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成全一棵樹》教學教案設計(通用4篇)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成全一棵樹》教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順序。
2.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重點難點 :
在讀悟中,抓住以小樹為線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領悟人物的精神實質。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身殘志堅,又取得偉大成就的人呢? 學生交流資料
師出示相關人物圖片,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殘疾朋友非常堅強、樂觀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成全一棵樹》)
誰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學生作答,教師總結)
2.看到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誰成全了一棵樹?那是一棵怎么樣的樹?為什么要成全這棵樹?成全樹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來解答疑問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初讀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課文) (指出容易讀錯的字: 拎lī 拎水 怔zhèg 怔住 綽chuò 綽號)
2.課件出示再讀課文,掌握主要內容。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一棵樹僅僅指樹嗎?誰成全誰?這棵樹是如何被成全的?
(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還是母親。并說明理由。
3.交流預設
(1)本文講的是一位母親在春天里將幾棵樹苗栽在門前,她那有腿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快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苗茁壯成長,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2)標題語意雙關,一棵樹不僅僅指樹,還指那個殘疾了的孩子。孩子成全一棵樹(明線)母親成全孩子(暗線)。一棵“本來已經失去了資格的”“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驚心照料下,茁壯成長,“比別的樹更青春,更挺拔。”一個“一出生就殘疾”的孩子,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在母愛的滋潤下,“成了一位的作家。”無論孩子還是母親,她們作了相同的事:成全一棵樹!
(3)明確:理由充分即可,教師要引導到全文主旨上來。
三、細讀課文,品味人物情感
1.孩子成全了小樹。
(1)a“那樹苗是她丟棄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
b“孩子舉著樹苗,滿眼都是渴求。”“孩子喜悅極了……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
c“孩子小心翼翼……給他澆水”
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孩子由小樹想到自己,自己就和這棵小樹一樣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看好。同病相憐讓這個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2)a“孩子挖的坑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
B“孩子小心翼翼„„給它澆水”
c“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
d“上了學„„水塘和樹之間。”
f“那樹長得高,長得快„„撿牛糞為他。”
他精心照料小樹的同時,也在悄悄的實現著自己的心愿。他是憑著自己堅強樂觀的心態在成全著自己。
2.母親成全孩子
(1)“這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長成一棵大樹。”
(2)“這年冬天,母親做了一項龐大決定……讓這個孩子進私塾。”
為什么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又是什么促使母親作出了讓孩子上學這項重大決定的。
(學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就是這棵被丟棄的樹所牽動的母親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她為孩子的前途擔憂,所以目光是復雜的。
而母親又從①孩子本人為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②孩子天天拎著水桶認真澆樹苗;③孩子天天偷偷地給那棵樹喂牛糞。看到了孩子那顆發奮圖強的心,她要給這個孩子機會,就像給那棵小樹機會一樣。他信托孩子會像小樹一樣剛強地生長,會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她相信小樹能長大,本人的兒子也會成長。
3.課件出示: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說明了什么?(學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交代殘疾體征,后幾次的描寫能則顯示她的性格特點: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4.課件出示:你如何理解成全一顆樹?
一個孩子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為一棵大樹。母愛讓一個可能處于社會邊緣的殘疾孩子,成長為一名成功人士。無論是孩子,照舊母親,他們做了一件雷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樹,成全一個生命。
5.感受著人物的情感,帶著本人的領會配樂朗讀全文
四、回顧課文,融情入心
從孩子、母親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閃光的品質?
簡要總結:男孩形象:堅強、樂觀、執著、有恒心、
母親形象:無私、偉大、公正
五、拓展
學了課文,你有哪樣啟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要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課下的時候我們可以搜集一些身殘志堅的文章來讀一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質。
板書設計:
9 成全一棵樹
孩子 成全 一棵樹 明線 母親 成全 孩子一生 暗線 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成全一棵樹》教學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學會有一定速度的默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
2.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要屬殘奧會了。殘奧會最打動你的是什么?(運動員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其實,不只運動員,生活中有很多殘疾朋友都非常堅強、樂觀,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成全一棵樹》)誰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生:幫助人,使達到目的。)你在生活中遇到過成全別人或被別人成全的事嗎?
2.看到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誰成全了一棵樹?那是一棵怎么樣的樹?為什么要成全這棵樹?成全樹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容易讀錯的字:拎līn 拎包 拎水 拎著 怔zhèng 怔住)
2.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本文講的是一位母親在春天里將幾棵樹苗栽在門前,她那有腿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快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苗茁壯成長,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3.默讀課文,理清敘述順序。
(孩子和小樹就是文章的線索。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母親種下了幾棵樹苗,腿有殘疾的孩子也種下了那顆最小的樹苗;再寫小樹苗在孩子的護理下比其他樹苗長得更茁壯,孩子也在母親的決定下上了學;最后寫孩子取得了成功回家探親,交代了小樹苗茁壯成長和孩子能夠成才的原因。)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個感人的故事中,誰成全了誰?你從哪感受到的?為什么?畫出有關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
(1)孩子成全了小樹
“那樹苗是她丟棄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舉著樹苗,滿眼都是渴求。”(樹是有生命的。孩子由小樹想到自己,自己就和這棵小樹一樣是不被人重視的,是不被人看好的,是被認為沒什么希望的。同病相憐讓這個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生命。)
“孩子挖的坑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孩子小心翼翼……給它澆水”“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上了學……水塘和樹之間。”“那樹長得高,長得快……撿牛糞喂它。”
(為了小樹成材,孩子精心照料著它。他精心侍弄小樹的同時,也是在悄悄實現著自己的一個心愿,他是通過自己的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成全著自己。)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是什么?(第一次交代殘疾體征,后幾次則顯示他的性格特征: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2)母親成全了孩子
那孩子“一出生腿就殘疾了。”“母親望著孩子,猶豫了……“但看到孩子眼里那灼灼的目光,母親點點頭。”(母親分明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堅強不屈、看到了堅韌。)
“那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她為孩子的前途擔憂。)
(3)“這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殘疾的孩子去讀書。”究竟是什么促使母親做出這項重大決定的呢?
①孩子自己為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
②孩子每天拎著水桶認真澆樹苗;
③孩子每天偷偷地給那棵樹喂牛糞。
(以上幾點都反映了孩子堅韌頑強的個性,隱喻著他在將來的日子里可能有的奮斗精神。孩子的堅持使快要枯萎的小樹趕上了原先很壯實的樹,身殘但志堅的兒子也一定如正常人一樣成功。她相信小樹能長大,自己的兒子也會成長。偉大的母愛!)
(4)你怎樣理解成全一顆樹?
一個孩子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為一棵大樹。母愛讓一個可能處于社會邊緣的殘疾孩子,成長為一名成功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母親,他們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樹,成全一個生命。
(5)感受著人物的情感,帶著自己的體會通讀全文 。
四、拓展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要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成全一棵樹》教學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2.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情感。
3.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過程與方法:
1.熟讀課文,理清思路線索。
2.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重難點分析:
理清文章線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難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分析、討論從而突破本文重難點。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直入課題。板書《成全一棵樹》
2.就課題學生質疑。
交流預設:
(1)“成全”是什么意思?
(2)是誰成全了一棵樹?
(3)那會是一棵怎樣的樹?
(4)成全了樹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線索。
1.初讀要求:出示課件
(1)讀熟課文,讀不準的地方多讀幾遍。
(2)思考:一棵樹僅僅指樹嗎?誰成全誰?這棵樹是如何被成全的?
2.易錯讀音提示:
一拐(guǎi)一拐
枯萎(wěi) 灼(zhuó)
怔(zhèng) 乞(qǐ)求
縫(féng)制 栽(zāi)種
3.整體感知,全班交流
(1)文章的線索是:樹
(2)孩子 成全一棵樹 明線
母親 成全孩子 暗線
孩子 通過努力成全自我
三、再讀課文,體會人物性格。
1.再讀要求:出示課件
(1)默讀課文,思考:孩子和母親是怎樣的人?
(2)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文討論:如何理解文章標題。
2.交流預設:
(1)孩子:堅強、執著、有恒心、肯付出、
樂觀……
母親:無私、偉大、公正……
(2)標題語意雙關,既概括了情節內容,又彰顯了文章主旨。一棵本已經失去生存資格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 “比別的樹更青春,更挺拔”。一個“一出生腿就殘疾了”的孩子,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在母愛的滋潤下,他取得了事業的成功。無論孩子還是母親,他們做了相同的事:成全一個生命!
四、品讀課文,揣摩人物情感。
1.抓住“這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一句,聯系上下文讀出母親此時復雜的心理。出示課件
交流預設:
可以從如下三個層面進行分析。第一,如文中所述“(那棵樹)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
萎”;第二,在母親眼里“孩子是在做著一件沒
有結果,也沒有意義的事情”。第三層,這棵被
丟棄的樹牽動著母親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來腿就殘疾,她在為孩子的前途擔憂。
2.抓住“母親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一句,聯系全文,明白母親作出這項決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課件
交流預設:
“孩子自己為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孩子每天拎著水桶認真澆樹苗”、“孩子每天偷偷地給那棵樹撿牛糞喂它”等,說明孩子具有堅韌、奮斗的精神,這才是促使母親作出一項重大決定的重要原因。
3.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說明了什么?出示課件
交流預設:
第一次“一拐一拐”是為了說明孩子是個殘疾,之后的描寫能突出孩子的自強精神,表現了他堅定的意志,也表現了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大努力。
五、拓展練習。出示課件
將課文結尾進行續寫“他一下子怔住了,也明白了母親那顆充滿愛意的心。之后……”
例如:許久許久,他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跪在了母親的面前。他明白了母親。他終于明白了母親。母親的心永遠是一顆母親的心。當然,是做母親的首先懂得了自己的兒子。既然你像一棵小樹苗一樣鉆出了地皮,母親又怎么不給你一次長高長大的機會呢?而這樣的機會,就成全了一棵樹的一生!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成全一棵樹》教學教案設計 篇4
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小編整理了《成全一棵樹》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成全一棵樹》
原文:
①一個平常的春天,一位飽經風霜的母親,向別人討了幾棵樹苗。她要把它們栽在門前。
②母親栽種完畢后,她的一個孩子從門里一拐一拐地出現了,“媽媽,把這棵小樹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著一棵樹苗,那是她丟棄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點也不強壯,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親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孩子擎著那棵樹苗,滿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親望著孩子站立不穩的腿,她猶豫了。她認為孩子是在做著一件沒有結果、同樣也沒有意義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親終于點點頭——就算它最終長不成一棵大樹。
③孩子高興極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樹苗,搶著去挖樹坑。他人小力氣弱,挖得很吃力。母親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樹坑比母親挖得都大、都深。
④樹苗栽種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著水桶,給每一棵樹澆水。母親看著,心里想著,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樹苗會活過來,會長成一棵大樹。
⑤可是不久,那棵樹苗和其它樹苗一樣,也鼓出了葉子。只不過稍遲了幾天,葉片稍細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說,它活過來了,它也是一棵樹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澆樹苗。孩子是認真的。他澆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樹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親允許,他自己親手挖坑栽種的小樹苗,孩子也只澆一桶水。
⑦小樹一天一天長大。開始的時候,那棵小樹明顯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們壯實,顯得有些楚楚可憐。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趕上了它們。
⑧這一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最小的孩子也去學校讀書。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個孩子去學校讀書。孩子背著母親用布片為他縫制的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學校,可他的臉上卻是永遠像春天一樣明麗燦爛!
⑨放了學,除了做作業,孩子就澆那幾棵樹,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樹之間。春去冬來,那棵本來已經失去了生存資格的樹,比別的樹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別人送給他一個綽號:陽光。他們都叫他陽光。
⑾幾十年過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經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鄉,母親已是滿頭銀發了,兒子歸來的消息使她分外高興,這一天她早早就在門口迎接兒子。和母親同在門口的還有那幾棵樹。
⑿他是坐著一輛小轎車回來的。但他沒有讓車子進村。從村頭他就下來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遠遠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門口的樹——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樹。他看見了自己的母親。她依著樹。他的心里一熱,急急忙忙沖了過去。在那棵他親手栽種的樹下,他把他的母親摟在懷里。他發現母親是真的老了,身子輕得像一片樹葉。他叫了一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個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著母親到門外樹下的青石板上坐,陪著母親說話。有一天說起身邊的樹,他忽然神秘地說:“娘,你知道這棵樹為什么比那些長得快嗎?這里面,有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親望著已人到中年的兒子,望著他那一臉的得意,她平靜地笑了,她點點頭說:“其實娘早就知道了。那樹長得高長得快,還不是你每天半夜起來喂它一泡童子尿?開始我也納悶兒,后來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著你,看見你一邊喂它一邊說小樹快快長大吧……孩子,你知道我為什么改變了主意,讓你上學堂了嗎?就是因為我看見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樹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許久許久,他突然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跪在了母親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終于明白了母親。母親的心永遠是一顆母親的心。
《成全一棵樹》閱讀題目:
1.第4段畫線句“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請聯系上下文,品讀出母親此時復雜的目光。
2.第2、4、8、9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現了四次,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一是強調他是個殘疾孩子;二是:______。
3.認真揣摩文章標題,說說它的含義是什么?
《成全一棵樹》閱讀答案:
1.那棵樹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母親擔心它不會長大成一棵大樹;另一方面母親為殘疾孩子的未來憂慮。 (意思相符即可得滿分)
2.突出孩子的自強 (或:志堅)(回答“做事努力、有毅力、認真或執著”等均可)
3.以樹喻人。體現了小孩不向命運低頭,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及母親對他的關愛。 (意思相符即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