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業和經營者復習學案
出資方式不同 發行股票籌資,資本必須是貨幣 出資不一定是貨幣。還可以為技術、廠房、土地等
股東人數限制不同 股東人數有最低限制,沒有最高限制 股東人數為2-50
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不同 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 最低注冊資本為1o至50萬元
設立程序不同 設立程序較為復雜 設立程序簡單
適用范圍不同 適用于大中型企業 適用于中小型企業
相
同
點 兩者都是依法沒立的企業法人;股東均負有有限責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資產對債務承擔責任;公司組織機構均為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總經理;公司均有名稱、章程等。
2 全面理解和把握企業的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提高經濟效益,就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2)經濟效益≠利潤。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生產總值一生產成本。
①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因為,在創造相同生產總值、生產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獲得的利潤就會增加,但經濟效益未必提高;或者說:如果生產成本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企業的利潤可能會增加,但經濟效益未必提高。只有在生產總值不變或增加的條件下,降低生產成本,企業獲得的利潤就會增加,經濟效益也會相應得到提高。
②經濟效益提高≠利潤增加。因為,在生產規模大幅度削減的條件下,只要生產成本的下降幅度高于生產總值的下降幅度,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會提高,但利潤未必就會增長。
③只有在生產總值不變或增加的條件下,降低生產成本,這時既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又會增加企業的利潤。
(3)經濟效益與勞動消耗的關系
勞動消耗的減少不能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
(4)經濟效益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還要減少物化勞動的消耗等。
(5)經濟效益與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與規模經濟的關系
(6)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與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區別
增長方式
區別 粗放型 集約型
實現的途徑和手段不同 主要靠增加資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即單純依靠增加投資、鋪新攤子來實現經濟增長 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歸根到底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后果不同
導致重復建設嚴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經濟結構失調,經濟效益不高 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素質,優化經濟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3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背景]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有企業改革仍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一是堅持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二要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三要加快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四要深化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改革,推進郵政、鐵路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改革。
(1)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