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精選5篇)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篇1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課標要求:
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一、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
1、獨立之初的美國是 松散 的邦聯, 中央政府 軟弱無力
2、社會 動蕩 ,經濟發展 受到嚴重影響 。
△面對嚴峻形勢,當時人們有何認識和主張?
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建立 強有力 的中央政府
②華盛頓等領導人深受 啟蒙 思想的影響,希望建立一個 統一 而 強大 的 共和制 國家。
二、1787年憲法的頒布
1、主要內容:
①規定美國是 聯邦 制國家,聯邦權力大于 各邦 權力。
②實行 三權分立 、 互相制約 原則
立法權:由 參議院 和 眾議院 組成的 國會 掌握
a 三權分立 行政權:由 總統 掌握
司法權:由 最高法院 掌握
△參議員由各州 議會 選出,每州 2 名,任期 6 年;眾議員由各州按 人口比例 選出,任期 2 年
△總統:由 選民 間接選舉產生, 是國家 元首 、政府 首腦 和軍隊 統帥 , 對 憲法 負責, 每屆任期
4 年, 任期一般不超過 2 屆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 總統 提名, 參議院 批準,終身任職
a 互相制約:
2、評價:
是第一部比較 完整 的 資產階級 憲法
體現了一定的 民主 性
允許 奴隸 制存在
存在 種族 歧視和 性別 歧視(歧視婦女)
3、美國聯邦共和制的確立
1789 年, 華盛頓 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不久,第一屆 國會 也選舉產生,美國聯邦共和制確立起來。
三、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1、過程:
①19世紀20—30年代初:美國兩黨制 形成 的重要時期
②19世紀50年代中期:民主黨和共和黨的 對峙 局面形成
③1860年以后:共和黨和民主黨 交替 執政局面持續至今
2、兩黨制在美國共和政體中的特色:兩黨對壘, 交替執政
3、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實質: 資產階級 政黨
△美國總統制(又稱總統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有何異同?
美國總統共和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
異 國
家
元
首 國家元首 總統 國王
產生方式 全國選民間接選舉 世襲
有無任期 任期制 終身制
有無實權 有 無
政
府
首
腦 政府首腦 總統 首相
產生方式 全國選民間接選舉 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對誰負責 憲法 議會
與國會或
議會關系 總統無權解散國會
國會可以彈劾總統 首相可以解散議會
議會也能罷免首相
同 ①代表 資產階級 利益, 維護其統治 ②有較廣泛的 民主 性和 競爭 性
△隨堂練習——《全品》第8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8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八)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篇2
(一)教學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二)教學難點:依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本節知識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難度大;由于政治學科在高三教學中才涉及“邦聯體制”與“聯邦體制”,所以現在學生在理解這兩個體制上略有難度。
(三)知識結構
一.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美國誕生。
1.獨立:1781年,美國打敗英國殖民軍隊。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2.形勢
①獨立之初的美國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盟,即所謂的邦聯。
②國家無征稅權,也不掌握軍隊。
③各州的權力很大,有權征兵、征稅和發行貨幣,財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
④各州之間互設關卡,造成商品流通不暢;各地經常發生騷亂,社會動蕩加劇。
⑤由于沒有制定統一的關稅,美國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中也常常處于不利地位,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易錯點】美國獨立初期建立的國家結構是:邦聯制。
【易錯點】美國獨立后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形成中央集權制的政府。
【易錯點】美國建立之初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主要來自于:邦聯政治體制的弊端。
3.影響/希望統一
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設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國家,促進美國的繁榮發展。
②華盛頓等美國資產階級領導人深受啟蒙思想影響,不造成建立一個君主制國家,希望建立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共和制國家。
二.1787年憲法的頒布
1.頒布憲法:1787年,各州代表在費城召開制定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2.主要內容
①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制
a.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如征稅、募兵、發行紙幣、宣布對外和戰以及使用武力恢復地方秩序等。
b.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避免過度集權的弊端。
c.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權分立制
a.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
b.總統:
a.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
b.總統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即為有效。
c.總權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
d.總統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得到國會的批準方可有效。
c.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
d.關系:三者獨立平等,但互相制約,以防止專制出現,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③共和制: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眾議員也是由選舉產生。
④奴隸制和種族歧視:允許奴隸制度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權利。
⑤1791年,新增10條修正案:規定了有議論自由等權利。
【易錯點】1787年憲法規定,直接領導政府的是:聯邦總統。
【易錯點】美國1787年憲法,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不具有選舉權。
【易錯點】美國1787年憲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體現在:它規定了總統和議員由人民選舉產生。
【易錯點】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最顯著的特點是:三權分立并互相制衡。
【易錯點】首次規定司法權與行政權、立法權分離的是:美國1787年憲法。
【總結】英國首相擁有立法及行政大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英王是國家元首。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它既是政府首腦,又是國家元首,擁有行政權,與國會和最高法院實行三權分立。
【總結】美國是總統制、聯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國家制度。共和制是根基,總統制和聯邦制受制于共和制。
【總結】聯邦制(中央集權)的原則:一個統管所有地區、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一個全國性的議會,掌管統一的聯邦財政;一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之上的聯邦司法體系。
3.重要影響
①性質:是第一部比較完事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②評價
a.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以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b.存在著不足,后來,陸續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彌補。
4.確立政體/聯邦政府的成立
①1789年,美國舉行了第一次總統選舉,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第一屆國會也經選舉產生,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開始確立起來。
②華盛頓兩屆期滿后,堅持不再參選,開啟了美國總統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的先例。
【易錯點】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后,開國元勛們建立了新的國家體制。其“新”是指:開創現代共和體制。
例題: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實行的政權組織形式是( a )
a.總統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 c。議會共和制 d。責任內閣制
例題:美國1787年憲法最突出的特點是( d )
a.天賦人權 b。總統至上 c。自由平等 d。 “分權與制衡”
例題:下列對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大權 b。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個部門
c.允許奴隸制存在 d。一開始就給予民主國民充分的權利
例題:xx年初,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會發表咨文,宣稱已經掌握薩達姆政權隱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之后,國會授權總統在必要時采取一切措施。這體現了美國政治體制中的( b )
a.聯邦制原則 b。分權制衡原則 c。民主原則 d。中央集權原則
三.兩常制的演變
1.歷程
①19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國兩黨制形成的重要時期。
②19世紀年代中期,民主常與共和黨兩大黨的對峙格局最終形成。
③1860年,成立不久的共和黨開始執政。此后,共和黨和民主黨交替執政的局面一直持續至今。
2.認識
①兩黨控制了國會,也左右著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
②兩黨對壘,交替執政,成為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
③兩黨雖然有很多差異,但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
【總結】美國兩黨黨員可以隨時宣布加入某一黨或退出;美國兩黨只是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實質上都在代表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無論誰是執政黨都不過是為自己的利益集團服務。
【總結】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總統制度的特點。
項目 美國總統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 總統 國王
國家元首產生方式 選舉產生 世襲
國家元首有無任期 任期制 終身制
國家元首有無實權 有 無
政府首腦 總統 首相
政府產生方式 總統任命 議會產生
國家權力中心 總統 議會
【總結】關于美國1787年憲法
1.原因
①1776年建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松散的州際聯盟,它難以維系享有獨立與主權的各州,無權實行統一的保護關稅政策,給英國的商品傾銷以可乘之機。同時也難以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保護國家的利益與主權。
②1776年謝司起義震撼了聯邦統治者,迫切需要強化資產階級政治權力。
③理論依據:啟蒙思想中的“三權分立”學說。
2.創新:1787年憲法根據“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把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個相對獨立的部門,在美國形成了總統制、聯邦制與共和制混合的國家制度。
3.作用
①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力量的干擾,保證了立法、司法的公正和有效。
②下層民眾有可能超過局部地域性的代表,直接選擇行政首腦,具有更大的民主性。
③總統權力受到一定制約,可以有效地避免專制獨裁的出現,保持政局的穩定等。
4.局限性
①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
②在總統制下,立法機構與行政機構相互獨立,即各自有獨立的選舉基礎,故造成民主合法性基礎的二元化,即當總統和國會多數發生分歧時,沒有一個民主原則可以決定誰更代表民意;另一弊病是容易造成總統事實上專權;總統的固定任期也缺乏靈活性,容易造成政治的不連續;總統選舉的競爭性,即一方面全敗另一方全勝,容易造成競選雙方相互攻擊。
【問題】華盛頓之所以被稱為“美國之父”,主要是由于他不僅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而且主持制定了1787年憲法。1787年憲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那么,1787年憲法的重大進步意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進步”指的是順應歷史發展的現象。進步意義主要是指對歷史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2.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范,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聯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有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較為和諧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
5.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的長期穩定。
【問題】美國兩黨制的特點和對美國政治的影響
1.特點
①依照聯邦憲法,輪流執掌國家政權。
②與總統制相結合,是否當選為總統成為能否執政的標志。
③兩黨組織松散,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
2.影響
①積極
a.可起互相監督之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當權的政黨濫用權力。
b.人民群眾有可能利用兩黨的斗爭,實現自己的某些要求。
c.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如通過兩黨輪流執政,相互競爭,資產階級不斷發現和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優秀政治人才,并通過和平方式讓其上臺,為自己服務。
②消極:都是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同時,兩黨各以大財團為政治背景,不可避免地出現貪污、賄賂及金錢政治。
【總結】世界近代史上,英國資產階級以光榮革命的方式確立了統治地位,美國資產階級則是通過獨立戰爭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它們分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和總統制。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主要表現在何處?
提示:第一,從政體的角度分析兩者的共同點;第二,從政府各部門的地位和關系說明兩者的差異,兩國政體,即政權組織開工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第三,可以比較政府與議會的關系和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及國會的權力的大小等。
1.相同點:國體一致,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政權。
2.不同點:政體不同,政權的組織形式有所不同。
①君主制是國家元首世襲的政治體制,在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的國家中,世襲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權力受到憲法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內閣對議會負責,如英國。
②共和制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政治體制,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分為議會制和總統制。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制,指總統由選舉產生,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總司令;行政權集于總統,總統決定對內對外政策,擁有廣泛的權力,如美國。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篇3
【課程標準】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通過三者間的分權、制衡從而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這是本節的核心所在。它雖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來成為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典型。它不僅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本節內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運用活動課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合作交流,采用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的、客觀的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一方面搜集相關課件制作資料(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議會的辯論”圖片等),力爭再現歷史,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設計由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的教學流程,制作“板書結構”。
2.組織學習小組,要求人人參與。全班分成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小品小組(總統、國會參眾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辯論小組等。指導各小組搜集資料,探究問題。要求各小組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展開。
(二)學生準備:
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
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組并進行準備,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①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進行提問設計并作答。②小品小組:編寫臺詞,準備道具。③辯論小組:贊成與反對方分別從不同立場寫辯詞。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對“分權與制衡”的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放映多媒體課件: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
教師講授: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權力中樞,它們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聯邦政府。那么美國的聯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這一問題,必須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因為它是建立聯邦政府的依據。下面請參加制定了這部憲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1787年制憲會議新聞發布會
1.【設計思路】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在提問的設計與解答中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基本知識點。并完成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教學。
2.教師引導新聞發布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制憲會議簡況如何?為何要制定《1787年憲法》?并簡單介紹。
②美國為什么不借鑒大不列顛、法蘭西、沙皇俄國等國的君主制,擁戴華盛頓先生為國王?或者采用君主立憲制?并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據和原則是什么?為小品“吹牛—誰的官大”埋下伏筆。
④制憲會議產生了什么矛盾?為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埋下伏筆。
3.放映多媒體課件:“謝司起義”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的理論來源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主要內容是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是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
問題①:本次會議于1787年5
月25日到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為了加強政府權力,制定
了這部憲法。它由序言和正文
組成。序言部分闡明了制定聯
邦憲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
分對聯邦的立法權、行政權、
司法權加以說明和規定;對其
他立法事項進行了規定;特別
提到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問
題;規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
效等問題。
問題②:因唯一適合當國王的
華盛頓先生堅決反對當國王。
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民主
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
的一種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
級專政。僅僅政體不一樣。在
英國,世襲的英王只是象征性
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
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
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
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
會負責。而美國的總統制的民
主共和制,總統由選舉產生,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首腦,擁有極廣泛的權利
問題③:是根據著名啟蒙思想
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
衡”的學說建立的。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實現憲政的最終目標!
問題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間的權利斗爭。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國會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問題上。
(二)小品“吹牛──誰的官大”
1.【設計思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突破本節重、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2.教師引導小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有哪些權力?
②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制約?(可結合尼克松水門事件、克林頓受彈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體課件:“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尤其美國總統的權力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故稱為總統共和制。但三者的權力又是彼此制約和平衡的。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同時,中央與地方之間也構成制約和平衡的關系。
問題①: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
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
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
局等機關首長。總統是美國武
裝部隊的總司令。總統也是負
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
能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也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簽訂行政協定。國會擁有立法權,宣戰權屬于國會。所有官員的任命、與外國締結的條約也必須要由參議院批準。國會還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外貿易及州際貿易、征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聯邦法院對于在美國憲法、聯邦法律及條約范圍內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問題②:國會通過的法案,必
須總統批準才能生效。聯邦法
院大法官也由總統提名。但國
會可用2/3多數推翻總統對法
案的否決。眾議院有權對犯有
“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
他重大罪行和惡行”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文官提出彈劾,然后交由參議院審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認為總統或國會的法律、條約和政策“違憲”,又可宣布它們無效。
(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我為什么贊成(反對)它”
1.【設計思路】通過辯論形式,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
法的積極性與局限性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師引導辯論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1787年憲法有什么積極性?
②1787年憲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體課件:“議會的辯論”圖片、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它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是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總之,它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和發展。當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又剝奪了印第安人、黑人、婦女的選舉權等等。
問題①: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
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
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
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
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憲
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
府,用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代
替過去的松散的聯盟,不僅有
利于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資本
主義的迅速發展,而且有利于
保衛國家的安全。它還特別規
定了修改憲法的程序,后人可
以結合當代實際修改憲法。
問題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
民主權利,甚至還承認了黑人
奴隸制。使州權被削弱。
(四)教師小結
獨立戰爭勝利后,由于13州殖民地組成的松散的邦聯無力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成為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總統共和制政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據該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并組成首屆聯邦政府。同年補充了10條關于保障人權修正案,以后又補充了多條修正案。美國1787年憲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習題
1.設計思路: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的理解。并將知識延伸向課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學以致用,達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課題:《美國1787年憲法歷次修正案調查實錄》
方向1:歷次修正案內容及出臺的前因后果。
方向2:由歷次修正案看美國的社會變遷。
方向3:美國歷次修憲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
………
3.主要活動: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等形式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性學習。并通過辯論、專題講座、座談會、展覽等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篇4
二、課程標準: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通過三者間的分權、制衡從而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這是本節的核心所在。它雖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來成為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典型。它不僅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本節內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運用活動課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合作交流,采用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的、客觀的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一方面搜集相關課件制作資料(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議會的辯論”圖片等),力爭再現歷史,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設計由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的教學流程,制作“板書結構”。
2.組織學習小組,要求人人參與。全班分成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小品小組(總統、國會參眾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辯論小組等。指導各小組搜集資料,探究問題。要求各小組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展開。
(二)學生準備:
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
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組并進行準備,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①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進行提問設計并作答。②小品小組:編寫臺詞,準備道具。③辯論小組:贊成與反對方分別從不同立場寫辯詞。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對“分權與制衡”的理解
七、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放映多媒體課件: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
教師講授: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權力中樞,它們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聯邦政府。那么美國的聯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這一問題,必須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因為它是建立聯邦政府的依據。下面請參加制定了這部憲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1787年制憲會議新聞發布會
1.【設計思路】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在提問的設計與解答中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基本知識點。并完成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教學。
2.教師引導新聞發布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制憲會議簡況如何?為何要制定《1787年憲法》?并簡單介紹。
②美國為什么不借鑒大不列顛、法蘭西、沙皇俄國等國的君主制,擁戴華盛頓先生為國王?或者采用君主立憲制?并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據和原則是什么?為小品“吹牛—誰的官大”埋下伏筆。
④制憲會議產生了什么矛盾?為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埋下伏筆。
3.放映多媒體課件:“謝司起義”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的理論來源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主要內容是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是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
問題①:本次會議于1787年5
月25日到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為了加強政府權力,制定
了這部憲法。它由序言和正文
組成。序言部分闡明了制定聯
邦憲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
分對聯邦的立法權、行政權、
司法權加以說明和規定;對其
他立法事項進行了規定;特別
提到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問
題;規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
效等問題。
問題②:因唯一適合當國王的
華盛頓先生堅決反對當國王。
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民主
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
的一種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
級專政。僅僅政體不一樣。在
英國,世襲的英王只是象征性
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
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
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
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
會負責。而美國的總統制的民
主共和制,總統由選舉產生,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首腦,擁有極廣泛的權利
問題③:是根據著名啟蒙思想
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
衡”的學說建立的。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實現憲政的最終目標!
問題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間的權利斗爭。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國會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問題上。
(二)小品“吹牛──誰的官大”
1.【設計思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突破本節重、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2.教師引導小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有哪些權力?
②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制約?(可結合尼克松水門事件、克林頓受彈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體課件:“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尤其美國總統的權力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故稱為總統共和制。但三者的權力又是彼此制約和平衡的。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同時,中央與地方之間也構成制約和平衡的關系。
問題①: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
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
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
局等機關首長。總統是美國武
裝部隊的總司令。總統也是負
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
能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也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簽訂行政協定。國會擁有立法權,宣戰權屬于國會。所有官員的任命、與外國締結的條約也必須要由參議院批準。國會還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外貿易及州際貿易、征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聯邦法院對于在美國憲法、聯邦法律及條約范圍內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問題②:國會通過的法案,必
須總統批準才能生效。聯邦法
院大法官也由總統提名。但國
會可用2/3多數推翻總統對法
案的否決。眾議院有權對犯有
“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
他重大罪行和惡行”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文官提出彈劾,然后交由參議院審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認為總統或國會的法律、條約和政策“違憲”,又可宣布它們無效。
(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我為什么贊成(反對)它”
1.【設計思路】通過辯論形式,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
法的積極性與局限性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師引導辯論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1787年憲法有什么積極性?
②1787年憲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體課件:“議會的辯論”圖片、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它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是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總之,它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和發展。當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又剝奪了印第安人、黑人、婦女的選舉權等等。
問題①: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
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
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
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
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憲
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
府,用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代
替過去的松散的聯盟,不僅有
利于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資本
主義的迅速發展,而且有利于
保衛國家的安全。它還特別規
定了修改憲法的程序,后人可
以結合當代實際修改憲法。
問題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
民主權利,甚至還承認了黑人
奴隸制。使州權被削弱。
(四)教師小結
獨立戰爭勝利后,由于13州殖民地組成的松散的邦聯無力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成為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總統共和制政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據該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并組成首屆聯邦政府。同年補充了10條關于保障人權修正案,以后又補充了多條修正案。美國1787年憲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習題
1.設計思路: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的理解。并將知識延伸向課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學以致用,達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課題:《美國1787年憲法歷次修正案調查實錄》
方向1:歷次修正案內容及出臺的前因后果。
方向2:由歷次修正案看美國的社會變遷。
方向3:美國歷次修憲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
………
3.主要活動: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等形式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性學習。并通過辯論、專題講座、座談會、展覽等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
八、板書設計
九、其它教法建議
運用“情景·實踐·創新”模式。從分析華盛頓著手,放映反映其生平的影片,創設美國1787年憲法出臺的前因后果的情景。并進一步模擬他在制憲會議的戲劇表演、進行評價華盛頓的觀點辯論等,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掌握本節基礎知識。在活動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創新。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篇5
一、課標題: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
二、課程標準: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通過三者間的分權、制衡從而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這是本節的核心所在。它雖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來成為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典型。它不僅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本節內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運用活動課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合作交流,采用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的、客觀的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一方面搜集相關課件制作資料(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議會的辯論”圖片等),力爭再現歷史,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設計由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的教學流程,制作“板書結構”。
2.組織學習小組,要求人人參與。全班分成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小品小組(總統、國會參眾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辯論小組等。指導各小組搜集資料,探究問題。要求各小組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展開。
(二)學生準備:
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
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組并進行準備,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①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進行提問設計并作答。②小品小組:編寫臺詞,準備道具。③辯論小組:贊成與反對方分別從不同立場寫辯詞。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對“分權與制衡”的理解
七、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放映多媒體課件: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
教師講授: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權力中樞,它們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聯邦政府。那么美國的聯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這一問題,必須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因為它是建立聯邦政府的依據。下面請參加制定了這部憲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1787年制憲會議新聞發布會
1.【設計思路】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在提問的設計與解答中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基本知識點。并完成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教學。
2.教師引導新聞發布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制憲會議簡況如何?為何要制定《1787年憲法》?并簡單介紹。
②美國為什么不借鑒大不列顛、法蘭西、沙皇俄國等國的君主制,擁戴華盛頓先生為國王?或者采用君主立憲制?并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據和原則是什么?為小品“吹牛—誰的官大”埋下伏筆。
④制憲會議產生了什么矛盾?為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埋下伏筆。
3.放映多媒體課件:“謝司起義”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的理論來源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主要內容是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是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
問題①:本次會議于1787年5
月25日到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為了加強政府權力,制定
了這部憲法。它由序言和正文
組成。序言部分闡明了制定聯
邦憲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
分對聯邦的立法權、行政權、
司法權加以說明和規定;對其
他立法事項進行了規定;特別
提到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問
題;規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
效等問題。
問題②:因唯一適合當國王的
華盛頓先生堅決反對當國王。
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民主
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
的一種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
級專政。僅僅政體不一樣。在
英國,世襲的英王只是象征性
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
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
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
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
會負責。而美國的總統制的民
主共和制,總統由選舉產生,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首腦,擁有極廣泛的權利
問題③:是根據著名啟蒙思想
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
衡”的學說建立的。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實現憲政的最終目標!
問題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間的權利斗爭。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國會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問題上。
(二)小品“吹牛──誰的官大”
1.【設計思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突破本節重、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2.教師引導小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有哪些權力?
②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制約?(可結合尼克松水門事件、克林頓受彈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體課件:“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尤其美國總統的權力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故稱為總統共和制。但三者的權力又是彼此制約和平衡的。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同時,中央與地方之間也構成制約和平衡的關系。
問題①: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
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
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
局等機關首長。總統是美國武
裝部隊的總司令。總統也是負
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
能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也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簽訂行政協定。國會擁有立法權,宣戰權屬于國會。所有官員的任命、與外國締結的條約也必須要由參議院批準。國會還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外貿易及州際貿易、征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聯邦法院對于在美國憲法、聯邦法律及條約范圍內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問題②:國會通過的法案,必
須總統批準才能生效。聯邦法
院大法官也由總統提名。但國
會可用2/3多數推翻總統對法
案的否決。眾議院有權對犯有
“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
他重大罪行和惡行”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文官提出彈劾,然后交由參議院審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認為總統或國會的法律、條約和政策“違憲”,又可宣布它們無效。
(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我為什么贊成(反對)它”
1.【設計思路】通過辯論形式,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
法的積極性與局限性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師引導辯論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1787年憲法有什么積極性?
②1787年憲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體課件:“議會的辯論”圖片、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于疑難問題課后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它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是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總之,它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和發展。當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又剝奪了印第安人、黑人、婦女的選舉權等等。
問題①: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
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
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
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
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憲
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
府,用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代
替過去的松散的聯盟,不僅有
利于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資本
主義的迅速發展,而且有利于
保衛國家的安全。它還特別規
定了修改憲法的程序,后人可
以結合當代實際修改憲法。
問題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
民主權利,甚至還承認了黑人
奴隸制。使州權被削弱。
(四)教師小結
獨立戰爭勝利后,由于13州殖民地組成的松散的邦聯無力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于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歸于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成為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總統共和制政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據該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并組成首屆聯邦政府。同年補充了10條關于保障人權修正案,以后又補充了多條修正案。美國1787年憲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習題
1.設計思路: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的理解。并將知識延伸向課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學以致用,達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課題:《美國1787年憲法歷次修正案調查實錄》
方向1:歷次修正案內容及出臺的前因后果。
方向2:由歷次修正案看美國的社會變遷。
方向3:美國歷次修憲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
………
3.主要活動: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等形式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性學習。并通過辯論、專題講座、座談會、展覽等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
八、板書設計
九、其它教法建議
運用“情景·實踐·創新”模式。從分析華盛頓著手,放映反映其生平的影片,創設美國1787年憲法出臺的前因后果的情景。并進一步模擬他在制憲會議的戲劇表演、進行評價華盛頓的觀點辯論等,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掌握本節基礎知識。在活動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創新。
十、參考書目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
曹紹廉:《美國政治制度史》,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
劉緒貽、楊生茂主編:《美國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