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版高中美術教案 洞穴摩崖壁畫
2. 仔細觀察,畫的邊緣都有線條狀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線條。這讓人們猜測,萬余年前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堅硬鋒利的石器在巖石上刻出動物的輪廓,然后用黑色勾邊兒,再用紅色和黑色等顏料著色。
3. 考古學家們推測當時所用的“畫筆”可能是苔蘚類植物或是獸毛,據研究,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顏料是用動物的脂肪和血調和天然礦物質。艷麗的色彩經久不褪。許多畫巧妙利用洞頂巖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狀畫就,更顯動物的自然本色。
4. 洞頂和洞壁大多是分散的動物畫像,如野牛、野馬、野豬、猛犸、山羊、赤鹿等,原始人刻畫熟悉的動物形象,有站、有跑、有臥、有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這些形態逼真而又生動的大型野牛壁畫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手法表現。
5. 寫實風格的《野牛圖》制作時間,距今至少有一萬五千多年,這幅畫在繪畫技巧上運用精簡的輪廓和多種色彩,創作出精彩的形象:這頭野牛被畫在主洞的窟頂上,顯然是先勾線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紅與黑為主,黃色和暗紫色是輔助顏色。這頭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實,肌肉豐滿,尾巴翹起像在甩動,臉上表現出狂野不羈的神態。
6. 在舊石噐時代捕獲到大型獵物可以解決人們長久的溫飽問題,所以畫下了當時狩獵的場面;此外從探究原始文化的角度考慮,也可能是一種圖騰崇拜。在那個茹毛飲血的年代,人類戰勝自然的能力很低,原始人渴望能擁有超人的能力,征服這些夢寐以求的猛獸,原始人認為這些畫可以賦予他們莫大的自信心和神奇的力量,所以原始人有選擇地繪畫這些動物,是原始文化的產物,也說明了原始審美意識的萌芽。
7. 總之,深藏在洞窟中的舊石器晚期的壁畫,苛求形象的逼真,顯然是在象征巫術祈求野獸的繁衍。所以史前藝術家在技術上不斷磨練、探索與追求,其真實性使油脂彩繪的效果近似油畫的寫實技法,堪稱是人類最早期的優秀油畫作品。)
四、設疑、補充與課程拓展:
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的亮點,也是美術欣賞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
1、觀看“狩獵觀”影視片段,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樹立學生美術欣賞的自信心,豐富美術欣賞的情境體驗,拓展學生知識面。
2、觀看“意象觀”影視片段,這部分內容屬于藝術知識拓展,旨在了解,不做深入探討。目的為使學生明白美術鑒賞絕非天馬行空胡編亂造,其觀點也許先有大膽的猜想,但最終都有嚴謹科學的理論依據和科學驗證;其次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從多種角度、多個觀點欣賞藝術作品。
3、同時這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為欣賞廣西花山巖畫《人物圖》做鋪墊。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大膽進行各種設想。 四、迷一般的藝術
播放原始人狩獵情景和對意象繪畫展開研究的2個影視片段,要求邊看邊思考:
1. 洞穴壁畫的產生,除了“狩獵觀”,還能有什么觀點
2. 在大約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頂上,除了布滿野牛、野馬、野山羊和鹿等動物的繪畫,還有一些遠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沒能破譯的符號,它們包含著什么含義呢?
圖1.《手印》法國科斯凱洞窟壁畫
圖2.《符號》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