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工具和外匯》•教學設計
(板書)3.支票
(閱讀教材p11頁的課堂探究)
合作探究:
(1)小張拿到的這張票據是不是白條?為什么?
(2)請你告訴小張如何把這張票據換成現金。
(3)與這張票據類似的,同屬于支票的另一種類型的票據是什么?
(學生分工合作探究,查找課本,相互討論交流,最后選出代表展示探究結果)
(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結論一:這張票據不是白條,是現金支票,銀行將按照票面上簽注的金額付款給持票人。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凡在銀行開立支票存款賬戶的,銀行給予空白的支票簿,存戶可在存款數量內簽發支票。
結論二:小張可以拿這張支票到支票開戶銀行領取現金,因為現金支票是由付款單位開出的,收款人憑票到銀行可支取現金。
結論三:支票除現金支票外,還有轉賬支票。轉賬支票用于同城結算,付款單位開出支票后,收款單位憑此票到銀行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賬戶。
(過渡)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社會里,同外國人做生意,出國旅游、購物或學習、交流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能不掌握一些外匯知識。
(板書)二、外匯
1.外匯的含義
外匯是用外幣來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例如中國游人在法國用歐元購買香水,歐元對于我國來說就是外匯。當前,在國際市場上用于國際間結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等貨幣。
之所以出現外匯,是由于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商品交換頻繁進行,又沒有統一發行的國際貨幣,于是就需要將各國一定量的貨幣單位折合成外匯。
(板書)2、匯率
使用外匯必須了解匯率。那么,什么是匯率?怎樣表示?
(請學生閱讀教材回答)
結論: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采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舉例說明)
問:我們經常在電視里收看到匯率漲跌方面話題的報道,外匯匯率升高或跌落是怎么回事?
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了。例如,昨天100美金可兌換人民幣829元,今天100美金可兌換840元,就是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升高了。如果用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較少的人民幣,說明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跌落了。
3.人民幣外匯牌價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2頁表格)
合作探究:
(1)XX年4月9日,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日元的匯率是多少?
(2)如果某一天美元的現鈔買入價為842.520 0,日元現鈔買入價為7.625 0,那么,同4月9日比,它們的匯率是升了還是降了?
(學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公布探究結果)
(探究結果)
(1)4月9日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8.214 8,日元的匯率是0.076 987。
(2)美元的匯率升了,日元的匯率降了。
課后探究:
《人民幣幣值穩定報告》
要求:內容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我國政府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