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究的信息技術評價制度改革的探索
在制定評價標準或評價量規時,首先是根據評價目的劃分出能客觀反映有關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重要維度或重要方面,然后為每個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評價等級。必要時,可以為不同的指標制定不同的權重。對于比較重要的評價,在正式評價之前挑選部分學生進行預試或預測驗,考察評價指標是否合適,并進行調整和修改。評價量規的指標要全面、精練、可行?山M織學生參與制定量規,或者在評價前向學生說明量規和評價標準,以引導和激勵學生的學習。
信息技術評價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級。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首先關注的是有沒有達到規定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合格還是不合格。為了鼓勵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上進,不設“不合格”等級。對未合格的學生暫不評定,由任課教師找這位學生談話,鼓勵他下次繼續努力,達到合格。
三、研究成效分析
信息技術校本評價方案的探索進行了一段時間,絕大多數的學生和老師都給予了肯定,這種評價具有很大的優勢,效果也是明顯的。
(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有的教師說“提起考試,學生們都很討厭”。實行校本評價后,學生從考前一周就開始收集材料,有的同學自己編寫文章,繪制圖片,有的同學到圖書館查找,從報紙上剪輯,有的同學光資料就準備了兩三套,可見興趣之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給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個人特長的余地
學生把考試內容當成自己的作品,覺得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能把美術課學到的知識用于繪畫與美編,語文課學到的知識用于書寫文章、組織整理材料,這些都成了學生信息技術考試的素材。
(三)學生的創造潛能被充分地展示出來
這種評價沒有統一命題,只有范圍與操作評定標準,由此放開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有些不但完成了考試內容,而且含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內涵,畫面中有飄揚的五星紅旗、宇宙中的地球、雄偉的高山、騰空而起的火箭、可愛的貓咪、覓食的小雞等。
(四)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這種評價方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放棄面面俱到的傳統做法,只告訴學生最關鍵的問題,然后放手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同學們在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許多是課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師能及時有效地給予指導和解答。這些實際問題不僅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方面的,還包括同學們選題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領域的知識,這些都需要教師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1、鄧立言·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建設之我見·教育研究·.10
2、游銘均·論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
3、錫山高級中學·校本課程研究與實驗·課程·教材·教法·1999.2
4、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類型分析·教育發展研究·1999.11
5、任學賓·淺論我國21世紀的中小學信息教育·廣西教育學報·.5
作者:葉靜飛
單位:溫嶺市教育局教研室
郵編:317500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