相關知識,思考:怎么做?有不懂的地方嗎?
3.怎么辦?(板書)
學生提出不明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什么意思?
教師解釋書本語言中的“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也稱一次分配,是由市場主導的。(PPT展示
具體含義)通過這樣的一種分配,勞動者獲得了個人的勞動報酬,但是,如果完全交由市場來主導,則可能造成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
(PPT展示)20xx年各國職工工資總額占GDP比重和《如此工資》漫畫。
提問:這體現了在我們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問題?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解決該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兩比重、兩提高。(板書)必須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保證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教師解釋“再分配”:再分配也稱第二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各收入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現金和實物轉移的一種再次分配過程(PPT)。再分配的主體是國家。
(ppt展示)國家利用稅收和社會保障的措施實施再分配,展示相關漫畫說明實現社會公平再分配的措施?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2)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板書)取締非法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完善社保體系。
【設計意圖】:通過相關漫畫的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總結:看下圖
(提問):1.這幅圖反映了什么現狀?這幅圖的結構要怎樣變化才更合理呢?
引導學生懂得上述措施實際上是擴大了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因此收入分配結構要實現“金字塔——橄欖形的轉變”,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討論得出,教師總結:
根本上發展經濟
①分配制度——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②分配政策——初次分配,提高“兩個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分配原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設計意圖】一是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加學生對再分配這一難點的理解;三是老師做好適時的引導,并以畫龍點睛的.語言做好歸納,結構清晰。
(過渡)收入分配問題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問題。不過,與公平在一起的,往往還有一個孿生詞——效率。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2)明確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證和重要舉措,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能完整回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怎樣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教學難點: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
問題:反映了當前我國在收入分配領域中存在的什么現象。
設置情境:情景一:五個人分一塊蛋糕,但是由于擔心誰來切都會給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五人為如何分配爭執不下。
1、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提出什么建議以確保分配公平?(平均)
2、如果五人在做蛋糕的過程中付出的勞動各不相同,這時你覺得蛋糕又該如何分?(有差距)
3、此時,老大說:做蛋糕的錢是我出的,工具是我提供的,我應該分得蛋糕的絕大部分,你們四人只能分得極小一塊,你覺得公平嗎?(差距不能過大)
提出問題:你對公平是如何理解的?為什么?
活動一:看圖說話
全面深化哪幾方面的改革?哪些體現了本節課所學內容?
活動二:教師讓學生看材料思考:基尼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xx年全國的基尼系數達到0.473,城鎮內部的基尼系數達到0.319。如果把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堪稱世界最高。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我國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問題;1、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為什么?
2、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實現社會公平?
(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情景二:五人把分好的蛋糕吃完了之后,感覺沒有吃飽,還想吃。因此,要吃得多,吃得飽,從根本上該怎么辦?(提出效率)
情景三:五人再一次去弄蛋糕時,對以后每人如何能夠分得更多蛋糕產生了不同的想法。老大認為:我們要拉開差距,提高效率,做大蛋糕老二認為:我們要一碗水端平,注重公平,分好蛋糕
分兩大組辯論,闡明你方觀點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回答:怎么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啊?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3)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
2、兼顧效率與公平
(1)效率的含義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怎樣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 篇4
一、教學理念
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三大課堂教學理念,追求教學的真實性,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收入分配公平和效率的含義,理解我國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以及如何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辯證關系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優越性的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我國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2.教學難點:我國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
四、教法和學法
1.教法:情境創設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創設情境
播放視頻(20xx恒大亞冠賽進球集錦)。
(提問)是什么造就了恒大如此的成功?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指出:教練、團隊、外援、金錢……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聚焦到我們經濟生活來看,其成功確實也離不開金錢這個激勵因素。也就是獎金,怎么分,才能激勵球員的積極性?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究第七課第二框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問題,聚焦到一支球隊,我們一同探討恒大成功的秘訣。
【設計意圖】選用恒大亞冠登頂的事例,一是因為材料新,具有較強的話題色彩;二是具有生活氣息,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三是音頻和影像資料能迅速調動學生的興奮感,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四是為后面的知識起到開篇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與課堂活動
(過渡)恒大的分配方案究竟是怎樣的呢?以恒大首場勝利為例,獎金1400萬,如何分配才能體現公平?這里有兩種方案,大家討論一下,這兩種方案能不能體現公平?為什么?(時間1分鐘)
(PPT展示)方案l:平分獎金方案
2:進球者80%,其他人20%,不上場0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的討論。
討論結束,學生回答探究問題。
教師總結:公平≠平均,公平≠過于懸殊,那公平是什么?實情究竟如何,是否與我們大家所想一致?我們來揭曉答案.
(PPT展示)恒大亞冠首場(廣州恒大一全北現代)獎金分配方案,最高者103.27萬,最低者93.27萬,不上場的替補球員人均6萬。
(提問)這種分配方案,好在哪里?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也就是說,公平不是平均,是有差距,公平不是差距懸殊,而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由此,由一支球隊管窺一個國家,由恒大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大家看課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