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案
三、布置課外思考:
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它們和現實生活有什么聯系?
第八課 妙相莊嚴──古代宗教雕塑
教學目的
1、 了解中國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藝術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觀雕塑。
2、 認識宗教雕塑的豐富內容和藝術表現上可以繼承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石窟寺藝術是建筑、雕塑、壁畫的綜合體,歷朝修建的石窟寺藝術遺存,反映了中國美術發展的階段性變化,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史價值。
2、 寺觀雕塑有泥塑、木雕英語課件網、夾等多種材質,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裝鑾對作品的藝術表現效果有重要作用。
3、 宗教雕塑作品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類型人物為參照,加以理想化,創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啟發學生將宗教美術中的迷信成分與成功的藝術創造區分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見到有宗教雕塑 ?
二、新課
1、討論了解佛教各種形象
菩薩 是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夠自覺與覺他,而尚未達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薩形象。在佛經中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中學數學教學園地殊、普賢、觀音、大勢至等。北魏早期菩薩形象是男性的,面相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梁高隆與額際齊平,耳長垂肩,頭戴寶冠,與同時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薩日益女性化。面相圓渾,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或高發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征,常表現出一種溫柔嬌羞的神態。大足心神車窟的一組宋代菩薩形象,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是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觀音即觀世音菩薩,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諱,改稱觀音。
2、石窟藝術作為佛教教義的形象體現,其造型和布局有著一小學四語文教學論文定的規范性。(由學生欣賞作品,教師提問,簡單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現了早期佛造像的特點。
a 形體大小:主像最大,以職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鋪多尊、橫(婆莎世界的釋迦摩尼,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豎三世佛(過去世的燃燈佛,現在世的釋迦摩尼,未來世的彌勒佛)五尊佛(東西南北中)。
c 相貌與姿態:(在人像的基礎上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種隨形好)。
d 形象的象征性:蓮花(代表超脫塵世,純潔高雅;身后火焰紋的頭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無比;還有身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姿,手勢等都有象征性)。
e 上色:在形體的基礎上,用色彩進一步的刻畫形象。
(三)小結:總之,佛教雕塑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崗石窟建造的較早,其特點具有踺陀羅佛教藝術特點,北魏遷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優美風格,如北魏龍門石窟的作品,還有麥積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物的造型開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龍門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薩象宮娃"的美譽。
師引導學生交流,在指名說說
石窟寺藝術是建筑、雕塑、壁畫的綜合體,歷朝修建的石窟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寺藝術遺存,反映了中國美術發展的階段性變化,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史價值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各類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像,本是為了宣揚佛教教義,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實踐。但是,無須違言,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所體現出來的藝術成就,是人們群眾智慧的體現,這其中凝聚著人們理想和幻想。對于這些藝術作品的保護和研究,正日益授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