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精選16篇)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
片斷一:新穎的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一則寓言——
生:(一齊)掩耳盜鈴。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第二則寓言——
生:濫竽充數(shù)。
師: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濫竽充數(shù)”,第16頁,記住,是第16頁,看大家找到?jīng)]有。
(教師讀“濫竽充數(shù)”文言文。)
生:老師,這是什么呀!我看和前面的有點像。
生:我知道,這是文言文,不過,我一句也聽不懂。
師:對,老師剛才讀的就是“濫竽充數(shù)”的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的讀書人讀的、寫的都像這種文言文,像孔子的《論語》、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四大文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都是文言文,將來我們都是要讀的。
師:本文的作者韓非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離現(xiàn)在有兩千二百多年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學習由這篇文言文翻譯的譯文。第15頁,“濫竽充數(shù)”。
片斷二:扎實的雙基訓練。
(師板書課題:“濫竽充數(shù)”。)
師:“濫竽充數(shù)”這四個字,“充數(shù)”是以前學過的,那么“濫”和“竽”我們該怎樣記呢?
(生思考,沒有舉手。)
師:我提示一下“濫”減去三點水,加上——
(紅筆描“氵”。)
生:“濫”減去三點水,加上草字頭,“藍”,藍天的“藍”。
生:“濫”減去三點水,加上竹字頭,“籃”,竹籃的“籃”。
師:嗯,真不錯,這三個字都是形聲字。誰能說說“竹籃”的“籃”為什么是竹字頭呢?
生:因為竹籃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頭表示和竹子有關的意思。
師:哦,是這么回事,既然這樣,那么“竽”為什么也是竹子頭呢?
(生疑惑,想說竽可能是竹子做的,又不知竽是什么,不敢確認。)
師:我們來看課文中有一幅圖,認真看看有許多人在干什么?你就會明白為什么“竽”字也帶竹字頭。
生:圖上有許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種用竹子做的樂器,所以帶竹字頭。
師:你們觀察得真細致,那么“濫”和“竽”這兩個字大家記住了嗎?
生:(齊聲)記住了!
師:好,接下來,我們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誰愿意讀?其他同學傾聽,想想: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讀課文,同學傾聽,評價,正音。)
生: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齊宣王。
師:戰(zhàn)國時候是什么時候呢?
生:就是古時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師剛才說了,是兩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師:哦,是的,韓非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離現(xiàn)在有兩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用筆作上小問號。
(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生:“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師:什么叫“講排場”呢?我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吧?有沒有哪個詞、句子解釋了“講排場”呢?畫上線,標出來。
生:“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講排場”。
生:“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這“三百人一齊”就是“講排場”。
師:是嗎,“三百人一齊”就是“講排場”那“一齊”和“一起”有什么區(qū)別呢?好!大家一起站起來!是一起站起來!
(學生們明白了就站了起來,不明的看別人站起來,也就起來了,最后全班陸續(xù)站了起來。)
師:同學們做得真對,這就是一起站起來,下面,聽老師的口令,一齊站起來,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來。)
師:好,坐下,那齊宣王“三百人一齊吹竽”,顯示齊宣王哪——多么
(師做動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錢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也喜歡講排場,他們是怎么講排場呢?
生: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大表哥結(jié)婚,找了十輛轎車接新娘,十輛車排成一排,就像一條龍,不過,由于沒有許多客人,有的車沒坐滿,有的車空著,真是太講排場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請人幫忙請客吃飯,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沒吃完,這也講排場。
生:我姨媽的女兒,我表姐考了大學,送禮請客,下館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講排場。
師:講排場真不好,齊宣王只顧了自己面子,請三百人一齊吹竽,就要給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們吃,供他們喝,還要給他們錢。更為可氣的是,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也混在隊里充數(shù)。那他不會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從課文中找一個成語回答。
生:裝腔作勢。
師:“裝腔作勢”是什么意思,能用課文中的話回答嗎?
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
師:怎樣做的呢?我們看看圖,看誰是南郭先生?
(生看圖找南郭先生。)
師:你學南郭先生做這個動作,同學們看是不是在“裝腔作勢”。
(生做動作,同學們哄笑。)
師:你“捂”得真像,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一個字跟這個“捂”意思一樣,動作也一樣,是什么?
生:“掩”!“掩耳盜鈴”的“掩”。
師:(做動作)對!“捂”和“掩”一樣,都是提手旁,那“裝、腔、腮、勢”這幾個字該怎么記呢?
生:“裝”是形聲字,上面是裝,下面是“衣”。
生:“勢”是“熱”字去掉四點底,下面加個“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師:“腔”和“腮”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因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個部分是肉字旁變化而來的,“腔”,“口腔”,“腮”,“腮幫”有肉嗎?
(師指自己口腔,揪腮幫。)
生:(一齊)有!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關?
(師指自己的臉。)
生:(一齊)臉。
(師跺腳。)
生:(一齊)腳。
(師抬腿,用手指。)
生:(一齊)腿。
(師又手*腰,扭腰。)
生:(一齊)腰。
師:“裝腔作勢”就是裝出那種聲音,作出那種架勢。生活中,還有誰裝腔作勢地干什么?說一說,演一演。
生:早讀課上,小明正在玩,老師突然來了。小明慌忙拿起書裝腔作勢地讀。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師:(笑,用手指著)書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飯,媽媽生氣,抄起棒槌裝腔作勢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師:(笑)自己兒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師: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沒有真正的本領,他混得了一時,還能混得了一世嗎?我們接著學習三、四段。老師抽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傾聽、思考:這兩段中多出了哪個主要人物?他和齊宣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朗讀,其他同學思考。)
生:多出了一個齊湣王。
生:齊湣王不喜歡聽大家一齊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吹給他聽。
師:“一個挨一個”就是“一個接著一個地”,那南郭先生怎么辦呢?他不是不會吹嗎,要是輪到他吹,那不露餡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師:“溜”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課文中的詞語解釋。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師:對!“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不過,一定要讀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片斷三:精彩的拓展延伸。
師:學完了課文“濫竽充數(shù)”,誰能跟老師說說,“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它告訴我們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隊里充數(shù)。
生:不會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本領的人。
生:沒有真本領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告訴我們做人要有真才實學。
師: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實學。那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他溜走以后會干些什么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地想像,說一說。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種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買了一間店鋪,當了老板,做起了大買賣。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師,學習吹竽,三年后,又回來給齊湣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聽說趙王也愛聽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齊吹”,他跑到趙國又去騙趙王了。
師:同學們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課后,請大家把“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們聽。該怎樣講呢?能不能先跟小組的同學講講,再跟老師講講?
(生小組合作講故事,最后全班講故事。)
對應解析
一、課的導入。
教師深入挖掘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根據(jù)三年級學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級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巧妙地設計了導入,將文言文恰當?shù)匕才旁趯胄抡n之中,初步地讓學生接觸文言文,感受這種與平時學習不同的文體,體會中國古代文言文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這種安排恰到好處。多一分則長,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要求會讀,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級學生也還沒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則短,教師和學生如果對教材中的文言文視而不見,很明顯,違反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三年級學文言文點到為止。
二、識字教學。
三年級作為一個中年級,上承識字教學為主的低年級,下接以閱讀教學為主的高年級。識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學重點,又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為將來進入高年級自學生字打基礎。本課時,主要采用隨文分散識字的方法。識字方法多樣,比較識字,看圖理解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運用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識字,而且各種識字方法綜合交*在一起,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富于變化的識字教學蘊含在閱讀教學之中,使學生永葆積極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這節(jié)課的識字加強了本課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還加強了與上節(jié)課以及以往生字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化、整體化。呈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的不是單個的生字,而是一張結(jié)構(gòu)嚴密的生字網(wǎng)。
三、閱讀教學。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nèi)容,有很強的針對性。三年級學生,剛剛從低年級升上來,分析、概括,綜合,表達能力不強。如果讓學生就詞解詞,絕大部分學生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釋,這樣做,找起來簡單,學生很容易達成。本文重點詞語主要有三個:“講排場、裝腔作勢、溜”。教師讓學生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如“講排場”;還讓學生說一說,演一演,如“裝腔作勢”。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濃了。
四、總結(jié)延伸。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安排了兩項內(nèi)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會干些什么?二是復述課文,將這個故事講給弟弟妹妹聽,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和復述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chuàng)造,想像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而復述表達是當今社會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總是生活在某個集體之中 ,不可能遠離社會,獨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學會和別人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和主張。這兩項訓練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壓軸戲。
總評
本節(jié)課可以這樣做出評價:導入有新意,有特色,可以用“恰到好處”來形容。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訓練落實到位,不搞花架子,學習重點突出。拓展延伸更精彩,將本課時的教學推向高潮。但是,本節(jié)閱讀教學忽視了“讀”的訓練。教師的教學語言有待優(yōu)化,占用了“讀”的訓練時間。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表達恰如其分、言簡意賅。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的口語表達將是教師今后學習、鍛煉的主攻方向。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是*不住的。
2.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nèi)。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jié)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diào)的竽。(結(jié)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shù):湊數(shù)。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xiàn)?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huán)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
(3)混的結(jié)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huán)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xiàn)?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qū)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jié)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shù)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3
在結(jié)課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學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我覺得南郭先生很聰明,他知道齊宣王愛聽眾人一起吹竽,他就混進吹竽隊里,騙過了一次又一次,后來他聽說齊泯王愛聽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就溜走了,說明他會見機行事。”其他學生聽了,有的點頭說對,也有的竊竊私語。很顯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個騙子,他在樂隊里濫竽充數(shù),騙吃騙喝,我們當然不能以贊賞的眼光去看待他的這種行為,學生的這種理解是不恰當?shù)摹S谑牵野褑栴}拋給了學生:“你們認為南郭先生是聰明的嗎?”學生們經(jīng)過了思考,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結(jié)論:南郭先生是有點小聰明,但他的聰明用錯了地方,他用來騙人,那就是騙子,是壞人。聰明是用來贊揚一個人有智慧、有頭腦的,不能用來形容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我又緊接著問:“那你覺得用什么詞來形容他比較好呢?”學生找出了狡猾、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等詞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也強調(diào)要注重學生閱讀體驗的價值取向。但是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這兩者又常常會發(fā)生沖突。如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用“聰明”這個詞來形容南郭先生,這肯定是與社會價值觀相違背的。這種時候,教師就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引向正確的價值軌道。在這里,我并沒有強壓給學生我的觀點,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討論,去發(fā)現(xiàn),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南郭先生是有點小聰明,又強調(diào)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這是狡猾、投機取巧,這種聰明要不得。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4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上語文課。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想看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動畫)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
板書:濫竽充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目的意思
結(jié)合我們剛才看到的動畫片,誰能說說你理解了這個詞語中的哪個字?哪個字還不懂?你來說一說。我知道了充數(shù)就是湊數(shù)的意思。老師告訴你們竽是一種簧管樂器,上面有小孔。誰知道濫是什么意思?看來同學們不知道,那我們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誰能說一說?濫是與實際不符,在本課引申為蒙混。誰能把整個詞語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你來說一說。不會吹竽還冒充會吹在隊伍里湊數(shù)。
三、初讀課文
1.師范讀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整個詞語的意思,那你們想不想走進課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下面錢同學們把書打開聽老師讀課文,注意一定要挺準字音。
2.生自由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節(jié)課要求認識的4個生字。
3.檢查生字
好,同學們都讀完了。昨天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預習了,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識字情況。竽,它是一個形聲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誰認識這兩個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幫”。“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對,“月”字旁。以前我們也學習過許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體器官有關,像“肝”、“膽”、“脾”、“胰”、“腎”等,都是“月”字旁。這個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記住它的?三點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四、理解課文
同學們對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想想課文里寫了哪幾個人物?誰能說一說?有齊宣王、齊湣王、南郭先生。
板書:齊宣王、齊湣王、南郭先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宣王和齊湣王都愛聽吹竽,他們在聽吹竽時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齊宣王在聽吹竽時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找同學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誰能回答,齊宣王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板書:三百人齊吹。從“三百人”這個詞可以看出什么?對,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經(jīng)常這樣,很少改變。齊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他是一個愛講排場的人,所以我們在讀這一段時就要把齊宣王講排場的氣勢讀出來。誰能試著讀一下。正是由于齊宣王愛講排場,又很少改變聽竽方式,才給了南郭先生參加吹竽隊的機會。但他根本不會吹竽,他又是怎樣蒙混過去的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我們來看第二自然段,誰能讀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這個機會就請求參加吹竽隊,這個機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吹竽,吹不吹聽不出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目的是什么呢?因為齊宣王給他很高的待遇。誰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錢或金銀珠寶。同學們看老師這兒有一幅插圖,你能不能看出那個是南郭先生?這個是,為什么呢?因為他鼓著腮幫在那裝腔作勢。出示重點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同學們把這句話齊讀一下。看看這句話里有哪些動詞,有“吹”、“鼓”、“捂”、“混”。那鼓著腮幫是什么樣的,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下。很好,誰知道“竽眼兒”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裝腔作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樣子給別人看。誰能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其他同學給他配上朗讀。下面男生齊讀一遍,女生齊讀一遍,全體齊讀一遍,再一次體會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現(xiàn)嗎?“混”。
3.學習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還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們來看第三自然段,誰能讀一下這一段,好,齊湣王和齊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的吹給他聽。
板書: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他該怎么辦呢?
4.學習最好一段
請同學們齊讀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書:逃
那他為什么要逃走呢?因為齊湣王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吹給他聽,而他又根本不會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們在讀時應該把這種灰溜溜的感覺讀出來。
五、拓展
1.此時此刻,你想對南郭先生說點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騙人了,這樣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南郭先生,你還是早點學些真本領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時遇到了吹竽的同行,這時兩個人會說些什么?老師請同學們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趕緊走,齊湣王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實話告訴你我根本不會吹竽,再不走就沒命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六、總結(jié)寓意
這兩名同學表演的非常好,同學們想一下,南郭先生為什么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因為他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才實學行不行啊?不行。誰能說說這個寓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
板書: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會怎樣呢?
1.南郭先生從吹竽隊走了以后,靠著自己平時積攢的一些錢做起了買賣,賺了很多錢。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上學,讓他能學到真本領。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懶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都離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請了一位老師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學會了,又到吹竽隊里去學習,并且他還是吹竽隊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齊湣王發(fā)現(xiàn),齊湣王很生氣,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讀全文
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下面老師找同學把整篇課文讀一遍。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我覺得我以后再學習中應該扎扎實實的,我以前在認字時有一個兩個字認不下來,我就不認了,我以后不會那樣了。)(老師讓我們寫作文,我寫不出來,也不動腦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會認真思考。
九、全課總結(jié)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我們要認真辨別,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扎扎實實,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學會真本領,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十、作業(yè)
今天的作業(yè)是回到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5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41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二
南安市洪瀨中心小學 陳秋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充數(shù))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6
《濫竽充數(shù)》說課稿
《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竽,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取報酬,齊宣王的兒子繼位后他怕敗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這個故事諷刺沒有真正本領、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時,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設計續(xù)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之后發(fā)出來的想象,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
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展現(xiàn)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課堂上利用教材展開的語文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樂于學、樂于嘗試。如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了學生學習的最大積極性,反復朗讀使學生體會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結(jié)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加以運用,加深對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中學到寓言學習的方法。
本節(jié)課中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學生討論交流時,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意識不強。由于授課時學生比較緊張,學生思維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躍,學生沒有很好的發(fā)表自己獨創(chuàng)的見解。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這節(jié)課使我進一步明確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將使這種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7
《濫竽充數(shù)》教學反思
《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竽,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取報酬,齊宣王的兒子繼位后他怕敗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這個故事諷刺沒有真正本領、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時,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設計續(xù)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之后發(fā)出來的想象,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
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展現(xiàn)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課堂上利用教材展開的語文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樂于學、樂于嘗試。如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了學生學習的最大積極性,反復朗讀使學生體會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結(jié)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加以運用,加深對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中學到寓言學習的方法。
本節(jié)課中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學生討論交流時,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意識不強。由于授課時學生比較緊張,學生思維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躍,學生沒有很好的發(fā)表自己獨創(chuàng)的見解。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這節(jié)課使我進一步明確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將使這種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
《濫竽充數(shù)》教學反思
《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取報酬,齊湣王繼位后他怕敗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這個故事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再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教學本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導入中讓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形象語言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huán)節(jié)時,我將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jié),最后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里混的?為什么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fā)現(xiàn)呢?后來他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最后在我的引導下師生共同來揭示寓意。體現(xiàn)了教學的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整節(jié)課我覺得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學生積極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我覺得還不夠理想,老師的語言顯得比較貧乏,缺乏對學生指導性的評價,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三年級語文《濫竽充數(shù)》教學反思
1、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濫竽充數(shù)》這則語言時,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設計復述故事、續(xù)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之后發(fā)出來的想象,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
2、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展現(xiàn)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3、課堂上利用教材展開的語文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樂于學、樂于嘗試。如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了學生學習的最大積極性,反復朗讀使學生體會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結(jié)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加以運用,加深對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中學到寓言學習的方法。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
2.學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引導學生在交流、辯論過程中逐步澄清認識,明白道理。
3.會讀會認本課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寓言,激發(fā)情趣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教訓,課后你還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補牢”。
生:我還知道“班門弄斧”。
生:“葉公好龍”、“杯弓蛇影”。
生:“濫竽充數(shù)”。
師:你看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講呢?
生:濫竽充數(shù)就是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講述故事)
師:你很不錯,能夠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記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講給大家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準生字“濫、竽”,課件展示竽的圖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復述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投影生詞――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 腮幫 挨個 溜走
師:你認為讀好這些生詞需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自己讀的時間)
生: 我們小組的同學在讀“濫竽充數(shù)”的時候“充”的音發(fā)不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發(fā)音時要把口圓起來,不要發(fā)“稱”的音。
生:裝腔作勢的作是作業(yè)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個的挨是一聲的,不要讀錯。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詞。
[識字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三)品讀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學習問題
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想一想《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問。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能留在吹竽隊充數(shù)?
生2:南郭先生是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生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3.交流思考題:
問題1:
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人多南郭先生不會吹,也不會發(fā)現(xiàn)。
問題2:
(1)學生讀課文,教師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學生邊讀邊表演這句話。
b師引導: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學生找出“裝腔作勢”。
c(出示插圖)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樣裝腔作勢的?學生看圖自由說并朗讀此句。
(2)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通過對“裝腔作勢”的理解突破課文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僥幸心理]
問題3:
(1)齊?⊥踅寫刁牡娜艘桓齷灰桓齙卮蹈?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師: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生:有的時候我沒有背過課文,最怕老師一個一個的檢查了。
生:我去學鋼琴,每次老師都要單獨檢查,如果我沒有練好就很怕去上課。所以我總是抽時間練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對課文的理解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xiàn))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師: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不會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來怎樣了呢?請你根據(jù)課文所表達的寓意展開想像
生1:后來,人們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是個騙子,齊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關 進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沒聽過吹竽的聲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給國王聽。南郭先生便又裝模作樣胡亂地吹起竽來。那國王瞇縫著雙眼,裝作懂音樂的行家,還不時指指點點地稱贊:“好!好!”(續(xù)編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風格,說明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師總結(jié):同學這節(jié)課不僅讀懂了寓言故事,而且還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實學、有本領的人。
〖教學反思〗
1.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表達。本課復述故事、續(xù)編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還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以后生發(fā)出來的想像,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3.三年級識字教學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習慣,逐步提高主動識字能力為主,因此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識字機會,調(diào)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適當點撥、有重點地指導認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效的認字、記字方法。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9
生自學《買櫝還珠》和《畫蛇添足》,從而達到不待老師講,學生自能讀書的境界。
教學《濫竽充數(shù)》我采用三步閱讀教學法,讓創(chuàng)新思維寓于在語文教學中。
第一步:自主學習,埋下“創(chuàng)新”種子。
自主學習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時,要讀熟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到朗朗上口為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五年級學生字詞教學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學生提筆忘字,生字回生相當嚴重。在自學生字詞時,學生對一些易錯的字會想出不同的辦法來記住它們,如:“濫”擴成“泛濫成災”、“濫用職權(quán)”,“竽”與“宇”與“芋”比較組詞,“裝飾”找近義詞“裝扮”等。學生通過形近字或同音字的組詞、擴詞,換部件或拼部件,找近、反義詞,編故事等方法,既記住了字形,了解了詞義,又積累了詞匯,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學生自主學習,掃除了閱讀障礙,又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
第二步: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當學生對課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讓學生按照學習單合作學習。
學習單:1、邊讀邊質(zhì)疑問難。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寓意,受到什么啟發(fā)。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學生的質(zhì)疑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想象思維得到了發(fā)展。有學生問:①“南郭先生為什么敢冒著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shù)?能不能說他很勇敢?”②“南郭先生為什么濫竽充數(shù)還能得到很高的待遇呢?”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關鍵要讓學生明白,怎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的一、二兩節(jié),再進行小組討論,要從課文的內(nèi)容中找到答案。同學們思維活躍,答案很多。最后老師再幫助學生歸納。從課文的第一節(jié)中得出①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敢來濫竽充數(shù),主要原因是,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吹竽隊就有300人,常叫300人一齊吹,容易混。南郭先生抓住了昏君齊宣王的這個弱點,敢冒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shù),不能說他是勇敢,只能說他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再從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中和聯(lián)系上文得出②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裝得太像了,鼓著腮幫,捂著竽眼,而齊宣王只知道講排場,根本不管誰會誰不會,所以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濫竽充數(shù)”的原因和經(jīng)過也迎刃而解了。學生讀懂了課文,借助課文內(nèi)容加上豐富的想象對課文理解得很透徹。由此看出學生的知識是要通過學生積極的豐富的想象而獲得。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又設疑同時也為概括寓意作鋪墊:你們認為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專*欺騙假冒過日子的人。最后再從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結(jié)果,學生不難得出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沒有真才實學,*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0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238
鏈接古今文化 構(gòu)建立體語文
——寓言《濫 竽 充 數(shù)》教學設計
浙江奉化市實驗小學 郭昶
教學背景
本課是郭昶老師在XX年7月全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20周年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一節(jié)課。由于課文簡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課內(nèi)拓展閱讀等豐富而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等詞的字音。
2、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述的對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相對應的古文,并能根據(jù)古文復述故事。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教學方法
從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發(fā),鏈接古今文化,構(gòu)建立體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寓言學習的特質(zhì),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fā)展。
教學流程
一、看圖寫詞
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shù)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 交流。(出示答案:驚弓之鳥 狐假虎威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shù))齊讀成語。
4. 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
二、揭題解“竽”
1. 揭題。會寫“濫竽充數(shù)”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學生猜想,教師簡介。(出示“竽”圖,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
3. 設疑。那么“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完一遍后把手舉起來繼續(xù)讀。
三、初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檢查交流。
1. 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機指導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的讀音。理解“竽眼兒”。竽有眼兒,還有什么樂器有“眼兒”?“眼兒”就是小孔)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充數(shù))
2. 再讀課文。課文雖然簡短,但要真正讀通也不容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問題。(預測學生可能不懂的問題:課文寫誰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怎樣濫竽充數(shù)?隨機理解復姓“南郭”。)
四、學文明意
1. 找重點句。課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學生齊讀)
2. 理解重點詞。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
換詞理解。請給“裝腔作勢”換個詞。(裝模作樣)
3. 看錄像練說。
1)看錄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樣裝腔作勢、怎樣充數(shù)的嗎?我們來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錄像)
2)說話練習。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根據(jù)剛才看到的畫面來說說南郭先生是怎樣裝的?怎樣充的?
3)指導朗讀。小結(jié):同學們,“濫竽充數(shù)”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 明寓意。
這樣做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指名讀描寫結(jié)果的段落。
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鏈接
1.看注釋,了解出處。
讀懂了寓言,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
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韓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
小結(jié):“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shù)》是怎樣寫的。)
2.讀古文,復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教師范讀古文。
2)師生對讀。我們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我們來讀一讀課文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悅之”、“廩食”“好”的意思)
3)學生齊讀。
4)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
小結(jié):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
六、成語運用。
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
1. 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
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fā)現(xiàn)《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shù)。
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但他卻濫竽充數(shù)地排在了隊伍里。
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自我謙虛)
2. 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shù)”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
小結(jié):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閱讀
1. 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
2. 閱讀《魚目混珠》
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jié)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jīng)》,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3. 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
4. 推薦“成語故事連環(huán)畫”網(wǎng)站。
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著力構(gòu)建“鏈接——拓展”式語文教學,以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簡化頭緒,削枝強干,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建構(gòu)以習得語言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以點輻射,利用精簡的時間開展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豐富的鏈接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以此形成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使閱讀教學從狹小的一隅走向廣闊的天地。
1、鏈接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始,讓學生看圖猜成語,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看——想——寫”的系列活動中有效檢測了學生平時的成語積累,并使學生快速進入寓言學習這一主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2、鏈接視頻材料,活化文本語言。教學中,學生對“裝腔作勢”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關鍵。在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文中的“裝腔作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內(nèi)化為語言的傾吐,這一手段的有效運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與想象,又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鋪墊。
3、鏈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點。以“注釋”為引發(fā)點,鏈接文言文的閱讀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在教學中以發(fā)展語言為目標,開展“對應——理解——復述”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接觸文言文的同時,更扎實地掌握了本文的語言,使“鏈接”形散神不散,目標明確集中。
4、鏈接語言材料,切入實際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教學中,閱讀理解帶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架起了學生理解寓意與運用成語之間的一道橋梁。這一“橋梁”拓寬了對“濫竽充數(shù)”的內(nèi)涵,豐富古義,也為學生運用成語寫句子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運用的難度,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用“濫竽充數(shù)”所寫的句子用詞貼切,內(nèi)容具體、豐富。
5、鏈接成語故事,拓寬閱讀視野。從教學時間看,閱讀《魚目混珠》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從收效看,學生只是又閱讀了一個故事,對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從課末學生顯示出的良好的學習情緒看,新的閱讀材料給了他們一個有效的刺激,而網(wǎng)站的推薦更使得課堂教學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殿堂的門,使課已盡而學未盡。
多途徑的鏈接為學習打開了一扇扇窗,但從中也發(fā)現(xiàn),這些鏈接材料均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雖然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但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強。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開展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活動,在課內(nèi)進行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在等量的學習時間內(nèi)會學得更豐富,學得更主動,使“鏈接拓展”式教學風匯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學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本教學設計刊發(fā)于《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中)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充數(shù))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1
下面我就陳老師上的這節(jié)《濫竽充數(shù)》談點個人的感受,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專家、領導批評指正。
陳老師上的這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清楚,設計精巧,講練恰當。她從課題入手,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加強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處處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觀,縱觀整節(jié)課,我覺得有如下一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陳老師上課時語言精練,簡潔明了,語速適中,富有啟發(fā)性和親和力。比如“大家來讀一讀好嗎?”用商量的語氣和學生共同走進文本,和學生一起學習,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二、教學目標明確。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1、認識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理解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并體會其中的道理;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感受。老師對過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點撥,逐步地達到以上的教學目的。
三、設計表格,化繁為簡。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填寫表格,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使學生既理清了的條理,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達到了化繁為簡的目的。
四、陳老師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能力。例如老師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怎么樣了?面對齊宣王,南郭先生是怎么想的?面對齊泯王,南郭先生又是怎么想的?你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續(xù)編故事等,這些問題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體現(xiàn)了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的課堂魅力。
五、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例如,在弄清了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后,陳老師點撥、引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情。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舉出了一些新鮮生動的例子。使學生懂得做人要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人,做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六、課件的使用,起到了直觀形象生動的作用,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動畫的欣賞,充分照顧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總之,我覺得陳老師這節(jié)課,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方法適當,手段新穎,匠心獨運,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課。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2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2、借助拼音,全班齊讀。
(二)、通讀全文
1、請同學們各自放開聲音朗讀課文。
2、還想讀嗎?不想讀的同學聽別人讀,想讀的同學請舉手,舉手的同學請站起來讀,其他的同學可以隨時加入。
3、默讀課文,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概括。
4、師板書
(口述:戰(zhàn)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取報酬,后來齊湣王繼位,他怕敗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讀課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讓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隊里充數(shù)”
①、理解“裝腔作勢”。②、他為什么要裝腔作勢?又是怎樣裝腔作勢的?
③、播放課件。④、咱們也來演一演雙簧。⑤、指導朗讀。
B、“講排場”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場?②、指導朗讀。③、你想對齊宣王說什么?
2、指導背誦
老師這兒有一、二自然段的動畫片,只是還未配音,誰愿意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據(jù)畫面變化來朗讀,可不能光盯著書本讀!)
3、南郭先生憑著“裝腔作勢”鉆了齊宣王講排場的空子,混過了一次又一次,下場如何呢?(播放課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南郭先生此時的樣子嗎?
5、此時,他會又想些什么呢?6、指導朗讀。
7、看著這位狼狽而逃的南郭先生,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呢?小組討論,然后寫在黑板上,大聲讀給在座的老師和同學聽。8、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句話?
9、用屏幕上的句式說一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盡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詞句。
10、《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在我們的生活中用途廣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會使用今天你們剛學到的成語嗎?
11、南郭先生就這樣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續(xù)編這個故事。可以講故事,可以畫連環(huán)畫,可以表演。
(四)、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shù)
混逃
(學生板書)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1、 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教后反思: 《濫竽充數(shù)》教學反思 《濫竽充數(shù)》是一個成語故事,寫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里面充數(shù)。后來齊緡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這個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 導入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回憶第一個成語《自相矛盾》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提出問題,共同歸納出為三點:1、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里混的?2、為什么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fā)現(xiàn)呢?3、后來他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 然后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jù)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并在有收獲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在區(qū)別齊宣王和齊湣王喜歡聽吹竽的不同之處時,抓住這樣兩句話:“齊宣王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齊湣王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在此基礎上理解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裝模作樣的丑態(tài),引導學生充分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現(xiàn)象,把自己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南郭先生形象描述出來,然后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zhuǎn)化為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最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弄清“濫竽充數(shù)” 的意思,啟發(fā)他們練習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領悟故事的寓意。 整節(jié)課學生能夠大膽發(fā)揮想象,積極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非常積極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總結(jié)寓意的時候,學生的表達不夠準確、完整。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4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寓言所述的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故事,體會故事所蘊涵的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組織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說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從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必須有真才實學,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難點、關鍵
1.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搜集到的有關《韓非子》的資料。
3.古箏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種文章的體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體是寓言。同學們喜歡讀寓言故事嗎?為什么?(因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不要花很多的時間;趣味性強,每則寓言都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2、教師趁機簡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備勸喻、諷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種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
3、教師板書課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是《濫竽充數(shù)》,那么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它勸喻或諷刺的是什么呢?
(通過從文章體載入手,激起學生對寓言這種文體的回憶。然后教師設置疑問導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
2、教師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借助工具書和文中注釋,理解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圍繞問題,學生分組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
(2)、教師指導朗讀節(jié)湊。
(3)、教師播放古箏音樂,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5、檢查學生對字詞和句子的理解情況。
(1)、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一起解決。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課文的理解。
(以讀為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讓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讓學生分組學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教師導: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1)、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組學習,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
四、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
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怎樣聽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請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
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5、教師導:這是我們從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啟示,那我們還能
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6、教師小結(jié):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
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
們一起讀課文。
7、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表格的設計,能幫助學生有條理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教師導: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們找到過嗎?
——請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吧?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的“南郭先生”,激發(fā)學生改變
不良的行為習慣。)
六、課后延伸,續(xù)寫故事。
1、教師導: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濫竽充數(shù),他的行為是我們所
不恥的,但我們不能做無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們想不想知道他以后過得怎樣了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為起筆,續(xù)寫這個故事。
2、學生續(xù)寫故事。
附板書:
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 必一百人 裝模作樣
齊緡王 一一聽之 只好逃走
(一個人要有真才實學,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是*不住的。
2.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nèi)。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jié)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diào)的竽。(結(jié)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shù):湊數(shù)。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xiàn)?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huán)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
(3)混的結(jié)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huán)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xiàn)?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qū)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jié)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shù)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濫竽充數(shù)》教學實錄與評析 篇16
之一
作者:南安市洪瀨中心小學 陳秋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