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教案(通用3篇)
小學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第七課聽賞《檳榔樹下搖網床》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二聲部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能用輕柔、深情地聲音表達歌曲情緒。
2.學會聆聽其他同學的聲音,高低聲部能整齊和諧的演繹歌曲。
教學重點:演唱二聲部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
教學難點:能用輕柔、深情地聲音表達歌曲情緒;高低聲部能整齊、和諧的演繹歌曲。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引入課題。
1.介紹歌曲:《檳榔樹下搖網床》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歌曲表現的是廣西北部灣地區漁民的生活場景,歌曲格調寧靜,舒緩,旋律優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國風情。
2.引導學生放松心情,營造寧靜的課堂氛圍,開始欣賞音樂。
3.聽完歌曲,同學們,這首歌曲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舒緩,表現一種寧靜、溫馨的畫面。)
二、進行聲音訓練。(老師講解要求,并進行示范。)
要求:
1.身體放松,深呼吸,逐步體會歌唱要有氣息的支持。
2.關于發聲方法及聲音的位置:嘗試半打哈欠,體會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頭腔有什么樣的感覺?嘗試在這樣的狀態下發聲。
3.鋼琴彈奏練聲曲,引導學生發“嗚”音,要求口型圓,發聲之前要有氣息的準備,口腔找到半打哈欠的感覺輕聲跟唱。
4.分兩聲部進行發聲訓練,要求加強合作,營造諧調,柔美的共鳴效果。
三、學唱歌曲。
1.跟琴聲分聲部學唱旋律,要求劃拍,唱準節奏。注意節奏的強弱對比,老師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學習體會。
2.朗誦歌詞,引導學生體會歌詞描述的場景,營造寧靜的氛圍,為下一步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鋪墊。
3.跟琴聲分聲部學唱歌詞。要求耳朵要靈音要準,節奏要準。
4.老師檢查學習情況,并請唱的好的同學做示范。
四、再次欣賞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加深學生對旋律的印象,對歌曲情緒的深刻體會。
五、嘗試進行兩聲部的合唱訓練。節奏音準仍是重中之重?梢赃x音準節奏較好的同學做示范,要充分發揮示范的作用。
六、小結:師:同學們,《檳榔樹下搖網床》是一首優秀的合唱歌曲,我們在演唱的時候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緒,深入體會歌曲的意境。同時要加強我們的音準,節奏的訓練。祝同學們進步!
教學反思:
教學時,高聲部活潑明快,低聲部舒緩柔和,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很容易接受。但是讓他們進行聲部合唱隊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彼此不和諧,互相躥聲部。這和學生的基礎有關,他們顯得和困難,為了把這首優秀的合唱曲完美的交給學生,我降低了難度,只唱一句——“蹦崩萌,睡吧”,學生終于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了這句合唱,興奮的笑臉發光,看的出,有了些信心,而且也喜歡上了這首歌曲。
小學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二聲部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能用輕柔、深情地聲音表達歌曲情緒。
2.學會聆聽其他同學的聲音,高低聲部能整齊、和諧的演繹歌曲。
教學重點:
演唱二聲部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
教學難點:
能用輕柔、深情地聲音表達歌曲情緒;高低聲部能整齊、和諧的演繹歌曲。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引入課題。
1.介紹歌曲:《檳榔樹下搖網床》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歌曲表現的是廣西北部灣地區漁民的生活場景,歌曲格調寧靜,舒緩,旋律優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國風情。
2.引導學生放松心情,營造寧靜的課堂氛圍,開始欣賞音樂。
3.聽完歌曲,同學們,這首歌曲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舒緩,表現一種寧靜、溫馨的畫面。)
二、進行聲音訓練。(老師講解要求,并進行示范。)
要求:
1.身體放松,深呼吸,逐步體會歌唱要有氣息的支持。
2.關于發聲方法及聲音的位置:嘗試半打哈欠,體會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頭腔有什么樣的感覺?嘗試在這樣的狀態下發聲。
3.鋼琴彈奏練聲曲,引導學生發“嗚”音,要求口型圓,發聲之前要有氣息的準備,口腔找到半打哈欠的感覺輕聲跟唱。
4.分兩聲部進行發聲訓練,要求加強合作,營造諧調,柔美的共鳴效果。
三、學唱歌曲。
1.跟琴聲分聲部學唱旋律,要求劃拍,唱準節奏。注意節奏的強弱對比,老師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學習體會。
2.朗誦歌詞,引導學生體會歌詞描述的場景,營造寧靜的氛圍,為下一步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鋪墊。
3.跟琴聲分聲部學唱歌詞。要求耳朵要靈音要準,節奏要準。
4.老師檢查學習情況,并請唱的好的同學做示范。
四、再次欣賞合唱曲《檳榔樹下搖網床》。加深學生對旋律的印象,對歌曲情緒的深刻體會。
五、嘗試進行兩聲部的合唱訓練。節奏音準仍是重中之重?梢赃x音準節奏較好的同學做示范,要充分發揮示范的作用。
六、小結:
師:同學們,《檳榔樹下搖網床》是一首優秀的合唱歌曲,我們在演唱的時候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緒,深入體會歌曲的意境。同時要加強我們的音準,節奏的訓練。祝同學們進步!
小學音樂檳榔樹下搖網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與分析歌曲《檳榔樹下搖網床》,感受音樂與生活的魅力,學生能夠積極地發現生活中的美,樹立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演唱與表現等方式,學生能夠深刻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并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知識與技能】
了解并掌握歌曲表達的情感與演唱方法,且能夠掌握分析歌曲的方法,了解“搖籃曲”這一作品體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并能夠簡單演唱歌曲。
【難點】
了解“搖籃曲”這一體裁,并掌握分析歌曲的方法。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舒伯特的作品《搖籃曲》,提問學生: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能想象出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給人溫暖、舒適、安靜的感覺,感受到一片安靜、祥和,充滿溫馨溫暖的場景。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習一首“搖籃曲”,感受這首作品的魅力。
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二)感知歌曲
1.教師簡單演唱歌曲,學生隨音樂律動。并思考: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舉手進行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稍慢,給人安靜、恬靜的感覺,非常的舒適、自然。想象到母親在為嬰兒演唱搖籃曲,呵護著自己的孩子的溫馨幸福的場面。
2.教師播放完整音頻,學生輕聲哼唱。并提問學生:歌曲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學生聆聽教師演唱,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為:歌曲通過描述夜晚的檳榔樹、大海以及網床等事物,充分烘托出媽媽希望寶貝健康成長的愿望。
(三)深入學習
1.教師請學生根據搜集資料,介紹“搖籃曲”這一體裁
學生進行介紹。
教師總結:搖籃曲,原是母親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奏型則帶搖籃的動蕩感。許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寫有這種歌曲。由于音樂平易、動人,常被改編為器樂獨奏曲。此外也有專為器樂寫的搖籃曲。
搖籃曲是抒情聲樂曲或器樂曲。描寫搖籃擺動的節奏,近似船歌,以中等速度的拍最為常見。搖籃曲源于一種形式簡單、節奏搖曳、為小孩催眠而唱的兒歌(又稱催眠歌),后來才演變為一種音樂創作體裁。
2.教師請學生在了解“搖籃曲”的形式之上,再次聆聽音樂,輕聲帶詞演唱歌曲,并思考,媽媽是怎樣表達對孩子的關愛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中的媽媽,輕輕搖晃著著網床,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給予自己的寶寶未來的期待。
3.教師請學生在歌曲旋律的基礎上,編創歌詞,想一想:如果要唱首歌給自己的媽媽,你會唱些什么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創、討論,之后請小組來進行表現。
4.教師與學生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情感。
(四)鞏固提升
教師請學生根據歌曲描繪的場景以及情感特點,用歌舞情景劇的方式,表現歌曲。并請學生以小組單位進行展示并相互評價,教師最后總結評價。
(五)小結作業
1.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并強調熱愛生活、善于發現、敢于表達的思想主旨。
2.課下請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搖籃曲”的作品,下節課進行交流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