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友誼》說課設計(校長說課比賽一等獎)
②看到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①誰和誰之間的友誼?②通過什么事情他們之間建立了友誼?③為什么稱這種友誼是“偉大的”?)
以上教學環節,運用發現法,從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開始,就向“心軸”接近,點燃思維的第一束火花。學生一般地都可以意識到“偉大的”這一關鍵問題。“支點”得到確定。
2.理層次,把重點,會意悟情。
通過初讀課文,解決幾個簡單的問題,搭起全文教學的基本框架,開始由“心軸”輻射全文。
學生自讀全文后初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①課文寫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②課文主要是從生活和事業兩個方面寫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的。
板書:
生活
馬克思 友誼 恩格斯
事業
根據課文結構上的特點,引導學生徑奔重點段第四自然段——承上啟下過渡段,進一步敲定“偉大的”問題關鍵,也便于展開對全文的學習,可這樣設計:
(1) 再自由讀課文,看文章中哪一個段落能夠既點明這種友誼的內容,又說明友誼的偉大。
(2) 投影出示過渡段練習題:
“在生活上,恩格思熱忱地幫助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①從內容上講,這一段既寫了(),也寫了(),既寫了恩格思對馬克思的(),也寫了倆人之間的()。
②這一段與前后段聯系緊密,有()的作用,所以我們把它稱作()段,依據這一段,我們可以把全文分成前后()部分。
以上設計將語言文字訓練與抓關鍵問題結合起來,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可以看到文章有分有總,有承上有啟下,可寫的都是一個主題——朋友間的友誼。
3.品詞句,重訓練,入境動情。
⑴為了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入境入情的目的,采用抓住“支點”——偉大的,有步驟地向全文輻射,使文章這個球體旋轉運作起來,先易后難,由簡單到復雜。(即對球體實現定位旋轉之始是由慢到快,師生的共同作用,使球體逐漸產生向心力)。
可這樣設計:
①默讀,找一找,看課文哪一部分最直接,最具體地寫出了兩人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學生一般地都可找到事業這部分。
②自由讀(5—7)小節,看這幾節文字分別寫出了哪些內容,并且說出哪一節文字最能反映出兩人友誼的偉大。學生一般地都會找到第7節“無微不致”節。
③學習“無微不至”節,邊讀邊劃,看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偉大的”。
學法指導: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體會“無微不至”“竭盡全力”在文中的作用;運用刪詞法比較兩句子[a. 他們時時刻刻設法給對方以幫助。b. 他們設法給對方以幫助。(語言訓練始終為理解內容服務。) ];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法,深刻體會“他們……都為對方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到驕傲”句子的含義。
④總結本自然段學習內容,說說從哪兒看出友誼是“偉大”的。進一步突現“心軸”。
⑤歸納學法,遷移到“爭論”節和“通信”節中去。
運用“找、讀、劃、議”的學習方法,看文中哪些詞句反映了兩人的友誼,并說說這友誼為什么是偉大的。
以上設計體現了“心軸”向“球體”的輻射和“球體”向球心軸的環拱,采用的辦法是“明搭”——明顯的搭橋的辦法,緊緊扣住“偉大的”。
完成下列板書:
馬克思——→ 偉大的友誼 ←—— 恩格斯
↑
事業
⑵第二部分寫了馬克思、恩格斯兩人在事業上的互相幫助,直接反映了“偉大的”,一切非常清楚、明白;第一部分寫的是生活,寫恩格斯如何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可這樣設計教學:同學們你或者是你的家人、朋友在生活上幫助過別人嗎?如果幫助過,它能稱得上“偉大的”嗎?如果不能,為什么文中的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幫助卻可以稱作“偉大的”?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偉人嗎?請大家仍用“找、讀、劃、議”的辦法自學課文,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