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通用12篇)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豎笛 《茉莉花》
1.奏:豎笛 《茉莉花》
2.動:采集與分享: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
■教學目標
1. 學習用豎笛吹奏江蘇民歌《茉莉花》,并能與同學一起合奏。
2. 通過“采集與分享”活動,增強收集信息、查找資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關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知識。
■教學重點
1.“高音孔”的開閉。
2.四個音連奏要均勻、流暢。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用親切的音樂語言互致問候,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 導入:投影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找出江蘇的位置。并指出江蘇可以分為蘇南和蘇北兩個部分。教師講述:我們江蘇山水秀麗、風光明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千百年來江蘇人民在這塊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歌曲。今天,我們來欣賞一組江蘇民歌。
聽江蘇民歌,說出歌名。
1.《紫竹調》(教師用豎笛演奏)
2.《拔根蘆柴花》(聽錄音)
3.《茉莉花》(師生齊唱)
三、豎笛吹奏江蘇民歌《茉莉花》
1.分聲部學唱旋律
2.學習吹奏
(1)做“無聲”的手指練習,提示學生的同步性、協調性。
(2)試一試,吹一吹。找出學習有困難的地方。
學生討論
(3) 重點難點解決
“高音孔”的開閉,用左手拇指開閉。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音連奏”的練習。找出樂曲中四音連奏的節奏、小節,進行反復練習。
(4) 分聲部學習吹奏。
讓學生輪流演奏第一、第二聲部;
做重奏練習;
合奏。要求每一聲部的學生做到節奏整齊,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準和諧統一。
四、采集與分享: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
1.教師講故事《三大男高音聲援北京申奧》;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國民族音樂轟動維也納金色大廳。
2.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情況。
3.分析判斷指出“音樂橋”中相應的圖片。
五、總結本課,師生再見!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了解茉莉花的精神品質和音樂內涵,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視聽欣賞和對比分析作品《茉莉花》,使學生了解民歌的演唱風格、表現形式等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分析,感悟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與藝術內涵,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不同風格的茉莉花,培養學生分析和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一首流傳于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江蘇揚州的《茉莉花》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鮮花調》,歌曲通過對茉莉花的贊美,生動含蓄地表達了青年人的愛情,也被認為表露了一位少女愛花、惜花、護花的情懷及對生活的熱愛。
這首歌采用五聲調式,2/4拍,為四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具有起、承、轉、合的性質。第一、二樂句對稱方整;第三、四樂句結構壓縮,銜接緊密,一氣呵成,句尾的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旋律更為輕盈活潑,表現出一種淳樸柔美的感情。
《茉莉花》作為典型的中國民歌,18世紀末葉,曾被傳到了歐洲、南美等地并廣為流傳。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還將《茉莉花》的曲調用作歌劇《圖蘭朵》中女聲合唱的素材。流行于江蘇的《茉莉花》是人們最熟悉、旋律最優美的諸多變體中的一首。它曲調婉轉曲折、節奏均勻平穩,旋律以級進為主,極富江南民歌清秀細致的特征。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在xx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位中國小女孩站在預示著吉祥的大紅燈籠上,在億萬觀眾的注視中,唱響了一首中國民歌,我們一起來欣賞!
播放奧運會閉幕式錄像片斷。
師:你們聽出來是什么歌嗎?
生:茉莉花
師: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編導為什么選擇了《茉莉花》這首民歌?我想同學們對此也一定有疑問吧?
《茉莉花》具有濃郁的東方風情和中國特點,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并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幾首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茉莉花》,共同來了解音樂作品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質,一起去領略《茉莉花》這首歌的獨特魅力吧!
教學意圖:讓學生被這動聽的音樂和情境深深吸引。從而產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了解《茉莉花》在世界樂壇上的影響和地位。
二、進入新課: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查找的資料。
師出示相關圖片。(生介紹茉莉花的形狀、氣味,象征:潔白無暇、樸實無華)
2、欣賞不同風格的《茉莉花》。
a、聆聽江蘇民歌《茉莉花》,學生談聽后感受:優美、委婉。
b、聆聽河北民歌《茉莉花》,學生談聽后感受:剛直、爽朗。
c、聆聽東北民歌《茉莉花》,學生談聽后感受:豪爽、粗獷。
引導學生說一說三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風格上有什么特點?
并完成課本練習。
大屏幕出示:說一說三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風格上有什么特點?
東北 旋律音調夸張、風趣,體現了粗獷豪爽的風格;
江蘇 旋律音調清麗、婉轉,體現了柔美、細膩的風格;
河北 旋律音調明快,具敘述性,體現了剛直、爽朗的風格;
師: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流傳這首民歌,由于地域不同、歷史文化不同,所以歌曲的音樂風格就不盡相同。其中江蘇《茉莉花》最為著名,請同學們再來欣賞一遍,隨著這優美的旋律邊打拍子邊哼唱。
(播放教學光盤音樂,課件出示歌詞)
師:說一說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生:對茉莉花的喜愛和贊美)
你從歌詞中哪個字看出來的?(生:好)
3、欣賞不同表現形式的茉莉花,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三首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茉莉花》,接下來我們欣賞不同表現形式的《茉莉花》。
a、欣賞黑鴨子組合演唱的江蘇《茉莉花》。
生談感受。(具有時代氣息,聲音甜美,純凈感人)
b、師:除了演唱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歡這首《茉莉花》,而且經過改編,茉莉花的曲調變得更加優美、動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由中國“女子十二坊”演奏的樂曲《茉莉花》。
(播放視頻)
生談感受(同樣是一首樂曲,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教學意圖: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了解茉莉花并感受、理解音樂,增強對茉莉花的親切感,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三、欣賞不同題材的《茉莉花》。
師:茉莉花不僅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還受到全世界各國人們的青睞。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在他的歌劇《圖蘭朵》里,將《茉莉花》的旋律貫穿全劇,而這首中國民歌也隨著這部歌劇而享譽世界。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重溫當時的情景?
課件:出示《圖蘭多特》劇情介紹。
請大家快速瀏覽劇情介紹。
播放錄音:歌劇《圖蘭多特》選曲《東邊升起月亮》。
師:1998年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在北京的紫禁城與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聯袂執導了中國版的《圖蘭多特》。一起欣賞一下。
(播放錄象)
課件出示《圖蘭多特》劇照。
學生讀課本上的作者介紹。
學生談感受:《茉莉花》不僅在中國流傳,在世界音樂舞臺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師:前不久,中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舉辦了一場世界性的音樂會,在演唱會的開場,她深情的演唱了《茉莉花》,將《茉莉花》再次介紹給了全世界,現在就讓我們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大屏幕播放宋祖英演唱會實況錄象)
師:我想聽完了宋祖英的演唱,看到維也納音樂大廳的金碧輝煌,看到舞臺上除了演唱和指揮是中國人以外,所有的伴唱和伴奏都是外國人,我們此刻的心情怎樣?
生:感到心潮澎湃、為之震撼。感到驕傲和自豪。
現在就讓我們小組討論,:“宋祖英的演唱告訴我們什么,我們又有什么樣的啟示呢?
(討論開始)
師:賞宋祖英的世界性的音樂會告訴我們民歌不僅是中國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小小的茉莉花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麗,也為我們架起了通向世界的友誼之橋,它在世界舞臺上始終散發著芳香,傳播著友誼。(大屏幕出示:民歌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小結:今天能和同學們一同賞花,聽歌,老師很高興,古人云:“高興之余,當高歌一曲。”現在就讓我們用最深情的演唱,為本節音樂課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教學意圖:通過欣賞歌劇《圖蘭多特》,讓學生了解這部歌劇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欣賞宋祖英的演唱,提高學生對《茉莉花》在世界音樂舞臺地位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歌的熱愛。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理解“濃郁”等詞語。
2、了解茉莉花的特點,能寫一句話。
3、體會“我”在養花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并能讀出喜愛之情。
4、嘗試背誦第四小節。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茉莉花的特點,嘗試背誦第四小節。
2、體會“我”在養花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并能讀出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錄音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整體感知。
1、(出示圖:茉莉花)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2、學習生字“茉”
3、看看課文中的茉莉花是怎么樣的?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二、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1、(根據學生交流,出示第四小節重點句)接力朗讀,正音。
2、學習生字“蕾、綻”。
(1)“花蕾”: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了解。
(2)“綻開”:
a、查字典“綻”;
b、看圖理解。
3、學生默讀重點句,在描寫茉莉花特點的詞語上作記號。
4、聽老師范讀,進一步思考:作者究竟突出了茉莉花的哪些特點呢?根據學生交流,歸納板書:
花蕾:鼓
花朵:潔白無暇 似雪如玉
花香:濃郁真醉人
5、學生自由朗讀句子,練習讀出對茉莉花的喜愛之情。齊讀。
6、嘗試背誦。
(1)出示背誦指導。
A 、填空:
茉莉花已長出了,枝尖上鼓出了。過了幾天,開放了。它們,,綻開了,送來了。媽媽摘下一朵叫我聞,茉莉花的香味,花香。
B、看提示背誦。
茉莉花長出了枝丫,鼓出了花蕾——過了幾天,開放了——摘下一朵叫我聞
C、出示圖片。
(2)學生根據不同選擇,反饋背誦情況。
7、齊讀第五小節
三、聯系上下文,體會心情。
1、默讀課文2、3小節,看看“我”在養花的過程中,心情有什么變化?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2、學生交流。(板書:焦急地盼望我不再關心它了驚喜)
3、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如此驚喜?(出示相應句子)
可是,茉莉花始終是那副老樣子,稀疏的樣子,連花的影子也不著。
茉莉花長出了好多葉子,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枝上還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苞,它們正在貪婪地地吮吸著甘甜的露水呢。
(1)學習生字:“副、疏”。
(2)茉莉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生對讀,同桌讀,男女生分句讀,體會心情的變化)
四、積累詞語,總結全文。
1、(放《茉莉花》音樂),自由朗讀整篇課文。
2、試試你的身手。
照樣子寫詞語:綠油油
3、詞語寶典:潔白無暇似雪如玉等(描寫“茉莉花”的詞語)
4、(出示畫面:“茉莉花”)
時光飛逝,20__年我們就要迎來五湖四海的朋友。到那時,作為主人的你將怎樣夸夸茉莉花呢?請在你的手中那朵美麗的“茉莉花”上寫一句話。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韻律的興趣,感受《茉莉花》音樂的優美、柔和。
2、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運用肢體語言表現茉莉花的不同造型,體驗空間造型帶來的美和結伴造型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茉莉花圖片、錄音機、有關茉莉花的音樂。
三、活動時長:
30分鐘
四、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音樂。
1、觀察茉莉花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非常漂亮、清香的茉莉花,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放音樂)
2、傾聽音樂。老師用優美語言進行講解。(茉莉花仙子醒了,慢慢地舒展著腰身,隨風擺動,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茉莉花仙子的清香,伴著溫柔的音樂,輕輕飄著飄著)
(二)根據音樂進行律動活動。
1、聽音樂,用手表現、想象自己就是一株茉莉花:
(1)觀察幼兒的表現,把好的動作反饋給大家。
(3)重點指導手指造型和變化。引導幼兒茉莉花兒開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2、啟發幼兒用身體來造型。
(1)出示一朵花的圖片:剛才我們用手來做出了美麗的茉莉花了,現在我們嘗試用身體來表現表現。鼓勵孩子用柔美、舒展的動作隨音樂自由發揮。
(2)出示兩朵花的圖片:鼓勵孩子兩兩結伴做動作,隨時提醒孩子花的各種形態,注意提煉孩子的動作。
(4)嘗試3-4個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種茉莉花的動作。
(三)送花香,自然結束
五、活動反思與分析:
在《茉莉花》這個韻律活動中,我都是以“情”取勝,舒展的音樂,輕輕的語調,柔柔的氛圍。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很多老師就說:怎么選擇這么單一的音樂?應該要ab結構的才好嘛,這樣才能有高潮、有激情。這固然是一種慣例,不過,我想的是,如何運用這個家喻戶曉的《茉莉花》音樂,來營造、宣揚我縣的茉莉花特質,茉莉花是清新淡雅的小花,清純潔白,也不張揚,從不與百花爭艷,卻家喻戶曉,人見人愛。于是,我還是堅持要了一直是輕輕柔柔的音樂,在這個韻律活動中,沒有大起大落,沒有緊張和刺激,可并沒有抑制孩子的創造力,相反,孩子們能夠在這段音樂中體驗了快樂,舒展了自己的整個身心,我和孩子也深深陶醉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既是開放,又是層層遞進,真正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首先,在第一環節里,我以美感染孩子。在活動剛剛開始的時候,我讓孩子一邊聽如詩如訴的抒情音樂一邊觀察茉莉花的顏色、形態,看一看,數一數有幾朵花蕾,為下步活動做準備。在第二次聽音樂時配以簡單的獨白和優美的動作,既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完善的創造性形體律動示范,簡單而富于表現力,同時也為幼兒的想象和表現,提供了一個充滿美和激情的背景。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理解“濃郁”等詞語。
2、了解茉莉花的特點,能寫一句話。
3、體會“我”在養花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并能讀出喜愛之情。
4、嘗試背誦第四小節。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茉莉花的特點,嘗試背誦第四小節。
2、體會“我”在養花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并能讀出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錄音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整體感知。
1、(出示圖:茉莉花)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2、學習生字“茉”
3、看看課文中的茉莉花是怎么樣的?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二、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1、(根據學生交流,出示第四小節重點句)接力朗讀,正音。
2、學習生字“蕾、綻”。
(1)“花蕾”: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了解。
(2)“綻開”:a、查字典“綻”;b、看圖理解。
3、學生默讀重點句,在描寫茉莉花特點的詞語上作記號。
4、聽老師范讀,進一步思考:作者究竟突出了茉莉花的哪些特點呢?根據學生交流,歸納板書:
花蕾:鼓
花朵:潔白無暇 似雪如玉
花香:濃郁真醉人
5、學生自由朗讀句子,練習讀出對茉莉花的喜愛之情。齊讀。
6、嘗試背誦。
(1)出示背誦指導。
A 、填空:
茉莉花已長出了,枝尖上鼓出了。過了幾天,開放了。它們,,綻開了,送來了。媽媽摘下一朵叫我聞,茉莉花的香味,花香。
B、看提示背誦。
茉莉花長出了枝丫,鼓出了花蕾——過了幾天,開放了——摘下一朵叫我聞
C、出示圖片。
(2)學生根據不同選擇,反饋背誦情況。
7、齊讀第五小節
三、聯系上下文,體會心情。
1、默讀課文2、3小節,看看“我”在養花的過程中,心情有什么變化?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2、學生交流。(板書:焦急地盼望我不再關心它了驚喜)
3、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如此驚喜?(出示相應句子)
可是,茉莉花始終是那副老樣子,稀疏的樣子,連花的影子也不著。
茉莉花長出了好多葉子,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枝上還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苞,它們正在貪婪地地吮吸著甘甜的露水呢。
(1)學習生字:“副、疏”。
(2)茉莉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生對讀,同桌讀,男女生分句讀,體會心情的變化)
四、積累詞語,總結全文。
1、(放《茉莉花》音樂),自由朗讀整篇課文。
2、試試你的身手。
照樣子寫詞語:綠油油
3、詞語寶典:潔白無暇似雪如玉等(描寫“茉莉花”的詞語)
4、(出示畫面:“茉莉花”)
時光飛逝,20xx年我們就要迎來五湖四海的朋友。到那時,作為主人的你將怎樣夸夸茉莉花呢?請在你的手中那朵美麗的“茉莉花”上寫一句話。
【課后隨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江蘇民歌小調《茉莉花》,學會用優美的歌聲表現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2、通過演唱、演奏、欣賞等活動,感受不同版本、不同音色的《茉莉花》中所含的相關文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唱中氣息、情感的融合。
教具準備:課件、鋼琴、口風琴、學生自帶的樂器(小提琴、柳琴、古箏、長笛、手風琴)
教學過程:
一、說花、聽花:
1、老師手捧一大束鮮花走進教室,問學生老師都帶了哪些花(玫瑰、康乃馨、百合、馬蹄蓮……)
2、你們喜歡花嗎?為什么?(花很美麗,有香味,……)
小結:是啊,花不僅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還是人們寄托情感的載物,例如:玫瑰表達愛情;康乃馨表達子女對母親的愛;百合表達百年好合;梅花表達高潔;荷花表達出淤泥而不染等等。花是美麗、幸福、和平與愛的象征。人們總是用歌聲來贊美它,用歌聲來傳頌它。
3、你知道有哪些贊美花的歌曲嗎?(生交流)
4、欣賞《牡丹之歌》感受牡丹的富貴。
播放《雪絨花》了解它是遍生于奧地利的一種白色小花,被視為奧地利的國花。表達對祖國的深情。
聽賞《櫻花》,日本的國花。
聆聽《親親茉莉花》。
二、看花、唱花:
1、歌中唱的是什么花?誰能說說茉莉花是什么樣的?(小小的白花,有淡淡的清香),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
2、不知大家注意到剛才的背景音樂沒有,知道是什么歌嗎?
3、對了,是《茉莉花》,這首《茉莉花》的故鄉在哪里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到江南水鄉去走走。(看江南美景)
過渡語:哎呀,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真是太美了,一切都那么和諧、那么美,在這么美的地方聽到這樣一首動聽的歌曲,真是一種享受,一種音樂的美的享受。
4、江南水鄉的那種美,那份委婉,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生討論:悠長、流暢的氣息支持來唱這首歌;柔和、優美的聲音來演唱)。
5、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試著唱唱它那動聽的旋律吧。同學們自由練習練習,可以用口風琴來幫你熟悉和加深旋律印象。(反饋)
6、現在,就讓我們加入歌詞來贊美它,來唱唱。
7、歌曲為我們展現了嬌小玲瓏、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麗的花朵,你會怎樣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會怎樣去唱這首歌呢?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引導學生從歌詞中、從旋律中交流感受,并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用優美的歌聲表現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三、演花、賞花:
1、同學們唱得真好,童聲演唱的《茉莉花》真是好聽,想想除了唱歌,還能用什么方式來讓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在我們的耳邊響起呢?用什么方式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呢?請出我們身邊的小樂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學生的音樂活動,認識不同的樂器并感受其音色,為同學指尖下的茉莉花喝彩。)
小結:哇,真是太棒了,同樣的旋律,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色,帶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謝謝同學們精彩的演奏。
2、歌曲《茉莉花》廣泛流行,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風格,你能說說嗎?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組:
A、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也在悉尼大劇院演唱了這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歌曲。
B、《茉莉花》這首民歌小調不僅在中國有名,很早就走出國門蜚聲海外了。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素材之一,將它改編成了女聲合唱,并取得了很大成功。《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經典歌劇走遍了世界各地。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C、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
D、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茉莉花。
小結:我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音樂旅程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花就是美麗,就是幸福,就是和平與愛的象征,讓我們再次唱響這首動聽的《茉莉花》。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和學習卡農,感受多聲,熟悉歌曲樂句。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聆聽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秩序感,肢體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熟悉茉莉花這首歌曲,在活動中感受中國民歌的魅力,并能隨音樂做活動。
【活動重點】隨樂句變換茉莉花的不同形狀;歌曲的卡農
【活動難點】卡農的合作
【活動準備】木琴、三角鐵、自制魔法棒
【活動過程】
◎活動一——茉莉花造型
1.老師演唱歌曲《茉莉花》,讓小朋友聽老師歌曲里唱了什么。
2.老師再演唱歌曲,然后讓小朋友用動作做出漂亮的茉莉花的樣子,并且隨歌曲搖擺
3.小朋友們圍成圓圈,老師拿自制“魔法棒”站在圓圈中間。
4.老師拿自制“魔法棒”,一邊演唱,一邊用“魔法棒”輕輕指點小朋友,點到誰誰就要用身體做出茉莉花的樣子。并且鼓勵小朋友變換不同形狀的茉莉花
1.老師以樂句為單位,一個樂句點一次。這樣反復的唱,直到每個孩子都點到。在反復演唱中讓孩子熟悉歌曲,感受樂句。
2.再做活動,以小節為單位,每小節點一個小朋友,點誰誰就變成茉莉花并演唱歌曲。以個體的形式初步先感受歌曲的多聲。
◎活動二——卡農茉莉花
1.把孩子分為若干組,以小節為單位,老師用“魔法棒”指哪一組,哪一組的學生就變成茉莉花開始演唱歌曲,感受集體的多聲。
2.把孩子分為兩組,老師用“魔法棒”指揮,第一組和第二組前后相差兩小節演唱,做歌曲卡農。
3.把孩子分為四組,老師用“魔法棒”指揮,每一組差一小節做卡農演唱。
【活動提示】
上例中分為兩組,孩子熟練了,我們還可以把孩子分組,加大難度,這樣
多聲效果更強。注意先后相差的拍數要安排合理。
◎活動三——頑固伴奏演唱
1.老師與孩子們圍圈坐下。
2.老師讓幼兒們用表情來表現出聞到茉莉花香的樣子。
3.跟老師一起有節奏的說“茉莉
花兒香—”,然后做聞花香的動作。
4.老師和幼兒一起“聞花香”,然后,孩子們聽老師口令,開始有節奏的說“茉莉花兒香—”,老師演唱歌曲茉莉花,注意頑固伴奏音量要弱些。
5.把孩子們分為兩組,一組演唱歌曲,另一組做頑固伴奏。
◎活動四——音條琴的伴奏
1.把音條琴擺成五聲音階的鍵,無用的取下。
2.用固定音型“ 5356
1'— ”來演奏“茉莉
花兒香—”
3.請每個小朋友嘗試在音條琴上演奏以上的“ 5356
1'— ”
4.老師演奏音條琴固定音型,請小朋友演唱歌曲,然后在交換進行演奏
5.把孩子們進行分組,請一部分小朋友演奏固定音型“5356
1'—”,另一部分小朋友進行演唱。
6.交換在音條琴上演奏固定音型,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演奏伴奏。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理解綻開、花蕾等詞語。
2.了解茉莉花的特點,能寫一句話。
3.體會我在養花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并能讀出喜愛之情。
4.嘗試背誦第4小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樂:茉莉花。
2.學習生字:茉
3.說說你對茉莉花的了解。
二、整體了解:
1.范讀課文,想一想:你對茉莉花有了什么新的發現。
2.交流。
三、學習課文:
(一)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把描寫茉莉花的句子用―――劃出來。
2.交流,出示
1)自讀,同桌讀,指名讀。
2)學習生字:逛,副,疏,蕾,綻。
3)正音:綻(開火車讀);記字形:逛,蕾;比較:副、幅;理解:稀疏,花蕾,綻開。
4)積累詞語:綠油油,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
5)在讀一讀這幾句句子,發現了什么?(茉莉花在成長中一直在變化)
(二)體會心情:
1.茉莉花在變化,作者的心情也在變化,默讀全文,看看他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把有關的詞語用小圓圈圈出來。
2.交流:焦急盼望,不再關心,驚喜,喜悅
3.再讀這5句話,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
4.教師引讀。
5.用喜歡的方式讀第四小節,試背。
四、擴展積累:
1.說說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2.茉莉花顏色潔白無暇,似雪如玉,花香又是那么濃郁醉人,茉莉花茶是那么清香可口,種植茉莉花的點點滴滴又那樣令人難忘,你喜歡茉莉花嗎?你又會怎樣向別人介紹這種花呢?用一兩句說一說,寫一寫。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1、演唱《茉莉花》
2、讀譜唱歌《知了》
3、聽賞《楊柳青》《采茶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自學等形式學習歌曲《茉莉花》。并能有感情的背唱歌曲《茉莉花》。
2、通過變換演唱形式鞏固歌曲。
3、通過歌唱讓學生從中感受江蘇民歌的特點。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創造性的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江蘇民歌的風格,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歌唱《茉莉花》。
難點:變換方式表演歌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在歌曲《茉莉花》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一、識茉莉
1、師生問好
2、謎語:我們來猜一個腦筋急轉彎:什么花最沒有力氣?
出示圖片,師:是茉莉(沒力)花,有誰來說一說對茉莉花的了解。
原產于印度、巴基斯坦,茉莉花是菲律賓、突尼斯、印尼的國花,象征著愛情和友誼。主要是白色,紫色少有。可用于制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大約在宋代進入中車,明代大量種植,中國廣西的橫縣茉莉花產量全國。
二、聽茉莉
學生再次聆聽《茉莉花》
三、唱茉莉花
1、自學演唱歌曲《茉莉花》
茉莉花在中國傳唱了幾百年,在智慧的中國人民的代代傳唱下,它的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流傳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讓我們一邊聽錄音一邊對照課本上的歌譜,唱響《茉莉花》
(1)學生跟錄音輕聲唱
(2)教師彈奏學生自學跟唱哪一句比較難唱,師生共同解決。
(3)跟琴唱全曲
師:我們怎樣把這首歌曲唱得更好聽呢?可以從速度、力度、歌唱方法上考慮,你可以具體說出每一個樂句。老師提出要求看能不能把剛才我們說的運用上,一個樂句一換氣。(教師伴奏學生跟唱)
(4)、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哼唱、領唱+齊唱、對唱等
(5)嘗試一種比較難的演唱形式,你們敢于接受挑戰嗎?采用輪唱。
2、從歌詞推歌譜
我們已經學會了演唱這首《茉莉花》,讓我們把它的歌譜唱出來吧。
四、延伸欣賞
1、20__年央視兔年春晚上,中國歌唱家宋祖英與來自加拿大的女歌手席琳迪翁一同獻唱歌曲《茉莉花》,這也是此次春晚的一大亮點。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茉莉花》
2、意大利的作曲家普契尼一生中最后一部也是最的一部作品《圖蘭朵》中也選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歌劇《圖蘭朵》講述了一個非常古老的東方神秘話(選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相傳元朝時的一個公主圖蘭朵,下令如果有個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她會嫁給他;如猜錯,便處死。三年下來,已經有多個沒運氣的人喪生。流亡元朝的韃靼王子卡拉夫答對了所有問題,但圖蘭朵拒絕認輸,不愿嫁給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還愿意被處死。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
五、總結
一首江蘇民歌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動各個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心?那是因為通過優美婉轉的旋律,溢發出的是中國人民善良真誠的精神本質。中國民歌《茉莉花》已成為中國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國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財富。最后,請同學們一起來高歌我們江蘇民歌《茉莉花》吧!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學生演唱《茉莉花》
三、讀譜唱歌《知了》
1、學生聽賞一遍。
2、教師劃拍范唱。
3、教師指導學生劃拍唱譜。
四、聽賞《楊柳青》《采茶舞曲》
1、聽賞《楊柳青》
(1)感受歌曲學生初聽一遍。
師: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揚州民歌《楊柳青》。(全體同學聽賞歌曲一遍)
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輕松、活潑,充滿活力,表達了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襯詞(學生說不出,則由老師問:歌中有許多歌詞是在括號里的,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2)了解襯詞在歌曲中的作用
師:那么多襯詞又不表達什么具體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聽老師去掉襯詞唱歌曲,再聽歌曲,感受襯詞的作用)
生:襯詞雖然不表達具體意思,但是能夠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沒有了襯詞,這首歌曲就沒有味道了。
師:說得真好。《楊柳青》是江蘇揚州地區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為有了這些襯詞,所以更顯得活潑風趣。
(3)體會強弱
師:這首歌曲是揚州人民在勞動的時候哼唱的,那么,請你想想,一邊勞動一邊唱歌,是怎樣的情景呢?(引導學生邊聽音樂、做動作邊體會:可以是除草、割麥)
(4)試著用揚州方言唱一唱
2、聽賞《采茶舞曲》
(1)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有哪些品牌的茶葉嗎?(生說)對,有福建的鐵觀音,蘇州的碧螺春,還有杭州西湖的龍井茶。《采茶舞曲》這首歌曲表現的就是西湖邊一群采茶姑娘采茶的勞動情景。
(2)分析方言對歌曲風格的影響以及簡單了解江南地區歌曲風格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①學生演唱歌曲
師:“茶農在勞動的時候,常常是邊采茶邊唱著歌,也讓我們來當一次茶農,有感情地唱一下這首采茶歌吧!
②討論分析
師:“同學們是用普通話來演唱的,那我們所聽到的《采茶舞曲》是用什么語言來演唱的?(方言)具體來說是江南一帶的方言。那你覺得用普通話了來唱和用江南方言來唱哪一種更能表現江南民歌的韻味呢?(方言)對,可以說方言影響著一個地方的民歌的風格。〈采茶舞曲〉這首歌曲是用江南一帶的方言來演唱的,讓人一聽感覺就是江南一帶的歌曲風格。那么柔美、流暢、婉轉動聽。
(3)模仿方言演唱歌曲
①師:“我們還是再來欣賞一下原汁原味的〈采茶舞曲〉吧。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找一找,歌曲中的哪些字最明顯的能聽出江南地區的方言來?(播放《采茶舞曲》)。②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③師點擊屏幕出現字詞。一起說說屏幕上的字詞在歌曲中的發音是什么。
④方言演唱
師:“下面我們跟著歌曲一起唱一下,聽到屏幕上的字詞我們試著用江南的方言來唱一唱。(播放歌曲范唱)
3、表演“采茶舞”
①師跳“采茶舞”
(師):“歌曲確實非常的美,每當聽到這首〈采茶舞曲〉,我都忍不住地想要跳起舞來,不知道同學們想不想看啊?好,下面我就為同學們跳一段“采茶舞”,我給同學們提個要求:請仔細看,你能記住哪些動作?
②說說記住的動作并分析動作含義,生可跟著一起做一下幾個動作,坐著做
③跟音樂一起表演
(師):“好,讓我們也當一回茶農,感受一下他們辛勤的采茶勞動吧。同學們請起立。我來看看茶農們都準備好了沒有,我們要上山采茶了。
表演完畢:“今天的采茶勞動結束,小茶農們辛苦了,快坐下休息一會吧。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與目標
1.分析教材
教材在本單元安排的音樂大多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多種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基于此原因并且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淡化教唱歌曲的步驟,將音樂欣賞作為本單元的一個主要教學課型。因此,在本課時我將通過欣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讓學生們了解民歌的發展具有變異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從而產生欣賞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研究的渴望,熱愛民族音樂文化,這將是我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欣賞的同時,分析并歸納不同的民族調式、不同的演奏樂器、不同的節奏型等這些音樂元素對表現不同地域的音樂產生的影響,這是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難點。
2.教學目標:
a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不同地域的民歌,分析音樂基本要素,培養學生更深層次的賞析民歌。
b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中國傳統民族五聲調式的特性;調式、節奏、速度等音樂基本要素的不同對音樂表現產生的影響。
c情感態度價值:激發欣賞民歌的興趣,促進熱愛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說學情
學情: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了解了簡單的4/4拍節奏;但是對一些特殊的節奏如:符點節奏、切分節奏等還不了解其在音樂表現上所起的作用,.并且在這節課上我也將通過旋律的分析向同學們講解什么是中國民族五聲調式;我認為在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本課時需要學生進一步探究總結歸納基本音樂要素對音樂起到怎樣的影響。
2.該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音樂作品的積累,并且具備了一定賞析音樂的能力,學生擅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中。
三、說構思與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我教學目標的設定,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本課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教學法。通過三組不同的比較,完成三張表格,讓學生們很清晰的認識到音樂基本要素對音樂的影響,同時也從音樂中了解到中國民歌的發展,激發學生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能區別“希望”和“盼望”、“驚奇”和“驚喜”的意思,并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正確使用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3.體會養花帶來的美與喜悅,并能從中感悟到做事要堅持到底,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教學準備:
茉莉花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茉莉花的圖片并播放音樂。
2.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知道的茉莉花。
3. 小結:茉莉花開放在夏季,花朵潔白,雖然小,但是香氣淡雅,惹人喜愛。
4.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提醒“茉”字下面的“末”字上橫長,下橫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的朗讀,并正音。
2.輕聲朗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想一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填空概括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受隨著茉莉花的生長,我心情的變化。
1.過渡:小作者寫茉莉花,茉莉花就藏在文字里,請你默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句子中看到了茉莉花?請你用括號把句子括下來。
2.交流出示:
(1)可是,茉莉花始終是那副老樣子,稀疏的葉子,連花的影子也見不著。
(2)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陽臺上驚喜地發現茉莉花長出了好多葉子,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枝上還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苞,他們正在貪婪地吮吸著甘甜的露水呢。
(3)茉莉花已長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過了幾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開放了。它們潔白無瑕,似雪如玉,綻開了張張笑臉,送來了陣陣濃郁的清香。
指名讀。并出示茉莉花圖,讓學生說說茉莉花生長的順序。
總結:原來作者是按照生長順序來介紹茉莉花的,同學們下次寫一種植物也可以學習這種方法。
3.小作者特別喜愛這株茉莉花,所以在養花的過程中,他的心情一直隨著茉莉花的生長而變化,請你默讀課文,把描寫小作者心情變化的詞語或者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4.請學生交流自己的自己的學習收獲。
(1)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陽臺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開放。
(2)漸漸地,我不再關心它了。
(3)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陽臺上驚喜地發現茉莉花長出了好多葉子,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
5.品味文字:
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小作者的內心,去感受他的心情。開始,小作者把茉莉花買回來。
(1)出示第一處: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陽臺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開放。
小作者盼望什么?
(2)對比: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陽臺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希望)它能早日開放。
課文讀到這里的時候,李老師覺得這里用“希望”也可以呀,你覺得呢?
如何讀出焦急地盼望的語氣。(板書:焦急地盼望)
(3)出示第二處:漸漸地,我不再關心它了。
為什么不再關心?練習上下文來理解:那副老樣子(板書:不再關心)
讀句子,讀出不再關心的語氣。
(4)出示第三處: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陽臺上驚喜地發現茉莉花長出了好多葉子,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枝上還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苞,他們正在貪婪地吮吸著甘甜的露水呢。
區別“驚喜”與“驚奇”。體會“驚”什么,“喜”什么的心情。(板書:驚喜發現)
6.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茉莉花最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盛開的時候,作者在第四自然段里為我們詳細地描繪了茉莉開花的情景。(出示:茉莉花已長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過了幾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開放了。它們潔白無瑕,似雪如玉,綻開了張張笑臉,送來了陣陣濃郁的清香。)
請每個人都來大聲讀一讀這段文字。讀了這段文字,你喜不喜歡茉莉花?交流標注重點詞:白色 潔白無瑕 似雪如玉 濃郁的清香
(2)在這個自然段里,小作者沒有直接寫自己的心情,但是,通過對盛開的茉莉花的描寫,我們分明感受到這時的小作者心里有一份……(板書:高興喜悅)。指名讀這一段文字,把暗暗含在里面的小作者的喜悅讀出來。
(3)第四自然段要求背誦,李老師給一個提示,請大家看著書大聲,根據提示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4)學習寫法:同學們背誦得很好,小作者筆下的茉莉花又美又香。你喜歡什么花?你們看,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花,你能學著課文來說一說它開的花是什么樣子嗎?
出示提示句,練習說話。
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學到了如何寫一種花花朵的樣子與香味,同時,我們在寫一種植物的時候還要善于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它的特點,更要像小作者這樣在描寫植物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情。
四、總結全文,感悟道理。
談話:茉莉花花朵潔白無瑕,似雪如玉,又有著濃郁的清香,摘一朵聞,香味醉人,正像攤主說的——茉莉花開,滿屋飄香。如果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味道更是好極了。茉莉花開給我們帶來了成功的喜悅和美的享受,更給予我們一份啟發: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能半途而廢,因為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有所收獲,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做一個堅持到底、有所收獲的人。
五、寫字:疏 提醒右邊不能少點。
《茉莉花》--小學音樂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欣賞,使幼兒初步知道《茉莉花》是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使用了薩克斯演奏。
2、根據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并能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能按音樂的節奏用動作來表現。
3、鼓勵幼兒樂意與同伴合作,分角色進行表演。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錄音機及磁帶、薩克斯
活動過程
(一)隨《新疆舞》的音樂跳入場。
師:剛才我們跳了什么舞?(《新疆舞》),你覺得新疆舞的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新疆舞的音樂很歡快,很高興)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爸爸老師,我們掌聲歡迎,爸爸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你們知道嗎?(不知道),那請爸爸老師告訴我們吧。(這是薩克斯)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問爸爸老師呢?(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問問題)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ABA結構。
1、師:今天,爸爸老師還給我們用薩克斯帶來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2、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很流暢、很舒服、很優美)師:這段音樂就是由薩克斯吹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蘇南地區的民歌聽起來比較慢,給人的感覺就向你們說的很舒服、很優美。好,我們再來欣賞一次,拿起你手中的小畫筆,我們一起來畫音樂吧。(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3、師:你們畫的真不錯,閉上你們的小眼睛,看,誰飛來了?(蝴蝶飛來了)它飛到我的花園里。(出示圖譜)(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師:你們發現我的花園圖譜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你覺得這段音樂說了些什么呢?除了蝴蝶在飛,你還想到了別的什么呢?(讓幼兒自由地說,再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4、幼兒隨音樂自由地表演。(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三)欣賞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1、組織幼兒聽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師:蝴蝶來到花園里,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讓我們來看一看它歇了幾次呢?(A段音樂1次、停止)
2、啟發幼兒用開花的動作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當蝴蝶飛到花上歇一會的時候,我們手中的花就開一次。(A段音樂1次、停止)
3、啟發幼兒用各種動作來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除了可以用開花的動作來表現這八個樂句外,你們想想看,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幼兒自由回答,并給予幼兒肯定。)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把你想的各種動作跳出來。(A段音樂1次、暫停)
(四)欣賞B段音樂,結合圖譜表現B段音樂。
師:花園里除了有蝴蝶飛,還有什么想和花做好朋友的呢?(還有小蜜蜂、有云彩、有蝸牛)誰來做花?(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動物們和花兒一起唱歌跳舞啦。)(B段音樂一次)
(五)欣賞最后一段音樂,幼兒隨音樂表現。
師:天黑了,小動物們該回家了,它們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高高興興回家了。(A段音樂一次)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用薩克斯演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讓我們聽著《茉莉花》的音樂一起去春游吧,來,坐上我們的小船,準備出發羅!(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教學反思:
在《茉莉花》這個韻律活動中,我都是以“情”取勝,舒展的音樂,輕輕的語調,柔柔的氛圍。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很多老師就說:怎么選擇這么單一的音樂?應該要ab結構的才好嘛,這樣才能有、有激情。這固然是一種慣例,不過,我想的是,如何運用這個家喻戶曉的《茉莉花》音樂,來營造、宣揚我縣的茉莉花特質,茉莉花是清新淡雅的小花,清純潔白,也不張揚,從不與百花爭艷,卻家喻戶曉,人見人愛。于是,我還是堅持要了一直是輕輕柔柔的音樂,在這個韻律活動中,沒有大起大落,沒有緊張和刺激,可并沒有抑制孩子的創造力,相反,孩子們能夠在這段音樂中體驗了快樂,舒展了自己的整個身心,我和孩子也深深陶醉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既是開放,又是層層遞進,真正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