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教學設計
《濫竽充數》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成語故事》中的第二則。本文既是一則成語故事,也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講了戰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許多人一起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里面湊數,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泯王繼位,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只好偷偷逃跑了。從而告訴我們: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基于本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錄音機播放竽聲,引入課題。
2、整體感知寓言,聽課文錄音,圈劃書上的句子,想想“濫竽充數”的意思,并試著用一句話說說它的意思。
3、結合出示的問題,學習理解課文,讀讀課文,找找詞句,說說答案。
4、討論、交流,感情朗讀第一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中許多人一起吹竽的場面,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第一題。
5、討論、交流,比較兩句句子的異同,感情朗讀第二、三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6、討論、交流,感情朗讀第四、五、六句,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片《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逃走的畫面,練習說話,用句式把南郭先生逃走時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說具體。
7、揭示寓意: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選擇正確的寓意,簡要說說理由。
8、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針對課文重點部分適當展開想象,進行復述,并進行講評。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的道理。
2、能讀、寫、默本則寓言中的生字:濫、竽、腮、混、泯、承、脾。理解“濫竽充數”等詞語意思。
3、啟發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加上適當的想象復述寓言,培養學生想象、復述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寓言。
1、(錄音機播放竽聲)師述:這舒緩的音樂帶著我們穿過了時間隧道,回到了很久以前,我們仿佛與古人一起游園、品茶、作詩……吹奏這段音樂的主要樂器就是竽。
2、電腦課件出示“濫竽充數”,學習“竽”字。聽課文錄音,圈劃書上的句子,想想“濫竽充數”的意思。自學生字詞。
3、交流。
試著用一句話說說“濫竽充數”的意思。
4、結合討論,理解“南郭”、“戰國時期”。
(“南郭”和“東郭”一樣,是一個復姓。“戰國時期”指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具體指公元前475—前221年。)
二、學習課文。
1、結合出示問題,開展小組學習。
要求:讀讀課文,找找詞句,說說答案。
(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要參加吹竽隊充數?
(2)南郭先生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交流。
(1)討論第一題。
結合討論板書:許多人一齊吹
讀第一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中許多人一齊吹竽的場面,要求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第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