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教學案
高考考點: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教學難點: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以及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必須記住的內容: 第三產業的含義以及分類 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基礎知識導學
一、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
1、所謂第三產業,就是( )
a.利用生物資源取得物質產品的行業
b.對自然資源進行采掘、加工和再加工以取得物質產品的行業
c.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的各種行業
d.直接生產物質資源的行業
2、第三產業的四個層次分別是什么?(要注意能區分不同的層次)
流通部門
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
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
3、為什么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為什么說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1)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戰后科技革命推動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這樣就直接促使為生產部門服務的交通運輸業和各項公用事業、商業、金融保險、廣告、咨詢、情報、租賃、維修等行業響應發展起來。
(2)第一、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高了勞動力來源。
農業——制造業——生產自動化——服務業
(3)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高了廣闊的市場。
生產力發展——收入增加——消費需求多樣化高級化——刺激第三產業的發展
(4)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科技發展——生產自動化專業化——情報信息咨詢——出版錄象廣播電視等視聽發展
(5)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國際貿易、資金、技術、勞務的輸出和引進發展迅速——銀行業、保險業、國際租賃業、郵電通訊業、運輸業以及其他服務行業。
4、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
發展較快,但是仍然滯后。
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gdp的65%,發展中國家占50%,我們只有33.6%,發展相對滯后。
5、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低,我國第一、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低,這樣就必然使大量的社會勞動(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被束縛在直接的物質生產部門,第三產業發展必然受到限制。
(2)主觀原因
我國對第三產業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存在著重生產、輕流通、輕服務的傾向,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了各項服務事業的發展,導致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
6、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作用)
(1)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
(2)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3)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知識拓展
1、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1)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2)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
第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二、三產業的基礎,我國農業為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料和廣闊市場。第二、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一、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資料和技術設備,工業的現代化程度及其發展規模,最終決定著整個國民經濟的面貌。第三,一、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它們發展了,勞動生產力提高了,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剩余產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財力去發展第三產業。另一方面,第三產業的發展又能促進和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