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欲,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二、教學重點:信息與人類的關系;信息特征的認識。三、教學難點:信息的含義。[教學環境]多媒體電腦網絡教室[教學策略]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學習,并通過排出現象、探討分析、歸納總結的過程獲取知識。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信息技術的概念: 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課件演示) 1、載體依附性 (1)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體。 (3)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如:印刷型、機器型、聲像型、網絡型等。 (4)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2.信息的價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3.信息的時效性 (1) 信息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系在一起。 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資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信息共享不會丟失、改變。課業:課后完成p4頁的實踐,舉一些信息,并注明信息的類別、用途、有效期、存儲形式(載體)。并且要(可與鄰桌)與相互評價一下你對信息的描述是否準確,分類、有效期、存儲形式說明的是否正確,總后綜合評價一下你這次實踐的表現是優、良、中,還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