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通讀課文,大概了解課文大意。
2、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
3、 會寫“嚇、叫”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都知道同學們喜歡看電影、電視。今天,就請大家看一場小電影,好不好?(好。用課件播放司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 (當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暫停播放)小朋友掉進水缸了,是誰用什么辦法把他救出來了?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自由朗讀后教師重提問“小朋友掉進水缸了,是誰用什么辦法把他救出來了?”在學生的回答中,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并給以鼓勵,從而達到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三、學習生字
在剛才的朗讀中,同學們是不是發現了一些字,我們看起來有點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這些?(生字卡片出現生字)哦!原來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
1、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2、 認讀生字
(1) 請個別學生選讀生字,可以是幾個,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兩個學生就請其他同學讀其進行評價,然后由幫其正音的同學帶讀他幫忙糾正讀音的,并對幫忙糾正讀音的學生給以鼓勵。如果這個學生都能讀準確,就由其帶讀一次。
(2) 再請1~2個學生選讀,然后就開火車練讀生字。
3、 識記生字
同學們認讀生字真有辦法,一會兒就能讀好了,老師相信同學們記住這些生字也一樣有辦法。我們試試看!
(1) 學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選擇自己會的生字來給大家講講自己的認識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
要求學生能把生字的讀音讀準,然后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認識這個生字,教師對其做適當的指導,最后用這個生字口頭組詞或口頭造一個句子。
(2) 到最后剩下幾個比較難的生字,老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如:司,“乙”字部,左邊加一豎就能變成“同”字,組詞:司機、上司、司馬光。假:把單人旁換成雨字頭就變成“霞”。缸,部首:缶,換掉偏旁可變成“江”,組詞: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沒有,只長滿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組詞:慌張、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筆畫來教。勁:把輕的車字旁換成力字旁。砸,猜字謎:一個三框面朝東,一塊石頭背后撐,一條毛巾藏肚中。組詞:砸破、砸爛、砸鍋賣鐵。
(3) 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帶拼讀齊讀一次。
(4) 脫音讀生字。
同學們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認識了,要不我們現在來玩一個小游戲來輕松一下吧?(好)
我們就來玩“登山”:誰能一口氣怕到山頂取到小紅旗就是贏家,老師就獎勵他一朵紅花。(生詞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脫音生詞,把13個生字分成三小組,請大概4~5個學生“爬山”。)
四、寫字指導(學會能寫“嚇、叫”兩個生字)
游戲我們就玩過了,我們現在要靜下心來學學寫字了。剛才我們學習了“嚇、叫”這兩個生字。
(1) 先讓學生觀察該如何寫好這兩個生字有何相同,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嚇、叫都是口字旁,兩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口”字應該寫得高)
(2) 教師在黑板上范寫(教師邊說寫的要點邊寫生字)
(3) 學生隨著音樂寫生字。
(4) 大部分學生寫完就找兩個學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簡單評價。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一課,我們都知道機靈的司馬光救回了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還學習了13個生字并且寫了“嚇、叫”兩個生字,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下一節課我們再來把這篇課文學完,大家回去再仔細讀讀課文,聰明機靈的司馬光是怎么救人的。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齊讀、賽讀等形式,能夠正確讀出“司、假”等14個生字,并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通過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練習,能夠正確書寫“別、導”等6個生字。
2、通過教師范讀、小組合作讀、表演讀等形式,能夠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理解課文內容,能夠在課文中劃出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緊急情況的不同表現。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
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說出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識字。
1、借助注音讀通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讀準字音。
3、在小組內讀生字并交流識字方法。
4、自學檢測,我會正確讀出下面的詞語。
司馬光 假山 水缸 別人 慌忙 嚇人 使勁 砸破 救出 一塊石頭
二、快樂書寫。
1、認真觀察田字格內的生字,用紅筆標出易出錯的地方,并在小組內交流。
2、自我檢測,我會書寫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
1、觀察文中插圖,并和課文結合,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
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2、再讀課文,劃出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
拓展延伸
司馬光用砸缸的辦法救出了小朋友,你還有別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嗎?快和小伙伴說一說吧!
課堂檢測
1、我會正確書寫下面詞語。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
2、選字填空。
快 塊
太陽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樹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②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5
《司馬光》教后
這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它的起因,經過以及解決的方法。那么我也主要是從心理活動方面作為切入點。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就是,水缸為什么會危險?學生們往往只是抓住一個特點:大或者是裝滿水。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就將兩個特點全都講出來,練習起來看。這個就是他們目前的分析課文的一個很大的毛病,總是比較片面的看問題,不會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從整體看問題。于是我就引導他們先從單一的一方面看,只有“大”,小朋友掉進去才會淹沒,才有危險;只有又“裝滿”,水缸才顯得那么危險。這樣一說,他們都會有恍然大悟的表情。
接下來,我們又主要圍繞個個人反映來讀書。我問其他小朋友的都做什么啦?孩子們也是對單獨的表現找的比較準: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我又問書上用了一個此概括是什么呀?這下子就瞎找了,后來好不容易才找到“慌”。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現在,全班分析課文的能力相差的比較大。有的能力很強的,他們喜歡愿意動腦筋去想我提出的問題。而同時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思考,有時喊到他們回答問題就會很木吶的站在那,有時是不會,有時看得出來就是不愿去想了。以后一定要想辦法將這些人大積極性調動起來。
轉載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5
廣東省高州市鎮江中心小學 何永紅
教學主題:閱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一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2學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幾、個、古、友、他”五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內容分析:
本課講的是一篇歷史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機智的品質,從中得到啟發。
三、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四、設計思路: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輕松的氣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你們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嗎?
2.簡介司馬光
3.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4.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范讀,學生聽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讀生字詞。
4.分組讀、個人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注意讀通、讀順。
6.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誰干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
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人?除了認識這個人,你還有什么收獲?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人物是誰?
生:古時候,司馬光。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指的是誰?
生:司馬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司馬光。
師: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
師:司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園里。
師:花園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師,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為什么會掉到大水缸里呢?
師:你問得好,那么有誰可以幫這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我可以,因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這個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師: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學習。
3.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么樣?別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4.齊讀第三自然段。
借助圖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圖中你看出哪個是司馬光嗎?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一個學生:老師?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會不會死?
另一學生:不會。
師:你怎會知道的?
生:下文講到司馬光救他呢。
5.指組讀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馬光動作的詞。
②看掛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
有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舉起來模仿了他的動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勁砸”的意思。
又叫同學表演司馬光的動作,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個個同學都能把司馬光表現得活靈活現了。
④最后那個小朋友怎樣了?(得救了)
師:當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為什么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不同?從這里可以體現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學生討論)
總結: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愛動腦筋的品質。
⑤發散學生思維。
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三、布置作業 。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6
課前透視: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 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這節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 (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了解嗎 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復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創設談話情境,引發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了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么 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有利于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臺:
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培養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借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扎扎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里的 當時情況怎樣 是誰救了他 是怎樣救的 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充分發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勢,實現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閱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7
作者:曉曉 轉貼自:乍浦鎮中心小學 點擊數:89
《司馬光》的教學遺憾
作者:曉曉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我在教學中存在著不周到之處。其一,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
)假山 一( )缸 一( )(
),在這我只讓學生口頭填,其實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平時,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如果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這樣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于時間倉促,我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后來一想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其實,這篇課文更注重的應是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8
秦麗娜
教學設想:
《司馬光》是國標本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弦。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不妨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背一背,重積累。
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積累,不僅應有生活材料的積累,還應有語言材料的積累。這個單元練習里"熟記成語"中的四個成語(從容不迫、多謀善斷、臨危不懼、方寸不亂),是對杰出人物臨危不懼、從容應變這一心理品質的贊頌,而小時的司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學時可讓學生背一背成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的空白處,創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贊司馬光,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提示課題。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通課文。
3、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讀。
(2)讀完后學生互評。(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你覺得故事中的司馬光是處怎樣的孩子?
【故事情節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
三、精讀課文,感悟提高。
1、輕聲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當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危險的情景。
4、看圖觀察其他小朋友驚慌的表現,練習說話,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當時慌亂的場景。
5、引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抓住“舉起、使勁砸”等詞邊讀邊想還可以加上動作讀一讀。
6、齊讀第六自然段。
【閱讀不能局限于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應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創意地表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
四、創設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紛紛夸獎司馬光,人們會怎么稱贊他?(相機出示四個成語:臨色不懼、多謀善斷、從容不迫、方寸不亂。讀讀背背。)
2、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一環節是再一次感情司馬光的品質,同時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別、那、嚇、到、都、叫"。
2、自學筆順,同步描紅。
3、分享成功經驗。
4、習字冊上描紅、仿影、書寫。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9
佚名
教學目標 :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11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識寫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20.司馬光
沒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積極動腦 —→ 決問題
作業 安排和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填空、看拼音寫漢字、組詞、練習說話。
課外: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司馬光
2. 告訴學生“司馬”是復姓,“光”是名。司馬光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文學家,大史學家。本課介紹的是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 范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 范讀課文。
2. 思考:本課寫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什么事?
三.看圖答問,出示生字新詞
1. 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圖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4. 那個小孩掉進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各有什么表現?(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勁、救)
四. 教學生字詞
1. 自學生字詞。要求看板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檢查讀音。
a. 指名讀,讀后討論:哪些字音容易讀錯。
b. 去拼音讀。
c. 開火車讀卡片上的生字。
(2) 檢查字形。
a. 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
b. 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記憶。
c. 師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學生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讀,想想詞義。
五. 作業
1. 抄寫生字。
2. 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試讀課文
1. 指名分段讀課文。
2.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二. 講讀課文
1. 講讀第一段
(1) 自由輕聲讀課文。
(2) 指名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3) 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關人物。
(4) 指名看圖說說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說說水缸的樣子。
(6) 指名朗讀。敘述的語氣。
2. 講讀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
(2) 那個小朋友怎么會掉進缸里的?他會遇到哪些危險?為什么?
(3) 看圖說說“別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從哪里看出他們慌了,他們可能會喊什么?
(4) 指導朗讀。
要用緊張的語氣讀、指名讀、齊讀。
3. 講讀第三段。
(1) 看圖。
掉進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險,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馬光這時候會怎么想?(啟發想象,練習說話)
(2) 指名讀課文。
(3) 用“——”把寫司馬光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
(4) 從哪些地方看出司馬光沒有慌?
(5) 比較句子。
a. 他搬起一塊大石頭。
b. 他搬起一塊石頭。
指名讀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司馬光為什么要搬“大”石頭?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司馬光怎么樣?
a. 司馬光雜那口缸。
b. 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
指名讀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好?“使勁”寫出了什么?表現了司馬光怎么樣?
(6) 司馬光的方法行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7) 指導朗讀。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總結課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說說司馬光是個怎么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四. 作業
填空:
別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沒有慌,他搬起一塊( )( )( )使勁砸( )( )( )。
第三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抽讀生字。
2. 在正確的讀音下畫“——”。
時(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練詞說話
1. 看圖復述故事。
同桌練說,小組練說,各組選一個代表到前面來說。
2. 用詞練習說話。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課堂練習
1. 看拼音寫詞語。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組詞區別。
古( ) 時(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紅( ) 我( )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能通過看圖理解花園里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 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上.
我確立的難點是學習司馬光的逆向思維方法——別人是想人離水(缸),司馬光想(缸里)水離人.
【教學過程】
一,學習鞏固,導入新課:
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針對性,容易出錯的字多讀,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學多讀.)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導言:小朋友們,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來看一幅圖.(出示小孩被救圖)提問:(1)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有哪些疑問 (提示:a,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當時的情況怎樣 b,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
自讀前三段,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在假山后玩,不小心掉進缸里.
(1)請你們認真的再讀課文,告訴老師和小朋友這個孩子掉進水缸有什么危險
重在引導學生通過結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滿"來得出小孩子的處境很危險.
(2)指導朗讀.師:從你們的回答當中老師知道了小孩子的處境的確很危險,老師也感到了你們很擔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請你結合自己此時的心情,把這段課文讀一讀.(指導讀出擔心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言: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擔心,你們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幫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幫他,可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他們慌了.
⑴ 讓學生感受本段文字.師:請你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⑵ 請學生說出別的小朋友的行為.師:請同學們說說別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導學生體驗當時慌亂的情景.師:老師聽了你們的發言知道了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現在請你們同桌討論:他們慌了,叫著喊著,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 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臺來表演.
⑷ 學生表演,全班師生對表演做評價.
(表演再現了當時慌亂的情景,讓學生再次感受緊張的情緒)
⑸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獨特體會.師:同學們,事情發生的這么突然,別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時讀這一段,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⑹ 指導朗讀.師:你們真是富有愛心的朋友.有的擔心,有的難過,有的感到緊張,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險.現在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本段.(作好朗讀評價)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導言:怎么辦 我們都在心中為那個孩子繃緊了一根弦,現在越來越危險了,別的小朋友的慌亂幫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這個時候事情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1)(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動作)師:請你們仔細讀本段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引導想象司馬光砸缸情形.師:再讀讀本句話,請你們認真想想:為什么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 而且還用的是"大"石頭 當時可能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3)學生說自己想象的當時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4)發展求異思維,引導想象.
師:司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辦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馬光當時不在現場,是你們在那,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別的辦法救缸里的孩子
(5)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6)引導方法比較.師:你們都很有自己的見地,在這么快的時間里就想出了辦法,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辦法和司馬光的辦法比,看看在當時的情況下哪種辦法更好一些
(7)引導得出結論:方法是可以,但時間不允許,情勢緊張,容不得時間耽誤,在特定的情形下,舉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司馬光急中生智,舉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時候.
(8)指導朗讀本自然段.
師:你們都明白了司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時候,現在請讀讀本段課文,注意讀出司馬光的果斷與機智,把自己對司馬光的感受也讀出來.
4,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言:司馬光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氣,我們一起懷著高興的心情讀讀本自然段吧!
⑴ 讀第六自然段
⑵ (說話練習)師: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是那個被救的孩子或是旁邊的人你會跟司馬光說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場的人,一人扮演司馬光,互相交換角色說話.
三,總結: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 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交流小節:
師: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難免遇到危險,這個時候我們自己要沉著冷靜,學會用逆向思維救人或自救.
四,作業:
利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板書
22,司馬光
沒有慌 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 有主張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1
廣東省高州市鎮江中心小學 何永紅
教學主題:閱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一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2學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幾、個、古、友、他”五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內容分析:
本課講的是一篇歷史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機智的品質,從中得到啟發。
三、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四、設計思路: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輕松的氣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你們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嗎?
2.簡介司馬光
3.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4.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范讀,學生聽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讀生字詞。
4.分組讀、個人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注意讀通、讀順。
6.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誰干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
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人?除了認識這個人,你還有什么收獲?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人物是誰?
生:古時候,司馬光。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指的是誰?
生:司馬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司馬光。
師: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
師:司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園里。
師:花園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師,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為什么會掉到大水缸里呢?
師:你問得好,那么有誰可以幫這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我可以,因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這個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師: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學習。
3.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么樣?別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4.齊讀第三自然段。
借助圖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圖中你看出哪個是司馬光嗎?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一個學生:老師?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會不會死?
另一學生:不會。
師:你怎會知道的?
生:下文講到司馬光救他呢。
5.指組讀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馬光動作的詞。
②看掛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
有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舉起來模仿了他的動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勁砸”的意思。
又叫同學表演司馬光的動作,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個個同學都能把司馬光表現得活靈活現了。
④最后那個小朋友怎樣了?(得救了)
師:當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為什么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不同?從這里可以體現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學生討論)
總結: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愛動腦筋的品質。
⑤發散學生思維。
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三、布置作業 。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4
《司馬光》課堂教學教案
臨淄特教中心學校 崔 曉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
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第四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教學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生字、詞
二、 過度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聽讀課文錄音,注意良好的聽讀姿勢、聽讀習慣的培養,特別要學生注意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
4、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么詞表示(古時候)。
2、指名讀第二段: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危險事?那個小朋友怎么會掉進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時救出來,將會怎樣?誰能讀出危險的感覺。
3、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四、引導學生討論:
1、別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為什么?
2、司馬光做的對不對?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在當時巧妙而適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
3、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救那個孩子?教師首先肯定學生愛動腦筋,再講講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五、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六、教師總結。
轉載中國特殊教育網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3
佚名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了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容后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借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缸。然后啟發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什么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后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司馬光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么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復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②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 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21司馬光
沒有慌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有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