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精選7篇)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1、了解蒙古族
2、熟唱內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3、創編舞蹈動作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藝術形式的欣賞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讓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自然,熱愛我們的草原。
2、能夠嘗試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聽、唱、跳體驗蒙古音樂的特點,感受音樂的美。
教學設計:
說草原——看草原——唱草原——聽草原——跳草原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寶》
2、常規教學:師生問好歌
二、談話式導入
“有哪位同學注意到了,剛才我們聽的歌曲是什么?”(吉祥三寶)
“它是哪一個民族的?”(蒙古族)
“我們國家有56個少數民族,你還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誰知道的最多。”(維吾爾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漢族、朝鮮族、侗族……….)
三、欣賞圖片——草原風情
教師適時講解。
(幻燈片4)蒙古包
(幻燈片5)騎馬——摔跤——射箭
(幻燈片6)服飾
四、新歌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學生隨著歌曲范唱打拍子,在完整地聆聽中感受熟悉歌曲的音調。 提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它的強弱規律是什么?”
2、有感情地讀歌詞
3、聽唱法學唱歌曲
4、師生接龍唱
5、學生展示
6、集體唱
教師總結:這是蒙古族最古老,有代表性的樂器。上方是馬頭,細長的琴桿連著梯形的琴箱,兩根琴弦馬尾做成,琴弓琴身是分開的。活象一匹半身的馬。
五、欣賞蒙古舞蹈片段
喜歡蒙古舞蹈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學上一兩個動作。
1、頂碗舞
2、筷子舞
3、安代舞
(逐一講解)教師加以引導。
六、創新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分組準備、創編
2、學生現場評價
3、教師引導連接,學生用所學動作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編配舞蹈動作
七、總結
今天我們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實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學好本領,長大以后,親自到祖國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2
【片段1】
1.觀看課件,體驗民俗。(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蒙古族地區每年七八月間都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
生:摔跤、射箭、賽馬。
師:同學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
生:想。
2.動作創編與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請幾位同學進行摔跤、射箭、騎馬的表演,并為動作配音響。(象聲詞)
(生分組興致勃勃地進行即興模仿和表演)
師:請一組小朋友為參加比賽的蒙古族勇士們送點喝的。送點什么比較好呢?(啟發學生說出馬奶)
師:請這組的小朋友開始擠馬奶的表演。
3.為動作找相應的節奏。
師: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并在電腦上點擊出)
擠奶 摔跤 射箭賽馬
X - X·X
噠噠 噠噠 刷刷 嘿- 嗖·啪
4.出示課件的四幅畫面(摔跤、射箭、賽馬、擠奶)。師選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相應的聲勢表演。(表演時,用旋律伴奏,讓學生和著音樂節拍作出表演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形象)
【評析】1.創設情景是導入 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本課根據主題內容運用多媒體,創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生相關的聯想、想像。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擠奶、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的培養,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 。3.在體驗民俗、節奏練習及即興創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片段2】
師:對了,唱歌之前我們先做“馬兒跑”的音階練習。(師給音高,請生看師的手勢,聽師的提示語)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評析】把枯燥單調的音階練習設計成游戲式的師生接龍。音階的上、下行被形象地比喻成馬兒上、下坡,而馬兒的走與跑又和音階的節奏(X、)相聯系,馬兒跳與音階的八度大跳相聯系。音階的八度大跳本來是一年級的大難題,可在這里學生很輕松就掌握了。每節課教師都可以運用直觀的手勢進行不同的提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覺感知力和注意力,又使學生感到每節課的音階練習都有新鮮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音樂要素。
【片段3】
師:(再次播放蒙古族盛會課件,激發情感)同學們,蒙古族人民的盛會熱鬧又動人,他們勤勞又勇敢。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我們獻上一首歌,表示對他們的祝福,好嗎?
生:好。
1.出示課題,師歌舞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歌曲是一首蒙古民歌。我們先聽一聽。黃老師還為歌曲編了個舞蹈呢!
(生邊聽邊和著節奏拍手、跺腳,體驗歌曲情緒)
2.找節奏。
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地看一看歌譜。有哪些節奏和剛才我們練習過的摔跤、擠奶、射箭、騎馬的節奏是相同的?它們分別出現幾次?
生:摔跤的節奏出現三次,擠奶的節奏出現了四次,射箭的節奏出現一次,騎馬的節奏出現了四次。
3.跟琴模唱曲調。
師:小朋友,在曲調的模唱中,你們覺得哪一樂句最難唱?(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第三樂句。(6 612 321 612·5此句難點: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音符)
師:誰能當好小老師,幫助唱好這一句?
(生A上來彈琴并范唱旋律,讓全班同學跟唱。生B上來帶領全班拍唱。教師在旁稍作點撥……)
師:你們真聰明,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師順勢啟發)在剛才的練唱中,老師覺得你們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騎著馬兒自由自在地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
(學生學習欲望增強,精神抖擻地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師:欣賞了你們的歌舞表演,老師很高興。你們不僅唱得好聽,跳得也好看,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評析】這一片段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于有前面(片段1、2)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從小養成主動學習、互動、關注、欣賞他人的品質。
【片段4】
填寫評價表(生自評)
師:同學們表演得真棒。其實,蒙古族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名稱“馬背上的民族”,因為以前蒙古族人民生活離不開馬,喜歡喝馬奶、喜愛賽馬,舞蹈中常有騎馬的動作,歌曲中也常唱到馬。他們甚至騎在馬背上拉馬頭琴呢!好了,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蒙古民歌和跳蒙古舞。但是今天回家一定先表演給爸爸、媽媽和朋友們看看。
師:現在,在你們的評價表上找到“我學會的歌曲”與“我會跳的舞”兩欄進行填寫。
(學生各自拿出自評表,認真填寫。師指導)
評價表例:
1.我學會的歌曲
(√)草原就是我的家
2.我會跳的舞
蒙古舞
師:請音樂小老師收齊評價表。(課后老師了解情況)
【評析】本課將學生互評、自評與師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之中。教師的評價多以描述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的課后自評,老師不加干涉,重在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學習態度。每節課后填寫評價表,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對教案設計進行調整,因材施教。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3
執教:廈門市檳榔小學 黃敏青
評析:廈門市教育學院 林家凌
【片段1】
1.觀看課件,體驗民俗。(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蒙古族地區每年七八月間都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
生:摔跤、射箭、賽馬。
師:同學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
生:想。
2.動作創編與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請幾位同學進行摔跤、射箭、騎馬的表演,并為動作配音響。(象聲詞)
(生分組興致勃勃地進行即興模仿和表演)
師:請一組小朋友為參加比賽的蒙古族勇士們送點喝的。送點什么比較好呢?(啟發學生說出馬奶)
師:請這組的小朋友開始擠馬奶的表演。
3.為動作找相應的節奏。
師: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并在電腦上點擊出)
擠奶 摔跤 射箭賽馬
X - X·X
噠噠 噠噠 刷刷 嘿- 嗖·啪
4.出示課件的四幅畫面(摔跤、射箭、賽馬、擠奶)。師選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相應的聲勢表演。(表演時,用旋律伴奏,讓學生和著音樂節拍作出表演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形象)
【評析】1.創設情景是導入 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本課根據主題內容運用多媒體,創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生相關的聯想、想像。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擠奶、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的培養,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 。3.在體驗民俗、節奏練習及即興創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片段2】
師:對了,唱歌之前我們先做“馬兒跑”的音階練習。(師給音高,請生看師的手勢,聽師的提示語)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評析】把枯燥單調的音階練習設計成游戲式的師生接龍。音階的上、下行被形象地比喻成馬兒上、下坡,而馬兒的走與跑又和音階的節奏(X、)相聯系,馬兒跳與音階的八度大跳相聯系。音階的八度大跳本來是一年級的大難題,可在這里學生很輕松就掌握了。每節課教師都可以運用直觀的手勢進行不同的提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覺感知力和注意力,又使學生感到每節課的音階練習都有新鮮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音樂要素。
【片段3】
師:(再次播放蒙古族盛會課件,激發情感)同學們,蒙古族人民的盛會熱鬧又動人,他們勤勞又勇敢。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我們獻上一首歌,表示對他們的祝福,好嗎?
生:好。
1.出示課題,師歌舞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歌曲是一首蒙古民歌。我們先聽一聽。黃老師還為歌曲編了個舞蹈呢!
(生邊聽邊和著節奏拍手、跺腳,體驗歌曲情緒)
2.找節奏。
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地看一看歌譜。有哪些節奏和剛才我們練習過的摔跤、擠奶、射箭、騎馬的節奏是相同的?它們分別出現幾次?
生:摔跤的節奏出現三次,擠奶的節奏出現了四次,射箭的節奏出現一次,騎馬的節奏出現了四次。
3.跟琴模唱曲調。
師:小朋友,在曲調的模唱中,你們覺得哪一樂句最難唱?(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第三樂句。(6 612 321 612·5此句難點: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音符)
師:誰能當好小老師,幫助唱好這一句?
(生A上來彈琴并范唱旋律,讓全班同學跟唱。生B上來帶領全班拍唱。教師在旁稍作點撥……)
師:你們真聰明,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師順勢啟發)在剛才的練唱中,老師覺得你們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騎著馬兒自由自在地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
(學生學習欲望增強,精神抖擻地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師:欣賞了你們的歌舞表演,老師很高興。你們不僅唱得好聽,跳得也好看,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評析】這一片段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于有前面(片段1、2)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從小養成主動學習、互動、關注、欣賞他人的品質。
【片段4】
填寫評價表(生自評)
師:同學們表演得真棒。其實,蒙古族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名稱“馬背上的民族”,因為以前蒙古族人民生活離不開馬,喜歡喝馬奶、喜愛賽馬,舞蹈中常有騎馬的動作,歌曲中也常唱到馬。他們甚至騎在馬背上拉馬頭琴呢!好了,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蒙古民歌和跳蒙古舞。但是今天回家一定先表演給爸爸、媽媽和朋友們看看。
師:現在,在你們的評價表上找到“我學會的歌曲”與“我會跳的舞”兩欄進行填寫。
(學生各自拿出自評表,認真填寫。師指導)
評價表例:
1.我學會的歌曲
(√)草原就是我的家
2.我會跳的舞
蒙古舞
師:請音樂小老師收齊評價表。(課后老師了解情況)
【評析】本課將學生互評、自評與師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之中。教師的評價多以描述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的課后自評,老師不加干涉,重在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學習態度。每節課后填寫評價表,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對教案設計進行調整,因材施教。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4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中心小學 馬明飛
配圖: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 風信子
教學內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優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突出學生為主體,通過情感體驗和肢體語言的融合互動,培養學生的協調交往能力。
2、拓寬思維,豐富知識,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借助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培養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作帶來的樂趣,結合教學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唱歌,會創編協調大方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鋼琴、蒙古族服飾、課件、部分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 感受蒙古風情。
1、導入:
師:今天馬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嗎?(想)我先不告訴大家,一會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不坐汽車火車,也不乘飛機,那讓我們一起騎上馬兒出發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帶領學生做起碼的動作。)
2、觀賞課件,了解蒙古風情。
師:我們到站了,請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課件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內蒙古大草原)
師:你看到這里有什么?
生:藍天、白云、蒙古包。。。。。
師:說得好,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嗎?誰來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生:自由說。
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他們喜歡騎馬射箭,能歌善舞。他們的飲食以牛羊肉和奶為主,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課件展示:蒙族服飾)男女都穿寬大長袖的袍子系腰帶,長筒靴,平時以紅、黃色布纏頭,女子盛裝時戴漂亮的頭飾。
生:欣賞課件畫面。
師: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非常熱鬧,我們看看他們都干些什么?(課件展示:摔跤、騎馬、射箭三幅圖片。)你想參加嗎?
生:想。
3、創編,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誰想來為大家表演摔跤、騎馬、射箭的動作呢?
生:試著表演創編的動作。
師:誰能為這些動作配上聲音呢?
生:創編聲音并上臺表演。(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摔跤:嘿—嘿—,騎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戲:找朋友
師:這些動作下面有幾種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那個動作交朋友呢?(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
5、課件三幅畫面,師選擇不同畫面,請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設計意圖】1.創設情景是導入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我根據主題內容運用多媒體,創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生相關的聯想、想像。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擠奶、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的培養,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3.在體驗民俗、節奏練習及即興創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二、 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賞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師:蒙古族的那達慕盛會熱鬧又動人,這里的人民熱情善良又勇敢,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一起祝福他們好嗎?(好)我們就為他們獻上一首好聽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還為它配上了好看的舞蹈,請大家來欣賞!(課件展示:歌詞圖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生:欣賞歌曲,觀賞老師的舞蹈。
2、熟悉歌詞。
師:請大家看看歌詞中有沒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師帶領學生按節奏讀歌詞)
3、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還想再聽嗎?
生:想
師:不過這次老師是有要求的,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腳、拍肩等都可以,請欣賞!(播放歌曲)
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身體來搬走。
4、跟鋼琴直接唱歌詞,教師伴奏。
師:在唱的時候,你認為那一句最難唱呢?(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
師:誰來當小老師,幫他唱好這一句?(指名兩名學生上臺教唱,老師在一邊點撥)
5、師生對唱一遍。(教師伴奏)
6、直接跟鋼琴完整的唱歌詞,教師伴奏,穿插歌曲的處理。
師:剛才大家唱得不錯,請說說我們應該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來唱呢?是唱得強一些還是弱一些?
生:討論問題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現歌曲。 (教師伴奏,學生唱)
7、教師帶領學生逐句創編動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師:大家已經會唱歌詞了,想不想和老師一樣給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動作?
生:想。
8、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學生選擇并說明理由)
師:除了唱歌、舞蹈你還有別的方法來表現這首歌曲嗎?
生:樂器。(自選樂器并試著演奏。)
最后師生一起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放歌曲錄音)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于有前面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從小養成主動學習、互動、關注、欣賞他人的品質。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游覽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獲呢?(學會了唱歌、舞蹈,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現都很棒!老師很想記住你們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請大家再次為我和臺下的老師們表演唱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在集體歌表演中結束本課)。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5
【片段1】
1.觀看課件,體驗民俗。(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蒙古族地區每年七八月間都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
生:摔跤、射箭、賽馬。
師:同學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
生:想。
2.動作創編與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請幾位同學進行摔跤、射箭、騎馬的表演,并為動作配音響。(象聲詞)
(生分組興致勃勃地進行即興模仿和表演)
師:請一組小朋友為參加比賽的蒙古族勇士們送點喝的。送點什么比較好呢?(啟發學生說出馬奶)
師:請這組的小朋友開始擠馬奶的表演。
3.為動作找相應的節奏。
師: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并在電腦上點擊出)
擠奶 摔跤 射箭賽馬
X - X·X
噠噠 噠噠 刷刷 嘿- 嗖·啪
4.出示課件的四幅畫面(摔跤、射箭、賽馬、擠奶)。師選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相應的聲勢表演。(表演時,用旋律伴奏,讓學生和著音樂節拍作出表演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形象)
【評析】1.創設情景是導入 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本課根據主題內容運用多媒體,創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生相關的聯想、想像。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擠奶、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的培養,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 。3.在體驗民俗、節奏練習及即興創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片段2】
師:對了,唱歌之前我們先做“馬兒跑”的音階練習。(師給音高,請生看師的手勢,聽師的提示語)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評析】把枯燥單調的音階練習設計成游戲式的師生接龍。音階的上、下行被形象地比喻成馬兒上、下坡,而馬兒的走與跑又和音階的節奏(X、)相聯系,馬兒跳與音階的八度大跳相聯系。音階的八度大跳本來是一年級的大難題,可在這里學生很輕松就掌握了。每節課教師都可以運用直觀的手勢進行不同的提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覺感知力和注意力,又使學生感到每節課的音階練習都有新鮮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音樂要素。
【片段3】
師:(再次播放蒙古族盛會課件,激發情感)同學們,蒙古族人民的盛會熱鬧又動人,他們勤勞又勇敢。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我們獻上一首歌,表示對他們的祝福,好嗎?
生:好。
1.出示課題,師歌舞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歌曲是一首蒙古民歌。我們先聽一聽。黃老師還為歌曲編了個舞蹈呢!
(生邊聽邊和著節奏拍手、跺腳,體驗歌曲情緒)
2.找節奏。
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地看一看歌譜。有哪些節奏和剛才我們練習過的摔跤、擠奶、射箭、騎馬的節奏是相同的?它們分別出現幾次?
生:摔跤的節奏出現三次,擠奶的節奏出現了四次,射箭的節奏出現一次,騎馬的節奏出現了四次。
3.跟琴模唱曲調。
師:小朋友,在曲調的模唱中,你們覺得哪一樂句最難唱?(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第三樂句。(6 612 321 612·5此句難點: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音符)
師:誰能當好小老師,幫助唱好這一句?
(生A上來彈琴并范唱旋律,讓全班同學跟唱。生B上來帶領全班拍唱。教師在旁稍作點撥……)
師:你們真聰明,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師順勢啟發)在剛才的練唱中,老師覺得你們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騎著馬兒自由自在地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
(學生學習欲望增強,精神抖擻地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師:欣賞了你們的歌舞表演,老師很高興。你們不僅唱得好聽,跳得也好看,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評析】這一片段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于有前面(片段1、2)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從小養成主動學習、互動、關注、欣賞他人的品質。
【片段4】
填寫評價表(生自評)
師:同學們表演得真棒。其實,蒙古族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名稱“馬背上的民族”,因為以前蒙古族人民生活離不開馬,喜歡喝馬奶、喜愛賽馬,舞蹈中常有騎馬的動作,歌曲中也常唱到馬。他們甚至騎在馬背上拉馬頭琴呢!好了,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蒙古民歌和跳蒙古舞。但是今天回家一定先表演給爸爸、媽媽和朋友們看看。
師:現在,在你們的評價表上找到“我學會的歌曲”與“我會跳的舞”兩欄進行填寫。
(學生各自拿出自評表,認真填寫。師指導)
評價表例:
1.我學會的歌曲
(√)草原就是我的家
2.我會跳的舞
蒙古舞
師:請音樂小老師收齊評價表。(課后老師了解情況)
【評析】本課將學生互評、自評與師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之中。教師的評價多以描述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的課后自評,老師不加干涉,重在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學習態度。每節課后填寫評價表,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對教案設計進行調整,因材施教。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6
課 題:(第一課時)
授 課 人:四川自貢 張嵐
教學年級:一年級
教學內容:
1、學習、表演歌曲
2、認識音的高低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自信地演唱、表現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
教學重難點:能聽辨音的高低;進行創編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CAI課件、小獎品、蒙古包卡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實踐活動
1、聽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紹蒙古族:
概況: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一,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歡騎馬、射箭、摔跤。
衣:寬大的長袍,束腰帶
食:奶茶為主,糧食為輔
住:蒙古包
行:騎馬
音樂:種類多。主要有牧歌(悠長)、贊歌(熱情、高亢)、短歌(歡快)等
3、學習歌曲
A、初聽。提問:歌曲情緒?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認識音的高低)
B、跟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讀歌詞。
C、復聽。輕聲跟唱。
D、教師糾正。
E、跟錄音齊唱
F、學習蒙古舞的代表性動作。
G、放音樂,學生創編動作表演歌曲,分小組展示、相互點評。
H、抽生自選樂器伴奏。
I、綜合表演。
J、音樂游戲:聽辨音的高低、聽辨是否蒙古族音樂。(單抽與小組展示結合)
三、結束活動:
唱歌曲,做蒙古族動作出教室。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7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后,發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云、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群……于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嗚”聲轉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著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著學,頓時,教室里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我認真地說道 “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笑瞇瞇——突然 飄來了一朵烏云,又飄來了幾朵烏云(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云,哎!我們玩不成了,游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后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著問道:“你想對‘烏云’說些什么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烏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云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云”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云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云的!”說完向“烏云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學會了這首歌曲,后面的表演環節也沒有受到這段“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采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 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于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為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律,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