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通用4篇)
《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音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2冊第五課《草原就是我的家》。
“藍藍天空飛彩霞,騎上了我的小紅馬……”遼闊美麗的草原一望無際,多么令人神往。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短調民歌,2/4拍,一段體結構,簡單易唱,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合老牛和小羊的聲音聽辨、感受,唱準6─ 6的八度大跳。
2、通過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及舞蹈的特點并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對蒙古族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學生對蒙古草原的向往及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能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風格。
教學難點確定為:唱準歌曲中的八度大跳,感受音的高低。
在教學中我采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有聲、有色、有形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入其境、生其情,并創設多種情境進行教學,通過聽、唱、說、跳反復聆聽歌曲,體驗蒙古族音樂、表現蒙古族音樂,感受蒙古族音樂,達到更好的演唱目的。激發學生對蒙古草原的熱愛。
因此,我將本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看草原——聽草原——說草原——跳草原——唱草原
一、看草原
為了突出音樂課的特點,同時給學生一個對歌曲旋律的初步印象,我選用情境教學法,并選擇本課歌曲的旋律作為進教室的曲子,輔以大草原的美麗圖畫,請學生自編動作走進教室。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緊接著,請學生看草原的天空有什么?并根據節奏來回答問題,引出本課歌曲第一句歌詞“藍藍天空飛彩霞”。這一環節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節奏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
二、聽草原
播放小羊和老牛的聲音請學生模仿,并分辨聲音的高低,結合歌曲中的6-6模唱,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部分。
三、說草原
請學生說說對蒙古族的了解。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體驗民俗表現草原時,采用本課歌曲旋律做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又一次感受了歌曲旋律,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征。
四、跳草原
教師播放本課歌曲旋律,配以大草原的美麗畫面,跳蒙古族的舞蹈,使學生在觀賞教師舞蹈的同時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并隨教師一齊來表演。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完全放松動了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并在模仿牧民騎馬的過程中學習了第二句歌詞“騎上了我的小紅馬”。
五、唱草原
學唱小牧民演唱的歌,也就是歌曲的第三、四句歌詞“揮動鞭兒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通過以上環節的練習,學生不僅熟悉了歌曲旋律,而且將本首歌曲的四句歌詞也輕松的掌握了。
這時,教師再將歌曲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出來,請學生認真聽聽,再隨琴用“la”模唱,最后完整演唱。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得到了完美結合,使學生對歌曲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會演唱了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學生在準確說唱后,為歌曲配上打擊樂器,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進一步熟悉鞏固了歌曲。最后全體同學表演,將本課推向高潮結束,突出本課重點說唱并表演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最后教師加以小結結束本節音樂課。
《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學難點: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了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并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聆聽音樂,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扎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于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范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范唱,然后讓學生按節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著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松學會歌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啟發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啟發學生,表達音樂情感。并運用聲勢節奏為歌曲伴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為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四)即興創編,表現音樂
本環節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簽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么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奏,而且動作要優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由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最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束了我們本節課的蒙族之旅,緊扣“游”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束了本節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第四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2/4拍子,情緒歡快的內蒙古族民歌。旋律優美、節奏類型簡單,具有蒙古民歌深遠遼闊的韻味。通過學唱內蒙古民歌,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相關的風土民情。歌曲學唱起來并不困難,期中出現了一個大跳八度音程,學生將進行小組討論或教師指導解決。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優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并為歌曲創編動作和伴奏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
3、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集體意識,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為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難點:學生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風格特點。
教具:電子琴、多媒體、音響
教學方法:情景法、講授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嗎?先不告訴大家,一會你就知道了!我們不坐汽車不坐火車,讓我們騎上馬兒出發吧!(這時將運用多媒體播放內蒙古的風光和民俗的畫面,并以本課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師問:到站了,我們剛剛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師小結: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他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有個一年一度的盛會,叫什么嗎?那就是那達慕盛會。你知道關于那達慕盛會的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師小結:每年的七八月份蒙古族人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盛會。誰來模仿一下盛會中的3個項目。(邊展示摔跤、騎馬、射箭的圖片,邊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并為表演配上聲音。此時播放本課歌曲作為背景音樂。)
此環節我以情境法導入,提高了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在表演創編的過程中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表演欲,使之在玩中體驗民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創編過程中,采用本課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提前熟悉歌曲旋律,為下面歌曲學唱做準備。
二、學唱歌曲
(1)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善良勇敢,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讓我們祝福他們為他們獻上這首好聽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好不好?老師還為它配上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請大家一起欣賞。(生欣賞歌曲,觀看老師表演加深歌曲印象)
(2)熟悉歌詞。(由于二年級學生認識的字有限,教師將領學生讀歌詞,請大家看看有沒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
(3)學唱歌曲,感受內蒙古民歌風格特點。
①學唱歌去之前,發聲練習。
②老師范唱,學生仔細聆聽。
③師分句教唱或學生跟琴演唱。(唱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如八度音程可以分組尋找解決辦法或求助老師)
④師生對唱、學生齊唱或表演唱等形式達到熟練演唱歌曲的目的。
(4)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引導學生對歌曲加入感情處理。
由于之前導入的充分鋪墊,學唱部分占用的時間并不會太多,加上歌詞旋律簡單易記,學生掌握起來并不難。
三、拓展延伸
三個環節完成:“練一練”“比一比”“評一評”
1、學生討論按自己的方法怎樣給歌曲伴奏?引導學生用身體為歌曲伴奏打拍子。如:拍手、跺腳、拍肩膀等都可以。也可以自選一種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分組合作,邊欣賞歌曲邊為歌曲伴奏)
2、為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動作。(以小組為單位,邊唱邊為歌曲創編動作和伴奏)
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來個“擂臺賽”看看哪一組贏得大家的掌聲最多,哪組就是擂主。此時以學生互評評和師評為主,師評時多給予鼓勵。對于二年級小同學應多用肢體動作進行贊美:如:豎起大拇指,一個驚訝的表情,和滿意的微笑等等。大家參與熱情很高,氣氛達到高潮。
這部分是集情感體驗、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于前面的影響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生喜愛之情。這時已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編過程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小組比賽又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游覽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獲啊?
生舉手回:最后在播放歌曲的旋律中結束這堂快樂的音樂課。
《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 篇4
首先感謝學校提供給我這一次學習的機會,感謝我的師傅張婷老師和我們音美組的其他老師給我的寶貴建議。無論結局美好與否,對于我而言,是一次提高與積累的過程。其次這堂課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當我在進行歌曲教學時學生居然都會唱的這無謂讓我感到大吃一驚,也不是我所預料得到的。下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看法:
1、關于教材
本課以蒙古族民歌和描寫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樂曲、舞蹈構成一課,通過音樂的學習,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樂。小學課文《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二拍子,六聲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整齊,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我是人民小騎兵》是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樂曲表現了小騎兵威武活潑的揚鞭催馬的形象。
2、關于教學設計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本節課的全過程。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在教學過程中,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的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課的設計上,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我穿著蒙古服裝作為蒙古人邀請學生去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從而以去大草原貫穿全課,教學中結合多媒體,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風情,如吃、住、用的物品等,增進民族間的團結。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音樂。努力實現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在教學流程中,以“走進大草原”—“感受大草原”—“歌唱大草原”—“草原那達慕”為主線,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通過聽、說、唱、動、想、演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并完成簡單的創造性活動。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藝術實踐的過程,在活動中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良好合作意識。
3、關于音樂新課程
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學生的體驗,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在本課的設計中,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美麗的大草原,在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時,引導學生完整的聆聽,并啟發學生能夠對音樂產生自己的體會,通過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表演小學課文《草原就是我的家》,使學生感受蒙古民歌的優美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并在音樂中得到藝術的陶冶。在最后進行的綜合藝術創造活動,讓學生們自由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演,在廣闊的藝術環境中各方面的素質能夠得到培養。
4、關于我的反思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參與音樂教學,用聽、唱、跳的方法來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在活動中,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允許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創造音樂,以表達個人的情感。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如小騎兵騎馬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如何來表現?自己想辦法來創造各種音響表現;自己根據音樂來表演歌曲小學課文《草原就是我的家》、《擠奶舞》,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個性得到充分發揮,也體會到了音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