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精選13篇)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 二 課 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
一、談話導入
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二、板塊一 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出示課文簡介:“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臨死前所發生的事。”
1.這段話里有三個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是哪幾個?
2.認識字詞:西雙版納 威風凜凜 勢不可當 凝重華貴 英武豪邁 日寇 埋葬 唏噓
3.這篇課文很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3.引導學生用“有這樣一頭戰象……”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板塊二: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板塊三: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
1.交代任務:要解決這一個個疑問,我們只有走進嘎羧內心。選擇文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反復閱讀,然后在旁邊寫上你的理解或者讀后的感受。
2.學生自學。
五、交流匯報
預設1:學習“重披象鞍”
1.26年,再一次相見,課文中用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
2.讓嘎羧念念不忘的這位老朋友什么樣呀,課文在第幾自然段作了介紹?
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4.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5. 此時的嘎羧淚光閃閃,它會想____。
6.指導讀出情感: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戰場,忘不了它的戰友,忘不了它那光輝的歲月,帶著這樣的情感,讀。
六、板塊四: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評價:你已經走進了嘎羧的內心。同學們,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 (淚光閃閃,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塵)
小結:通過這動作和它的神態讓我們感受到了嘎羧豐富的情感。
預設2、學習“再回戰場”
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 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 討論交流,出示:“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4.讀,讓我們望到了清波蕩漾的滿面,而嘎羧是“凝望著”,而且是“久久凝望著”,它似乎看到什么呢?
5. 是的,想象著這樣的情景,這樣的一幕又一幕,這一句話又該怎樣讀呢?
6. 標點也是無聲的語言,你們看,“歐――”的后面是什么符號?
7. 我們讀出了聲音的震耳欲聾,那么嘎羧此時內心的情感是怎樣的呢?此時的嘎羧是佇立在昔日的戰場,發出了這樣的吼叫。從這吼叫聲中,你聽出了什么?
8. 我想,它一定忘不了這樣的一幕場景,我們一起來讀
(課件5出示: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子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此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著戰斗的激情,就象發起沖鋒的戰士一樣,煥發了青春的英姿,我們一起往后讀。生齊讀。
七、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1.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原來的模樣,原文中有這樣的介紹:嗄羧脖子歪得厲害,嘴永遠也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的淌著唾液,本來就很稀少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像脫水般,就是這樣一頭老象,重回戰場后,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讀。
2.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兩天前的樣子,文中還這樣寫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時的嗄羧,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剛才我讀的是一頭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3.26個春秋過去了,九千多個日日夜夜,嘎羧再次回到戰場,依舊心潮澎湃,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也心潮激蕩。我們再來看這段話跟剛才那段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4.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神態、聲音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嘎羧內心的情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情感的變化,正是這變化,使得我們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沖擊和震撼。
5.小結,發現寫作方法。
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八、布置作業
想一想,議一議,填一填。
1.嘎羧不會說話,可它用“一下子安靜 下來 呼呼吹去 久久摩挲 淚光閃閃 重披象鞍”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______。
2.嘎羧不會說話,可它用“繞著寨子走了三圈”這樣的舉動告訴我們 。
3.嘎羧不會說話,可透過“走了整整一夜、久久凝望打洛江面、親了又親龜形礁石”這一系列的動作,我明白它是在 。
4.嘎羧不會說話,可聽到它在打洛江邊那震耳欲聾的吼叫聲,我知道它在對( )說: 。
拓展閱讀: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斑羚飛渡》《第七只獵狗》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重披象鞍
再回戰場 動作、神態、叫聲——情感
光榮歸去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凝重、華貴、英武、氣概、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2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感受戰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了解,導入新課。
1.大象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為人類做好多事情,你能簡要地說一說嗎?
2.揭題。
3.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
4.據題提問。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讀順。
(2)理解下列生字詞,通過品讀加深理解:威風凜凜、排山倒海、勢不可當、優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別重逢、英武豪邁、泣不成聲、震耳欲聾、炯炯有神、激越悲壯、浴血搏殺
(3)思考剛才的問題
2.檢查交流;
板書: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品讀課文,感受嘎羧。
(一)認識英雄,告別村民。
1.默讀課文,找到關于象兵的介紹。
2.了解象兵抗擊日寇前的那段歷史
出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幅東亞地圖
日本是一個被大海包圍的彈丸之地。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侵占我國東北三省;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 年3 月,侵占南海群島;1941年12月,日寇占領香港;1942年,日軍侵占菲律賓、緬甸……日軍一次又一次揮舞戰刀,鐵蹄所到之處,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日軍的暴行也激起了民眾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燃遍整個東亞。
1943年,當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雙版納時,象兵們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幟。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感受那英勇慘烈的戰斗場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
3.閱讀這段文字,想象當時情景。
八十多頭戰象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槍炮聲、喊殺聲、大象的悲壯的吼叫聲回蕩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槍炮中,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倒地。日寇們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4.經過這場驚天動地的戰斗,嘎羧成了幸存下來的戰象。村民們怎樣對待這頭戰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還能想象到什么?
(正是戰象們打跑了日本鬼子,這個小村莊才免遭戰火的洗劫。村民們對嘎羧特別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邊;村民們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們讓波農丁來專門照顧它;夏天,村民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給嘎羧生起了火爐……)所有的這些都體現了村民對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書:英雄 敬仰
5.指導朗讀相關段落語句
6.村民無微不至的照顧,嘎羧看在眼里,記在心間。時光如水,歲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過去了。曾經英武豪邁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了,它舍得離開村民嗎?
7.你能根據這段話設計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嗎?(為什么要繞村走三圈?)
8.解疑。
(二)重披戰甲,回想過去
1.嘎羧在離開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當年自己曾經披掛過的象鞍。)古人說:讀書貴有疑。現在,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重披象鞍這一部分,在這段話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讀書,勾畫句子,寫問題與體會,教師巡視)
2.交流;
(1)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在這二十六年間,嘎羧為什么不去看望這位老朋友,而在臨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掛上象鞍?
(2)哪句話最能體會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 指名讀讀這句話。
② 哪些詞語打動了你的心?
③ 你能讀出嘎羧心中的那份傷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動嗎?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靜下來,可它的內心安靜嗎?(沉浸在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里)
(4)齊讀體會。
3.小結:嘎羧在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掛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為一頭戰象的輝煌與榮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戰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歸路。在這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嘎羧還做了哪些事情?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這些問題。
五、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齊讀)《最后一頭戰象》。
2.這篇課文描寫了這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標題——主要內容)
3.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重披象鞍和告別村民這兩部分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接下來的兩個部分。
二、品讀課文。
(三)打洛江畔 緬懷往事
1.自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想,有什么地方讀不懂,在書上做個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2.交流,可能有;
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互相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① 嘎羧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說話練習:嘎羧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
②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這塊礁石對嘎羧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感:也許 ;也許 ;也許 。)
③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嘎羧在大聲地說什么?戰友?鄉親?土地?)
4.此時此刻,相信嘎羧給你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們再把整段話連起來讀讀。
5.創造性復述,加深理解。(自說——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來到打洛江畔,怎么說這段話?說的時候,不但要把自己當成嘎羧,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甚至可以調整句子的順序。
6.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
(四)百象冢旁,莊嚴歸去
1.離開了打洛江,最后嘎羧來到了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對一頭老象來說,祖先留下來的象冢,不是它的歸宿嗎?
3.輕聲讀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讓你感動,讓你震驚,感到不可思議?拿起筆來,給這些句子劃上線,做上披注,寫寫你的體會。
4.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想象:此時的嘎羧是怎樣的嘎羧?(瀕臨死亡、體力不濟、疲憊……)所挖的坑的大小?
補充材料:據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來后,雖然治好了傷,卻留下了嚴重的身殘:腿瘸了,頭歪了,可就這樣一頭戰象,長途跋涉,幾天沒吃,還堅持不懈地挖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結: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哪是一頭戰象呀?這分明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帶著他的忠誠,帶著他的情義走了,這一路我們陪他走來,走得艱難卻堅定。把黑板上小詩送給他;
重披鎧甲赴歸途
憑吊戰場情義重
英雄相依共長眠
一片忠誠付青天
6.現在,我們就要離開“百象冢”了,你想對戰象嘎羧說些什么呢?
三、課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自己說的話。
做至情至性的人,發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強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強。淡泊名利,多做實事,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因此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2.齊聲朗讀
3.沈石溪還有更多這樣的作品,當你去閱讀他的作品是,你會發現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著愛情,親情,友情。像我們一樣竭盡全力地生活著,奮斗著,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這堂課希望只是一個引子,引導你們去讀更多他的作品,去學習,去思考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2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3.情感目標
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動物園中的大象我們都見過.可是你們知道大象也曾在戰場上沖殺嗎?《最后一頭戰象》就向我們講了戰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每個字都讀準,句子讀通(不能一個詞一個詞讀).
2.指名分段讀.提出認真聽的要求.評讀.
3.請5位同學比賽讀.評議.
4.學習生字:課文讀好了,看課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認識了.出示生字卡認讀.讀生字卡背后的詞語.齊讀.開火車讀.看看生字回到課文中還會不會讀.
三.抓住重點句,品讀課文.
1.找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帶著感情朗讀.
2.說一說,這些句子為什么使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預感死亡.尋找象鞍.繞寨三圈.懷念戰友.自掘象冢)
2.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4.請你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懷念戰友的場景.
三.深入分析課文.(集體討論)
1.課文中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從文中找一找,說一說對嘎羧的行為進行具體描寫有什么好處?
2.嘎羧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3.你對大象這種動物有什么新的認識?
四.作業
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橫遭倒霉、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身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協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二、速度課文,了解大意
齊讀課題。屏幕出示,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那么,作者給我們寫了哪些事呢?請打開課本帶著問題快速閱讀:
1、這頭戰象是怎么來的?
2、本課寫了關于這頭戰象的那些事情?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同學閱讀后解決問題,并隨著同學的回答進行板書:戰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戰場──埋葬自身(板書可以隨同學回答靈活應變,也可以板書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身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身的體會。
2、生提出自身不懂的字詞,小組之間討論或者借助工具書理解。
(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
3、交流自身喜歡的句子,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四、課堂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還有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身的理解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同學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同學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同學的自主學習。)
2、集體交流,感情朗讀,加深感悟。可以根據學情,重點抓住以下幾處關于嘎羧行為、神態的描寫進行朗讀感悟:
⑴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動與神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恬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句話對嘎羧的動作、神情詳細地進行了描寫,讓同學找出動作、神情的詞,采用競賽朗讀的方式,指導同學讀得深沉、讀出感動。引導同學體會到戰象對象鞍的珍愛,讀出它對過去的留戀與回味。(這段話體現出戰象懷舊、善良。)
“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這句話通過對象鞍與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抓住重要詞語(凝重華貴、英武豪邁),指導同學讀出對戰象的敬佩與贊詠。(這段話體現出戰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引導同學聯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著,它可能看到怎樣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聲里,嘎羧在呼喚什么呢?然后采用扮演朗讀的形式,把戰象對戰友的懷念,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局面無比留戀的悲壯深情讀出來。
(這段話也體現出戰象的懷舊、善良。)
⑶嘎羧在為自身挖掘墳墓的壯舉:
“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
“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引導同學想象:這頭戰象那么費勁地挖墳墓,是為了什么?它的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是在告訴人們什么?
這幾個段落要指導同學精心品讀,讀出內心的感動與敬佩。(這段話體現出戰象的堅強、忠誠。)
課文里還有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嗎?找出來請你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讀后的感受:
鼓勵同學自由表達,引導同學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對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細膩描述,贊頌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字里行間,也有更深刻的含義──它雖然只是一頭戰象,卻有著超人的情懷,這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深深思索。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評:高段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舍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評:通過聯系前面學過的課文,再次體會具體、細致的描寫體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表達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忠誠英勇堅強
[評與思:這是一篇很典型的長課文短教的范例,文章雖然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但在教學時我們則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在這一重要環節的實施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談感悟再朗讀,可以讀代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7
《最后一頭戰象》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歌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的情懷。江老師的課總體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
一、教態自然,用語親切。
在聽課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從容和溫柔的語調,這讓人感到很親切。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行為。在整節課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經驗的教師,而不是初登講臺的支教生。
二、讀寫結合,體會情感。
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三個場面,即重披象鞍、憑吊戰場、莊嚴歸去來,重點研究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歷程。然后讓學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悟嘎羧的內心世界并且寫上標注,思考這樣寫的方法和好處。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把握主線從而深入研究和探討,體現了高年級教學的深度。
三、調節課堂,學生為主。
在課程設計上,分為解讀題目、作者簡介、初讀課文、會讀會寫、概括事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具體分析語句等方面,對于一節40分鐘的課來說,內容還是很多的。到了最后的具體分析語句的環節,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也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戲沒了戲眼一樣,匆匆落幕。我覺得可以把具體分析語句這一環節放在下一節課再教學,在概括事件、思考問題這兩個環節里可以增設相應的練習、多提問學生。一節課的精彩之處不在于老師講得多好,而在于學生的表現。
《最后一頭戰象》這節課,讓我看到了同學的進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學習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三、學習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四、學習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1、找出課文中對嘎羧的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讀一讀,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9
《最后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后的輝煌和尊嚴。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并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了解嘎羧,體會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比如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并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依托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結合課后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見了什么?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仿佛在說什么?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它仿佛在呼喚什么。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0
1.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組詞等方法掌握本課生字與生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理解本課;
(3)練習快速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4) 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明白做人也要做有情有義的人。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師準備: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學生準備: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媒體:課本、課件。
教學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采用以美讀促感悟的方法,在讀中悟,再悟中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語文教學要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員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從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最后一頭 象),請齊讀。(邊讀學生邊會竊竊私語)
2.有什么意見嗎?(學生會說板書少了一個“戰”字),這有區別嗎?(學生發表意見,老師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看到過戰象打仗的場面嗎?
課文中第一段就有關于戰象的描寫,一起讀一讀。
這些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板書:威風凜凜)
4.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嘎羧。就其中的一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鄉的戰斗中他的同伴們全部犧牲了。他成了——
(齊讀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5.轉眼二十六個春秋過去了,嘎羧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臨死之前他主要做了哪三件事呢?請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披掛象鞍 重返戰場 莊嚴歸去 )
二、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記得這篇動物小說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沈石溪)那么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他臨死前做的三件事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嘎羧呢?
(一)讓我們深入學習第一個場景“披掛象鞍”。請看到課文的5-9自然段,請五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勾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學生聽讀、勾畫)
(生讀相應句子可能匯報如下)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師: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嘎羧很急切?(亢奮,輕吼著,急促地)師:“亢奮”是什么意思?(特別特別興奮)課文說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這時“輕吼著”說明它已經用盡力氣。“急促地”我們可以想到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切心情。指名有感情朗讀。
2.“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感動嗎?嘎羧的什么表情和動作讓你感動?哪些詞讓你感動?師:“久別重逢”,僅僅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嗎?象鞍是嘎羧什么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的老朋友,同生共死的老朋友)師: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師做動作,說:摩挲是什么意思?(撫摸)我們一起來久久地撫摸。它在久久摩挲時心里會想什么?(想到二十六年前的戰場,對象鞍的依依不舍)師:這是什么樣的象鞍呀?引入——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
師:對呀,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你能細細讀一讀嗎?誰來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動。師:文章說嘎羧見到老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可是內心安靜嗎?(不安靜)誰在來讀一讀?師:它見到老朋友時所有的動作都這么快嗎?它沉浸在回憶中,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誰來在讀一讀?老師也想和你們比一比。師讀。誰來和老師比一比?師:壓抑不住內心的感動了,感情多強烈呀!
師小結:對呀,嘎羧雖然老了,但它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啊!(指課題)戰爭不在,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令人感動啊!
(二)讀到“告別村民”時,哪些段落要細細品味?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象是人的老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從哪里可以看出人對象的情感深?(嘎羧……送到嘎羧嘴邊)師:老人和孩子喂香蕉、甘蔗、糯米粑粑給嘎羧吃,它為什么只喝一點水?師:有誰知道?(它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吃不下去了)師:村長為什么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師:聯系生活想一想……寄托一種哀思。師:村里人只把嘎羧當成一頭象嗎?(當成人。)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全寨是什么意思?做動作,說明快,說明人們把嘎羧當成村中一員。師:感動嗎?讀一下。從哪個地方你可以感覺到象對人的情感深?師:嘎羧為什么要走三圈?師:有誰知道?(它想看看村子,看看四周。)師:它走一圈看到村里的房屋,生活了這么多年,不舍得離開呀!又走了一圈看到那熟悉的檳榔樹,曾經有過多少歡樂呀!現在卻要走了,多么不舍呀!嘎羧又走了一圈,它看到了村民,看了看那熟悉的波農丁,他們曾經給了我多少關懷和照顧啊!可是它要走了,你能讀出這種不舍嗎?
(三)讀“重回戰場”部分,哪地方需要細細品讀?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 --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在打洛江邊做了哪些動作令你感動?(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凝望是什么意思?(長久盯著,眼睛不眨)它凝望著江面,頭腦中會想什么?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
師:它為什么要對石頭親又親?這是怎樣的石頭?
(“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師:看到石頭它就想到了戰場,同生共死的戰友啊!是它的親人啊,分別了二十六年,再見面怎能不親了又親,所以,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們要昂起頭,讀出高昂的樣子。在它生命即將垂危,它對曾經的戰場告別時發出——(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在它即將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歷程,呼喚戰友時發出—— (生讀: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 “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也許是悲傷,也許是對敵人的憤恨,也許是對戰場的憑吊。
師: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師:它太激動了,它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同學們,嘎羧整整二十六年呀,這是一個漫長的歲月呀,當它遇到委屈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媽媽訴訴苦嗎?傷心時可以像你們一樣找朋友談談心嗎?(不能。)因為它是(手指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師:它只能把二十六年的思念,傷心,孤獨深深地壓在心底,可是此時此刻再回到戰場,水還是那水,石還是那石,親人何在?它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你們的情感還能壓抑的住嗎?來,讓我們用心去讀,女同學讀第一句,男同學讀第二句,全班一起讀最后一句。
(四)感悟“與戰友長相伴”
師:太陽升到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畔,最后與戰友長眠,這部分內容哪些段落要細細品讀呢?
1、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嘎羧死了,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好像在思念戰友,也好像在向自己祖先解釋自己為什么沒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那是因為它和戰友的情意太深了,這樣的情形,我們還能把嘎羧看成一頭象嗎?誰來讀一讀。(指三名同學讀)
過渡:嘎羧終于和曾經的戰友們魂歸一體了,讓我們來讀讀最后一段。
2、“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出示課件配音、插圖及文字)
師:你覺得作者寫下這最后一句話當時心情怎樣?(傷心、激動、震驚、傷感)誰來讀一讀?師:很好,你讀得很凝重。我們一起讀。
【設計意圖】:抓住值得細細品讀的句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從而感受到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具體描寫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四、總結: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他是一位——(英雄)
同學們,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最后一頭戰象吧!他對祖國的忠誠,對戰友的深情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中!希望它在另外一個世界里,沒有孤獨,沒有遺憾……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 二 課 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
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
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思考: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同學們課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朗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字音讀通順,邊讀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生匯報:僅有嘎梭一頭戰象生存了下來。(自由發表)
師:我們同學可真會讀書了,讀了一遍課文,讀懂了這么多事,那么一定還存在一些漢字上一疑問,看黑板。
學習漢字。
三、掌握課文內容
曾經過戰火的洗禮,也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它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也有些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與哀傷,是嗎?那么這樣一頭戰象是怎樣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時光呢?請同學門快速默讀默寫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時光的這一部分課文,想一想做了幾件事?分別是哪幾件事?
生匯報:
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我們來回顧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在將要去世的時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們告別,離開寨子之后,他來到了曾經的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戰友的身邊。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時光里做了這樣幾件事?同學們,噶梭可是一頭戰象呀,我們看到它做的這寫事情之后,你有沒有感覺到驚訝,心中有沒有疑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能讀出什么疑問來,邊讀邊批畫,把自己的疑問記在書的空白處,開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這一部分。
當你讀到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提出什么問題了?
為什么臨走時重披象鞍?
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感動?有讓你特別感到的地方嗎?
還有哪個詞感覺到了?久別重逢。
僅僅是久別重逢嗎?什么樣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樣的老朋友(上戰場,并肩作戰,同生共死。說得真好。難怪噶梭見了象鞍之后是淚光閃閃,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能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對了,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是嗎?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動來。
感情讀指導。
是啊,同學們,噶梭雖然老了,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噶梭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卻依然還在,多么感人呀,同學們肯定還有很多其他的疑問,我們下節交流一下。
四 作業
畫出自己感觸深的句子,并寫批注。 完成書寫本。
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3
教學理念:情是辭的載體,在激情洋溢的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沖擊,在情感體驗中內化對語言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浴血搏殺”等詞語。
2、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話闡述大概意思。
3、在語言理解與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啟迪,并能付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內心的感動。
4、揣摩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悟對嘎羧的細致刻畫,并從中讀到它的內心世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內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啟迪與熏陶。
難點:通過快速的朗讀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說明;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嘎羧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初步了解了《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戰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戰甲來到了曾經和戰友們戰斗過的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最后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把自己莊嚴掩埋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讀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戰象——嘎羧
1、體會嘎羧的垂老。
師:嘎羧五十多歲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請生一起讀。
師: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樣的眼睛?
預設:疲憊的眼睛、無力的眼睛、渾濁的眼睛……
師:帶上你的情感再來讀。
齊讀。
2、體會波農丁的不舍。
師:看著它的眼睛,我們知道嘎羧——
師:可波農丁是怎么說的?指名若干同學讀。
出示
師: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什么了?
連起來讀這個語段。
(二)走近懷舊的戰象——嘎羧
過渡:曾經的英雄嘎羧要走黃泉路了,波農丁知道,我們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謂:英雄垂暮近黃泉(板書),于是它要在臨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師:讓我們讀讀嘎羧取回象鞍的這一部分,找到嘎羧見到象鞍時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出示,齊讀。
2、師: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這是一副怎樣的象鞍哪?
指名讀,出示,齊讀。
3、師: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久久地摩挲著,它聞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著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它的思緒隨著這氣味飄回到了過去,過去的點點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腦海里浮現。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師:看著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他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生答。
師: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而現如今卻是——英雄垂暮近黃泉,好不凄涼。
師: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這就是自己久別的老朋友啊,來讓我們走進嘎羧的內心,來讀這句話。
5、師: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
26個春秋過去,嘎羧已經垂老,可當它披掛上象鞍,卻——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 ,原來——
6、師:這象鞍就是嘎羧當年的戰甲!這戰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憶呀!
板書:重披戰甲憶當年。
7、師:此時在你面前的嘎羧還是一頭普通的大象嗎?你覺得它像——懷舊的老戰士。
三、走近激情的戰象——嘎羧
過渡:披掛上象鞍,它就要離開人們去象冢了。人們泣不成聲,在一片唏噓聲中,嘎羧開始上路。它來到了——打洛江畔。
1、師: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樣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
2、師: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著,這是它當年和戰友誓死拼殺的戰場,此時它眼中還是平靜的,清波蕩漾的江面嗎?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請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這震耳欲聾的吼叫,分明是它的——聲聲哭泣、聲聲控訴、聲聲呼喚!
嘎羧來到戰場故地緬懷戰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淚呀!
板書:故地緬懷辛酸淚
4、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它身體膨脹起來,似乎覺得——
它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仿佛要——
它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好像正面對著——
師:是呀!它現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了!
5、師:此時你眼中的嘎羧還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嗎?它是一位——激情豪邁的戰士!
請生齊讀后一句。
四、走近忠誠的戰象——嘎羧
過渡:太陽升到了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
1、師:它怎么停下來了?
師:面對著“百象冢”,面對著埋葬著八十多位戰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說什么?把它寫下來好嗎?音樂播放。
請生讀自己所寫。
2、師:“戰友啊戰友,我來了!”于是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
請生接下去讀。
3、師:嘎羧的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師:是呀!它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掘墓與他們共埋,而它的靈魂已與戰友們齊歸青天了!板書: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師: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它幾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記得自己是——戰象,它永遠都屬于它所在的團體,即使是死也要——和戰友們死在一起。
師:而它在我們心里也不再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戰士!深情的戰士!忠誠的戰士!善良的戰士!情深意重的戰士……
6、師:我們不能以什么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表達我們對它的深深懷念吧!
請生讀板書。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大象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故地緬懷辛酸淚
掘墓共埋付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