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精選6篇)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 能聯系詩歌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節。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你知道什么是“祖國”嗎?你愛自己的祖國嗎?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詩歌,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 這首詩是圍繞哪兩句詩在寫?(什么是祖國?什么是對祖國的愛?)讀一讀,找一找。
三、品讀詩句,體會情感
1. 學習1~4節。
(1)讀第1節,思考:為什么“一年長一歲,答案有千萬個”?
(2)讀2~4節,邊讀邊想:你最喜歡哪幾句詩?讀到這幾句詩時,你想起了些什么?
(3)練習朗讀1~4節,同學互相評議,并相機引導背誦。
2. 學習5~8節。
(1)讀第5節,思考:這里的“一年長一歲,答案有千萬個”和第1節有什么不同?
(2)讀6~7節,邊讀邊勾出最喜歡的句子,說說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3)練習朗讀。相互引導背誦。
四、配樂朗誦,強化感悟
1. 配樂朗誦全詩。
2. 仿照課文寫兩小節詩,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愛。
五、練習生字
1. 練習寫生字,重點注意“巍”、“徽”兩字的筆畫。
2. 讀、寫課后第3題的詞語。
六、結合課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誦學生搜集的贊美祖國的詩文。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 引導學生聯系詩歌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節。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品讀詞句,體會詩歌字里行間蘊含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我們的祖國》歌曲帶;多媒體課件。
2 學生:搜集贊美祖國的詩歌。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 課件配樂播放祖國的大好河山、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方面的圖片資料,教師富有激情地隨著畫面解說。
2 孩子們,看了剛才的一幕幕,你想說點什么?
3 是呀,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誰不為之感嘆?你看,我們的金波爺爺和你們一樣,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便寫下了這首贊歌——《我們愛祖國》(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歌。
2 圈出生詞,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多讀幾遍。
3 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圍繞哪兩句詩來寫的?讀一讀,找一找,并做上記號。
4 熟讀詩歌,理清思路。如:教師讀第1節和第5節,男同學讀2~4節,女同學讀6~8節。也可以抽學生合作朗讀。
三、品讀詩句,體會情感
1 我們都深愛著我們的祖國,金波爺爺也不例外,請孩子們默讀1~4小節,看看他心中的祖國是什么,勾一勾,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 學生交流。
3 那么你最喜歡哪幾句詩?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讀一讀。
4 在讀這幾句詩時你想到了些什么?和同伴一起交流交流,相互補充。(獨立學習—和同桌探討—全班交流,老師適當點撥,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例如:學生說我最喜歡“她是巍峨的烈士紀念塔,她是藍天里飛翔的白鴿”這句詩。老師屏幕顯示這兩句詩。
(1)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說,其他同學補充。)
(2)教師小結:是啊,我們的祖國有著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我們祖國的兒女有著和平幸福的生活。你,作為中華兒女中的一員,讀到這里,心里感覺怎樣?
(3)那請你帶著你的體味去讀吧!互相評議。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詩句。
5 小結:在金波爺爺的心里,祖國是什么?(老師領讀,且屏幕圖文并茂,顯示媽媽的搖籃、長城、黃河等)學生回答。
6 總之一句話——(屏幕顯示第一小節),學生齊讀。
7 那你也思索思索,在你心中祖國是什么呢?
屏幕顯示:讀一讀,仿寫句子。
(1)祖國是新建的高樓大廈。
(2)祖國是古老的神話傳說。
(3)祖國是( )。
(4)祖國是( )。
8 既然祖國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那該用什么行動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呢?齊讀詩歌的5~8小節。
9 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你從中想到了些什么。(學生說到哪句屏幕便顯示哪句)
10 指導朗讀,特別是第8小節。
四、配樂朗讀,強化感悟
1 此時我已心潮澎湃,真想為我們的祖國送上一首贊歌。(播放歌曲《我們的祖國》)
2 朗誦全詩。
3 你準備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愛呢?(可以說心里話、表演、寫詩唱歌等)
五、結合課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誦自己搜集的贊美祖國的詩文。
六、自主識字,掌握生詞
1 自讀勾畫的生詞。
2 檢查自學情況:屏幕顯示生詞以及課后第三題的詞語,抽生讀—評價讀得是否準確—齊讀。
3 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仔細觀察,然后告訴同學們怎樣才能記住它。(重點指導:巍、徽、奧)
4 寫生字,擴詞語。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全詩以優美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展現了祖國的各個方面的風貌,并有生活中的細節入手,表現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激發對祖國的情感。
2.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3.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讀詩歌,了解詩歌大意,理清詩歌的結構;通過誦讀,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并有意識地學著仿寫詩句。
難點: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愛”導入,激起愛國之情,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要為你們帶來什么禮物呢?猜猜吧!我想起了一個字“愛”,就將這個“愛”字送給你們吧!
師:就讓我們再次面對這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大聲地說一句——我們愛祖國!
師:孩子們,讓我們走進詩歌《我們愛祖國》,盡情抒發自己對祖國的那份愛吧!
(板書課題,生讀)
二、預習詩歌、認識生詞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三、初讀詩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情況,讀詞語。
(出示詞語卡片:巍峨、國徽、駱駝、燃燒、奧運、涓涓細流)
2.重點理解生詞“巍峨”“涓涓細流”。
3.指導朗讀。
(1)抽學生分小節朗讀。
(2)學生評價,主要引導從字音方面評。
4.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讓學生找出“這首詩歌是圍繞哪兩句詩句展開的”,并勾畫出這兩句詩。
(2)師:這首詩歌根據這兩句詩句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什么是祖國?”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對祖國的愛?”
四、精讀詩歌,情感交流
師:下面讓我們也圍繞這兩句詩句深入學習詩歌,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蕩起我們心中的情感。
(一)什么是祖國?(第1~4節)
師:先來學習第一部分“什么是祖國”。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傾聽作者的述說。
1.邀請男生讀第一部分1~4詩節(分組讀),再次感知詩節,找到喜歡的詩節。
2.根據學生情況,相機教學。
師:孩子們找到讓你備受感動的小節了嗎?將這小節讀出來跟大家分享吧!
第2節(師范讀)
(1)教師范讀,學生品味。
(2)讓學生談體會。
(3)喜歡這小節的學生再溶入情感朗讀或看圖片試著背誦。
第3節(個別讀)
(1)抽學生朗讀。
(2)抓住喜歡的詩句談感受。
(3)教師相機補充相關的知識點,幫助理解詩句。
(4)引導朗讀或背誦這小節。
第4節(評價讀)
(1)抽學生朗讀。
(2)讓讀這小節的學生說說喜歡這小節的原因,教師及時補充總結。
(3)理解后,學生再讀這小節,并試著自我評價前后兩次朗讀,再談體會。
(4)想讀這小節的學生再讀,將自己的理解融入讀中去。
3.課后第2題。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完成2題。
①將小組交流結果在全班匯報。
②動筆完成課后第2題,仿寫詩句。
(3)總結。
①師:聽到你們心中的答案,我也想把我心中的答案與你們分享,祖國在我們心中就是——
②反復朗讀“祖國是我們心中的一首愛之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什么是對祖國的愛?(第5~8節)
1.邀請女生讀第二部分5~8詩節(分組讀),再次感知詩節,找到喜歡的詩節。
2.根據學生情況,相機教學。
師:來讀讀這一部分中你們最喜歡的小節吧!
第8節(挑戰讀)
(1)抽學生朗讀,邀請挑戰者挑戰讀。
(2)教師及時評價,對比在這小節中5個破折號的讀法,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不同的理解。
(3)再讀這小節體會破折號的讀法。
第6、7節(分組讀)
(1)邀請兩個組的學生,分組朗讀6、7小節。
(2)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回憶平時自己做過哪些愛國的舉動?
(3)再次回歸到朗讀中去,深情表達對祖國的愛。
五、拓展,升華情感
1.選擇喜歡的方式表達“愛”。
(1)到臺前深情地朗讀或背誦詩歌中喜歡的小節;
(2)表演歌唱贊美祖國的歌曲,用歌聲唱出對祖國的愛;
(3)提起手中的筆,寫下對祖國的愛,畫出祖國的明天,并把心愿卡貼在黑板上。
2.總結。
師:什么是祖國?什么又是對祖國的愛?這將是我們用生命去努力詮釋的一首不滅的愛之歌!此時,就將我們對祖國的愛融入讀課題的聲音中。
板書:
18.我們愛祖國
里面貼上學生
填寫的心愿卡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4
《我們愛祖國》是一首四句式、兩段體的詩歌,這首詩歌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讀起來朗朗上口,蘊涵著豐富的情感。詩歌用常見、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來擬人化展現愛的情感,簡單的表達、樸實無華的文字直白地描述出人世間最基本的愛的情感。整首詩歌句式工整、念誦押韻,幼兒比較容易學習和理解。
成功之處:
1、課前準備充分,及時對教具和導入環節進行調整
在課前去聽了其他老師的課,發現這節課中的2張教具圖片并不是很適合引導幼兒去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所以在課前就及時對這2張圖片進行了調整,換成沒有歧義,能讓幼兒一眼就能識別的符合詩歌內容的圖片。在導入環節,我在教具出示時,先出示了前面的3張圖片:小草、星星、浪花,分別讓幼兒來說一說,學一學,為后面的詩歌學習打下基礎;然后無序的出示后面三張圖片:大海、大地、天空,以請幼兒來為“小草、星星、浪花”找媽媽的形式來進行圖片配對,配對成功的幼兒以“送一句好聽的話”的形式來引出詩歌的前半段句式“×的媽媽是×”。這樣整個導入環節就在一種輕松的游戲氛圍中讓幼兒學說詩歌句式。
2、多種組織形式促進練習。
為了讓幼兒能有更多對詩歌的練習機會,我采用多種形式組織幼兒朗誦環節。考慮到反復練習可能會有幼兒出現倦怠情況,我分別采用集體朗誦、分組朗誦、分角色朗誦等多種形式,讓幼兒主動參與逐遍念誦而不感覺乏味。當幼兒已經能基本記憶并念誦詩歌的時候,我又加入了生生互動的游戲環節,讓幼兒找尋不同的朋友進行表現念誦,互相提醒和念誦對幼兒之間有著互通的作用,特別是最后的相互擁抱,使得情感在念誦中得以表現和表達,孩子們學習積極自主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
不足之處及整改:
1、沒有把握好整體和個體的銜接
每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會因人而異具備不同的語言能力水平,在本次詩歌的教學中,我過多的去關注語言能力相對弱的幼兒,關注他們的傾聽,鼓勵他們多說,因此本次教學中,用于這方面的時間較多,特別是照顧到有個別表現自信缺乏的幼兒,雖有參與積極性,但真實表達卻心理受阻,而且對其他語言能力相對較好的幼兒關注相對減少后,沒有體現教育公平性。今后的教學對這些幼兒應采取鼓勵、參與、協助相結合的方式,用師生帶動、生生帶動、道具帶動的多途徑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幼兒能相應獲得自己能力上的提高。
2、延伸環節沒有給更多的幼兒上前展示的機會,沒能很好的實行語言回應踐潤澤的理念
在“大膽想象,仿編詩歌”環節,讓幼兒大膽想像:大地、天空、大海……還會是誰的媽媽?把它畫一畫,然后把它們也編進詩歌里。由于時間關系,給予幼兒自由想像創作的時間太少,沒有能引導他們用詩歌里的話去說一說,在請個別幼兒上前展示作品時,對他們的仿編做出的回應太死,如:幼兒畫了一顆蘋果樹,他說“蘋果的媽媽是大樹”,其實他的詩歌句式已經對了,但是我卻想把他引導到“蘋果樹的媽媽是大地”,回應他,“蘋果樹是種在哪的?”這樣的回應方式不但遏制了幼兒自由想像和表達,更沒有很好的體現語言回應踐潤澤的理念。課后想想,我其實應該這樣回應:“哦,你還能想到蘋果和大樹的關系,真不錯,其他小朋友要像他學習哦!”這樣既能對該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又能給其他幼兒以想像的啟發。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5
中班語言《我們愛祖國》是一首兩段式的兒歌,兒歌用常見、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來擬人化展現愛的情感,簡單的表達、樸實無華的文字直白地描述出人世間最基本的愛的情感。整首兒歌句式工整、念誦押韻,幼兒比較容易學習和理解。本次活動我也創設了一些創編部分,更添趣味。
活動亮點:
1、教材準備充分
這個節課我用了具體的照片,讓孩子們在語句對應圖片上能夠一目了然。在前期的準備中我也會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2、游戲性的環節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讓孩子們自己去找到他們對應的媽媽。讓孩子們在記憶中加深印象,也添加了趣味性。
3、課堂組織多樣化 。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記住這首兒歌,我采用不同方式的比賽說兒歌,例如:男女比賽、小組比賽的方式,既有趣味性,又讓幼兒加深了印象。
不足之處:
1、我認為在本節課的控制上,還是我控制的較多,沒有收放自如,很想讓他們盡量的說,但是又怕他們不會說,有點高控。
2、在語言尚不夠精煉,應該更簡單點。
3、在一些幼兒回應上語言有些缺乏,應當在在這個方面更加的多一些預設。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我們愛祖國》教案設計 篇6
《我們愛祖國》是一首四句式、兩段體的兒歌,兒歌用常見、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來擬人化展現愛的情感,簡單的表達、樸實無華的文字直白地描述出人世間最基本的愛的情感。整首兒歌句式工整、念誦押韻,幼兒比較容易學習和理解。本次活動我進行了創新的教學形式。
1、藝術操作呈現主體。
考慮到兒歌能讓幼兒有自主的學習和理解,我摒棄了原有的圖片和視頻直觀欣賞的形式,將美工技能的呈現作為導入設疑,用相應色彩紙張進行直面現場撕紙的方式引入活動,不但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還激發了他們探究猜疑的欲望和興趣,使幼兒在學習進行之初對兒歌中的主體事物有了深刻的印象。
2、趣味游戲促進練習。
為了讓幼兒能有更多對兒歌的練習機會,我采用游戲的形式組織聯系念誦環節,考慮到反復練習可能出現的幼兒念態倦怠,我將游戲增加趣味性,讓撕紙呈現的主體事物,不但直觀體現豐富幼兒直觀經驗,還不斷改變形式隱現交替呈現,讓幼兒在每次的變化當中主動參與逐遍念誦而不感覺乏味。當幼兒已經能基本記憶并念誦兒歌的時候,我又加入了生生互動的游戲環節,讓幼兒找尋不同的朋友進行表現念誦,互相提醒和念誦對幼兒之間有著互通的作用,特別是最后的相互擁抱,使得情感在念誦中得以表現和表達,孩子們學習和游戲的積極自主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
3、角色表演鞏固習得。
語言活動重在幼兒對語言的參與和練習,因此,在趣味游戲自然強化練習的同時,我在最后環節采用了將撕紙教具作為角色表現道具的形式深化活動。每輪請4名幼兒按自主的意愿選擇不同的句式,操作道具分角色表演,幼兒在對兒歌進一步鞏固的同時,表達表現的積極性也相應提高,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盡可能保證了全體幼兒的各自學習過程全面體驗。
4、關注個體注重合作。
每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會因人而異具備不同的語言能力水平,在兒歌的教學中,我關注語言能力相對弱的幼兒,鼓勵、參與、協助相結合,用師生帶動、生生帶動、道具帶動的多途徑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地學習,每個幼兒相應獲得自己能力上的提高,特別是照顧到有個別表現自信缺乏的幼兒,雖有參與積極性,但真實表達卻心理受阻,我鼓勵同伴和他合作,引導他大膽敢于克服心理弱勢勇于表現。在表演的過程中,我能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重,鼓勵他們自發協商,選定角色,讓他們自主按照對兒歌的理解和記憶進行表演編隊,分句落角色演念,讓幼兒的合作能力在這小細節中得以提高和促進的同時,分工合作的意識也獲得了增強。
在有時間條件的情況下,建議可以安排一個延伸活動,為幼兒提供紙筆,讓孩子們在簡筆繪畫的過程中,邊畫邊念誦兒歌,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