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版高中美術教案 洞穴摩崖壁畫
高中美術欣賞課案例
壁畫—洞穴摩崖壁畫
一、教 材:廣西美術出版社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中學試用課本
《美術欣賞》 高一年級全一冊
二、課 題:第二章 壁畫
三、教學內容:洞穴摩崖壁畫欣賞
四、課 時:一課時
五、教材分析:壁畫這一章內容我分兩個課時,一個是著重學習原始藝術的板塊,一個是中西方壁畫相比較的板塊,本課是第一課時洞穴摩崖壁畫欣賞,重點在于認識人類最早的繪畫,從作品美術語言的角度和從文化的角度展開美術欣賞課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多角度”的欣賞意識和方法,提高審美能力。
六、教學對象:高一鄉鎮學生
在高中生心理及生理都趨于成熟的階段,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各自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審美主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體驗等進行聯想、感受、以激起思想的火花。一般要求學生能根據所學的美術鑒賞知識,聯系文學、地理、歷史等人文學科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分析。
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洞窟、摩崖壁畫作品,著重觀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線條、肌理、造型、構圖等藝術語匯,使學生了解其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
2、能力目標:以多種提問、討論方式引導學生交流、評析和欣賞作品,體會從多角度去鑒賞藝術作品,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拓展思維,培養學生鑒賞、求知、探究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用文化比較的方法,比較中、西方不同時期的原始藝術的異同及聯系,認識人類早期的原始藝術及其文化藝術價值,提高對壁畫藝術的認識、欣賞能力,培養文化關懷的素養,對多元民族、文化藝術的尊重和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八、教學重點: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野牛圖》、廣西花山巖畫《人物圖》
九、教學難點:體會史前人類的洞穴壁畫、壯族先民摩崖壁畫的風格特征及表現手法,形成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
十、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壁畫
2、《野牛圖》、《人物圖》的相關圖片、影像資料
十一、教學方法:情境導入法、講授法、評述、討論法為主,在學生個人審美經驗基礎上,結合影像、圖片資料展示,引導學生比較、評析和欣賞作品。
十二、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步驟與教學過程實錄(片段)
一、導入及初步欣賞:
1、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加強趣味性,營造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為后面能自由討論評析作品的環節做熱身。
2、學生采用交替插話競相發言的形式,教師要從七嘴八舌的聊天中捉住要點,及時以斗牛這一話題引入正題:西班牙,野牛,并展示圖片,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巖畫《野牛圖》:
二、進一步整體感受:任何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師設計聊天的話題、對話和圖片、影視資料可以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致,并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中,為積累審美經驗打下基礎。 一、創設情境導入:
1、 師生互動,聊一聊身邊的壁畫、西班牙斗牛的場景
生:學校文化走廊的墻上裝飾有壁畫,畫中人物有閱讀、運動的,也有象醫生、科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