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精選14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
活動目的:
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 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 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 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 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 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2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 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并能正確表述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積木、香腸、記號筆、蠟燭等數量若干,課件,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愿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結。
師小結:哦,你們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插一插、疊一疊、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么東西粗什么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2.比較判斷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綠色積木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塊紅色的積木,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綠色的積木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藍色的積木和綠色的積木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么剛才和綠色的積木比,是紅色的積木粗,現在和藍色的積木比,紅色的積木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么?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塊積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塊最粗,哪塊最細呢?
(3)小結。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秘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3.粗細差異排序。
教師出示課件。
(1)引導幼兒認識從細到粗排序標記圖。
師:小朋友們,小眼睛看到這里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隊。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四種材料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哦。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到材料邊上去排一排。
個別提問。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排的嗎?你先怎么做?
(3)師幼共同小結從細到粗排隊的方法。
教師邊說邊操作課件。
小結:第一種方法是先找出4個圓柱體當中最細的放在最左邊,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邊,再把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按順序排好隊。第二種方法是先找出最細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細的排第二;依次只用這種方法。
4.分組操作活動。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一起來看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組圖中細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組圖中最粗和最細的物體,分別在它們下面的圓圈里涂上紅色和綠色。
材料3:提供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細到粗排排隊。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讓幼兒搓出三條不同粗細的“面條”并能從細到粗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你喜歡的材料邊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5.幼兒自由結束活動。
師:比較完粗細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廁所。小朋友們再見!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4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發展目測力、判斷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認識粗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因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
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四、活動結束:教師簡單小結。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本文擴展閱讀:細的本意是小,相對于粗。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5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數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并能正確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筷子若干、積木若干、小細棒若干。
2.彩筆若干、火腿腸三根粗細不同。
活動過程:
一、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愿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結。
師:哦,小朋友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還是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么東西粗什么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二、比較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黃色火腿腸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根黃色的火腿腸,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紅色的火腿腸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黑色的火腿腸和黃色的`火腿腸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么剛才和黑色的火腿腸比,是黃色的火腿腸粗,現在和紅色的火腿腸比,黃色的火腿腸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么?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根火腿腸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根最粗,哪根最細呢?
(3)小結:
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秘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三、桌面操作:
現在請小朋友用盤子里的物品給它們排排隊,從細到粗。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608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6
數學比較粗細—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數學:比較粗細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7
活動目標:
1、能探究出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并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系,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喜歡參與小組合作活動,在動手中體驗數學帶給我們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探究出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并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系,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為本節課的難點內容。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了解粗細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細。
3、對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質準備:
1、精美課件。
2、制作腰帶用的材料:彩紙、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小巧虎開商店”情境,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探究多種方法比較粗細并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
1、參觀商店,發現貨物的不同粗細,激發幼兒探究活動的欲望。
關鍵提問: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開業了,聽聽他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商品的粗細不同,觀察的真仔細。
2、幼兒選兩樣商品,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粗細。
關鍵提問:我們去小商店選兩樣東西,比一比哪一個粗一個細?你是怎樣發現的?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
老師小結:我們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對瓶底、套一套的方法進行比較粗細。
3、兩人合作將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進行排序。關鍵提問:現在兩個人是一組把四樣商品,排排隊吧?你是怎樣排隊的?
按照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進行排列。
教師小結:小巧虎是用了你們的方法把商品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排列整齊的。
(二)給客人爸爸媽媽寶寶制作腰帶,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系。
1、爸爸媽媽寶寶出場,激發幼兒興趣。
關鍵提問:瞧,誰來了?可是腰帶賣完了,怎么辦?我們怎么才能為他們做出一條合適的腰帶?怎樣來量一量?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條腰帶。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關鍵指導:幼兒在操作中,運用工具按照頭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3、制作腰帶后,在探究中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系。
關鍵提問:誰的腰帶最長?為什么爸爸的腰帶最長?誰的腰帶最短,為什么寶寶的腰帶最短?不長不短的腰帶是誰的?
教師小結:腰帶最長的是爸爸,因為爸爸腰最粗。腰帶最短的是寶寶,因為寶寶腰最細,不長不短的是媽媽,媽媽的腰不粗也不細。腰帶越長腰越粗,腰帶越短,腰越細,原來長度與粗細也是有關系的。
4、了解不同的測量工具。
(三)尋找并比較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樂趣。
1、你尋找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
關鍵提問: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粗粗細細的東西?
2、欣賞生活中不同粗細事物。
3、活動延伸
師:在幼兒園、家中、商場中還有很多粗細不同的東西,我們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測量方法,比較更多東西的粗細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8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2.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量是全班幼兒數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細等。
(二)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無根塑料管,帶有空心的珠子一顆。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
活動過程
1、游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棒粗細不同,所以粗的穿不進去。
2、觀察三根小棒,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根小棒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個?最細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個粗?哪個細?B和C哪個粗哪個細?為什么B小棒我們一會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小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要看他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還是細。
3、游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么排的。
(2)小結: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以比較粗細的物體。
(2)從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干和樹枝比,
5、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進一步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內物體,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并能正確表述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粗細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積木、香腸、記號筆、蠟燭等數量若干;課件ppt;幼兒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林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愿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結。
師小結:哦,你們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還是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插一插、疊一疊、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么東西粗什么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2.比較判斷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綠色積木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塊紅色的積木,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綠色的積木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藍色的積木和綠色的積木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么剛才和綠色的積木比,是紅色的積木粗,現在和藍色的積木比,紅色的積木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么?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塊積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塊最粗,哪塊最細呢?
(3)小結。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秘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3.粗細差異排序。
教師出示ppt課件。
(1)引導幼兒認識從細到粗排序標記圖。
師:小朋友們,小眼睛看到這里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隊。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四種材料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哦。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到材料邊上去排一排。
個別提問。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排的嗎?你先怎么做?
(3)師幼共同小結從細到粗排隊的方法。
教師邊說邊操作ppt課件。
小結:第一種方法是先找出4個圓柱體當中最細的放在最左邊,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邊,再把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按順序排好隊。第二種方法是先找出最細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細的排第二;依次只用這種方法。
4.分組操作活動。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一起來看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組圖中細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組圖中最粗和最細的物體,分別在它們下面的圓圈里涂上紅色和綠色。
材料3:提供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細到粗排排隊。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讓幼兒搓出三條不同粗細的“面條”并能從細到粗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你喜歡的材料邊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5.幼兒自由結束活動。
師:比較完粗細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廁所。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
(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
(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
(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3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重點: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 篇14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
(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
(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
(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