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大氣的熱力狀況
教 案
1年 1—4 班 | 時間 | 2001年9月21日 | 檢印 | 月 日 | |||||||||||||||||||||||||||
課題 | 2.2 大氣的熱力狀況 | 課型 | 新 課 | ||||||||||||||||||||||||||||
教學目的或目標 | 1、 了解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太陽輻射的性質和特點。掌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溫作用。 2、 學會閱讀和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 3、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 ||||||||||||||||||||||||||||||
重點 | 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 ||||||||||||||||||||||||||||||
難點 | 大氣的保溫作用 | ||||||||||||||||||||||||||||||
關鍵 |
| ||||||||||||||||||||||||||||||
教具 |
| ||||||||||||||||||||||||||||||
環節 | 教 學 內 容 設 計 | 教學方法及備注 | |||||||||||||||||||||||||||||
導入
講授 新課 | 太陽輻射既能到達地球表面,也能到達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可高達100℃以上,夜晚則降至-183℃。而地球的晝夜溫差要小得多,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是大氣的熱力狀況保護我們人類和一切生命的存在,下面我們講大氣的熱力狀況。 2.2 大氣的熱力狀況 一、大氣的熱力作用
| 引導設問
板書
讀圖講述 | |||||||||||||||||||||||||||||
環節 | 教 學 內 容 設 計 | 教學方法及備注 | |||||||||||||||||||||||||||||
| [總結]實驗證明,物體溫度越高波長越短,溫度越低波長越長。所以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人體輻射等屬于長波輻射。 (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CO2和H2O:吸收紅外線 但是,對于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部分卻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 2、反射作用: 特點:無選擇性 (1)反射主體:云和較大的顆粒塵埃。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為明顯。 (2)規律: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顯。 (3)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就是因為云的反射作用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3、散射作用: 特點:有選擇性 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是,太陽輻射中的一部分表以這些質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從而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散射作用有一定的選擇性,空氣質點有能力散射波長小于自身直徑的光?梢姴ㄩL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所以,可見光中波長最短的紫色和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 黎明和黃昏,雖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但它的光芒已被空氣中的微粒散射到天空,因此,天空是明亮的。
| 交代事實
板書
閱讀提問
講述
提問
引導 講述
舉例
復習講述 總結規律
提問:太陽高度角小如何? | |||||||||||||||||||||||||||||
環節 | 教 學 內 容 設 計 | 教學方法及備注 | |||||||||||||||||||||||||||||
| [過渡]由于大氣的削弱作用,是地球的白晝溫度不高,由于大氣的保溫做就使地球的夜晚溫度不會過低。 (二)大氣的保溫效應
1、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向外釋放能量,所以,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并且地面溫度遠遠低于太陽表面溫度,因此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 2、大氣中的CO2和H2O,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貯存能量,吸收率:75%~95%。 所以,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3、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釋放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出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間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與地面輻射正好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 所以,大氣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將熱量還給了地面,從而完成了大氣的保溫作用。 [思考]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溫暖? 多云的夜晚與晴朗的夜晚相比,大氣的逆輻射作用較強,保溫作用較明顯,氣溫較高,所以,天氣較溫暖。 [練習]P35學生活動1、2 | 講述
板書
按講述步 驟畫板圖
講解
思考回答
練習 | |||||||||||||||||||||||||||||
環節 | 教 學 內 容 設 計 | 教學方法及 備注 | |||||||||||||||||||||||||||||
作業 | [總結]地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氣溫,又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從而減小了氣溫日較差。所以地球上的大氣不僅供生物呼吸,而且通過大氣的熱力作用保護著地球。 二、全球熱量平衡 就整個地球多年平均狀況而言,地球收入的熱量與之,既熱量收支平衡,使全球的平均氣溫比較穩定。太陽輻射首先來到大氣上界,然后經過大氣層,最后到達地面,圖2.7中提供的數據,說明了太陽輻射、大氣輻射、地面輻射各自數量關系,以及大氣上界、大氣內部、地面三個層面和太陽輻射收支的數量關系。 必須指出,由于人類活動不斷向大氣排放CO2等氣體,加強了保溫作用,是地球的熱量失去平衡,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又會引起一系列的生態變化,進而影響全球的經濟結構。這一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科學家、各國政府和公眾的普遍關注。
訓練指導相關習題 | 小結
簡單講述
環境教育
作業 | |||||||||||||||||||||||||||||
后
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