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世界多極化(精選13篇)

世界多極化

發布時間:2023-01-27

世界多極化(精選13篇)

世界多極化 篇1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框 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一、目標要求

  1.知識目標: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勇于挑戰意識。

  二、 重點與難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與作用;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三、基礎知識

  1.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           力量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扮演著重要角色。

  3.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力軍,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______________。

  4.世界多極化的意義:世界向多極化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多極化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有利于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      ______    、    ___          ,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

  6.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           及            的合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物質力量是基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7.在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中,最重要、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發展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轉向________________領域。

  8.我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________________,全面建設小康社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鞏固練習

  1.近年來,經濟上強大起來的日本和西歐,已改變對美國唯命是從的態度。日美經濟摩擦加劇,美國與歐盟矛盾突出,美國的指揮棒已不太靈了。這表明    (    )

  a.和平問題是政治問題,發展問題是經濟問題   b.當代世界格局正向多極化發展

  c.當前國際范圍內的階級斗爭仍很嚴峻         d.應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2. “世界多極化”是指  (     )

  a.中國的和平崛起                   b.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c.世界出現多個政治力量中心         d.德國、印度、巴西、聯合國等多股力量

  3.我國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這是因為 (     )

 、儆欣诤推脚c發展問題的解決     ②有利于我國集中精力搞建設

  ③我國是世界多極化的主導         ④我國國際地位提高,綜合國力增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改革開放以來,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再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確立,充分表明我們黨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黨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是因為 (      )

 、倏萍紕撔率侵鳈鄧疑婧桶l展的基礎  ②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③國際關系是變化發展的  ④增強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是 (     )

 、賹嵤┛平膛d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③維護民族團結和加強國防建設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世界多極化 篇2

  第九課第二框      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課標要求

  1、內容目標:展示世界多極化趨勢和國際競爭的特點

  2、提示與建議:相關事例: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歐盟。當代國際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設計理念

  1、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的發揮:在設計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如安排學生自學建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通過說一說、議一議等方式體現這一理念。

  2、注重課堂文化的建構。民主、開放、競爭和諧的課堂氛圍。

  3、貼近生活:選取生活中典型實例來幫助理解教材觀點。

  3、貼近高考:選取近幾年相關的高考題,了解高考在本框怎樣考。選擇題主觀題都考過,題目較少。主觀題的直接考的,也有間接考的即答案中涉及多極化和綜合國力的內容。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ǘ┠芰δ繕耍恨q證分析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

 。ㄈ﹥r值觀目標:了解中國的綜合國力,培養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的意義,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三、知識聯系:學習我國如何增強綜合國力時可聯系《經濟生活》p31“解放發展生產力的的措施”知識。

  四、教學方法

  1、學生自主探究。 2、練習法。  3、合作探究。4、講授法:以學定教

  五:學法指導:學會科學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

  六:教學模式:3.15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學習、針對性講解、典型練習各約15分鐘時間)

  七、教學環節(三個環節)

  ●課前5分活動:

  1、學生活動(內容略)

  2、教師課前時事滲透:

 。ㄒ唬┫葘W:基礎自主學習

  ●基礎自主學習(約15分鐘)

  1、宏觀把握:自主學習教材,簡要建構本框知識體系并展示。自學中有哪些疑點請提出來?。

  2、微觀思考:

 。1)當今世界形成的經濟政治活動中心在哪些?多極化有什么重要意義?

 。2)國際競爭的內容有哪些?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什么?

 。3)我國為什么要努力增強綜合國力?

  (4)我國該怎樣增強綜合國力?

  3、自主學習時參考世紀金榜,填寫知識。

  ●學生展示自主建構的知識體系(師生再共同完善)

 。ǘ┰倬殻簷z測自主學習效果(練習過程中教師適當對知識點撥。兩次再練約15分鐘)

  1、(四川卷)進入新世紀以來,“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逐漸稱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強有力的新發動機。統計顯示,四國目前所占全球經濟份額上升至21.4%。有組織預計,XX年四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可能達到70%,2040年四國經濟規?赡軙^七國集團。上述事實表明(d)

  a. 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b. 南北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全球最突出的問題

  c. 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d. 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逐步向多極化演進

  2、(安徽卷)XX年12月,在歌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呼吁參會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這表明(  c  )

 、 維護國家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 國際關系健康發展需要協調國家間利益   ④當代國際競爭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3、(北京卷)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爆發出的巨大力量贏得了世界贊譽。海外媒體發表評論說,一個領導人在兩小時內就飛赴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十多萬救援人員的國有,一個企業和私大捐款達到數百億的國家,一個因爭相獻血而排長隊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這表明(d)

  ①提高國際影響力是發展綜合國力的關鍵  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  ③動員和組織能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  ④物質力和精神力都是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ㄈ┖蠼蹋阂詫W定教(教重點、難點,自學中的疑點和易混點,再練中出現的問題施教。約15分鐘)

  ●重點難點突破:

 、”究蛑R不難,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精選典型練習練一練。

 、⒔處熅x典型材料,增加感性認識、設置合適的問題突破。

  1、多極化及國際競爭實質的材料見課件

  2、設置的問題

 。1)合作探究--說一說:多極化有哪些意義?

 。2)議一議:為什么我國要努力增強綜合國力?

 。3)綜合探究---分組賽說一說:我國該怎樣增強綜合國力?

  ● 預設板書設計(★為補充內容▲為重點●為難點) 

  有哪些極

  世界多極化  ▲ 意義     

  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表現                                             經濟力

  科技力

  是什么?(經濟、科技為中心)綜合國力 國防力  物質力

  國際競爭                                                    文教力  精神力

  資源力

  ▲當前競爭實質 為什么我國努力增強?                      外交力

  政治力

  怎樣增強?

  ●疑點解答(解答自主學習中的疑點、易混點等)

 。ㄋ模┰倬殻耗芰μ嵘

  4、(近年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署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區宣言》,提出了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與中國、美國等國家和組織建立了對話伙伴關系,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東盟的發展( b )

 、偻苿恿藝H關系民主化     ②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鄞俪闪藖喬貐^一體化     ④加強了國家間交流與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天津卷)《京都議定書》 規定了相關發達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標。為完成減排指標,部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建立了減排份額交易機制。發達國家從中可獲得投資收益和!減排份額;發展中國家則可獲得相關的先進技術和資金,促進節能減排。這表明(d)

  a.建立國際新秩序,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贏  b.開展國際競爭,有利于形成多極化格局

  c.各種力量相互依存,有利于實現和平共處 d.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共同發展

  6、(北京卷)(16分)航天界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經過前四次無人飛船的試驗后,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但這僅僅是載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國再發射載人飛船,會將飛船的一個太空艙留在太空軌道,使之成為空間實驗室;通過多次發射,多個太空艙在太空對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間站;再向前發展,中國人探測月球甚至火星,也將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卮穑

 。2)結合材料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我國為什么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6分)

  參考:當前國際戰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發展航天事業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從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7、世紀金榜知能提升作業

世界多極化 篇3

  【教學設計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框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一、教材分析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當今國際政治形勢的多極化趨勢以及其帶來的影響,懂得國際競爭的實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2)、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勇于挑戰意識。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四、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對這一框題的內容有所接觸,但知之不深,因此,可結合本課內容,教育學生知道多極化的表現和影響。

  五、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六、課前準備

  1、多極化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ǘ┣榫皩搿⒄故灸繕。

  教師活動: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國際格局相應的發生重大變化。各國之間將呈現怎樣的關系呢?下面就學習這方面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自主學習

  本課涉及的2個概念:世界多極化與國際競爭。學生獨立查找相關內容,然后通過小組之間修正補充,完成相關概念的建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

  2、精講點撥

  探究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4頁,思考幾個探究性問題。

  教師點評: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這與二戰后形成的美蘇對峙兩極格局有明顯不同。這種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探究二:閱讀教材105-106頁內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問題。

  教師點評:歐盟成員國的增加,有力的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使歐盟成為多極化力量中頭等實力單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當今的實力雖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經濟科技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其大國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目前正在保持經濟大國基礎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探究三:多極化的進程和影響?

  教師點評:(1)多極格局尚未形成。

 。2)競爭的意義:世界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這些物質力量是基礎。其中,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文化、經濟、政治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探究四:閱讀教材第106頁內容,了解什么是綜合國力?了解各國是如何展開競爭的?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并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這些物質力量是基礎。其中,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文化、經濟、政治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世界,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制定發展戰略,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1、同學們把優化叢書上相關的知識做一做,以鞏固今天所學的“世界多極化”的知識點。

  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框我國的外交政策的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九、板書設計

  一、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ㄒ唬┦澜缍鄻O化

  1、含義

  2、表現

  3、進程

  4、影響

  (二)國際競爭

  1、國際競爭的實質

  2、我國的對策

  十、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要注意典型材料的選取,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導學案】

  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政治  編寫人:張廣偉 審稿人:賈名布

  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框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預習課本上的相關內容,能初步知道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多極化,了解多極化的含義表現和影響。

  二、預習內容:(一)、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1)           不可逆轉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以        對峙為標志的世界兩極格局。

 。3)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兩極格局被打破,國際格局向       發展。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          力量中心。美國、        、俄羅斯、       、日本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4)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多極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            和             、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          ,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          。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

  (1)世界        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

  (2)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美國極力維護其世界             地位,日本和德國正在努力躋身          行列,中國堅定地走                 道路。

  3.世界多極化發展的意義

  (1)是         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

  (2)有利于世界       與        。

  4.國際斗爭的焦點

  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與     的矛盾、    與      的斗爭,將是國際斗爭的焦點。

  (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國際競爭

  (1)表現:表現在各個領域有經濟競爭、      競爭、軍備競爭、      競爭、     競爭等。

  (2)實質:以     和       為基礎的          的較量。

  2.我國應對國際競爭挑戰

 。1)原因: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轉向    和      領域。當前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     和      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        ,力圖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2)措施:加快我國               進程,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增強       ,這是我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世界多極化的表現、進程、影響。

  2.說出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的對策。

  二、學習過程

  (一)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探究一: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1、雖然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還沒有解決,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形成,世界多極化的局面已經實現。

 。ǘ⒆プC遇迎接挑戰

  探究三:伴隨著多極化進程,各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競爭也日趨緩和。 

  探究四:如何理解綜合國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有何重要性?

  三、反思總結: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是當今國際形勢的兩個突出特點。

  .多極化只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多極化的局面尚未真正實現。

  四、當堂檢測:

  1.近年來,經濟上迅速崛起的日本和西歐,早已改變了對美國唯命是從的態度,日美經濟摩擦頻繁發生,美歐矛盾延綿不斷,美國的單邊主義已到處碰壁。 這種情況表明(  )

  ①國際形勢由對話轉向對抗   ②世界出現了多極化趨勢

  ③兩極格局已經形成         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據最近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為保持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地位,不惜將自己集團內的西方盟友視為“潛在敵人”,提出尤其要警惕從歐洲、日本和其他地區出現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這說明    (  )

  ①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②國家利益是國家之間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     ④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是發達國家相抗衡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到處可見中國的身影。中國依托自身經濟調整增長的獨特優勢,以更具主動性、建設性和負責任的姿態,在更大的范圍內參與處理世界和地區事務,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中國的和平發展    (    )

  ①標志著多極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②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③表明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是負責任的大國  ④說明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世界多極化進程,各國目標的調整,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但在加強合作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各國想盡一切辦法來增強實力,提升國際地位。對于當前的國際競爭認識正確的是(  )

 、賴H競爭就是經濟和科技的競爭

  ②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勖褡寰、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苁澜缍鄻O化不可逆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     和     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

 、 經濟實力  ② 國防實力  ③ 科技實力  ④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①③

  6、材料:XX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華盛頓舉行。國家出席會議并發表了題為《通力合作共度時艱》的重要講話。指出: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共同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努力營造有利于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

  結合材料,談談中國主張“通力合作、共度時艱,積極參與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挑戰”體現的政治學道理。

  課后練習與提高

  XX年5月23日,國家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京簽署的《中俄關于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之中。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

  成為時代的要求。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速度加快,全球合作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同時,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民族和宗教矛盾引發的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全球經濟失衡加劇,新威脅、新挑戰層出不窮。據此回答1~3題:

  1.上述材料中的“世界多極化”是指    (    )

  a.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b.世界出現多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c.日本、印度、巴西等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d.中國的和平崛起

  2.材料能夠表明    (  )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②合作、競爭、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③國際形勢由緊張趨向緩和       ④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材料中“全球合作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說明    (  )

  a.世界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       b.各國都把共同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

  c.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d.各國已不存在利益差別和分歧

  4. XX年9月底,中國的“神舟七號”發射升空,在人類探索太空史上寫下了新篇章。目前,中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等太空計劃。這反映出    (    )

  a.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b.國際關系的紛繁復雜

  c.國際合作的深入開展    d.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

  5.日本自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后,就一直在尋求擺脫“政治侏儒”的尷尬境地,躋身政治大國行列。西歐各國昔日是美國的保護國,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敢于同美國分庭抗禮。俄羅斯在經歷了幾年政治和經濟動蕩之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力圖重振大國地位。這說明    (    )

  ①綜合國力決定著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   ②國際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

 、劢洕系拇髧厝恢\求政治上的霸權       ④經濟實力的增長促進了多極化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XX年6月23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國家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們黨就深刻認識到,面對世界發展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把科學技術擺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贏得發展的戰略主動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概括當代國際形勢的特點。(至少兩點)

  (2)談談對上述講話的認識。

  六、參考答案:

  當堂檢測1、d 2、a 3、b 4、c 5、d

  6、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際合作的基礎。(2分)針對金融危機,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不僅有利于維護世界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2分)

  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為宗旨,將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為基本目標,因此要加強國際合作。(2分)

 、酆推脚c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適應這一主題,必須加強國際合作。(2分)

  課后練習與提高

  1、b 2、a 3、c 4、d 5、b

  6、(1)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②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2)①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②當前,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著力于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

世界多極化 篇4

  教學目標:識記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歐洲共同體的發展;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謀求政治大國;不結盟運動;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和發展。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重點:歐洲共同體;不結盟運動;中國的振興。

  難點:了解多種力量的崛起對世界兩極格局帶來的影響。

  課前自主學習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原因:(1)二戰使西歐喪失了 的優勢地位。(2)在經濟恢復和發展過程中,各國聯系日益密切。

  2.過程:(1)  年, 六國簽訂《巴黎條約》,決定建立 。它使 之間的矛盾化解。 

  (2)后來相繼建立 和 .

  (3)  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成 。

  3.影響:(1)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2)開始擺脫 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

  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 地位

  1.日本戰后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的原因

  (1)奠定基礎:美國推動日本政府進行 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美國的幫助:削減直至免除戰爭賠款,將拆遷的 全部發還。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 和 。

  (3)朝鮮戰爭的刺激:美國和西方國家大量采購物資,為日本商品進入 敞開大門。

  (4)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 投資,重視 。提出“ ”和“ ”的口號。

  2.經濟發展的表現和影響: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 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促使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1)  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國家獲得獨立。(2)要求擺脫 控制和維護自身獨立。

  2.形成過程:(1)20世紀 年代中期,不結盟運動興起。

  (2)1961年,第一次 會議召開,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內容

 。1)奉行 、 的政策,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人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

 。2)70年代開始,把反對美蘇的 作為重要任務,將建立      作為行動綱領。

  4.影響:標志著廣大 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

  課堂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情景激疑

  1963年,法國總統戴高樂直言不諱的告訴美國記者蘇茨貝克:“首先必須要有個歐洲啊!現在對美國來講是很愜意的,有一個法國、一個德國、一個意大利和一個英國。而美國可以利用他們來相互反對……必須要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務的真正的歐洲!贝鞲邩房偨y在對記者的談話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知識歸納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

  (2)戰后西歐各國紛紛進行社會改 革,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聯系日益密切。[來源:學|科|網z|x|x|k]

  2、進程

  (1)1951年法、意、荷、比、盧和聯邦德國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進了成員國工業的發展,使法、德兩個政治宿敵開始走向和解。

  (2)1957年西歐六國在羅馬簽署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第二年,兩個共同體正式成立。

  (3)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統稱歐洲共同體。

  ①組織:歐洲共同體成立后,三個組織依然各自存在,有時仍以獨立的名義進行活動。

  ②經濟政策:歐共體推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和外貿政策;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和漁業政策。

  ③趨勢:歐共體朝單一的歐洲貨幣體系的方向發展;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在國際上步調一致,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4)歐共體的擴大:從1973年至1986年歷經三次擴大,成員達到12國。

  3.影響

  (1)促進了歐共體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客觀上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2)歐共體的擴大,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力量,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知識點二  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情景激疑    二戰中日本受到原子彈的殺傷,二戰后國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難,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他們是如何擺脫這種困境的?日本經濟發展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給我們以什么啟示?日本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什么變化?

  知識歸納

  1. 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原因

  (1)美國的扶植:1948年后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對日本占領政策的重點由強制日本執行戰爭賠償轉到扶植日本發展經濟。

  ①二戰后:美國為鏟除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強制日本拆遷工業設備,賠償戰勝國。

  ②1948年后:削減直至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發還已拆遷的工業設備礦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來源:第一范文網]

  (2)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經濟。

  ①推行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經濟恢復發展奠定了基礎。②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1960年池田內閣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使日本進入有計劃的高速發展階段。

 、壅顿Y和重視教育,也是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芤灾亍⒒I為中心,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和設備更新,引進大量先進技術,積極發展電子、石化 等高新產業。

 、萏岢觥百Q易 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

  (3)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朝鮮戰爭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倜绹谌毡静少徿娀鸷徒o養,日本從提供商品和勞務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

 、谖鞣絿覟閿U軍備戰掀起了采購物資熱,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條件。

  2.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條件

  (1)經過戰后的恢復和調整,日本經濟 逐漸達到和超過了戰前水平。

  (2)1956-1972年間經濟高速發展。

  (3)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經濟大國。

  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影響

  (1)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出現了多極化趨勢,形成美、歐、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作用,20世紀80年代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3)使日美關系既有聯盟又有摩擦。

  典例剖析   【例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從自身和益出發,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植日本,客觀上刺激了日 本經濟的發展,下面不是美國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

 、購娭迫毡静疬w工業設備  ②削減直至 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  ③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  ④提出“貿易立國”口號  ⑤提出“出口第一”的口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知識點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情景激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萬隆會議以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土崩瓦解。新獨立的國家面臨著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大國操縱國際事務的強權政治依然是國際關系的現實。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民族經濟,新獨立國家的決心擺脫大國的控制,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政策,不結盟運動自此形成。

  知識歸納

  1.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贏得民族獨 立的亞非拉國家,還面臨著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和維護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在美蘇兩極格局對峙狀態下,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也不愿介入他們  之間的斗爭,希望保持中立;從50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廣大亞非國家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殖民主義勢力的衰落和美蘇對峙格局為其形成、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2)興起和形成:從50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亞非國家主張相互團結支持,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會議表示,不結盟國家決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現,標志著其正式形成。

  (3)內容:支持各國去爭取和平,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和發展民族經濟;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反對霸權主義,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4)主要特點:推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

  (5)意義: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構成一支新的國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沖擊著戰后國際關系中的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多極化方向發展。

  典例剖析 【例2】促使不結盟運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個首倡國家都受到兩大軍事集團的威脅      

  b.冷戰格局使國際關系趨于惡化

  c.和平中立是三個首倡國家戰后的一貫政策

  d.民族經濟的發展使第三世界國家已能與美蘇平等對話

  鞏固測試

  1.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崛起,并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的標志是……(   )

  a.華約組織的形成  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c.聯合國的變化  d.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

  2.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    )

  a.經濟實力迅速增強b.適應美國戰略需要c.軍國主義勢力復活d.多極化趨熱的增強

  3.二戰后,美國對日本從經濟上的扶植轉為競爭,這一變化反映了……………(    )

  a.美國有能力控制日益發展的日本.    b.美國將日本變成對抗社會主義國家的基地

  c.不同類型國家的經濟都在恢復發展    d.美國獨霸世界經濟局面已經被打破

  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是         (    )

  a.進行了社會民主改革     b.以傳統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c.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d.堅持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5.來自世界115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以及15個觀察員國、31個特約國和23個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不結盟國家應當進一步加強團結,維護國家發展的權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反映了… (     )

  a.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影響力日益擴大    b.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平起平坐

  c.西方國家放棄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控制  d.發展中國家放棄了彼此間的合作

  6.美國 總統尼克松說:“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覀冊诘诙问澜绱髴鸾Y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蔽闹械摹疤魬稹笔侵(    )

  a.蘇聯的威脅    b.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競爭  c.第三世界崛起  d.美國經濟“滯脹”

  7、閱讀下列材料:

  有學者指出:“二戰后以美蘇為兩極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續,代表著戰后力量均勢的出現和保持。在這種力量均勢被打破之前,兩極格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它又因國際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而受到撼動,并日益受到逐步壯大起來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戰!

  請完成:

  (1)簡要概括出二戰后兩極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2)指出兩極格局期間,兩極格局因國際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而“ 受到撼動”和“挑戰”的表現。

世界多極化 篇5

  課標要求:掌握歐洲共同體的形成、了解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的主題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在美蘇對峙之時,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整個世界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形勢,區域合作組織發展起來,發展中國家逐步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走向復興的西歐,聯合自強,建立歐洲共同體;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產生;第三世界開始興起。到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顯表現出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走向。本課在整個單元中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前一課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課是它的延續。本課的核心問題是兩極格局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通過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的走向,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培養系統掌握歷史知識和掌握歷史規律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多極化趨勢和對世界的影響、歐盟的形成和擴展、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和原因、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實,培養學生綜合探究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理解法德關系的改善是歐洲走向聯合的關鍵,初步掌握從國際政治格局、國家利益、大國關系等方面分析國際關系發展演變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戰后經濟發展的兩個階段,分析日本經濟發展原因,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吸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表現;難點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教學方法:講述法、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美國與蘇聯的對峙形成了兩極對立的世界格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對世界各國的安全與主權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嚴重威脅。不過,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很長時間,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二戰后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現若干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設問:50年前的歐洲是一片廢墟,但是50年后的歐洲不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還可以跟美國大哥抗衡!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歐洲的聯合

  1、原因:

  【師生互動】:歐洲的聯合的原因是什么?

 。1)現實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它要重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有力影響,必須聯合起來。

  (3)政治因素:美蘇爭霸的影響:在美蘇兩極格局下受到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

  美蘇“冷戰”開始后,西歐國家逐漸認識到,必須走聯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獲得發展。

  如果我們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歐洲聯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否則,歐洲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必須在聯合起來的歐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

  ——《阿登納回憶錄》

 。4)思想因素:歐洲傳統的統一思想的影響

  “總有一天……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維克多·雨果

 。2)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2、聯合過程:

  【問題探究】:(1)西歐國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聯合的?(2)歐洲一體化有什么特點?

  (1)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使政治宿敵法德之間的矛盾化解。

  (2)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3)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

  小結

  特點:成員國不斷增加;從單一的經濟領域發展到多種經濟領域;從經濟領域發展到政治、外交、軍事領域。

  3、影響

  【師生互動】:

  材料一  美國與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gdp總額的比重

  國家或組織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國

  36.2%

  33.73%

  31.27%

  30.21%

  24.36%

  歐共體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說明:歐共體以1974年時的歐洲共同體九國作為一個整體。

  材料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與歐共體的出口方面對比

  國家或組織

  1965-1972年出口增長率

  1972年在資本主義世界出口總額所占比重

  美國

  80%

  13.4%

  歐共體

  150%

  33.7%

  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并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以示對西歐的重視。1974年,出任歐共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結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個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

  學生分析以上材料,閱讀教材相關的內容回答問題:

  師: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生:隨著歐洲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以驚人的速度東山再起。

  師:材料三反映了歐共體和美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展開激烈的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師:這種變化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

  生: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沖擊了美蘇的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

  教師歸納:歐共體的影響:

 。1)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西歐國家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閱讀教材p123歷史縱橫

 。3)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小結:由二戰后歐洲走向聯合的必要性和實現過程,可以看到歐洲結束對抗實現和平、合作的歷史啟迪;由歐洲走向合作后各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可以看到建立區域性國際組織,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啟示;由歐共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看出今天世界經濟發展的多極化趨勢。

  過渡:現在我們分析了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其中一極新的政治力量,那么接著我們來學習另一極新的力量——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日本。我們知道二戰中日本受到原子彈的殺傷,二戰后國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難,經濟受到嚴重破壞。那他們是如何擺脫這種困境的?

  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1、原因: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1)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 (閱讀歸納)

  ①二戰后,日本政府進行民主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這就為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1948年后,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首先是一再削減直至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井將已拆遷的工業設備全部發還日本。同時,美國還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

  ③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通過提供商品和勞務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⑤日本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

  ⑥日奉還提出“貿易立國一出口第一”的口號

  【問題探究】:戰后美國為什么要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當時世界形勢的特點是冷戰形成與加劇,美國出于遏制蘇聯和中國的戰略考慮,改變對日占領政策,開始扶植日本。

  (2)結果:①1956年—1972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xx年度國內生產總值535萬億日元,相當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國的2。5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美國,約達35600美元至xx年底,對外純資產(純債權)133萬億日元(約合11000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和國際收支盈余國。

  外匯儲備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已經達到了4038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6個主要發達國家外匯儲備總和的約1。5倍。

  ②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美日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沖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

  2、史實: 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閱讀p124學思之窗,聯系近年來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談談你如何認識中曾根康弘的這句話。

  近年來,日本積極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作用,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3、影響:⑴不再受制于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既有聯盟亦有摩擦。

  ⑵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⑷促使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

  【知識歸納】1:試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及其影響

 。1)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嚴重動搖。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2)這種經濟格局的多極化是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也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

  2日本經濟的崛起給我們什么啟示

  (1)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確立科教興國戰略。

 。3)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分析了導致多極化出現的兩個政治力量,而這兩個政治力量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除資本主義國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變化;氐轿覀儽竟澱n的線索,我們關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國家,現在同學們閱讀書本124頁,了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形成、內容及影響。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含義:不結盟運動是由鐵托、尼赫魯、納賽爾等人倡議成立的;不結盟運動并非真的不結盟,而只是不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現全面徹底裁軍。

  1、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礎: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國家從殖民統治下相繼獲得獨立。

  ②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不結盟運動興起。

  ③1955年亞非會議召開,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

 。2)標志: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舉行(時間、地點、倡議國、斗爭目標等)

  提出: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

  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

  政策: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

  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重要任務和行動綱領(政治:反對美蘇霸權主義。經濟: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3)意義:

  ①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

  ②20世紀70年代開始,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同時,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

  ③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四、中國的振興:

  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

  【問題探究】:本課內容敘述了二戰后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過程: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世界多極化的加強。世界格局為什么從兩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同學們在學習本內容時,能產生怎樣的歷史感悟呢?

  原因:思路引領:此題全面考查有關多極化的基礎知識和整體歷史觀,要求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題時應從西歐、日本、中國和第三世界的迅速壯大以及蘇美實力的衰落兩條線索回答,最后歸結到新興力量對兩極世界構成巨大沖擊,得出多極化趨勢出現的結論。

  答案提示:

 。1)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2)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3)不結盟運動,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中國開始振興。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

  (5)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走向相對衰落。

  總之,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

  感悟:(1)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歸根結底是由一個國家的實力,尤其是經濟實力決定的。

 。2)大國之間的實力對比和利益關系,對國際關系格局的推移演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外交背后是實力和利益的較量。

 。3)國際正義和進步力量的團結合作將有力地牽制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擴張,在國際事務中將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問題探究】:簡述多極化趨勢與兩極格局的關系

  (1)歐共體形成、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興起和中國的振興,這些共同構成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

  (2)多極化趨勢還只是一種趨勢和方向,不是一種成熟的國際關系格局。

 。3)兩極格局雖然受到多極化的沖擊,在當時仍是國際關系格局的總體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極化趨勢是兩極格局下的多極化趨勢。

  (4)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雖然瓦解,但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也沒有最終形成,直到今天,仍處于向多極化演變的過程中。

  【本課小結】

  二戰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主宰天下,形成兩極格局。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聯合,實力大增,提出了“歐洲人的歐洲”;日本崛起謀求政治大國;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振興,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同學們,今天的多極化趨勢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極格局下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今天的發展來源于昨天的歷史?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導致各國或區域集團之間力量對比此消彼漲,促進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習題解答

  學思之窗

  近年來,日本在國際舞臺上非常活躍,與中國、韓國屢有外交紛爭;對外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力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內加強軍事防衛,與美國簽訂軍事防衛條約;中曾根康弘這句話表明了自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后,正在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以掃除自二戰以來日本“經濟巨人,政治矮子”的國際形象。

  本課測評

  思路引領:此題全面考查有關多極化的基礎知識和整體歷史觀,要求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題時應從西歐、日本、中國和第三世界的迅速壯大以及蘇美實力的衰落兩條線索回答,最后歸結到新興力量對兩極世界構成巨大沖擊,得出多極化趨勢出現的結論。

  答案提示:

 。1)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2)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3)不結盟運動,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中國開始振興。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

  (5)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走向相對衰落。

  總之,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

  學習延伸

  思路引領:此題考查綜合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學生應結合所學的基礎知識,回憶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世界的綜合情況,以此為背景理解尼克松的言論,整理作答。

  答案提示:尼克松的這段話比較準確地反映了美國和世界局勢的變化。

  二戰結束后初期,美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強國,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壟斷時期,這種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為在越南戰爭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與蘇聯的軍備競賽,再加上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增勢趨緩,美國的綜合實力相對衰落了。

  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日本經濟迅速崛起,這兩個以前美國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開始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另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不結盟運動關系緊密,在國際上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兩極之一的蘇聯當然還是傳統的強國。

  尼克松是用發展的眼光,從經濟角度分析世界局勢的發展趨勢,得到世界將向多極化發展的結論,為其任期內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提供了依據。

世界多極化 篇6

  第26課 

  三維目標

  目  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走向聯合的歐洲

  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歐洲共同體的發展

  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通過學習和對這一時期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比較,加深學生對我國國情的認識,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歷史知識和掌握歷史規律的能力.

  問題探究

  綜合比較

  歸納概括

  釋疑闡釋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謀求政治大國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不結盟運動;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與發展

  【學習重點】

  歐洲共同體;歐洲共同體;不結盟運動;中國的振興

  【學習難點】

  了解多種力量的崛起對世界兩極格局帶來的影響

  【課時安排】

  1課時

  思考感悟

  二戰中,西歐國家遭到嚴重削弱,戰后,其國際地位遠不如戰前。而戰爭中的蘇聯卻經過炮火的洗禮變得更為強大。與此同時,美國憑借其在戰爭中膨脹起來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通過推行“馬歇爾計劃”,逐步取得了對西歐經濟的控制。隨著西歐政治、經濟的發展,它們不甘心依附于美國的地位,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也同時抵制來自蘇聯的壓力和威脅,西歐國家認為:只有加強西歐各國彼此間的合作與聯合,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

  思考與判斷:歐共體形成之后,對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

  【知識梳理】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問題探究】結合教材思考:歐洲國家為何要建立這一組織?其主要目標是什么?歐共體是個什么性質的組織?歐共體的成立對歐洲歷史乃至于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①具備客觀條件:謀求統一是歐洲政治家長期的愿望。歐洲的國家有共同的地域,語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這為統一提供了客觀可能性的條件。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喪失了幾個世紀以來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導地位。支持歐洲統一的輿論重新興起,為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②現實原因:兩極格局的政治環境的推動。歐洲和蘇聯格格不入,而且威脅日漸嚴重,同時又受到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局面,尋求發展安全,各國必須走向聯合,加強合作。

  ③經濟發展的需求。(經濟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西歐各國普遍較小,為了適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國須擴大市場,打破阻礙經濟發展的桎梏,才能進一步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同時只有加強聯合,才能增強地區綜合經濟實力,迅速扭轉在與日本、美國競爭中所處的不利地位。

  2.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舒曼計劃:                                                               

 。2).1951年                                                                    

 。3).1967年                                                                    

  (4)1973~1986年,歐共體擴大為歐洲12國  

  3.歐共體的影響

  【問題探究】閱讀教材p123【歷史縱橫】分析歐共體的影響

  聯合的西歐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共同體。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壯大了歐洲的實力,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在國際政治中成為重要的“力量中心”,使它能與美國、蘇聯相抗衡,并挑戰美國。這對維持歐洲均勢與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當然,它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等瘤疾。隨著力量的增強,歐共體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指出1993 年11月1日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

  二、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

  1.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問題探究】思考戰后美國為什么要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要求學生概括出當時世界形勢的特點:冷戰形成與加劇,美國出于遏制蘇聯和中國的戰略考慮,改變對日占領政策,開始扶植日本。

  問題探究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內部因素有哪些?促使其崛起的最有利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①內部因素有:戰后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府利用戰后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費用小的有利條件,集中力量搞建設;制訂符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重視教育,加快培養人才;利用戰后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大力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并積極發展電子、人造纖維等新型工業;

  ②外部因素是指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特需訂貨以及美國的援助,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問題探究日本經濟發展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給我們以什么啟示?日本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什么變化?

  戰后日本經濟發展最大變化是:①1956到1973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②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

  日本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要與時俱進對生產關系作到適時的改革和調整;要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要重視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機遇。

  2.日本謀求政治大國

  最后指出:戰后初期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處于絕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七十年代以后,隨著日本的經濟實力迅速上升,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開始動搖。日本經濟實力增強后,改變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美日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問題探究】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有何影響?

  1.強調歐共體的建立及日本崛起使帝國主義陣營出現分化。

  2.經濟上的激烈競爭使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

  3.政治上的激烈競爭,表現出西歐和日本自主性日益增強和外交上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唯美馬首是瞻。

  4.歐共體的建立和日本的崛起,對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嚴重動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美蘇兩極世界格局受到重大沖擊,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1.不結盟運動

  問題探究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的背景是什么?

  戰后亞非拉許多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國爭斗,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1955年的萬隆會議本著求同存異原則,通過了團結反帝的綱領,顯示了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巨大力量,給不結盟運動以思想啟示和政治推動;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會晤,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

  問題探究】回答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的標志?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原則和宗旨是獨立、自主和不結盟。

  問題探究主要的意義有哪些?

  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改變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決定世界的局面。有利地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從第四次不結盟首腦會議始,正式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

  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與發展

  講清中國建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曲折與發展基本脈絡。從新中國建立后國民經濟恢復到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從1956年開始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振興。最后說明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

  【總結】

  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格局由美國控制變為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局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世界的不斷崛起和中國的振興,沖擊著二戰后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國際關系格局是一種不穩定、充滿矛盾斗爭的國際關系狀態,其演變是以國家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世界多極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多種國際力量的出現,使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知識結構

  兩極格局的演變

  世界多極化趨勢

  歐共體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結盟運動興起

  中國的振興

  兩極格

  局結束

  多極化趨

  勢 加 強

世界多極化 篇7

  第24課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教案

  課標要求:掌握歐洲共同體的形成、了解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一、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通過了解多極化趨勢和對世界的影響、歐盟的形成和擴展、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和原因、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實,培養學生綜合探究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以合作學習的“創設情境—目標顯示—自學嘗試—合作學習—成果匯報—總結評價”模式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來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創設重大國際事件的情境,讓學生親自探索各個主要國家對朝鮮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立場和態度的決策,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正確應對重大事件。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對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增長的認識,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及影響

  三、教學方法:

  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創設情境—目標顯示—自學嘗試—合作學習—成果匯報—總結評價”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準備:

  教學前尋找各種視頻、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預習,探究。

  五、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 《精忠報國》渲染氣氛

  破題:(2分鐘)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二戰后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現若干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世界多極化即國際格局多極化,是指對國際關系有主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國際關系結構。

  學生分組:

  類型

  組別 組長 收集

  史料 研讀

  史料 總結

  整理 發言人

  第一組(美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組(法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組(蘇聯)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組(中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類型

  組別 組長 收集

  史料 研讀

  史料 總結

  整理 發言人

  第一組(美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組(法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組(蘇聯)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組(中國)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過渡:下面我們分成五個小組,分別代表美國、日本、法國、蘇聯、中國,現在你們就是這些國家內的合法公民了,我們一起來研究幾個政治經濟集團。

  創設情境:(3分鐘)

  教師:人類歷史上爆發了多次戰爭,那么是什么因素在主宰著戰爭呢?究竟是誰在操縱戰爭,誰在主宰全球,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回顧人類歷史上的兩場戰爭。57年前美國在東亞發動一場戰爭即朝鮮戰爭播放視頻《朝鮮戰爭》。

  教師:半個世紀后,面對美國發動的又一場戰爭即伊拉克戰爭。

  出示伊拉克戰爭材料:

  xx年3月20日,美英等國以伊位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面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美國及其盟國對伊拉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也就在同一天,國際社會紛紛作出反應。

  過渡:面對這兩場戰爭,你們的國家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和擁有怎樣的立場?

  目標顯示:

  國家 朝鮮戰爭 伊拉克戰爭

  美國   

  法國   

  日本   

  蘇聯   

  中國   

  教師:老師課下布置大家預習了,我也搜集了一些資料,現在發給各個小組,大家參考一下,歸納出各個國家對這兩場戰爭的態度,獨立完成學案的內容。

  自學嘗試:(5分鐘)

  教師:發放資料、答疑

  學生:個人閱讀、提煉觀點、完成學案

  教師: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由小組長組織你們小組內的成員共同交流,形成統一的觀點,選好發言人,一會兒上臺來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組內交流:(6分鐘)

  學生:發表各自的觀點、統一認識

  交流出現不同態度的原因

  歸納總結、選出發言人

  成果匯報:(7分鐘)

  第一組:(美國)為了稱霸世界

  第二組:(法國)

  (朝)二戰后我們的經濟情況和國際形勢,使我們必須完全跟隨美國。

 。ㄒ粒┪覀兎▏鴷l責美國的行為。

  第三組:(日本)

 。ǔ┪覀円驯幻绹碱I,只能任其擺布;我們軍隊已被解散,美國會把我們作為戰爭的后方,當然,這也會刺激我們的經濟復蘇。

 。ㄒ粒┲\求與我們日本的經濟相匹配的軍事和政治實力。

  第四組:(蘇聯)

 。ǔ┪覀兪遣豢赡苎郾牨牭目粗绹碱I朝鮮的,但我們經濟上確實有困難,所以我們會很大程度的參與戰爭。

  (伊)我們俄羅斯會強烈譴責美國這種行徑。

  第五組:(中國)

 。ǔ┍<倚l國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我們讓美國和蘇聯看看,別想著欺負我們。

 。ㄒ粒┪覀冎袊鲝埻ㄟ^聯合國和平解決,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脅。

  師生交流:(6分鐘)

  綜合探究:從以上小組的匯報來看,各個國家對于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同,這也體現了多極化趨勢,那么是什么原因改變了二戰以來他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知識比拼:( 9分鐘)

  老師拿來一個蘋果,學生搶著要。再拿來一個,用磚頭砸碎,學生不要了。用來比喻戰爭對世界的摧毀。請您設計一個方案,使世界達到平衡,永葆和平?

  課堂小結:(2分鐘)

  歷史的每一頁都是帶有血腥的場景,我們不知道將來的歷史會不會是殷紅一片,和平的白鴿倘若沾上鮮血就再難高飛,請大家記住戰爭的苦痛,帶著和平的心愿放飛手中的潔白,微笑地把它融入遠方的藍天,世界是屬于我們大家的,讓我們一起維護世界和平。

  環節詳解:

  1、情境創設: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很大的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增強,所以我在上這節課時,設計一個新穎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拿來了一個蘋果,學生搶著要,我又拿來一個蘋果,說這就是我們的地球,我又拿來一塊磚頭,這就是戰爭,我把蘋果砸碎,讓同學談談感受。他們回答非常的積極,我進而讓他們設計一個使世界和平的方案?學生的積極性被我充分地調動起來。

  2、目標顯示:這個環節我設計一個表格,使學生明確了教學任務。主要是發揮目標的導向功能,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使學生關注教學的重點,注意難點。但必須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語言要簡練,不要羅嗦。

  3、自學嘗試:這一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設計的學案發給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教材和背景資料。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為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我在這個環節還是有些東西考慮的不夠周到,并且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太少,使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挖掘教材。

  4、組內交流: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見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形成統一的認識。在組內交流時,要多多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使本組成員能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中研究問題。

  5、師生交流: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如此。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重點、難點不容易突破,重點知識學生也很難掌握,因此,在學習中還是要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我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世界多極化。

  6、成果匯報:每一個小組派一名發言人,匯報本小組的研究成果。我采用的形式簡單了一點,是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我在這個環節發現每個小組選的基本上還是學習好的學生,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如何讓更多的學生來展示成果,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我以后要探討的問題。

  7、知識比拼: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的理解本課知識,從中得到啟示。

世界多極化 篇8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識點:歐洲一體化的具體進程:歐洲共同體;美國對日政策由占領轉向扶植、《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結盟運動興起、形成的標志及其行動綱領、中國的改革開放。

  2、技能:理解:因為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導致各國(區域集團)之間實力對比此消彼漲,因此世界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運用:以史為鑒:從其他國家(如日本)發展經驗探尋中國發展的措施。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圖片、文字、視頻等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學習的動力。

  2、通過問題探究、實踐體驗、歷史比較、圖表分析等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對當前我國“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二戰后形成了以美蘇爭霸為主的兩極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多個區域或國家的綜合國力加強,沖擊了兩極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那么這些多極具體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這是本節所要了解的主要內容。

  【推進新課】【合作探究】兩極格局之下出現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歐洲走向聯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國力量的壯大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走向聯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認為西歐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原因有哪些?

 、僭催h流長的歐洲統一思想的回應。歐洲聯合和建立統一的歐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紀末甚至更早些時候就已經形成,是歐洲的一種理想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根植于對中世紀基督教帝國的眷戀,希望歐洲停止分裂,實現歐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歐洲的大師如但丁、盧梭、伏爾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爾都主張歐洲統一的理念。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喪失了幾個世紀以來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導地位。支持歐洲統一的輿論重新興起,為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诶鋺饡r期國際政治形勢的推動。戰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蘇聯的威脅日益嚴重和美國的經濟滲透,政治控制不斷加強的情況下,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個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就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

 、劢洕l展的需求。這是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動因。只有加強聯合,才能增強地區綜合經濟實力,迅速扭轉在與日本、美國競爭中所處的不利地位。

 、芏鸷髿W洲喪失世界政治經濟重心地位。

  2、進程:

  【合作探究】歐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歐共體的?

 。1)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舒曼計劃”,建議西歐國家在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2)1951年,法、德、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3)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4)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3、內容:

 、.關稅和貿易政策⑵.農業和漁業政策⑶.單一的歐洲貨幣體系⑷.政治一體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響

  【合作探究】結合課本知識思考歐共體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促進西歐國家的經濟發展。⑵.在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

  二、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是如何擺脫戰敗國地位而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的?

 、.政府進行大力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美國大力扶植。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⑸.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消除生產關系中的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⑶.合理吸引外資,充分利用外資。⑷.強抓機遇,促進經濟發展。⑸.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2、影響: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崛起有什么影響?

 、.不再受制于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既有聯盟亦有摩擦。⑵.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三、不結盟運動:

  1、不結盟運動原因

  ⑴二戰后,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⑵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己的獨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統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的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1961年,不結盟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舉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影響

 、挪唤Y盟運動的興起,標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為一支新的獨立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⑵推動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⑶加速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⑷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

  四、中國中國——改革開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開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但受“左”傾思想影響二十年,我國經濟停滯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課堂小結】二戰后美蘇爭霸造成了彼此實力的下降,與此同時,戰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西歐、日本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另外,隨著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政治的發展,世界日益顯示出多極化趨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日益強大,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極化發展。

  【習題解答】世界多極化趨勢是怎樣出現的?

  ①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②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③以1955年亞非會議為標志興起的不結盟運動,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開始振興。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⑤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走向相對衰落。總之,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

世界多極化 篇9

  在曲折中發展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中國的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例如,當代發展的趨勢、世界多極化與單極化的斗爭;培養自主學習,關注國際政治發展,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和分析資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祖國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樹立全球觀念,尊重世界多樣性,關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觀念。

  教學重點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與作用

  教學難點 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教學方法 談話、討論合作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世界地圖的展示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呈現了當代已經形成的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的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原有的知識,感悟、體驗、探究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點,通過探究共享的問題,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從美蘇爭霸的結束和圖片說明,引導學生當今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為什么會出現多極化趨勢呢?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一、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原因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組合;大國關系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

  世界多極化趨勢有什么表現呢?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以歐盟、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等為代表。

  通過探究活動“歐盟用一個聲音說話”,具體剖析歐盟作為當今世界重要一極的概況,讓學生加深對“多極”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三則材料分別反映什么問題?歐盟成員國的增加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說明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俄羅斯、日本在當今世界舞臺上的扮演什么角色?加深對“多極”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雖然出現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但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因為單極與多極,爭霸與反爭霸將長期存在。

  世界多極化能帶來什么好處呢?

  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作用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主要表現為:

  由于世界多極化是建立在各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它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

  面對世界多極化趨勢,中國要謀求成為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應如何應對挑戰呢?

  二、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1、如何應對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綜合國力

  2、國際競爭的實質:

  當今綜合國力主要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競爭

  因此,我們應該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努力,應實行怎樣的戰略呢?

  聯系經濟常識,我們應該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另一方面應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科教興國戰略。

  3、當前應對措施:

  小結:(略)

  課堂練習:(略)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一、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原因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

  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作用

  二、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1、如何應對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綜合國力

  2、國際競爭的實質:

  3、當前應對措施:

世界多極化 篇10

  課標要求: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復習內容:走向聯合的歐洲、日本謀求政治大國、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復習重點: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日本崛起的條件和原因

  復習難點:法德和解的途徑和方法對國際關系的啟示,日本的發展戰略對發展中國家的啟示

  自主學習

  二戰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主宰天下,形成__________格局。20世紀六七十年代,______________的形成使歐洲實力大增,________崛起并謀求政治大國地位,___________運動興起,_____________振興,有力地沖擊著兩極格局,世界出現__________趨勢。

  合作探究

  1.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和對世界的影響

  材料1 1963年1月,法國總統戴高樂直言不諱的告訴美國記者蘇茲貝克:“首先必須要有個歐洲啊!現在對美國來說是很愜意的。有一個法國、一個德國、一個意大利和一個英國,而美國可以利用他們來相互反對……必須要有一個既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務的真正的歐洲”。

  ——蘇茲貝克《七大洲風云四十年》

  據材料一,戴高樂總統談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材料2 “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                                             

  —— 維克多•雨果

  材料3  20世紀5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無論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個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是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所占的比重則大大上升。50年代中后期以后,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材料4   要使歐洲國家統一起來,必須結束長達百年之久法德之間的沖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參加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這樣結合起來的聯營生產意味著將來在法德之間發生戰爭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質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計劃》(1950年)

  根據材料2、3、4,請回答二戰后西歐走向聯合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走向聯合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2.日本崛起的原因及其影響

  材料一:二戰結束后,日本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大規模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在這次改革中,日本開始重新認識戰前統制經濟時期的各項規章、制度。......成為戰后日本政府干預和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此外,這次改革還使國家行政官僚隊伍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后日本經濟政策的制定和經濟立法的實施,大都是由這些經濟官僚起主導作用。......

  材料二:二戰后,日本教育開始實行9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決定按"充實基礎學力,提高科學技術"的方針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強調產學研相結合,由各大企業集團對大學提供資助,大學則為工業界培養人才。1965~1970年培養出19萬工科中級技術人員。

  材料三:二戰后日本大力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特別是購買技術專利權。到1972年共買進專利1.7萬項,耗資31億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術立國"的口號。在開發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進外國技術的費用占科研總經費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對外國技術的依賴明顯降低。

  ——劉天純《日本改革史綱》

  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材料四: 表(1-1) 二戰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單位:億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產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改革的成效。

  3.中國正在進行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你認為我們可以從日本和西歐的發展中學習、借鑒哪些經驗呢 ?

  4. 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結盟國家的國家或政府首腦注意到,在霸權主義基礎上的舊秩序向以各國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進繁榮的社會正義之上的新秩序的過渡中存在著帶向世界沖突危機……要根本消除沖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現形式的殖民主義并且在世界上實行和平共處的政策……現有的軍事集團漲在發展成為越來越強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集團,根據邏輯和它們相互關系的性質看來,必然不時引起國際關系變化。“冷戰”和它會變成真正的戰爭的經常性的嚴重危險,已經成為國際關系中存在的局勢的一部分!谶@種情況下,和平共處的原則,是代替“冷戰”和可能發生的全面核災禍的唯一的辦法。                       ——不結盟國家的國家或政府首腦會議宣言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觀點。

  材料二   不結盟運動發展簡況表

  時間 1961年 1964年  1995年

  不結盟國家 25個 47個 100多個

  材料三   聯合國成立時,在51個成員國中亞非國家近占13個,到1970年時,在124個成員國中它們已占70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下游斯堪的那維亞人擔任的聯合國秘書長職務已由緬甸人吳丹擔任。與此同時,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國人成為吳丹的行政秘書,兩名非洲人成為副秘書。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69年12月結束的第24屆聯合國大會已被稱為“小國會議”。各種協議盡管遭到一兩個核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的反對,但還是被通過了。如立即暫停大國間的核武器競賽,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來開發海底資源,取締所有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哪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材料五 1969年一名聯合國代表說;“小國管理著東河(指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岸邊的美麗的建筑物,兩個大國管理者世界其余地方!                         ——《紐約時報》  

  材料五說明了什么問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5.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和產生的根源

  材料一:   xx年3月20日,美國宣布開始了對伊拉克作戰。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各國的普遍意見是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

  1.俄羅斯、中國等常任理事國一直主張對伊拉克繼續進行核查,反對不經聯合國授權對伊動武;

  2.美國的盟國法國、德國等都堅決反對不經聯合國授權對伊拉克動武,法國甚至聲稱將行使否決權;

  3. 114個不結盟國家也一致認為,不能越過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

  思考探討:從伊拉克問題來看,當今世界政治出現了怎樣的特點? 根源是什么?對世界有什么影響?

  知識檢測:

  1.“歐共體”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聯合抗衡美蘇       b.生產力的發展,經濟聯系的加強

  c.擺脫美國的控制     d.遏制共產主義的需要

  2.70年代以來,日本要求與美國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蘇兩極格局即將瓦解     b.日本開始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為經濟大國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3.下列有關不結盟運動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20世紀60年代由亞非拉新興獨立國家建立的國際政治集團

  b.其目的是為了謀求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主權和發展

  c.推動了國際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d.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起到了制約作用

  4.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出現的根源是

  a.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b.第三世界力量的壯大

  c.美蘇的衰落                    d.世界政治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5.1971年,為扭轉外貿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經濟政策”,決定征收10%的進口附加稅和暫停用美元兌換黃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歐共同體的強烈反對,在聯合抗美的形勢下,美國被迫同意美元貶值和取消進口稅。……西歐共同體國家還采取了種種反對美資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摩擦      b.西歐.日本經濟崛起,聯合抵制美國的經濟控制

  c.日本.西歐.美國的市場競爭      d.日本.西歐.美國三足鼎立

  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對此解釋不正確的是

  a.它是各國綜合國力對比的結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變化的趨勢

  c.它是在世界兩極格局解體后形成的     d.美國實現了獨霸世界的企圖

  7.第三世界以獨立的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c.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       d.中國加入聯合國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歐洲和日本的崛起         b.中國經濟發展迅速 

  c.不結盟運動的出現          d.俄羅斯經濟的復

  9.xx年在對歐洲聯盟憲法的公決中,法國、荷蘭公民先后說了“不”,這表明

  a. 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此停止      b. 歐洲只能實現經濟一體化

  c. 歐洲一體化進程復雜曲折      d. 歐洲缺乏應有的協調機制

  10.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種種挑戰。這種“挑戰”主要是指

  a. 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被蘇聯趕上      b. 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c.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d. 中國的振興

  11.歐洲各國謀求一體化的特點不包括:

  a、以和平手段           b、從經濟聯合向政治聯合發展  

  c、以北約組織為基礎     d、由歐洲大陸國家起帶頭作用

  知識拓展:

  不結盟運動  是由鐵托、尼赫魯、納賽爾等人倡議成立的;不結盟運動并非真的不結盟,而只是不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現全面徹底裁軍。不結盟運動是一個十分松散的國際組織,它不設總部及常設機構,起初甚至沒有定期的會議機制,直到后來才規定每3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并由會議舉辦國擔任主席國,任期也是3年。

世界多極化 篇11

  第25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課標要求:

  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多極化趨勢和對世界的影響、歐盟的形成和擴展、日本的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和原因、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實。

  2.過程方法與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親自對朝鮮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立場和態度的決策,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正確應對重大事件。

  通過創設置重大國際事件為情景,培養學生關注和關心國際、國內焦點,并具備一定的敏銳洞察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提高認識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的增長,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教學重點:歐洲走向聯合的過程和日本成為世界就經濟大國的原因。

  教學難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與曲折。

  導入新課:

  兩極格局的形成和美蘇“冷戰”給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教師歸納: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對世界各國的安全和主權以及世界的和平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兩極格局形成后,美蘇爭霸雙方受損;生活在美國的羽翼下的歐洲和日本,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開始了聯合自強和崛起,逐漸走出了美國的陰影;不結盟運動興起和發展;中國開始振興,都極大的改變了冷戰背景下的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力量對比,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

  講授新課: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歐洲共同體形成的背景

 。1)在近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曾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但是,進入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遭受了重創。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意大利作為法西斯國家被打敗,英國、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也遭受了巨大的戰爭創傷,法國還一度被占領。(戰使歐洲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國際地位嚴重下降。 歐洲不得不依靠美國以恢復經濟和對抗蘇聯的威脅。)

  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

  從丘吉爾的話可以看出歐洲在二戰后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2)50年代,西歐各國的生產力得到較快發展,經濟聯系加強。

  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必須在聯合起來的歐洲建立第三種力量。              ——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

  當時的國際形勢如何?阿登納的話反映了西歐國家為維護自身安全與發展的方法采取的措施?

  國際形勢:兩極對峙格局;

  方法:在兩極格局之下,只有走聯合之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

  (3)在兩極格局之下,只有走聯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

  2.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

  (1)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8年,六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成歐洲共同體。

  (2)發展:①建立關稅同盟;

  從1958年-1968年,經過xx年的努力,成員國之間取消了全部內部關稅,并實現了對外統一關稅率。

 、趯嵭泄餐霓r業政策;(統一農產品價格制度)

  ③建立歐洲貨幣體系,并加強科技合作。

  1969年12月,歐共體政府首腦召開會議,決定開始組建經濟和貨幣聯盟。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籌備,1979年3月正式建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其中心內容是統一成員國之間的貨幣政策和建立歐洲貨幣,同時加強各國之間各項政策的協調,采取共同的政策措施,以達到商品、勞動力、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使共同體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經濟實體。1991年,歐共體政府首腦舉行會議,明確規定了實現經濟貨幣聯盟的具體步驟和日程,要通過建設歐洲內部市場和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發行單一貨幣(即后來的歐元)來實現經濟的高度一體化。xx年1月1日在歐元區12個國家正式流通。

  歐洲一體化的特點:經濟領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從經濟領域開始到政治經濟一體化。

  拓展:

  在歐洲大陸上,有兩個國家在歷史上可算是世仇,那就是法國和德國,因此歐洲聯合的關鍵在于法國和德國的和解,政治上的長期不和是使得歐洲聯合首先從經濟領域開始。其實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都對這兩個國家有利。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有利于聯邦德國,因為其經濟實力發達;而共同的農業政策更有利于法國,因為法國存在著大量的小農經濟。政治上的聯合法國與聯邦德國也存在分歧,聯邦德國希望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把共同體建成一個超主權國家的聯邦。而法國雖然經濟實力不如聯邦德國,但在政治上卻擁有更多的發言權,一方面它希望聯合聯邦德國來加強自身對抗超級大國的實力,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意受任何超國家組織的控制,因此主張建立一種國家主權基礎上的邦聯,雙方對此爭論不休。但隨著60年代末美蘇爭霸的加劇,西歐感到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聯合以確保自身的獨立和安全,1973年歐共體9國召開首腦會議,明確了要把歐共體建成歐洲聯盟的目標。

  3.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影響

 、俅龠M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

 、诮洕吓c美國競爭和政治上的獨立自主使美國的霸權地位嚴重削弱。

 、蹧_擊了“二戰”后的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促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思考題:想一想,這段話說明了什么?

  這段話說明,聯合起來的歐洲成為獨立于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第三種力量的愿望已經基本實現,歐共體由于經濟實力的增長,政治外交方面的獨立傾向已經日趨明顯,擺脫美國控制的決心也更加強烈,在國際政治領域已經慢慢與美國鼎足相處。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以盟軍的名義單獨占領了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約310萬人,經濟損失約6500億日元。工廠倒閉,農業歉收,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整個社會經濟一片凋敝。但日本在美國的單獨占領下,戰后經濟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1.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1)美國的扶植;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及6月5日馬歇爾計劃發表之后,歐洲“冷戰”加劇。在亞洲,美國執行扶蔣反共政策,但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美國依靠中國大陸“遏制”蘇聯的戰略構想成為了泡影。在這種形勢下,美國重新估價了日本的地位和作用,從1948年起對日占領政策發生了根本轉變,即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使之成為美國稱霸亞洲的基地,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2)民主化改革;

  戰后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美國要求日本修改憲法,以推動資產階級民族制度的建立。從1945年起,美國在日本進行土地改革,基本上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對舊財閥采取了限令解散的政策,整肅軍國主義勢力和審理戰犯等活動,解除了戰犯,職業軍官,特別警察職員和各種法西斯軍國主義團體的骨干分子的公職。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戰犯。解放日本婦女,賦予參政權等。這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鏟除了日本長期殘存的封建因素,使日本國民中蘊藏的創造力迸發出來,成為推動日本經濟復興的基本動力。但后來出于“冷戰”的需要,美國對日本的壟斷資產階級和軍國主義勢力采取了容忍和扶植的態度,這種改造的不徹底性成為今天日本右翼勢力猖獗的根源。

 。3)高度重視教育和科技,制定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也是日本經濟迅速復興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利用戰后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費用小的有利因素,將大量的財力、物力、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主要力量集中到經濟建設上。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出口貿易,使日本迅速積累了資本和外匯儲備,提高了國際支付能力。戰后的日本還極其重視教育,教育經費占整個政府預算的25%以上,居各資本主義國家之首。

  2.日本經濟發展的表現

  經過恢復和調整,日本經濟逐漸達到了戰前水平,并在1956年-1972年期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局面。在此期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

  3.影響

 。1)在成為經濟大國的同時,日本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居民,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日本謀求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又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國內右翼勢力趁機抬頭。日本政要一再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勢力編寫歷史教科書時極力否認日本所犯下的戰爭罪行,在領土問題上挑釁鄰國,在外交上追隨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安定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拓展:“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對日本外交政策所呈現的趨勢是:控制→扶植→競爭、合作。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俣鸷,亞非拉地區掀起了民族解放斗爭的浪潮,誕生了許多新興獨立國家。

  ②在兩極格局之下,新興獨立國家處于弱勢地位,為改變這種狀況,積極謀求自身發展與和平的有效途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誕生了一系列的民族獨立國家。與此同時,世界分化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兩個軍事集團互相對峙,為加強自身實力,激烈地爭奪亞非廣大中間地帶。特別是美國企圖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填補因英、法等殖民主義者撤走所造成的權力真空。這就對新興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在這種形勢下,廣大新獨立國家主張在國家交往中不卷入大國軍事集團之間的沖突,走團結合作,反帝反殖反霸、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道路。

  2.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1)召開: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有25個國家出席。

  (2)會議內容:①通過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②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

  (3)意義: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誕生。

  (4)不結盟運動的含義:不結盟的含義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行全面徹底裁軍,銷毀核武器。

  3.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歷史意義

  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物的局面,有力地沖擊著戰后美蘇兩極對峙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到今天為止,不結盟運動已經擁有115個成員國,覆蓋了全世界近2/3的國家和1/2的人口。不結盟運動的形成,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并從根本上沖擊著當時以美蘇為主的兩級世界格局。

  思考題: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中國得以沖破美國設置的種種障礙,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件事情說明了什么?

  “二戰”后初期的聯合國實際上為美國所把持,成為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但隨著亞非拉一些民族獨立國家的誕生,這種局面逐漸被打破。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強大,開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與此同時,從50年代中期開始,中蘇關系開始惡化,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阿爾巴尼亞退出華約,1969年蘇聯軍隊入侵中國黑龍江珍寶島。社會主義陣營日趨瓦解。1971年第26屆聯大上,在廣大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成功地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歐共體的成立,日本經濟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這一切都有力地沖擊著美蘇主宰的兩極世界格局,推動著世界日益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課堂小結:

  在本節課中,歐共體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分別沖擊著戰后美蘇兩極對峙的格局,這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史實,正如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中所言:“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國家,超群的世界國家,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們是美國、西歐、蘇聯、中國,當然還有日本!闭沁@些挑戰,共同推動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不可逆轉。

  板書設計: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歐洲共同體形成的背景

  2.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

  3.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影響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2.日本經濟發展的表現

  3.影響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2.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3.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歷史意義

  課堂習題:

  1.《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文本用的是荷蘭紙張、德國墨水、法國印刷術,由比利時和盧森堡裝訂,附著意大利制作的飄帶。這說明了(   )

  a.分別利用了各國最先進的技術       b.體現了各國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著六國的合作                 d.說明文本制作工序復雜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理解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各國強烈要求加強經濟聯合。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邁出了其合作的第一步。題干中所述歷史現象充分反映了六國加強合作的共同愿望。

  a、b、d三項結論不符合題意。

  2.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   )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    

  c.美國的扶植              d.利用國家政權發展經濟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a、b、c、d都是日本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其中,重視科技和教育,有利于日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a、c、d三項不符合題干中“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這些限制。

  3.第一次不結盟會議認為不結盟的含義是(   )

 、傧麡O中立                            ②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

  ③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          ④實行全面裁軍,銷毀核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選d。本題學生易錯選a,原因主要在于對不結盟理解不到位,不結盟并不是絕對中立,只是不與大國結盟,因此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不結盟運動并非真的不結盟,而只是不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結盟與不結盟都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世界多極化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戰后多種新興力量崛起的情況,知曉兩級格局受到來自多種力量的有力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從多層次、多角度掌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

  (2)通過對本課歷史史實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戰后經濟發展的兩個階段,分析日本戰后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國際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經濟與政治之間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橫向比較中國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

  (2)以合作學習的“創設情境—目標顯示—自學嘗試—合作學習—成果匯報—總結評價”模式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來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創設重大國際事件的情境,讓學生親自探索各個主要國家對朝鮮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立場和態度的決策,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正確應對重大事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運用經濟與政治之間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彌補了國內資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3)提高學生對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增長的認識,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4)分析歐共體興起的原因和過程,體會“人類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單贏走向共贏”過程中的智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日本戰后經濟的發展,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難點:歐洲走向聯合的背景分析和艱難歷程。

  在歐洲國家一體化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即是如何化解積怨已久的法德矛盾。而“煤鋼聯營計劃”的提出不僅促進了法德關系的改善,還為西歐國家的聯合鋪平了道路。其處理國際關系的方式與途徑引人思考。日本為謀求大國地位所采取的措施,教材中沒有具體涉及,這樣就不容易正確認識和評價日本謀求大國地位。

  ★教學方法:

  對于本課學習的方法可采用談話法,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豐富的錄像資料,用事實說話,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還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資料補充,運用典型史料對于重點問題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解讀史料能力,符合新課改的精神。同時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及要點:

  【導入新課1】

  創設情景導入:出示兩組圖片

  第一組:(雅爾塔會議三巨頭,古巴導彈事件,柏林危機,肯尼迪與赫魯曉夫角力的漫畫)引導學生復習上節課知識,進一步認識“冷戰”對戰后兩極格局背景下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第二組(歐盟旗幟,日本富士山下飛馳的新干線列車,不結盟運動的標志,中國的葛洲壩水利樞紐)

  對比前一組圖片,讓學生說出這組圖片反映了國際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入課題世界的多極化趨勢,指出歐共體的出現,日本的經濟騰飛與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中國的振興與不結盟運動的發展就是世界多激化趨勢的重要表現。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教案 - 碧涢老仙 - 碧涢老仙的博客

  【導入新課2】

  大家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

  (歐洲聯盟的旗幟)

  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維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經變為現實。大家再數一數上面有多少顆金黃色的星?(12顆)知道為什么有12顆嗎?歐洲聯盟是怎么發展而來的哪?由此導入新課。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歐共體形成的背景:

  (1)思想源流:歐洲統一思想源遠流長。實現歐洲各國的聯合,建立統一的歐洲——這是歐洲早已存在的一種思潮。

  近現代歐洲歷眾多學者、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如但丁、盧梭、伏爾泰、康德、雨果、丘吉爾等,都主張歐洲統一的理念。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類災難后,歐洲最終喪失了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歐洲各國只有加強聯合,實現一體,才能重新走上世界政治舞臺,發揮重要的作用。于是,支持歐洲統一的輿論重新興起,為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出示材料:

  材料1: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我們就必須從起了變化的形勢中作出必要的結論:歐洲的聯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必須在聯合起來的歐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坏撛诘姆制绨l展成為嚴重的緊張局勢,在面臨這種威脅時,為了維護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舉足輕重的砝碼。 ——《阿登納回憶錄》

  材料2:“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 —— 維克多·雨果

  (2)政治安全:兩級格局競爭中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二戰后,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西歐各國的國家實力日益增強,因此對美國持續不斷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越加不滿。加之美蘇在歐洲的尖銳對峙,使得歐洲的自身安全常處在無法保障的境地。因此,要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間保證自身的安全,并進一步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各國之間就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

  (3)經濟發展:自身經濟發展的需求。

  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動因即在于加強自身的經濟實力。西歐各國只有加強聯合、協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增強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也才能扭轉與經濟、政治大國競爭過程中的不利地位。

  2、歐共體形成的過程:

  (1)1951年,歐洲六國簽署《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備課資料】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歐洲煤鋼聯營計劃”(即“舒曼計劃”),建議愿將本國經濟中的煤鋼部門管理權委托給某一獨立機構的國家成立煤鋼共同市場。此后,法、西德、意、比、荷、盧等6個西歐國家開始在此計劃基礎上進行談判。1951 年4 月18 日,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根據“舒曼計劃”在巴黎簽訂了為期50 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條約確定共同體的基本任務是建立煤鋼單一共同市場,取消有關關稅限制,對生產、流通和分配過程實行干預。

  1952年7月25日該條約生效,宣告了歐洲煤鋼共同體【英語: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的建立,正式成立超國家的權力機構——高級機構。高級機構由九人組成,掌握煤鋼共同體的大權,負責協調各成員國的煤鋼生產,保證共同體內部的有效競爭。它擁有共同體內部的生產、投資、價格、原料分配,以至發展或停閉某些企業或某些部門的大權,并掌管共同體同第三國和有關國際組織的關系。該機構作出的決定,各成員國必須執行。此外,歐洲煤鋼共同體還設有部長理事會、共同體議會和法院等機構。

  舒曼計劃及由此產生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是西歐國家聯合道路上的一次創造性實踐,一次質的飛躍,它開始了一體化合作形式的零的突破。正如美國前駐歐共體大使巴特沃恩在1962年7月為《通向歐洲聯盟的道路》一書寫的序言中所言:“歐洲煤鋼共同體是先驅者。它開創了主權成員國的統一先例。它提供了密切聯系西德與西方的最初手段,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礎。它帶來了作為共同市場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楷模的共同機構的新形式。毫無疑問,歷史所記住的,不是歐洲煤鋼共同體為煤鋼工業做了些什么— 當然,這可能也是有意義的— 而是開辟了通向統一的歐洲目標的道路。”

  (2)1958年,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

  【備課資料】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

  又稱歐洲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成員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簽訂《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通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條約生效,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同時成立?偛慷荚O在布魯塞爾。

  《羅馬條約》規定其宗旨是:在歐洲各國人民之間建立不斷的、愈益密切的、聯合的基礎,清除分裂歐洲的壁壘,保證各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和就業的條件,并通過共同貿易政策促進國際交換。

  (3)1967年,以上三個機構合并,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備課資料】歐洲共同體

  1965年4月 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 六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 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準,馬約于 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

  宗旨是促進:①取消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②建立一個單一的對非成員國的商業政策;③最終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運輸系統、農業政策和一般經濟政策;④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競爭的措施;⑤保證成員國之間勞動力、資本和工商企業家的流動性。

  歐共體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12國面積為236.3萬平方千米,人口3.46億。1992年歐共體12 國國內生產總值為 68412 億美元(按當年匯率和價格)。歐共體是世界上的貿易集團,1992年外貿總額約為 29722 億美元,其中出口14518.6億美元,進口15202.7億美元。歐共體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了關系。至1993年,已有 157 個國家向歐共體派駐外交使團,歐共體委員會也已在 107 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所在地派駐代表團。歐共體同其中的絕大多數國家締結了貿易協定、經貿合作協定或其他協定,并與一些地區性組織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系。歐共體于1975年 5 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關系。

  3、歐共體形成的影響:

  (1)西歐國家聯合成為一個政治集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立的作用。如法國于1964年沖破美國設置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1966年跟唔哦正式推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

  (2)西歐國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

  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1、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

  (1)原因:①戰后進行民主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國的扶持,包括減免戰爭賠款、提供資金和物質、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美國的特需訂貨等;

  ③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苤贫ê虾鯂榈慕洕l展戰略,如重視教育、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口號等。

  (2)表現:1956年—1973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日本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要與時俱進對生產關系作到適時的改革和調整;要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要重視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機遇。

  2、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1)原因: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

  (2)表現:

 、20世紀80年代,中曾根首相開始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參見“學思之窗”)

  中曾根前首相提出了“戰后政治總決算”口號,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戰敗國心態,培養國民的大國意識,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主要目標一是與西方大國平起平坐,擴大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二是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三是成為新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通過聯合國來維護日本自身的利益。

 、20xx年9月,日本派出1000人自衛隊遠赴伊拉克,參與戰后的伊拉克重建;

 、20xx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要求聯合國考慮吸收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原因:

 、俣鸷,許多國家從殖民統治下相繼獲得獨立,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谛陋毩⒌膹V大亞非國家為了擺脫美蘇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張團結起來,互相支持,推動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2)標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首腦會議

  【備課資料】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

  1961年9月1日,25個不結盟國家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通過宣言。戰后初期,國際上形成了分別以美蘇兩大國為首的軍事集團對峙局面。一些中小國家,尤其是新獨立國家,為擺脫大國控制,奉行獨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956年7月,鐵托、尼赫魯和納賽爾舉行會談,提出不結盟主張,隨后又與蘇加諾、恩克魯瑪進行磋商,為不結盟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奠定基礎。在鐵托、納賽爾、尼赫魯、蘇加諾和恩克魯瑪等人努力下,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由20個國家發起的不結盟國家會議籌備會議,規定了與會國的五項標準:奉行在和平共處和不結盟基礎上的獨立政策,至少應采取符合這種政策的態度;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不參加大國軍事集團;不同大國締結雙邊軍事聯盟,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

  961年9月第一次會議上,與會國一致要求立即無條件地、徹底地和最后廢除殖民主義,同意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宗旨,支持為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而斗爭的各國,要求撤除設在別國領土上的軍事基地,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把世界劃分為集團和冷戰的政策。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開羅舉行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通過《和平和國際合作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

  第三次首腦會議,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盧薩卡召開,通過《盧薩卡宣言》,強調超級大國之間的均勢沒有給世界帶來和平與安全,矛頭指向美蘇超級大國;同時通過《關于不結盟和經濟發展宣言》,譴責不平等的世界經濟體系。

  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第四次首腦會議,明確提出“反對霸權”的口號。

  第五次會議于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科倫坡召開,強調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的關系,提出“集體自力更生”的戰略思想,提倡“南南合作”。

  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哈瓦那舉行第六次會議,有95個國家參加,鐵托出席會議,并作長篇發言。通過《政治宣言》,強調堅持不結盟運動的基本原則。第七次會議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新德里舉行,100個成員國出席,討論世界重大政治和經濟問題及不結盟運動面臨的任務,通過《新德里文件》、《集體自力更生宣言》、《經濟合作行動綱領》等文件。

  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舉行第八次會議,成員國增至101個。1989年9月在貝爾格萊德召開第九次會議。不結盟運動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無成文的章程。

  成員國每3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和外長會議。不結盟國家已成為國際社會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國一貫支持不結盟運動,高度評價它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作用。

  (3)特點;奉行非集團、不結盟政策

  (4)任務: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5)行動綱領: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6)影響:

 、偻苿用褡褰夥胚\動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

 、谕苿拥谌澜绯蔀橐恢И毩⒌恼瘟α康巧狭藝H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級格局。

  2、中國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及應對措施:

  (1)關系: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

  (2)措施: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應采取什么措施應對當前局勢?

 、僦匾曇钥萍紴楹诵牡慕洕l展,提升綜合國力;

 、诩訌妳^域的團結合作;

  ③第三世界國家對內要制定適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對外要立足第三世界,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同時也要和發達國家加強經貿合作和政治對話。

  ★ 課后研討

  20世紀70年代,世界已經呈現出多極化的趨勢,隨著冷戰的終結,對21世紀地緣政治格局前景的預測成為熱門課題。當前,在有關未來國際政治格局演變趨向問題上,有三種主要的地緣政治觀盛行于美國,并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這三種地緣政治觀是:⑴單極論;⑵多極論;⑶文明沖突論(如歐洲文明、俄羅斯文明、中華文明、北美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等)

  你認為地緣會對未來國際政治格局演變產生決定性影響嗎?對這三種地緣政治觀,你的觀點和看法是什么?談談你的理由和看法。

  思路:此題的第一問可借鑒前面所學的古希臘主政治產生與其地理環境間的關系加以理解。片面的夸大是不對的,尤其是在當今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今天。至于對這三種地緣政治觀的看法,你可以就一種觀點闡述你的理由,也可就這三種觀點從總體上既不是“單極”結構,也不會是“多極”結構,而是全球一體化趨勢下的多元化結構闡述自己的觀點。理由和看法可以結合本節課和下節課講述的有關內容,密切聯系當前的國際形勢的現狀與現實來進行分析。

  ★本課小結

  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格局由美國控制變為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局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世界的不斷崛起和中國的振興,沖擊著二戰后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國際關系格局是一種不穩定、充滿矛盾斗爭的國際關系狀態,其演變是以國家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世界多極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多種國際力量的出現,使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課后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聯系今年來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談談你如何認識中曾根康弘的這句話?

  答案提示:

  (1)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步伐:

  內政方面:日本國內修改1947年和平憲法的浪潮;

  軍事方面:20xx年,日本政府借“9·11”事件之后的反恐名義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20xx年,利用朝鮮半島核問題通過“有事三法案”,規定在發生可預測的對日本的武力攻擊事態時,首相可不經內閣會議而直接下令調動自衛隊、警察和地方政府力量,采取“先發制人”的戰爭手段,自衛隊由“防御型”轉向“進攻型”;20xx年還通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這是日本首次向處于戰爭狀態下的國外地區派兵,實現了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突破,日本開始跨入“從依靠別國建立世界秩序”,到向“雖有風險,也要參與維護世界秩序”階段;日本安全保障會議和日本內閣會議還決定建立導彈防御系統,使日本自衛隊攻防兼備,并修改《防衛計劃大綱》,大大地提高自衛隊武器裝備的攻擊性能和遠投能力。

  外交方面:日本與韓國因“竹島”(韓國稱為“獨島”)的主權問題關系惡化;日本與俄羅斯因北方四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導致兩國關系前景暗淡;釣魚島問題困擾中日關系發展。

  文教方面:由日本文部省審定,“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撰完成新版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嚴重歪曲歷史,美化侵略,引起亞洲鄰國的極大憤慨。

  (2)關于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問題:

  20xx年5月,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的四國聯盟向聯合國成員國散發了一項決議草案,要求增加包括以上四國在內的六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根據有關規定,成為常任理事國,需要得到191個會員國中的2/3多數票、5個常任理事國全部贊成票,然而由于中國等國的反對,日本入常問題無果而終。日本新一屆安倍政府表示仍繼續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資格。

  日本的諸多外交政策與態度激起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地區國家的反對:日本首相頻頻參拜靖國神社傷害亞洲人民的感情;遺留化武問題;慰安婦問題;20xx年,全球20xx萬華人大簽名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本課測評: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是在怎樣出現的?

  答案提示:

  ①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②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鼎力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鄄唤Y盟運動的興起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級格局。

 、苄轮袊⒑笤趪H舞臺上的影響力逐漸加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家實力的迅速提升,使得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

  總之,兩級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因此,兩級格局之中,政治勢力多極化的趨勢已經出現。

  ⊙學習延伸: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尼克松這段話的認識。

  答案提示:

  尼克松的這段話比較準確地反映了美國和世界局勢的變化。

  二戰后初期,字母過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強國,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壟斷時期,這種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為在越南戰爭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與蘇聯的軍備競賽,再加上60年代美國經濟增勢趨緩,美國的綜合實力相對衰落了。

  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這兩個以前美國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開始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另外中國作為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不結盟運動關系緊密,在國際上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兩級之一的蘇聯當然還是傳統強國。

  尼克松是用發展的眼光,從經濟角度分析世界局勢的發展趨勢,得出世界將向多極化發展的結論,這樣為其任內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提供依據。

世界多極化 篇13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課標要求:

  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得到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一、歐洲聯合

  △二戰給歐洲造成巨大災難,使歐洲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結合本課的導語和“歷史縱橫”,說說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

  1、原因: 

 、傥鳉W必須走 聯合 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發展 

  ②為了擺脫美國的 控制

  2、過程:

  歐洲煤鋼共同體(1951)——根據《 巴黎條約 》建立

  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                               歐洲共同體(1967)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

  △根據本課導語回答:西歐聯合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

  ①關鍵:法德實現和解 

 、谠颍悍ǖ率撬迶

  使西歐國家經濟實力 大大增強

  3、影響     開始擺脫美國控制, 推行 獨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從20c70年代起, 進一步加強了 政治 上的聯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國推動日本進行 民主改革

 。2)美國幫助日本恢復 經濟

  ①一再削減直至免除 戰爭賠款

 、趯⒁巡疬w的 工廠設備 發還日本

 、巯蛉毡咎峁┗謴蜕a急需的 資金 和 物資

  ④朝鮮戰爭爆發后,在日本大量采購 軍火 和 給養

  △美國推動日本進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鏟除軍國主義的 社會經濟 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 落后 因素

  △民主改革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何作用? 奠定了基礎

  △二戰結束后,美國對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來為什么要變成扶持和幫助呢?

  隨著“冷戰”的加劇, 美國要使日本成為亞洲反共的橋頭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 國情 的經濟發展戰略

 。4)日本加強政府 投資 ,重視 教育             外因

  (5)日本提出“ 貿易 立國”“ 出口 第一”的口號

  2、結果: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 經濟 大國

  △日本經濟的崛起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

  ①要適時進行改革,使生產關系適應 生產力 的發展

 、谝罅Πl展 科技 和 教育 ,確立科教興國戰略

 、壑贫ê虾 國情 的經濟發展戰略

 、芤浞掷糜欣膰H環境

  3、影響:日本謀求 政治 大國地位——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學思之窗:聯系近年來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談談你如何認識中曾根康弘的這句話。

  近年來日本在國際上一再要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這便是曾根康弘的這句話中“加強日本的發言權”和“增加其政治大國的分量”的實質。

  三、不結盟運動興起

  1、目的:擺脫美蘇的 控制 ,維護自身的 獨立

  2、標志: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1961年)

  3、政策:非集團,不結盟

  4、發展:

 、侔逊磳γ捞K兩個超級大國的 霸權主義 作為重要任務

 、趯⒔H經濟 新秩序 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

  5、影響:

 、贅酥局鴱V大 發展中 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國際舞臺

  ②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 兩極 格局

  四、中國振興——成為世界政治舞臺重要力量

  △課堂小結

  歐洲聯合——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不結盟運動興起——登上國際政治舞臺

  中國振興——成為世界政治舞臺重要力量

  △隨堂練習——《全品》第26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26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二十六)

世界多極化(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經濟生活》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教學案(精選17篇)

    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11.2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①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與基本原則②理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與挑戰。...

  •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用17篇)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導學要點 【學習目標】明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力目標:增強收集材料能力,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關資料用于學習;通過典型事例材...

  • 國家權力機關(通用7篇)

    【教學設計】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一、教材分析隨著我國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人民對行使民主權利的意識不斷增強,人民越來越關注自己權利的實現。...

  • 和平與發展(精選13篇)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生活情境鏈接】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向世界做出了負責任的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

  • 《經濟生活》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案(通用17篇)

    《經濟生活》教學案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1.1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編號____設計者____________審核者___________主講教師_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_【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①知道商品的含義②了解由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

  • 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精選4篇)

    【教學設計】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一、教材分析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且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精選14篇)

    政治:教案(新人教必修2)一、考點導航1.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3.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4.我國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5.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6.公民要負責地行使...

  • 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精選13篇)

    第一框 一、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1)知道儲蓄存款的含義及我國的主要儲蓄機構(2)了解利息的含義和計算公式(3)知道儲蓄存款的基本類型和特點(4)把握商業銀行的含義和主要業務二、基礎知識1、便捷的投資——儲蓄存款(1)我國的儲蓄...

  • 什么是 經濟效益(精選2篇)

    一.教學目的要求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經濟效益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概念,了解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關系,明確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和關鍵,認識到注重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 高一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奶水 夜夜草福利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三级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 中日黄色一级片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天堂网久久 | 久草色播 | 传媒一区二区 |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卡3卡4乱码 | 免费观看电视在线高清视频大全 | 九九热九九热 | 狠狠色丁香婷婷 | 日韩一二区| 国产91av在线|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韩国一二三区 |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少妇bbbbxxxx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古装三级在线观看 | 快射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日韩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88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天天天天色 | 免费中文字幕日产乱码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 伊人久久丁香色婷婷啪啪 | 久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国产精华液2024特点 |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 午夜天堂av久久久噜噜噜 | 欧美大片免费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 亚洲午夜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91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 美国一级a毛片 |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