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計算機接入因特網》(說課)——設置IP地址和子網掩碼
1、自主探索。學生通過自己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2、協作學習。學生按座位分成小組,共同完成任務。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具體使用了發現、討論等學法。【媒體分析】
1、 多媒體網絡教室、投影機、windows;
2、自制輔助課件。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確定方案→解決問題→小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依據等
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上網嗎?
學生回答;
師:可是很不巧今天我們機房的網絡出了點小問題:教師機能連接到因特網,學生機不能上網,需要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對我們的網絡進行一次會診,同學們愿意嗎?
學生回答;
1、按指定的座位坐好,發現不能打開網頁;
2、注意聆聽,思考,回答問題。
創設情境,通過不能上網激發學生解決如何上網濃厚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
新課過程(一)
師:我們要想知道我們的網絡出了什么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計算機是如何接入因特網的,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38頁。
老師簡述因特網的服務組織,圖片展示adsl上網、通過局域網上網等兩種上網方式。
師:我們機房上網屬于哪種方式上網呢?
學生回答;
老師對回答局域網的同學給予表揚。
師:經老師課前檢查,我們機房的物理連接設備工作是正常的,但學生機訪問不了教師機,那么問題會出在哪呢?哪位同學來談談看法(提示同學看課本p41頁實踐部分內容)?
注意聆聽,看課本,思考,各抒己見。
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共同活動“找病因”,同學們初步了解因特網的服務組織及上網的兩種方式(物理架構)。通過排除硬件設備,引導學生把“病因”定到“tcp/ip”的設置上。
師:通過討論,我們知道可能是我們的網絡身份出了問題。我們怎么來修改一臺主機的網絡身份呢?
通過投影機演示打開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對話框;以到圖書館借的書和自己個人的課本為例比較出靜態分配ip和動態分配ip;接下來讓學生自主的觀察并討論,(因為教師機是可以上網的,有些同學可能會提出設置和教師機一樣就行了),老師鼓勵學生試著設置……。
老師巡堂輔導,收集信息。
1、注意觀察(tcp/ip)協議屬性對話框;
2、根據任務與鄰桌討論,自行設置主機(tcp/ip)協議屬性;
3、通過設置發現:ip地址沖突;
1、通過學生身邊的例子比較出抽象的概念;
2、學生通過動手設置,發現ip地址不能重復。
新課過程(二)
師:通過剛才的設置我們發現ip地址不能重復。為了解決ip沖突問題,請同學們進入第二次體驗:
請同學們按排分成四組,分別設置ip地址為:192.168.0.2至192.168.0.16、192.168.1.1至192.168.1.15、192.168.2.1至192.168.2.15、192.168.3.1至192.168.3.15;子網掩碼統一默認。
老師巡堂輔導,收集信息。
1、根據任務與鄰桌討論,自行設置;
2、設置好后,通過訪問發現:同排計算機能訪問、不同排計算機間不能相互訪問,第一排計算機還能訪問教師機及因特網。
學生通過動手設置,發現ip地址不在同一子網下不能相互訪問。
新課過程(三)
師:通過剛才的設置我們發現不同子網的計算機間不能相互訪問(網絡標識不一致)。第三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