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版高中美術教案 洞穴摩崖壁畫
繪畫顏料可能是赭紅色的赤鐵礦粉,用動物脂肪稀釋調勻,用草把或鳥羽直接刷繪在天然崖壁上。畫法采用單一色塊平涂法,只表現所畫對象的外部輪廓,沒有細部描繪。風格古樸,筆調粗獷,場面十分壯觀。令人稱奇的是,經歷了如此久遠年代的風吹日曬雨淋,壁畫那赭紅色的顏色仍然非常鮮艷,不知先民們是用什么顏料畫的?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聳險峻的崖壁上,這些圖像是怎么畫上去的?花山壁畫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是什么?花山崖壁畫成畫年代尚未定論,但據歷史學家考察,至少在xx年以前;在花山崖壁畫群附近的(扶綏縣城對岸)貝丘遺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是否與花山壁畫有直接聯系?是壁畫作者留下的還是他們的先祖?這許許多多的問號都成了千古之謎。一個個謎一樣的問題,吸引著無數的學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六、評價:
以兩幅作品相比較的方法,通過中國和外國的洞穴摩崖壁畫比較,讓學生來了解各民族作品的風格特點,能掌握重點知識,了解洞穴摩崖壁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六、小結:就以下幾點總結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與花山巖畫的異同: 1.繪制地點、繪畫題材;2. 色彩特點、造型特征;3. 繪畫方式、手段
總結:壁畫是人類最早的獨立繪畫形式。現存史前遺跡歐洲、亞洲都有發現。最早的距今約 2、3萬年。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巖畫是1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留下的遺跡,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瑰寶。1985年,阿爾塔米拉洞窟巖畫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遺產名錄。
中國近年發現摩崖壁畫已有數十處,有的被斷定為新石器時代。花山崖壁畫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崖壁畫群,不僅在廣西,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從中不僅看到壯族先民的繪畫藝術成就,同時還看到古代壯族人生活的豐富內容和勇敢奮斗精神,難怪人們說花山崖壁畫這壯族古代藝術可與敦煌壁畫相媲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
十三、教學反思與回顧:
新課改在我市各校積極實施,我校使用的美術欣賞教材是1995年編訂發行沿用至今的,非新課改教材,但只要能貫徹落實課改精神,在使用教材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藝術素養,合理研究、利用原有教材、靈活整合教材,我認為一樣能上出精彩的課來。本課在做一個積極的課改嘗試: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每節課的授課需要,拓展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學中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情感、個人審美傾向,營造一個自由開放的欣賞環境,這個課例在實際教學中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課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比較的方法,大膽設想,用探究的眼光看待藝術作品,從學生的熱烈爭論中老師也會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感悟:譬如在欣賞人類最早發現的洞窟壁畫——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壁畫時,教師在課件中展示了原始洞窟壁畫作品,欣賞了原始人狩獵的視頻片段,和人類怎樣因意向產生原始藝術繪畫的視頻資料,從表情可以看出,所有學生都感到很新奇,欣賞的熱情非常高。當老師提出一連串目的明確的問題,如:“花山巖畫畫在距離江面一百多米高,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聳險峻的崖壁上,這些圖像是怎么畫上去的?為什么而畫?象什么?他們在做什么?”等,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圍繞主題,做到教學的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