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 教案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三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教學目標1.知道與技能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法、討論法,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教學重點為、難點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同學們,聽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嗎?故事講到晏子出使楚國時,講過這么一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就是說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樹,生長在淮北則是枳樹,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通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設問引發學生思考。)[講授新課] 1.秦嶺與淮河的位置[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1)說出秦嶺山脈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2)找出“秦嶺—淮河”一線通過的主要省級行政單位。(3)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東 ⑤浙江 ⑥山西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學生活動] 1.在地圖中找出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溫差異;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3.通過這兩氣候要素的差異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利用景觀圖輔助學生理解。)[學生活動2] 填寫下面表格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溫度帶干濕區水資源豐富程度河流是否結冰耕地類型耕作制度植被類型主要糧食作物主要經濟作物主食其他[學生活動3] 以“到底北方好還是南方好”作為辯題,進行辯論。在教室兩邊分別掛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風情的圖片(各3~5張),請代表北方、南方的學生分坐兩邊,同組學生(每組里均有辯手、策劃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鄰。辯論前幾分鐘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學生播放代表當地風情或歌曲錄音,以營造一個虛擬的良好情境,然后讓學生自由辯論,不受約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板書設計一、秦嶺與淮河的位置1.走向2.經過的省區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