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教學案
(a)傳統產業能夠改造成高新技術產業 (b)高新技術產業將完全取代傳統產業
(c)技術進步是產業創新的動力 (d)技術進步是市場開發的結果
2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我國工業具有相當基礎,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要切實轉變工業增長方式,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采用商新技術和運用先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
(1)怎樣理解“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
(2)怎樣加快我國工業的發展?
22.XX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市場不斷發展,對拉動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應當看到,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不平衡,一些地區住房供求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房地產價格和投資增長過快;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住房消費還需拓展;房地產開發和交易行為不夠規范,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和調整有待完善。”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
(1)我國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2)你認為應如何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閱讀材料:
調整提高第二產業:
(1) 進行體制創新,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和技術創新的主體。
(2)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即由單純追求數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注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軌道上來。
(3) 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4) 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為各行業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
(5) 對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進行調整,加快企業的優化重組,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和合理的經濟規模。
(6) 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加強企業管理。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1)“擴大總量”,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就業人員的比重。
(2)“優化結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信息產業,并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
(3)“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以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4)“提高服務水平”,實現服務手段現代化,努力改進服務質量和經營作風,提高組織規模是市場競爭力。
(5)加快第三產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服務行業中的壟斷經營,尤其是行政性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消除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6)參照國際慣例,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健全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7)國家的產業政策應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有步驟、有次序的推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