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精選18篇)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是*不住的。
2.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二、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nèi)。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diào)的竽。(結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shù):湊數(shù)。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xiàn)?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huán)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
。3)混的結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huán)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xiàn)?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qū)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shù)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2
之一
作者:南安市洪瀨中心小學 陳秋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欧纸M討論,理解課文。
、拼蠼M交流,切透課文。
、前鍟〗Y,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
2、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導入:同學們,你能說幾個喜歡的成語嗎?(學生交流)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語還有著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
二、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理解成語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并簡單說說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解釋成語。(課件隨機出示)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老師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小研究員,自己來尋找故事背后隱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組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齊宣王喜歡怎樣吹竽?
齊湣王喜歡怎樣吹竽?
不同喜好
結果
說明了什么
道理?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
4、南郭先生就是鉆這個空子來參加吹竽隊的,當初他看到這個告示會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樂隊里吹竽充數(shù)的, 而又不被發(fā)現(xiàn)?
出示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6、指導朗讀。
師:正是這樣,讓南郭先生在齊宣王的樂隊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時,混得了一世嗎?結果怎樣?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聽到一個個吹竽的消息時,簡直嚇呆了,嚇得怎樣?
8、誰來說說這個成語故事給你的啟示?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列舉生活中“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尋找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續(xù)編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濫竽充數(shù)
2.教師簡介“竽”
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充數(shù):湊數(shù)。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做到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讀破句。
2.學生反饋。
指名讀。
齊讀。
三、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激趣: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有趣的動畫。(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片斷)
2.動畫片看完了,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問題:
南郭先生是怎樣混進樂隊里吹竽充數(shù),而又不被發(fā)現(xiàn)?
3.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庞懻摻涣鳎好慨斞葑鄷r,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⑵討論交流: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⑶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
、傩跸矚g講排場,三百人一齊吹竽。
、谀瞎壬軙撟骷,鉆人家的空子。
過渡:南郭先生這樣弄虛作假,濫竽充數(shù),能夠長遠的呆在樂隊里嗎?讓我們再來看一段動畫片。
4.動畫片看完了,讓我們再回到課本中找一找:后來,南郭先生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齊湣王喜歡聽人一個一個地吹。)
5.請你想象一下當時他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南郭先生見此情景,他想:____________。
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
、冽R湣王 喜歡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吹給他聽。
②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讀完這個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從南郭先生和齊宣王兩個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五、成語運用。
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
六、課后延伸。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的故事?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最終總是要敗露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成語意思,體會用法。
3、展開合理想象,續(xù)寫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則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遲早是要暴露的。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齊讀。
你見過“竽”嗎?出示圖片,簡要介紹。
理解“濫”。出示字典上的3種解釋,學生根據(jù)解釋擴詞理解。
二、學習故事
1、過渡:那么濫竽充數(shù)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出示要求:讀正確,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丟字、不讀破句字。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接下來,請同學看大屏幕出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并交流。
a、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理解“總是”,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用筆畫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用一個詞來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狀態(tài)的。(裝腔作勢)
b、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走了,為什么?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指名說。
三、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你能說說從中懂得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四、拓展
1、出示文言版《濫竽充數(shù)》,學生對照課文理解意思,朗讀并背誦。
2、選擇“濫竽充數(shù)”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濫竽充數(shù):1、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有才學的人里欺騙別人。
2、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的水平不夠,只是湊數(shù)而已。
a、做買賣要按質(zhì)論價,講究信譽,不能以次充好濫竽充數(shù)。
。 )
b、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濫竽充數(shù)。( )
c、班長小紅謙虛地說:“這次我們被評為文明班級,都是全體同學干出來的,我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掛個名而已。” ( )
d、農(nóng)貿(mào)市場有一些經(jīng)營者把爛魚放到鮮魚里濫竽充數(shù)高價賣掉。
( )
五、小練筆
1、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注意寫清楚南郭先生的心理變化、動作等方面。
2、學生思考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交流。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jié)課時,首先從課題入手,理解"濫"和"竽"的意思,然后圍繞“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說明了什么”這三個問題展開,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過于啰嗦,一個問題重復了好幾次,耽誤了時間,使后面的拓展和續(xù)寫環(huán)節(jié)時間趕得太急。課堂上引導性語言和評價性語言太貧乏。
真誠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促進我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謝謝!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6
一·引入課題
1、 今天要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動畫,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師:看來你一定認真地做了預習,動畫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種樂器竽,板書“竽”,你能根據(jù)竽這個字來猜一猜這種樂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嗎?生:是用竹子做的。師:為什么?生:因為竽字是竹字頭?磥硎且呀(jīng)懂得了根據(jù)字的偏旁來猜測字的意思。師:竽字正是我們二年級學習的一類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形聲字。
2、 今天我們要學習第二則寓言板書“濫竽充數(shù)”就跟吹竽有關。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到底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相信學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檢測預習。師:昨天我們布置了預習作業(yè),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你都會認會讀了嗎?出示生字新詞。請男生讀左邊的,女生讀右邊的,互相聽一聽。
濫竽充數(shù) 裝腔作勢
待遇 講排場
腮幫 竽眼兒
演奏 繼承
一個挨一個 南 郭先生
齊宣王 齊湣王
師:我們的腮幫在哪?誰來指一指?,
師:南郭先生、齊宣王、齊湣王是這則寓言中的三個人物,通過預習你知道這三個人物中誰是吹竽的,齊宣王和齊湣王他們倆是什么關系?生:父子關系,師:誰是父親?誰是兒子?看來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jīng)自己讀懂了一些信息。
2、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則寓言吧。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正確斷句,不加字不漏字。全班齊讀。個別糾正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內(nèi)容,理清脈絡層次。
1、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知道了這則寓言講了南郭先生吹竽(板書),那么誰和誰要聽他吹竽?(齊宣王和齊湣王,板書)結果分別怎樣?(在齊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齊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請同學們邊默讀邊思考,找到書上的關鍵詞句來回答。
2、 生竽默讀反饋。師相機板書。南郭先生吹竽給齊宣王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齊湣王要聽他吹竽,他卻只好偷偷溜走了。
3、 師:課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講南郭先生吹竽給齊宣王聽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講齊湣王要聽他吹竽,他卻偷偷溜走了?焖贋g覽課文找一找。
4、 生匯報:1、2自然段講……,3、4自然段講……師:請同學們在2自然末尾畫出象這樣的雙豎線,用雙豎線這種符號就能把不同意思的兩個部分標記出來。
四、深入學習課文內(nèi)容,品詞析句,感悟寓言本義和寓意。
。ㄒ唬┟鞔_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
1、齊宣王和齊湣王都喜歡聽吹竽,南郭先生會吹竽嗎?(生:不會吹竽)請你小聲自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出直接描寫他不會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時的表現(xiàn)的相關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畫完整。
2、生匯報:其實,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演奏的時候,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3、演奏的時候,這的演奏是誰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師:是嗎?他是在演奏嗎?我們把演奏這個詞拆開看,吹竽的時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現(xiàn)在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嗎?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樣子,并沒有奏出樂曲。一起讀一讀南郭先生是怎樣演吹竽的樣子的,演奏的時候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這里有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請你圈出來,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幫(鼓著),把竽眼兒(捂著)賣命地演,你們會做這些動作嗎?我來讀這句話,你們來學一學,請女生讀,男生演。你們也會表演吹竽的樣子,請問你們會吹竽嗎?(不會),你們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卻是為了(騙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沒有奏出樂曲來啊,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書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現(xiàn)是在“裝腔作勢”,也叫裝“模作樣”。同學們可以把這個詞批注在下面。你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常常用濫竽充數(shù)來形容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他的樣子怎樣?(可笑、讓人看不起,讓人氣憤)請你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我從你的讀里感受到了你對他的嘲笑,諷刺。感受到你一點也瞧不起他。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不會吹竽,卻裝出會吹竽的樣子,卻在那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二)明確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1、既然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能混過一次又一次,在齊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齊讀第一自然段。這段的那些語句告訴我們齊宣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齊宣王這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
3、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你還從哪看出他愛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換詞讀“就有,有”只是吹竽的就有三百人,其他的軍隊、傭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這為什么是一齊,而不是一起呢?我們還把兩個字拆開分別組詞看。可以是(場面很宏大,聲音更洪亮,更能顯出他的威風)
4、出示:a齊宣王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b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fā)覺。
請你自己讀讀這兩個句子,想想這兩個句子之間是什么關系,試著用恰當?shù)脑~語把它們聯(lián)起來。
誰愿意將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
(三)感悟濫竽充數(shù)的最終下場,并從中受到啟示。
1、在齊宣王那里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能夠得到很高的待遇,混過了一次又一次,不被人發(fā)覺,為什么在齊湣王繼承王位后,卻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呢?自讀第三自然段,尋找答案。
2、生匯報: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是他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挨一個地吹給他聽。
3、師出示句子。生齊讀。理解挨,換詞。
4、聽到這個消息,南郭先生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想些什么?生交流。
5、正因為如此,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偷偷溜走了。此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傷心,無可奈何,害怕,沒有面子。這就是沒有真本事的人的下場,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
6、從南郭先生的境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做人要有真本事。
三、初步感知古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寓言故事,由一本古書《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中一篇古文改編而來的。古文就是我們的古人的寫作方式。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則濫竽充數(shù)的古文。
邊看書,邊聽讀。這古文好懂嗎?是不太好懂,和我們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不僅不好懂,而且還不太好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老師讀一句你們讀一句。
問這篇古文一共有幾句話。4句,我們剛才學的課文是4(段話),你能發(fā)現(xiàn)這4句話和4段話之間有聯(lián)系嗎?是啊,這就是我們古文的魅力,非常簡潔,精煉。這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幾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給我們總結出了做人的道理。我們可要多學習經(jīng)典,把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懂"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
2,通過新讀《濫竽充數(shù)》,從另一 -個角度發(fā)現(xiàn)"南郭先生"的可取之處.
3,組織學生辯論:正方"鄙視南郭先生",反方"欣賞南郭先生",更深一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第二則寓言,板書:濫竽充數(shù)
解題:
濫:出示解釋,選擇(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出示圖片
充數(shù):湊數(shù)
連起來說說整個詞的意思(混在吹竽隊伍里湊數(shù))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則寓言,找一找,文中哪句話能解釋這個"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眼兒,裝腔作勢,混在樂隊里充數(shù).
哪個詞語集中反映了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理解"裝腔作勢":故意裝出一種腔調(diào),作出一種姿態(tài)
找近義詞:裝模作樣
他裝出什么樣 (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
一個"裝腔作勢"反映了南郭先生的什么情況 (不會吹竽)
還有哪個詞也寫出了南郭先生是不會吹竽的,是在"濫竽充數(shù)"
混:蒙混,他是想用欺騙的手段使其他吹竽的人以及齊宣王相信他是會吹竽的.
下面聽我把這句話讀一下,仔細聽,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 (讀時故意漏掉"也"字)
你覺得這個"也"字可不可以去掉 為什么 (用上這個"也"說明南郭先生是學著別人吹竽的樣子,是裝出來的,是在裝腔作勢)
讀句子,指名讀,集體讀
出示句子: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讀句子,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裝得很像)
請你用上關聯(lián)詞語連接這兩句話.(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是因為……,……因此……等)
再連起來讀讀這兩句話
同學們,南郭先生那么善于裝腔作勢,混過了一次又一次,但最終還是落了個什么結果 請你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讀句子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1)"這個消息"指什么消息
(2)"只好逃走了"的"只好"說明了什么 (沒有別的辦法,無可奈何了)
(3)怎么會落到這結果,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么 (沒有真本事,沒有真才實學,不學無術 糊涂……)(板書這些詞語)
(4)你覺得在整個事件中,這個南郭先生還缺少一種什么品質(zhì) (誠信)(他不誠實,弄虛作假)(板書)
(5)小結:這南郭先生……,所以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鄙視.請問,你也這樣鄙視他嗎 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說為什么,從文中找依據(jù)
老師板書相應詞語:聰明 消息靈通 見風使舵 有自知之明 不以先王遺臣自居而要求照顧……
既然同學們對這個南郭先生有不同的看法,干脆我們來個辯論賽,怎么樣
板書:
正方:鄙視南郭先生 反方:欣賞南郭先生
請同學們分正反方重新就坐
辯論開始,雙方主辯手陳述觀點→雙方自由辯論→主辯手總結陳詞
三,總結,寫話
1, 同學們,剛才的辯論非常的激烈,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主見,很好.現(xiàn)在老師要對正方的同學說幾句話,你們很棒,因為你們用一雙慧眼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人性的光彩.多少年來,南郭先生都生活在人們蔑視的眼光之中.今天是善良的你們讓他重見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但是,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無論從道德上還是法律上,我們都不能弄虛作假,都不能不講誠信,所以作為少先隊員,我們不能茍同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做法,因為無論他身上有多少亮色都無法遮掩他的缺陷,無法改變不學無術的的形象,因此最終他還是不能真正成為人們喜愛,欣賞的人!
2,請同學們模仿《南轅北轍》的結尾給《濫竽充數(shù)》加個結尾
五,板書
濫竽充數(shù)
正方:鄙視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沒有真才實學(不學無術) 糊涂 不講誠信 弄虛作假
反方:欣賞南郭先生
聰明 消息靈通 有自知之明 見風使舵 不以先王遺臣自居要求照顧
六,準備工作
小黑板上寫好三個重點句
座位:三列一組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課文中的故事.
(二)過程方法:
通過課文體會文章的寓意,運用交流、合作、討論等方法,理解文章內(nèi)容,知道課文的寓意.
(三)情感態(tài)度:
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成語故事中的《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跟我一起讀讀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竽”是什么東西嗎?
師: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有關“竽”的成語故事。
二、出示目標
請看本課的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課文中的故事.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學習了課文的體會.
師:我相信,咱們五·三班的學生一定可以順利達標.
三、 第一次“先學后教”
(一)自學導航一:請同學們自己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同桌互讀 (注意在朗讀時,同桌要認真聽,發(fā)現(xiàn)讀錯的地方,及時糾正)
(二)學生先學
學生自由讀,同桌讀。
(三)老師后教
1、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大家聽聽字音讀準了嗎?)
2、師評:字音咬得真準!誰還想起來讀讀?
3、全班讀讀。
4、師范讀: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吧!
5、同桌互讀。(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再試著讀一讀,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6、師:想讀的,我們一起再讀一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四、 第二次“先學后教”
。ㄒ唬┳詫W導航二: 以小組為單位,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成員交流、討論。
(二)學生先學
1、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看書,以小組為單位, 能用自己的話講課文中的故事.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老師后教
1﹑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nèi)容.
五、 第三次“先學后教”
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5、生思考回答。
六、當堂訓練
口答題:你們在現(xiàn)實生活、學習中遇到類似濫竽充數(shù)的情況嗎?舉例說一說。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9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上語文課。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想看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動畫)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
板書:濫竽充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目的意思
結合我們剛才看到的動畫片,誰能說說你理解了這個詞語中的哪個字?哪個字還不懂?你來說一說。我知道了充數(shù)就是湊數(shù)的意思。老師告訴你們竽是一種簧管樂器,上面有小孔。誰知道濫是什么意思?看來同學們不知道,那我們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誰能說一說?濫是與實際不符,在本課引申為蒙混。誰能把整個詞語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你來說一說。不會吹竽還冒充會吹在隊伍里湊數(shù)。
三、初讀課文
1.師范讀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整個詞語的意思,那你們想不想走進課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下面錢同學們把書打開聽老師讀課文,注意一定要挺準字音。
2.生自由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節(jié)課要求認識的4個生字。
3.檢查生字
好,同學們都讀完了。昨天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預習了,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識字情況。竽,它是一個形聲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誰認識這兩個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幫”!霸隆弊峙约印翱铡弊帜睢扒弧保翱谇弧。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么部首?對,“月”字旁。以前我們也學習過許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體器官有關,像“肝”、“膽”、“脾”、“胰”、“腎”等,都是“月”字旁。這個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記住它的?三點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四、理解課文
同學們對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想想課文里寫了哪幾個人物?誰能說一說?有齊宣王、齊湣王、南郭先生。
板書:齊宣王、齊湣王、南郭先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宣王和齊湣王都愛聽吹竽,他們在聽吹竽時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齊宣王在聽吹竽時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找同學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誰能回答,齊宣王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板書:三百人齊吹。從“三百人”這個詞可以看出什么?對,人很多。“常!庇衷趺蠢斫饽兀砍3J墙(jīng)常這樣,很少改變。齊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他是一個愛講排場的人,所以我們在讀這一段時就要把齊宣王講排場的氣勢讀出來。誰能試著讀一下。正是由于齊宣王愛講排場,又很少改變聽竽方式,才給了南郭先生參加吹竽隊的機會。但他根本不會吹竽,他又是怎樣蒙混過去的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我們來看第二自然段,誰能讀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這個機會就請求參加吹竽隊,這個機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吹竽,吹不吹聽不出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目的是什么呢?因為齊宣王給他很高的待遇。誰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錢或金銀珠寶。同學們看老師這兒有一幅插圖,你能不能看出那個是南郭先生?這個是,為什么呢?因為他鼓著腮幫在那裝腔作勢。出示重點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同學們把這句話齊讀一下。看看這句話里有哪些動詞,有“吹”、“鼓”、“捂”、“混”。那鼓著腮幫是什么樣的,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下。很好,誰知道“竽眼兒”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把b腔作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樣子給別人看。誰能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其他同學給他配上朗讀。下面男生齊讀一遍,女生齊讀一遍,全體齊讀一遍,再一次體會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現(xiàn)嗎?“混”。
3.學習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還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們來看第三自然段,誰能讀一下這一段,好,齊湣王和齊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的吹給他聽。
板書: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他該怎么辦呢?
4.學習最好一段
請同學們齊讀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書:逃
那他為什么要逃走呢?因為齊湣王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吹給他聽,而他又根本不會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們在讀時應該把這種灰溜溜的感覺讀出來。
五、拓展
1.此時此刻,你想對南郭先生說點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騙人了,這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南郭先生,你還是早點學些真本領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時遇到了吹竽的同行,這時兩個人會說些什么?老師請同學們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趕緊走,齊湣王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實話告訴你我根本不會吹竽,再不走就沒命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六、總結寓意
這兩名同學表演的非常好,同學們想一下,南郭先生為什么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因為他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才實學行不行?不行。誰能說說這個寓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
板書: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會怎樣呢?
1.南郭先生從吹竽隊走了以后,靠著自己平時積攢的一些錢做起了買賣,賺了很多錢。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上學,讓他能學到真本領。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懶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都離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請了一位老師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學會了,又到吹竽隊里去學習,并且他還是吹竽隊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齊湣王發(fā)現(xiàn),齊湣王很生氣,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讀全文
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下面老師找同學把整篇課文讀一遍。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我覺得我以后再學習中應該扎扎實實的,我以前在認字時有一個兩個字認不下來,我就不認了,我以后不會那樣了。)(老師讓我們寫作文,我寫不出來,也不動腦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會認真思考。
九、全課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我們要認真辨別,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扎扎實實,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學會真本領,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十、作業(yè)
今天的作業(yè)是回到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思想〕:
1.立足本文,抓重點詞句,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術的對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充分展示成語故事學習的特質(zhì),讓學生感受其魅力,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等詞語造句。
3.運用查成語詞典和聯(lián)系課文等方法,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小黑板、詞語卡片、練習紙(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閱讀片斷)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耄褐悄芑匾?/p>
1.做游戲
2.引出課題
二、初讀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容易錯的詞,相機理解。
3.齊讀全文,檢查朗讀情況。
4.指名讀全文,其他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ò鍟耗瞎壬R宣王,齊涽王)
三、深入閱讀,明白道理。
(一)探討“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1. 聯(lián)系課后t5,交流“濫竽充數(shù)”在成語詞典中的解釋。
2. 默讀全文,看看文中哪幾句話說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劃下來,并讀一讀。
1)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
① 你讀懂了什么?
② 聯(lián)系這句話理解“濫竽充數(shù)”。
③ 指導朗讀。
2) 出示:“每當演奏時.........樣子”。
① 師范讀,生想象。
、凇∩硌,理解南郭先生的裝模做樣,并指導朗讀。
。ǘ┝私狻盀E竽充數(shù)”的不同結果。
師:在齊宣王和齊涽王時期,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結果一樣嗎?
1) 齊宣王時,“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指導朗讀)
2) 齊涽王時,逃走了。
3) 學生質(zhì)疑。
。ㄈ┩瑯拥摹盀E竽充數(shù)”,為什么前后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1. 出示:a.(齊宣王)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b.可是(齊涽王)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2. 比較一下,從哪里可以看出兩位君王的愛好截然不同?
3. 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從而獲得出現(xiàn)不同結果的原因。
。ㄋ模┛偨Y“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
1.師范讀古文。
2.自由讀,對照注釋,自己嘗試讀懂。
3.學生用現(xiàn)代的語言說說文言文的內(nèi)容。
五、選擇性作業(yè)
閱讀:《魚目混珠》
寫作:《南郭先生下崗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常態(tài)課,沒有多媒體的介入,教者希望通過深入地閱讀、冷靜地分析,使文章的內(nèi)在道理得以明晰。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通過精讀階段的三讀(一讀,探討“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二讀,了解“濫竽充數(shù)”的不同結果;三讀,理解同樣的“濫竽充數(shù)”,為什么前后會有極大差別。),逐漸走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近了故事的人物,懂得了蘊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同時,教學《成語故事》的課堂上更多成語的交流,文言文的引入,都使這節(jié)課更具有文學的魅力,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對進一步學習古典文學充滿向往和期待。
附:〔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④以
數(shù)百人。宣王死,涽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佟◇模阂环N樂器的名稱,很象現(xiàn)在的笙。
、凇√幨浚簺]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邸[:糧食倉庫。
、堋∈常╯ì):供養(yǎng),拿東西給人吃。
魚目混珠
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jīng)》,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背景
本課是郭昶老師在2002年7月全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20周年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一節(jié)課。由于課文簡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課內(nèi)拓展閱讀等豐富而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等詞的字音。
2、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述的對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相對應的古文,并能根據(jù)古文復述故事。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教學方法
從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發(fā),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寓言學習的特質(zhì),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流程
一、看圖寫詞
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shù)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交流。(出示答案:驚弓之鳥狐假虎威畫蛇添足濫竽充數(shù))齊讀成語。
4.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
二、揭題解“竽”
1.揭題。會寫“濫竽充數(shù)”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2.理解“竽”!绑摹敝傅氖鞘裁?
學生猜想,教師簡介。(出示“竽”圖,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
3.設疑。那么“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完一遍后把手舉起來繼續(xù)讀。
三、初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檢查交流。
1.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機指導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的讀音。理解“竽眼兒”。竽有眼兒,還有什么樂器有“眼兒”?“眼兒”就是小孔)
2.再讀課文。課文雖然簡短,但要真正讀通也不容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問題。(預測學生可能不懂的問題:課文寫誰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怎樣濫竽充數(shù)?隨機理解復姓“南郭”。)
四、學文明意
1.找重點句。課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學生齊讀)
2.理解重點詞。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
換詞理解。請給“裝腔作勢”換個詞。(裝模作樣)
3.看錄像練說。
1)看錄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樣裝腔作勢、怎樣充數(shù)的嗎?我們來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錄像)
2)說話練習。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根據(jù)剛才看到的畫面來說說南郭先生是怎樣裝的?怎樣充的?
3)指導朗讀。小結:同學們,“濫竽充數(shù)”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呢?指名讀描寫結果的段落。
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鏈接
1.看注釋,了解出處。
讀懂了寓言,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
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俄n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
小結:“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shù)》是怎樣寫的。)
2.讀古文,復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教師范讀古文。
2)師生對讀。我們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我們來讀一讀課文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悅之”、“廩食”“好”的意思)
3)學生齊讀。
4)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
小結: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
六、成語運用。
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
1.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
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fā)現(xiàn)《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shù)。
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但他卻濫竽充數(shù)地排在了隊伍里。
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自我謙虛)
2.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shù)”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
小結: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閱讀
1.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
2.閱讀《魚目混珠》
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jīng)》,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3.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
4.推薦“成語故事連環(huán)畫”網(wǎng)站。
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著力構建“鏈接——拓展”式語文教學,以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簡化頭緒,削枝強干,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建構以習得語言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以點輻射,利用精簡的時間開展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豐富的鏈接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以此形成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使閱讀教學從狹小的一隅走向廣闊的天地。
1、鏈接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始,讓學生看圖猜成語,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看——想——寫”的系列活動中有效檢測了學生平時的成語積累,并使學生快速進入寓言學習這一主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2、鏈接視頻材料,活化文本語言。教學中,學生對“裝腔作勢”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關鍵。在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文中的“裝腔作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內(nèi)化為語言的傾吐,這一手段的有效運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與想象,又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鋪墊。
3、鏈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點。以“注釋”為引發(fā)點,鏈接文言文的閱讀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在教學中以發(fā)展語言為目標,開展“對應——理解——復述”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接觸文言文的同時,更扎實地掌握了本文的語言,使“鏈接”形散神不散,目標明確集中。
4、鏈接語言材料,切入實際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教學中,閱讀理解帶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架起了學生理解寓意與運用成語之間的一道橋梁。這一“橋梁”拓寬了對“濫竽充數(shù)”的內(nèi)涵,豐富古義,也為學生運用成語寫句子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運用的難度,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用“濫竽充數(shù)”所寫的句子用詞貼切,內(nèi)容具體、豐富。
5、鏈接成語故事,拓寬閱讀視野。從教學時間看,閱讀《魚目混珠》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從收效看,學生只是又閱讀了一個故事,對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從課末學生顯示出的良好的學習情緒看,新的閱讀材料給了他們一個有效的刺激,而網(wǎng)站的推薦更使得課堂教學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殿堂的門,使課已盡而學未盡。
多途徑的鏈接為學習打開了一扇扇窗,但從中也發(fā)現(xiàn),這些鏈接材料均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雖然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但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強。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開展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活動,在課內(nèi)進行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在等量的學習時間內(nèi)會學得更豐富,學得更主動,使“鏈接拓展” 式教學風匯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學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2
《濫竽充數(sh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成語故事》中的第二則。本文既是一則成語故事,也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講了戰(zhàn)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許多人一起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里面湊數(shù),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泯王繼位,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只好偷偷逃跑了。從而告訴我們: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基于本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錄音機播放竽聲,引入課題。
2、整體感知寓言,聽課文錄音,圈劃書上的句子,想想“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并試著用一句話說說它的意思。
3、結合出示的問題,學習理解課文,讀讀課文,找找詞句,說說答案。
4、討論、交流,感情朗讀第一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許多人一起吹竽的場面,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第一題。
5、討論、交流,比較兩句句子的異同,感情朗讀第二、三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6、討論、交流,感情朗讀第四、五、六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南郭先生逃走的畫面,練習說話,用句式把南郭先生逃走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說具體。
7、揭示寓意: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選擇正確的寓意,簡要說說理由。
8、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針對課文重點部分適當展開想象,進行復述,并進行講評。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的道理。
2、能讀、寫、默本則寓言中的生字:濫、竽、腮、混、泯、承、脾。理解“濫竽充數(shù)”等詞語意思。
3、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加上適當?shù)南胂髲褪鲈⒀,培養(yǎng)學生想象、復述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寓言。
1、(錄音機播放竽聲)師述:這舒緩的音樂帶著我們穿過了時間隧道,回到了很久以前,我們仿佛與古人一起游園、品茶、作詩……吹奏這段音樂的主要樂器就是竽。
2、電腦課件出示“濫竽充數(shù)”,學習“竽”字。聽課文錄音,圈劃書上的句子,想想“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自學生字詞。
3、交流。
試著用一句話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4、結合討論,理解“南郭”、“戰(zhàn)國時期”。
(“南郭”和“東郭”一樣,是一個復姓。“戰(zhàn)國時期”指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具體指公元前475—前221年。)
二、學習課文。
1、結合出示問題,開展小組學習。
要求:讀讀課文,找找詞句,說說答案。
(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要參加吹竽隊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交流。
(1)討論第一題。
結合討論板書:許多人一齊吹
讀第一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許多人一齊吹竽的場面,要求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第一題。
(2)討論第二題。
結合討論,出示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問:此句與書上的原句作比較,哪句寫得好?
裝出會吹的樣子換個詞,可以用什么?
板書:裝腔作勢
指導讀原句及第二、三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畫面,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大組交流,講評。講評重點:展開想象,把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動作說具體。
問:誰愿意上來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裝腔作勢的樣子,大家給他們配上朗讀。
。4~5名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讀這個句子)
(3)討論第三題。
結合討論,板書: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只好逃走
練習讀第四、五、六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中南郭先生逃走的畫面。
練習說話,用句式把南郭逃走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說具體。
大組交流,講評。
3、揭示寓意。
。1)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小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你們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員嗎?
這一次的研究活動我們是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的,每個小組一張研究表,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課件出示)
。4)練習
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選擇正確的寓意,簡要說說理由:
濫竽充數(shù):①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有才學的人群中欺騙別人;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的水平不夠,只是湊數(shù)而已。
1、做買賣要按質(zhì)論價,講究信譽,不能以次充好濫竽充數(shù)。(② )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兒里邊濫竽充數(shù)不懂裝懂。(① )
3、班長小紅謙虛地說:“這次被評為文明班級,都是全體同學干出來的,我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掛個空名而已。 (③ )
4、德化南門農(nóng)貿(mào)菜市場有一些經(jīng)營者把爛魚放到鮮魚中濫竽充數(shù)以高價格賣出。 ( ② )
三、練習復述。
1、要求:
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針對課文重點部分適當展開想象,進行復述。
2、讓學生練習復述。
3、指名生復述,教師從是否展開想象、想象是否合理的角度講評。
4、我們一起在課堂上認真學習了課文,懂得了像南郭先生這樣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靠混過日子終究是長不了的。而且,同學們都能大膽地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真了不起。
四、全文總結。
通過學習《濫竽充數(shù)》,我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大家還創(chuàng)造性復述了課文,積累了新的課外知識。老師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感到非常高興。同時,推薦大家在課外多讀寓言,使自己更充實,更有內(nèi)涵。
五、 課后作業(yè)。
這會兒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續(xù)寫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附板書:
濫竽充數(shù)
許多人一起吹 裝腔作勢
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只好逃走
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3
1、讀通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看圖寫詞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交流,出示答案。
4、學生較對并訂正。
二、揭題解題
1、揭題:濫竽充數(shù)
2、理解“竽”
3、學生猜想,教師簡介“竽”
4、解題
三、初讀課文
過渡:那么課文講了誰濫竽充數(shù)呢?
1、全班齊讀課文
2、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1、2自然段
2、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1)齊讀句子
。2)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shù)?
。3)看圖片說句子。
。4)誰能來模仿一下他的樣子?
2、過渡:南郭先生這樣混,為什么沒被發(fā)現(xiàn)過呢?
3、思考討論。
4、小結。
五、學習3、4自然段
過渡:南郭先生這樣弄虛作假,濫竽充數(shù),能夠長遠的呆在樂隊里嗎?
1、出示小組學習單
2、交流匯報填表
3、小結
4、練習鞏固“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六、明寓意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這時兩人會怎么說?
2、假設同學們碰到了南郭先生,會怎么對他說呢?
七、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的事或人?
2、總結全文
板書:
濫竽充數(shù)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湣王 一一聽之 逃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4
在結課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學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我覺得南郭先生很聰明,他知道齊宣王愛聽眾人一起吹竽,他就混進吹竽隊里,騙過了一次又一次,后來他聽說齊泯王愛聽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就溜走了,說明他會見機行事。”其他學生聽了,有的點頭說對,也有的竊竊私語。很顯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個騙子,他在樂隊里濫竽充數(shù),騙吃騙喝,我們當然不能以贊賞的眼光去看待他的這種行為,學生的這種理解是不恰當?shù)。于是,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你們認為南郭先生是聰明的嗎?”學生們經(jīng)過了思考,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南郭先生是有點小聰明,但他的聰明用錯了地方,他用來騙人,那就是騙子,是壞人。聰明是用來贊揚一個人有智慧、有頭腦的,不能用來形容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蔽矣志o接著問:“那你覺得用什么詞來形容他比較好呢?”學生找出了狡猾、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等詞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也強調(diào)要注重學生閱讀體驗的價值取向。但是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這兩者又常常會發(fā)生沖突。如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用“聰明”這個詞來形容南郭先生,這肯定是與社會價值觀相違背的。這種時候,教師就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引向正確的價值軌道。在這里,我并沒有強壓給學生我的觀點,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討論,去發(fā)現(xiàn),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南郭先生是有點小聰明,又強調(diào)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這是狡猾、投機取巧,這種聰明要不得。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5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238
鏈接古今文化 構建立體語文
——寓言《濫 竽 充 數(shù)》教學設計
浙江奉化市實驗小學 郭昶
教學背景
本課是郭昶老師在XX年7月全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20周年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一節(jié)課。由于課文簡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課內(nèi)拓展閱讀等豐富而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等詞的字音。
2、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述的對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相對應的古文,并能根據(jù)古文復述故事。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教學方法
從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發(fā),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寓言學習的特質(zhì),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流程
一、看圖寫詞
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shù)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 交流。(出示答案:驚弓之鳥 狐假虎威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shù))齊讀成語。
4. 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
二、揭題解“竽”
1. 揭題。會寫“濫竽充數(shù)”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2. 理解“竽”!绑摹敝傅氖鞘裁?
學生猜想,教師簡介。(出示“竽”圖,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
3. 設疑。那么“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完一遍后把手舉起來繼續(xù)讀。
三、初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檢查交流。
1. 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機指導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的讀音。理解“竽眼兒”。竽有眼兒,還有什么樂器有“眼兒”?“眼兒”就是小孔)
。ǖ谝环段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充數(shù))
2. 再讀課文。課文雖然簡短,但要真正讀通也不容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問題。(預測學生可能不懂的問題:課文寫誰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怎樣濫竽充數(shù)?隨機理解復姓“南郭”。)
四、學文明意
1. 找重點句。課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學生齊讀)
2. 理解重點詞。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
換詞理解。請給“裝腔作勢”換個詞。(裝模作樣)
3. 看錄像練說。
1)看錄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樣裝腔作勢、怎樣充數(shù)的嗎?我們來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錄像)
2)說話練習。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根據(jù)剛才看到的畫面來說說南郭先生是怎樣裝的?怎樣充的?
3)指導朗讀。小結:同學們,“濫竽充數(shù)”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 明寓意。
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呢?指名讀描寫結果的段落。
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鏈接
1.看注釋,了解出處。
讀懂了寓言,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
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韓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
小結:“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shù)》是怎樣寫的。)
2.讀古文,復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教師范讀古文。
2)師生對讀。我們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我們來讀一讀課文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悅之”、“廩食”“好”的意思)
3)學生齊讀。
4)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
小結: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
六、成語運用。
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
1. 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
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fā)現(xiàn)《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shù)。
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但他卻濫竽充數(shù)地排在了隊伍里。
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自我謙虛)
2. 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shù)”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
小結: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閱讀
1. 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
2. 閱讀《魚目混珠》
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jīng)》,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3. 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
4. 推薦“成語故事連環(huán)畫”網(wǎng)站。
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著力構建“鏈接——拓展”式語文教學,以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簡化頭緒,削枝強干,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建構以習得語言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以點輻射,利用精簡的時間開展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豐富的鏈接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以此形成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使閱讀教學從狹小的一隅走向廣闊的天地。
1、鏈接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始,讓學生看圖猜成語,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看——想——寫”的系列活動中有效檢測了學生平時的成語積累,并使學生快速進入寓言學習這一主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2、鏈接視頻材料,活化文本語言。教學中,學生對“裝腔作勢”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關鍵。在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文中的“裝腔作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內(nèi)化為語言的傾吐,這一手段的有效運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與想象,又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鋪墊。
3、鏈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點。以“注釋”為引發(fā)點,鏈接文言文的閱讀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在教學中以發(fā)展語言為目標,開展“對應——理解——復述”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接觸文言文的同時,更扎實地掌握了本文的語言,使“鏈接”形散神不散,目標明確集中。
4、鏈接語言材料,切入實際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教學中,閱讀理解帶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架起了學生理解寓意與運用成語之間的一道橋梁。這一“橋梁”拓寬了對“濫竽充數(shù)”的內(nèi)涵,豐富古義,也為學生運用成語寫句子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運用的難度,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用“濫竽充數(shù)”所寫的句子用詞貼切,內(nèi)容具體、豐富。
5、鏈接成語故事,拓寬閱讀視野。從教學時間看,閱讀《魚目混珠》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從收效看,學生只是又閱讀了一個故事,對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從課末學生顯示出的良好的學習情緒看,新的閱讀材料給了他們一個有效的刺激,而網(wǎng)站的推薦更使得課堂教學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殿堂的門,使課已盡而學未盡。
多途徑的鏈接為學習打開了一扇扇窗,但從中也發(fā)現(xiàn),這些鏈接材料均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雖然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但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強。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開展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活動,在課內(nèi)進行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在等量的學習時間內(nèi)會學得更豐富,學得更主動,使“鏈接拓展”式教學風匯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學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ū窘虒W設計刊發(fā)于《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中)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充數(shù))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是*不住的。
2.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nèi)。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diào)的竽。(結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shù):湊數(shù)。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xiàn)?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huán)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
(3)混的結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huán)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xiàn)?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qū)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shù)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
2、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故事所蘊涵的道理。
3、能讀通古文,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對應的古文。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實學。
教學設想: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練習題的拓展延伸,使學生掌握濫竽充數(shù)的幾種意思,從而把課文學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掩耳盜鈴》,誰說說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
2、師:什么叫寓言?
3、師:列舉你們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篇《濫竽充數(shù)》
(師板書課題:濫竽充數(shù))
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
1、請同學們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的要求)
2、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3、理解詞語“竽眼兒”。
4、再次讀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老師讀,學生思考課文中都講了誰,他們有什么喜好?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理解詞語“排場”)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樣吹竽的?
2、看圖,圖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們覺得他的樣子可笑在哪?
(不會吹、裝腔作勢、照樣子學、作假)
3、隨機問:南郭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4、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要裝腔作勢的混在隊里充數(shù)?(女生讀課文)
5、你們想象一下是什么樣的待遇?
6、一個不會吹竽的人,卻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還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fā)覺這是為什么?
(會作假、在三百人的樂隊里、齊宣王選拔人才時制度不嚴格)
7、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男生讀課文。
2、南郭先生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南郭先生很會作假,又能獲得高待遇為什么還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詞語“只好”。
3、你能把“偷偷”換個詞嗎?
4、教師小結:像南郭先生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一世。當真相暴露時,他只好夾著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理解寓意
1、理解“濫竽充數(shù)”
2、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3、全班齊讀。
五、拓展練習,升華寓意
1、我會說。
2、我會提。
3、我會選。
六、了解出處,古今對照
1、寓言學懂了,你們知道他出自哪嗎?(介紹韓非子)
2、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自己試著讀一讀。
3、跟著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
4、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然后指名讀。
七、布置作業(yè),發(fā)揮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會怎樣?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 愛聽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沒有本領)
齊閔王 愛聽獨奏 溜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
2.學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引導學生在交流、辯論過程中逐步澄清認識,明白道理。
3.會讀會認本課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ㄒ唬┙涣髟⒀,激發(fā)情趣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教訓,課后你還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補牢”。
生:我還知道“班門弄斧”。
生:“葉公好龍”、“杯弓蛇影”。
生:“濫竽充數(shù)”。
師:你看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講呢?
生:濫竽充數(shù)就是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講述故事)
師:你很不錯,能夠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記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講給大家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準生字“濫、竽”,課件展示竽的圖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蹚褪龉适鹿膭盍藢W生自由表達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投影生詞――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 腮幫 挨個 溜走
師:你認為讀好這些生詞需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自己讀的時間)
生: 我們小組的同學在讀“濫竽充數(shù)”的時候“充”的音發(fā)不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發(fā)音時要把口圓起來,不要發(fā)“稱”的音。
生:裝腔作勢的作是作業(yè)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個的挨是一聲的,不要讀錯。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詞。
。圩R字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ㄈ┢纷x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學習問題
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想一想《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問。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能留在吹竽隊充數(shù)?
生2:南郭先生是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生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3.交流思考題:
問題1:
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人多南郭先生不會吹,也不會發(fā)現(xiàn)。
問題2:
。1)學生讀課文,教師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學生邊讀邊表演這句話。
b師引導: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學生找出“裝腔作勢”。
c(出示插圖)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樣裝腔作勢的?學生看圖自由說并朗讀此句。
。2)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弁ㄟ^對“裝腔作勢”的理解突破課文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僥幸心理]
問題3:
。1)齊?⊥踅寫刁牡娜艘桓齷灰桓齙卮蹈?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師: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生:有的時候我沒有背過課文,最怕老師一個一個的檢查了。
生:我去學鋼琴,每次老師都要單獨檢查,如果我沒有練好就很怕去上課。所以我總是抽時間練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對課文的理解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xiàn))
。ㄋ模┩卣寡由,深化寓意
師: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不會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來怎樣了呢?請你根據(jù)課文所表達的寓意展開想像
生1:后來,人們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是個騙子,齊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關 進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沒聽過吹竽的聲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給國王聽。南郭先生便又裝模作樣胡亂地吹起竽來。那國王瞇縫著雙眼,裝作懂音樂的行家,還不時指指點點地稱贊:“好!好!”(續(xù)編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風格,說明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師總結:同學這節(jié)課不僅讀懂了寓言故事,而且還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實學、有本領的人。
〖教學反思〗
1.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表達。本課復述故事、續(xù)編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還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以后生發(fā)出來的想像,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3.三年級識字教學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習慣,逐步提高主動識字能力為主,因此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識字機會,調(diào)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適當點撥、有重點地指導認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效的認字、記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