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業和經營者復習學案
考點四 提高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的含義:所謂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公式: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利潤=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2)提高經濟效益的含義:提高經濟效益,就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3)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首先,(就企業而言)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次,(就人民而言)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第三,(就國家而言)提高經濟效益,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我國提倡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要求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第一,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第二,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5)企業兼并和破產的原因和共同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如何看待兼并和破產?)
答:①原因:企業兼并和破產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優勝劣汰)和市場競爭帶來的必然結果。
②共同目的: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優化企業結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有力杠桿。實行兼并和破產制度,對于企業來說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對于國家來說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經濟結構,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③對策: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對于我國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考點五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1)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體制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營)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①廠長(經理)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企業中處于中心地位,統一指揮、全面負責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對企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負全面責任。
②廠長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揮作用,必須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之上。廠長必須依靠職工群眾履行法律規定的企業各項義務,執行職工代表大會依法作出的決定。
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民主管理的機構。
③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處于政治核心地位、起保證監督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在企業中的基層組織,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實行監督。
(2)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必須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的關系:第一,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關系,就是要處理好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第二,正確處理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就是要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帶社會主義制度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處于企業中心地位的企業經營者,只有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之間的關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才能使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