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漁歌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07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以填詞和唱詞的形式,讓學生對詞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3、通過對詞的理解,能夠初步填詞。

  情意目標:

  1、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及《漁歌子》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3、《漁歌子》教學課件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景色。

  二、學習《漁歌子》

  1、解題:

  ①教師簡介:“漁歌子”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張志和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是專門用來寫漁父的。

  ②課件鏈接古詩詞比較,讓學生聽一聽,想一想: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漁歌子》就是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④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鞏固字音,記憶字形,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③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④課件展示:《漁歌子》朗誦flash;《漁歌子》畫面flash;

  ⑤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⑥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⑦帶著課件中的3個問題讀文、全班交流:

  a、詞中出現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顏色?

  b、“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不須歸”?

  c、用自己的話說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能夠背誦。

  三、拓展性練習

  1、填詞

  ①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就是寫漁父的,《憶江南》就是寫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后人所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其內容就和漁父、憶江南無關了。后來,有人把各種詞牌的句式、平仄、韻律標出來,編成詞譜,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詞牌既和內容無關,有的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注明詞題,如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課件出示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采桑子(重陽)》)

  ②課件出示《漁歌子》、《憶江南》詞牌和字數要求。

  ③教師填詞《漁歌子(教學)》、《憶江南(家鄉美)》。

  ④學生討論,練習填詞。

  ⑤師點評,小結。

  2、唱詞

  ①“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播放鄧麗君的《一剪梅》,引唱詞。

  ②詞是唱出來的,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詞牌名,我們知道詞牌與音樂曲譜有關,也就是曲譜的調子。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現代人是怎樣唱詞的。

  ③課件出示:鄧麗君《虞美人》音樂、歌詞。(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mp3)

  ④讓學生以《讓我們蕩起雙漿》的曲調和唱《漁歌子》。

  ⑤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歌曲為《憶江南》配樂。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漁歌子》,通過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了詞的意思;填詞《憶江南》,對填詞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唱了《一剪梅》,感受了詞的音樂美;今后我們要多讀多背優美的古詩詞,感受古文化的美。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同學們為我們展示了你積累的這么多的古詩,

  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一首詞《漁歌子》(板書)。

  我們學過詞嗎?一起背一背吧(《憶江南》)

  2、預習中同學們收集了很多資料,你對詞了解多少?你知道詞和詩的區別嗎?

  詩的格式整齊,每句字數相同,像我們課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詞句式長短不一。詩是脫離音樂的,而詞和音樂曲調同了一爐的。

  3、太好了,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的語文知識。關于本課將要學習的詞《漁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你還知道有關他的什么情況?(把你收集的資料展示出來)

  二、初讀,感知韻律

  同學們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非常強,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更深更好的學習這首詞。現在就讓我們來領略這首詞的風采吧,師讀詞(配樂)。

  1、你們喜歡這首詞嗎?

  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詞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詩中的三個生字,把詞讀準。

  第二遍希望把詞讀順,讀出詞的節奏

  2、指名讀

  第一名讀,請其他同學聽他的讀音是否準確。

  第二名讀,請其它同學聽他的節奏,是否有韻律,他讀的是哪種韻律?(其他同學修正)

  師指導,首詞可以用不同的節奏來讀,多讀幾個速度和停頓時間可以不一樣,但一句話中的節奏必須一樣。還要注意斷詞時要音斷而意不絕。

  喜歡的節奏,自由的將這首詞再讀一遍。

  師:誰愿意展示你對詞的初步掌握。

  三、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品詩,體會情感

  1、你覺得詩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最能打開你情感的閘門,放飛你多姿的想象?

  2、指名答,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詞的中心句。

  3、這句話什么意思?你體會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衰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寫出了悠閑自得之情。)

  六、精讀,想象意境

  1、古人說: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讓他如此的留連不返呢?

  (白鷺、桃花、鱖魚、微風、細雨)是呀,這是一幅多生動的自然的春天的景象,你有感受嗎?(美)是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難怪詞人——

  齊:斜風細雨不須歸。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還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連不歸,請同學們結合,張志和的資料來想一想。

  (因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職便流浪隱居于江湖,所以他不愛官場愛自由,更愛祖國的壯麗河山。)

  五、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張志和,積累張松齡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教師準備:課件(包括詞語,音樂,畫面,自然界的聲音,古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識詞,了解詞牌:

  師:昨天,我們積累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我們來背一背好嗎 (齊背)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張松齡的弟弟張志和的詞《漁歌子》,咱們先來讀讀"漁歌子".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還有漁歌子.有些詞牌還能表示詞的內容,比如,漁歌子,你會想到什么

  二,初讀,讀正確,讀得有點"詞"味

  1.初讀

  師:誰來把這首詞完整地讀一讀 (生舉手)

  師:為了讀的更好,我建議大家別忙著舉手,先看看注釋認真的讀一讀,有時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讀會讀得更出色.(生朗讀)

  2.指名讀

  師:看你讀得這么有神,請你來試試好嗎 (指名朗讀)

  師:會思考的人才是智者,聽了他的讀你有什么意見嗎 (指名評價)

  3.教師范讀

  師:聽了大伙這么一讀,我也想讀了.(教師范讀)

  (指名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方法:停頓,韻律,感情)

  (指名試讀)

  4.美讀詞語

  過渡:我發現她把這幾個詞語讀得像畫兒一樣美.

  (1)課件出示: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

  (2)指名讀詞,讀出畫面美.

  5. 按總結的方法再指名讀.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老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畫面

  師介紹: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現什么畫面了 (閉目,聽老師配樂朗誦)

  2.讀出詞中畫

  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 試著讀一讀,腦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要得讓別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讀)

  師:讀得有點兒畫面的味道了,這樣吧,動筆劃劃,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 (交流,指名說畫面)

  3.師生共同展示畫面,理解詞義

  指名說:

  (1)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再聞聞——

  (課件:流水聲,鳥鳴聲,蛙鳴……)

  師生總結:(音樂)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云霧繚繞,一群潔白的鷺鷥撲騰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盛開了,斜風細雨中,花瓣帶著點點晶瑩的露珠飄落水中……從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畫面了,拿起筆,用心寫下那畫面.

  4.生寫話

  5.交流成果

  6.邊想象邊朗誦

  師: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漁歌子》.(師生共同朗誦)

  7.品出人之情

  師:我們似乎忘了什么 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 (指名說)

  小結:啊,青箬笠,綠蓑衣里藏著是一份悠閑和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誦—

  (師生共同朗誦)

  師總結讀詞方法:我們剛才通過詞去想象畫面,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么豐富的畫面.這是讀詩詞的好方法.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過渡: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現.了解張志和嗎

  1.了解背景

  師介紹: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和詩,品出釣中情

  師:這樣吧,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呀!

  師:弟弟啊,為何不歸 (指名說)

  小結: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每天透過這面鏡子,想著想著,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談話,后來寫成《玄真子》.

  3.配音感情誦讀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五,延伸

  過渡: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古詩就有很多寫垂釣,漁翁的詩歌.

  1.課件出示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2.齊讀

  師: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指名說,適時解答)

  小結:像張志和一樣,他的生命經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詩歌.要讀懂這些詩歌,我們得聯系詩人的生活經歷.

  3.作業:

  查資料找出這首詩,了解作者,體會"釣"中情.

  板書設計:

  白鷺飛 斜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鱖魚肥 不須歸

  悠閑的生活

  大自然的熱愛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

  (二)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

  (三)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較為生動具體表達詞中意境。

  (四)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學,初探詞意

  1、同學們,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詩詞中,有很多都是寫釣魚的。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詞人張志和的《漁歌子》。(板書課題)又叫《漁父樂》。

  2、讀題(強調子讀zǐ);①這是一首詞,你們知道詞與詩有什么不同嗎?②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它就成了詞牌名。

  3、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10頁,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展示讀,師正音①請你讀(剛開始學,讀通了,讀準了,也不錯)②誰還想再讀?

  (雖然讀得不怎么流暢,但相信學了以后,會讀得更棒) ③下面老師和大家對對讀,好嗎?

  (老師讀一句,你們對一句,好不好?)

  ④就這樣,我們跟著感覺讀。(師讀題目,朝代和作者,生讀整首詞)

  二、尋找詞眼,質疑細學

  1、讀著、讀著,你們在詞中看到詞人的身影了嗎?是從哪幾句看到的?

  2、生讀3~4句(1)認識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

  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釋讀懂詞語的'方法真好。你是看插圖讀懂的,非常直接的一個方法。)

  (2)(出插圖)你看到了怎樣的詞人?(他在干什么?) (生①他頭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魚竿,在釣魚呢?) 你又看到了怎樣的詞人?

  (生②在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在河邊釣魚。 生③在桃花叢中,他

  生④刮小風,下小雨時,詞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樣的日子里,詞人在釣魚呢?

  A起風:這是怎樣的風?你從哪個詞語讀出風很小? 這樣的風,我們可以叫什么風?(和風、微風、輕風、習習涼風)

  B下雨:那這雨呢?

  (生①很細很細; 生②像牛毛,像繡花 ; 生③像發絲)讓我們想起了哪些詞語?

  春風拂面 微風吹拂 涼風習習 清風徐徐 毛毛雨 毛毛細雨 細雨如絲 牛毛細雨 蒙蒙細雨 細雨綿綿 綿綿小雨 細雨如煙 煙雨蒙蒙 細雨飄零陰雨綿綿 淅淅瀝瀝 雨絲飄灑

  C這樣的風,這樣的雨叫什么?(斜風細雨)

  D還可以叫?(微風細雨,和風細雨)

  F春天:你是從哪些詞語讀出來的?

  4、起風了,下雨了,詞人回家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板書理解:不須歸)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詞的27個字中。

  三、品讀詞眼,感悟心境

  (一)自由讀詞,尋找原因

  (二)品讀想象,尋“不須歸”之源。

  1、詞人為什么不想回家?(生:景色美、春景美)

  ①有哪些景物很美呢?請圈出寫到的景物?

  ②反饋、出圖:山、白鷺、花、水、鱖魚、風雨、箬笠,蓑衣

  隨機了解:西塞山、白鷺、鱖魚

  ③這些景物哪方面很美呢?

  A、(外顯)顏色美:你怎樣知道的?(白、青、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B、(隱藏)顏色美:除了白、青、綠這三種色彩,你好像還看到了哪些色彩?又是從哪些詞語想象到的? (西塞山:郁郁蔥蔥 青翠 ;桃花:粉紅; 鱖魚:青黃間有黑斑,肉質細嫩而鮮美)

  ④僅僅是被迷人的春光陶醉了嗎?(生:鱖魚肥 板書) ⑤青翠的西塞山,白鷺飛翔,粉紅的桃花,鱖魚鮮美,多么清新,多么明麗呀!

  A、誰想讀讀1、2兩句?多么享受呀,既飽眼福又飽口福,何樂而不為呢?

  誰想當當快樂的張志和!

  誰想當當幸福的張志和!

  B、誰能(還想)讓白鷺飛得更高,魚兒更歡躍?自由讀。

  C、指名讀。

  D、再指名讀。

  2、你還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配樂)請選一個畫面寫一寫:按一定順序寫(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下到上、從近到遠)還可按動靜結合的方法寫。)

  3、交流寫話:(指名說→評講→自由讀)

  我好像看到(灰蒙蒙的天空,碧波漾漾的音樂河面上,飛過一排白鷺,它們展翅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自由自在地飛翔)

  西塞山隱隱約約,像害羞的小姑娘。不遠處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著。

  岸邊,桃花綻開了粉紅的笑臉,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

  河水漲高了,變綠了。河里不時游過一群群淡黃色的鱖魚。有時躍出水面,濺起朵朵小花。有時與花瓣捉迷藏,這里就像仙境一般。

  評:(1)色彩豐富而協調。(2)把江南水鄉的春色之美描繪得如詩如畫,令人賞心悅目。(3)以動襯靜。(4)寫得生機勃勃。

  (二)拓展信息,悟“不須歸”之情。

  1、過渡:春景美,鱖魚肥,怪不得詞人張志和不須歸!你們了解過張志和嗎?老師也了解了一些。

  2、補充介紹張志和生平。

  ①出示照片和生平

  ②出示《唐書·張志和傳》中的句子:

  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讀→你覺得他釣到了什么?

  生①自由自在(板書)

  生②好心情

  生④悠然自得

  生③悠閑

  3、是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漁父之意不在魚,在乎心情也。讓我們也做個快樂的、幸福的、悠閑的張志和吧!齊讀全詞。

  4、過渡: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讀了他這首詞后,也寫了一首詞。想讀嗎?

  四、反復誦讀,初探詞牌特點

  1、出示《和答/弟/志和/漁交歌》。自由讀

  ①第一遍,我當兄長(師讀張松齡整首詞),你們當賢弟張志和讀整首詞。

  ②第二遍,他哥哥擔心弟弟神馳心醉于水鄉春景,流連忘

  返、樂而忘歸,不再回家,于是:

  師放慢讀兄長后兩句(生也放慢速度讀賢弟后兩句) ③第三遍,師快讀兩句(生也快讀)

  ④第四遍,(師慢讀最后一句)生也慢讀最后一句

  ⑤第五遍,師急呼喚,且須還 ! 生急回答:不須歸!

  3、詞人在這山山水水之間,還愿意回去嗎?讓我們一起留住這美麗的山光水色,一起留下這份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背誦)出圖、配樂

  4、欣賞唱詞,進一步體會意境和心境。

  五、延伸課外,布置作業。

  詞人還寫了另外四首《漁歌子》表現他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課外,大家可以去讀讀。

  唐 張志和《漁父樂》

  春景美

  鱖魚肥 不須歸

  自由自在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漁歌子》。

  2、想像詞中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3、借助拓展延伸,進一步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詞的吟誦,根據詞所描繪的畫面,想象意境。

  教學難點讀出詞的韻味,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收集了解有關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資料。2、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結合課件,欣賞歌曲《漁歌子》。

  2、啟發談話:在這首歌曲中,蘊含著一首流傳千古的詞,這首詞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3、出示課題,強調“漁歌子”是詞牌名及讀法。

  二、初讀《漁歌子》。

  1、自由讀,

  (要求:a、注意每個字的讀音。b、多讀幾遍,讀通順。)

  2、指名展示讀(糾正讀音,強調節奏、韻律)。

  3、師生配合讀。

  4、齊讀。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讀了這首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學生用筆圈出)

  2、如果讓你用彩筆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會用上哪些顏色呢?

  3、學生匯報,老師隨機簡筆畫板書。

  4、那么,看著、想著,這青山、這綠水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絕美的詞——《漁歌子》

  5、用自己喜歡的詞語描繪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順序用幾句話描述畫面上的景物。

  7、借助課件讓學生欣賞詞中美景。

  小結:是的,置身在這美景中,也難怪詞人張志和會情不自禁的吟誦到——西塞山前白鷺飛……(學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如果你是這位漁翁,在這美景中,你舍得離開嗎?是的,張志和也不愿意離開這兒。可他的哥哥張松齡卻擔心弟弟常年在外不歸家,也寫了一首詞勸張志和盡快回家。

  2、補充《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1)哪兩句是勸弟弟回家的?

  (2)師生互動對讀《漁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3、討論:張志和為何不歸?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1)順勢引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2)拓展延伸:補充張志和棄官歸隱資料。進一步理解詞人“不須歸”的深意。

  五、想像畫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張志和不僅喜歡這里美麗的風景,更留戀這種悠閑自在的生活。讓我們閉上眼睛,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閑自在的生活。(課件播放詞朗誦,學生想象畫面。)

  2、你可以搖頭晃腦的吟誦,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用歌聲唱出來……

  3、同學們,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去哪座山?(西塞山)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千古詞人?(張志和)想起張志和,你一定會吟誦他的?(漁歌子)

  學生吟誦《漁歌子》。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準備詩詞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回憶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詠柳》《憶江南》

  二、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漁歌子》

  2.指名讀,讀準、讀通、讀順。

  3.聯系你的預習收獲,試著有節奏的讀。 ?

  三、熟讀,理解詞意

  1.交流預習收獲。解決了哪些詞?還有那些不能解決?小組交流,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2、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3.老師請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詞,仔細品味一下,哪一句給你的感受最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提示: “西塞山前白鷺飛”, 在青翠蔥蘢的西塞山前,一群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如果詩人是一個攝影師,那他所攝取的這個畫面應該是——遠景)把那份幽遠、寧靜給讀出來。

  “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桃花夾岸的苕溪里,無數肥美的鱖魚在水底游動,或在水面嬉戲追逐著繽紛的落英。(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

  這一遠一近的對比,這明麗與絢爛的對比,你能通過朗讀出現出來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幅里,顯得多么逍遙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讀出那份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4、此時此刻,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整體感知)

  交流自己體會到的詞所描繪的美麗春景。 (自然景物 人 顏色 動靜)

  5、有感情朗讀(背誦)詩句。

  四、精讀,品詞味

  1.師;短短27個字,為什么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雋永清新、豐富秀麗的水鄉風景圖。古人的語言的究竟有著怎樣的凝煉與絕妙呢?老師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詞時,你能發現其中看似簡單普通,卻是作者別具匠心、反復斟酌推敲的詞語嗎?

  2.品析“青、綠”

  “青、綠”是同一種意思嗎?都表示綠色,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綠色的詞(一個字的),“翠”——遙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種活潑的、充滿生命力的`綠);“碧”——碧玉妝成一樹高(富有光澤的綠);“蒼”——日暮蒼山遠(深沉的綠);“蔥”——(濃厚鮮活的綠)

  為什么這么多表示綠色的詞,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綠”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來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綠”的位置換一下?你自己試著替換讀讀看,再與詩的原句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品讀,說自己讀后的感受。

  a, 詞義不符;(舉例說明)

  b, 音律不和諧。(舉例說明)

  看似簡單直白的兩個字,卻是作者反復推敲、斟酌的結果,那簡單就是惟一的。瞧,我們學著詩人,用心去讀、去觀、去品、去悟,總會有深妙的體悟和發現。

  五、了解詩人,品味詩情

  1.那么這個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人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讀全詞,連題目、作者都讀。

  學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漁人:a、趁著春水漲、鱖魚肥,多打魚,好養家,連斜風細雨都不顧。

  b.從詩題《漁歌子》,這首好像應是漁歌,所以那人應是打魚的漁人。

  是一個勤勞的漁人,讀這兩句詩。

  (2)有可能是詩人。詩人為這美麗的山水所陶醉,他覺得這斜風細雨也是一種美,所以留戀不歸。

  (3)(只要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

  2.了解作者:

  (出示燈片: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唐肅宗時棄官歸隱,沒有回故鄉浙江金華,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稱“煙波釣徒”。他歸隱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國家處于動蕩不安的紛亂之中。在這種情勢下,他因為無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鄉,以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熱愛自然的情懷。)

  看了這段介紹,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此詩,作者明寫漁父,暗寫他本人,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

  3.再誦古詩,讀出韻味

  師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勞動人民以自己的勤勞,獲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人們能遠離戰亂,永遠過著這樣幸福美好的生活——讀

  (層層遞進)

  六.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師:張志和的《漁歌子》表現了瀟瀟春雨灑江天之時,漁人既在勞作,又觀美景的無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諧生活的美好意愿。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不僅歷代傳唱,而且詩家騷人多仿其體式、意境或詞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詩詞大家蘇軾。他甚至把張志和的詩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學生讀通詩句。

  師:此詩與張志和的詞,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張詞多了幾句)

  既然模仿張的詩,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我們來看蘇軾這詩題下的自注:

  題注:“玄真子《漁父》云云,此語妙絕,恨莫能歌者,故增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

  生讀,說說你是怎么是理解這段話的?

  (師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簡單解釋,尤其“恨莫能歌者”—— 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煙波釣叟”才有這樣的心境、這樣的話語,他人難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現東坡對張詞的推重心意。)

  3.學生自讀蘇軾的《浣溪沙》

  簡單理解詩意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蘇軾推重張志和的詞,僅僅是因為張詞的語言“妙絕”嗎?

  ( 張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懷,正是蘇軾想要釋放的心情,簡介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為官期間,他關心人民疾苦,當時,國家動蕩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貶職……所以,他也懷有和張志和同樣的心愿。張儼然成了蘇軾的知音。張和蘇隔朝隔代,幾百年的時空((1037~1101)——(730~約810))竟然因一首《漁歌子》而聯通,孤傲與清高的心靈相通了,智慧與才情相融了。我們何其有幸通過這些美妙和文字來體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再出現《漁歌子》)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漁歌子》。

  七.總結,升華。

  有一位詩人說:再美的詩,也美不過春天的一棵樹。所以,再好的文字營造的風景,也比不上身邊這觸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學們,讓我們回到現實,回到我們身邊的春天,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們的心我們的筆表達春天吧。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張志和、積累張松齡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教師準備:課件(包括詞語、音樂、畫面、自然界的聲音、古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識詞,了解詞牌:

  師:(板書“漁”)會讀這個字嗎?齊讀。是什么意思?(捕魚)

  師:(加上“歌”),漁歌是什么意思?(捕魚人的歌謠),“漁歌子” 呢?你會想到什么?

  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還有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張志和的詞《漁歌子》,咱們先來讀讀“漁歌子”。

  二、初讀詞,讀得有點“詞”味

  1. 初讀:

  我們先來看幾個詞語;鷺(讀、出示圖片了解白鷺),鱖(讀、出示圖片了解鱖魚),箬笠(讀、出示圖片認識箬笠),蓑(讀、出示圖片認識蓑衣)。

  師:誰來把這首詞完整地讀一讀(生舉手)

  師:為了讀的更好,我建議大家別忙著舉手,先看看注釋認真的讀一讀,有時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讀會讀得更出色。(生朗讀)

  2.指名讀:師:看你讀得這么有神,請你來試試好嗎?(指名朗讀)

  師:會思考的人才是智者,聽了他的讀你有什么意見嗎?(指名評價)

  3.教師范讀

  師:聽了大伙這么一讀,我也想讀了。(教師范讀)

  (指名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方法:停頓、韻律、感情)(指名試讀)

  三、想象美景,品出詞中畫

  1.老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畫面

  師介紹: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現什么畫面了?(閉目,聽老師配樂朗誦)

  2.讀出詞中畫

  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試著讀一讀,腦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要得讓別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讀)

  師:讀得有點兒畫面的味道了,這樣吧,動筆劃劃,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說畫面)

  3.師生共同展示畫面,理解詞義

  西塞山,西塞山是什么樣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青翠的西塞山、碧綠的西塞山);

  白鷺,想象一下白鷺飛翔的樣子?誰能說說?(展翅飛翔)

  桃花,桃花開的時候,是一番什么樣的情景呢?(火紅一片,蜜蜂在花間飛舞);

  流水,誰能說說流水?(清澈、緩緩地流著,又肥又大的鱖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桃花開的時候,溪水漲起,所以人們又稱這時的溪水為桃花水。你知道在流動的溪水中,魚兒喜歡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呢/

  指名說:

  (1)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再聞聞——

  (課件:流水聲、鳥鳴聲、蛙鳴……)

  師生總結:(音樂)遠處,連綿起伏的西塞山云霧繚繞,一群潔白的鷺鷥撲騰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盛開了,粉紅的花朵引來成群的蜜蜂在花間飛舞……

  4、師:我們似乎忘了什么?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指名說)

  師:看看這畫面,還少了什么?(雨)誰能把它畫上?他畫的對嗎?(對,斜風細雨,春雨是那樣的細、那樣的密,在微風的吹拂下,播撒在大地上。

  小結: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誦—

  (師生共同朗誦)

  師總結讀詞方法:我們剛才通過詞去想象畫面,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么豐富的畫面。這是讀詩詞的好方法。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過渡: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現。了解張志和嗎?

  1.了解背景

  師介紹: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和詩、品出釣中情

  師:這樣吧,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生:不須歸呀!

  師:弟弟啊,為何不歸?(指名說)

  3、是啊,張志和在太湖邊上修了一座茅草屋,他每天清晨打開窗,就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每天出門時,也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過的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寸不須歸”這樣的生活啊。

  他早就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流連于山水之間,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釣魚要放魚餌,魚餌放了,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釣得到魚嗎?鱖魚會上鉤嗎?

  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呢?

  (心情),對,心情,什么樣的心情呢?(悠閑、自在)

  4、配音感情誦讀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五、延伸

  過渡: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古詩就有很多寫垂釣、漁翁的詩歌。

  1.課件出示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2.齊讀

  師: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指名說、適時解答)

  小結:像張志和一樣,他的生命經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詩歌。要讀懂這些詩歌,我們得聯系詩人的生活經歷。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想象,體會詞的意境。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教具準備:1、音樂   2、 圖片    3、作者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揭題導學,感知詞的內容

  1、由張志和的別號——“煙波釣徒”引入教學,板書揭題。 

  2、生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

  3、正音,認讀“箬笠” “蓑”。指導生字書寫,掌握“塞” “鷺”的結構特點。

  4、齊讀全詩。

  二、質疑細學,體會詞的內容意境

  (一)議詞眼,初步體會“不須歸”的含義。

  (1) “不須歸”是什么意思?相機理解“須”的含義。

  (2)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覺得沒有必要回去呢?

  (二)引導想象,體會詞的景色之美

  1、一讀全詞,發現美景之多。

  2、二讀全詞,描繪景物色彩之美。

  引導學生將色彩與景物聯系起來,體會詞的色彩之美。

  (1)找出詞中已有的白、青、綠三種色彩。

  (2)體會隱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詞后面的色彩。

  3、三讀全詞,體會景物動態之美。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展開想象,學會用上排比、擬人、比喻等手法,將心中的畫面說具體,體會景物動態之美。

  4、議一議,將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動態之美,較完整地描繪出來。

  引導生用上“我喜歡這(      ),你看——”的句式

  三、品悟詞眼,感悟詞人心境

  (一)品讀詞句,體驗意境之美 。

  1、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運用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開展朗讀訓練。

  2、引讀一二兩句。

  (二) 解讀詞眼,體會“不須歸”的情懷

  1、創設情景:遠山傳來悠悠的呼喚……面對此情此景,張志和的感受怎樣?請用詞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意境。

  3、深入理解“不須歸”。

  (1)簡介張志和生平。

  (2)小結。

  4、 齊讀全詞

  四、多種形式誦讀,演繹心中的《漁歌子》

  1、師生合作,學習多形式的朗讀

  (1)師生配合讀,引導體會詩詞一詠三嘆回環復沓的表達方法。

  (2)生生配合讀,選擇自己的伙伴一塊兒讀 。

  2、啟發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改編成童謠。

  3、師生合作,利用童謠引讀全詞,誦讀《漁歌子》。

  五、總結全詞,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漁歌子

  西塞山前

  白鷺高飛

  桃花流水

  不須歸   鱖魚正肥     樂而不歸

  青青箬笠    

  綠綠蓑衣

  斜風細雨

  附:課文《23古詩詞三首》之《漁歌子》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選手簡介:

  吳志誠:1996年畢業于南平師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十余年來,多次在市、區課堂教學比武和演講賽中獲獎;一直致力于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探究,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形成自己自然質樸又不拘一格的教學風格。

  設計說明

  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里最亮麗的瑰寶,作者將自己的悲或喜、情與物,濃縮在方寸之中,讀來令人神思激蕩。《漁歌子》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優美春色和垂釣時那種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顯示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節課重點抓住詞眼“不須歸”,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文本,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思考、想象、表達等實踐活動,理解詞的內容,感受詞的意境,欣賞詞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情懷,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9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這首詞.

  3,想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設境,理解課題

  ①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三年級學過的嗎 指名背,師生齊背,這是一首關于垂釣的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關于垂釣的詞.板書課題.

  ②師介紹這是一首詞,詞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唱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叫長短句.

  ③解題,簡介作者背景:漁歌子,詞牌名.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師講張志和漁歌子的故事.

  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相傳公元774年,大書法家顏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賓客,張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熱之際,顏真卿吟唱了張志和的《漁歌子》,后來,張志和又即興連吟五章,當中表演他神奇的書畫才藝.只見他面對娟紙,酒酣之余,一邊擊鼓,一邊揮筆作畫,隨興揮灑,筆下好象神助,妙倫天成, 速度快得令人驚訝,一會兒,山水云石就出現在大家面前,五首詞的意境盡在畫中.從此以后《漁歌子》風靡全國,不僅許多人在吟唱,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當時的日本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漁歌子》吧!請欣賞朗讀.

  ●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①錄音范讀,營造氣氛.

  ②同桌互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生字"塞\鷺\笠",指名讀,齊讀,指導書寫,生練習寫字.在課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③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④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借助課文注釋說說這首詞主要寫了哪些景物.讓學生畫出.

  (2)小組內交流,你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意思,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畫出景物,重點詞意:肥,須,回.

  重點解決的問題:漁者為什么不想回家

  ⑤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引導孩子具體形象的描繪詩詞情景.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①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②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③配樂有感情朗讀背誦,感悟意境.

  ④學生在音樂聲中畫畫詩中景物.

  ⑤根據學生所畫來總結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 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介紹,學生自由讀讀,指名讀,師生共讀.

  作業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③完成《叢書》p37有關題目.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4、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學法滲透: 通過此課,讓學生意識到,詩詞可讀,可畫,可唱。結合課文拼音、注釋,想象畫面、聯系作者生平和已學詩詞是學習詩詞的好辦法。

  課前談話: 復習學生學過的詞——《憶江南》。了解學生對詞的掌握情況,因學定教。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了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初讀古詞,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讓學生先把整首詞讀通讀順,劃出不理解或難理解的詞句。

  2、檢查六個詞的讀音。第一步讀準字音(西塞山、白鷺飛、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不須歸)

  3、讓學生對詞語進行質疑,理解詞義——“箬笠、蓑衣、不須歸”等。再讀詞語,第二步讀出詞語的含義來。

  1、教學本課生字,著重指導“塞”字書寫。

  2、學生字正腔圓地讀讀整首詞。師范讀,學生試著再把詞讀得有板有眼。

  3、讓學生暢所欲言,讀了這首詞有什么感覺。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伴隨著音樂,想象畫面: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還想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畫面。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畫。適時引入有關春天的其他詩詞,豐富畫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讓學生把整個畫面連起來具體生動地說一說。

  2、配樂感情朗讀全詞。

  四、揣摩語言,指導背誦。

  1、第一次背誦,看著板畫,試著背誦整首詞。

  2、第二次背誦,閉眼,邊想象邊背誦。

  3、第三次背誦,邊背邊想:這首詞美在哪?

  4、交流這首詞的美:色彩豐富、動靜結合。

  五、對比拓展,升華情感。

  1、學生交流為什么張志和要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a、這里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女生讀前兩句詞。

  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連忘返,男生讀后兩句詞。

  2、引入張志和的生平,進一步理解他的“不須歸”的原因。

  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漁歌子》,學生自學感悟。

  4、交流讀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

  5、全班身臨其境地朗讀《漁歌子》。

  六、吟唱歌曲,布置作業。

  1、教師哼唱歌曲——《漁歌子》。

  2、學生伴著樂曲,輕聲吟唱。

  3、布置作業:繼續去了解張志和,找找其他幾首《漁歌子》讀讀。

  七:板書設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畫。

  附執教者簡介

  曾惠娟,女,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福建省農村骨干教師。從教十年來,一直默默耕耘的農村教學第一線,多次在區級教學比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讀書征文比賽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現為廈門市海滄區錦里小學語文教師,海滄中心語文教研組長。

  教材分析及設計說明:

  《漁歌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個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并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味優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段。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他既是詩人,又是畫家。所以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遠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垂釣的漁翁……這畫面是那么清新,這色彩是那么明麗,整個天地浸潤在朦朦煙雨中,寧靜而美好。整首詞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這樣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詩詞學習方法。本學期,他們在第一單元學習《憶江南》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的常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張志和“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表現特點,尤其是感悟“不須歸”的境界就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基于此,我在這節課也便有意識地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一、營造豐厚的古典文化氛圍

  古詩詞的學習應充滿一種詩情畫意的美,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古詩詞中,詩意地棲于課堂,別具一番情趣。所以整堂課教師應通過富有古典文化魅力的語言,營造一種學習詩詞的美好氛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我對課上的導語、過渡語上都做了精心推敲,并且課中也自然無痕地滲透了許多已學的古詩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語言魅力,也使得整堂課語文味很足,上出了古詩詞的味道。

  二、夯實字詞,注重學法指導

  作為一節比賽課,我活用教材,將《漁歌子》作為第一課時來上,字詞教學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字詞的教學上,我也是煞費苦心。第一次讀,讀準字音;第二次讀,讀出詞語的含義;第三遍讀,記住難點的筆畫,正確書寫生字。三次的教學,三點要求,層次分明,解決了音、形、義的問題。在教學字詞的同時,滲透了讀詞的方法:讀詞要讀出語氣的變換,讀出詞語的含義,讓詞語“站起來,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聯系注釋,結合插圖,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反復吟誦等等,都是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

  三、引導想象,感悟意境

  雖然只有27個字,但這首詞語言樸素生動,意境優美,就是一幅畫。雖然大家常說“意境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教師也是可以讓這種詩情畫意變成學生生動的語言流淌出來的。我這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首先如何上出這首詞的意境美,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山野田園的如詩如畫又是這課的重中之重。于是讓學生充分想象、豐盈畫面以及教師輔以板畫的想法油然而生——在意境空遠的笛聲中,教師配以古典吟誦,將學生帶入畫中,盡情想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于是學生思緒翩飛。繼于引導學生同桌互說,全班交流,讓學生具體描述心中的美景,讓他們心中的畫面有色彩,有聲音,有味道。在這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滲透已學的有關春天的古詩詞,以詞解詞,把詩詞的教學推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也是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景色的美,詩詞意境的美。

  四、拓展延伸,走進詩人內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首詞借景抒情,是首抒情詩。既然是抒情詩,就要關注詩人內心的情感。所以,走進詩人的內心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抓住了“白鷺飛、鱖魚肥、不須歸”三個關鍵詞教學,通過朗讀,通過想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和那種悠閑自得、淡泊不爭的生活情趣。同時,適時引入詩一堂課光教學一首詩詞,容量是很小的,也是非常單薄的。我除了教學這首《漁歌子》,還引入了其他有關春天的詩詞,并且后面還補充拓展了他的另一首《漁歌子》,這首《漁歌子》也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一首詞,與本單元的專題很符合,同時它里面表達的“醉宿漁舟不覺寒”和前首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引領學生能夠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對于“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名利的張志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首詞的方法學習這首詞的同時,也解決了課文的第二個重點: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人張志和的生平,讓學生對詞中的難點“不須歸”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五、注重多種形式朗讀,引導讀中感悟

  朗讀在詩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目的。我在這課設計了多次不同的讀。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力求做到讀得有層次有提升。從自讀時的讀通讀順,到再讀時的字正腔圓,再到教師范讀后的有板有眼。從“白鷺飛”中的帶著自己的理解的讀,到“桃花流水鱖魚肥”中美美地讀,再到“斜風細雨不須歸”中的想象讀,從教師引讀,到男女生讀,再到全體師生的深情配樂朗讀,多種朗讀的形式把學生的讀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情感高潮。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通出來、

  2、認識“塞”、“笠”、“鷺”。

  3、想象詩詞畫面,理解詩詞含義。

  4、通過詩句的拓展閱讀,體會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詞畫面,理解詩詞含義。

  通過詩句的拓展閱讀,體會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揭趣,引入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作者是張志和。他的名字可不是爸媽爺爺取的,是皇帝給他取的。16歲時,他中了舉人,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皇帝封他做官,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今天,我們要學他的一首詞,學生讀課題。

  2、漁歌子是詞牌名,每一行有規定的字數。文人再把詞填進去,還有的被譜上曲子加以歌唱。二、讀詞,學習生字

  (一)自由由讀詞

  1、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漁歌子》,一讀字正腔圓。

  2、二讀,節奏鮮明。

  3、三讀,韻味十足。

  (二)學習生字你們看,這首詞里漏了幾個字。西山前白飛,桃花流水鱖(gui)魚肥。青箬,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寫“鷺”字漂亮的訣竅一一上面小一些,寬一些。師板書。

  2、多音字塞

  阻塞(Se)塞西塞山(sai)塞車(Sai)

  3、形聲字笠

  4、生字障礙已掃除,現在我們齊讀這首詞,同時做到字正腔圓、節奏鮮明、韻味十足。

  三、品詩,想象畫面

  (一)說畫面有一句話說得好,詩詞中有畫,畫中有詩詞。張志和這首詞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拿起筆,把它圈出來。

  1、學生動筆圈畫。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詞語展開想象。由“西塞山”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老師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西塞山:

  (1)西塞山上長滿了樹木,到處都是綠油油的。

  (2)在云霧的籠罩下,朦朦朧朧。

  (3)西塞山郁郁蔥蔥,如同披上了巨大的風衣。

  2、這首詩中還有畫面。(出示:白鷺桃花、流水、斜風細雨、鱖魚肥…)你們選擇其中一個畫面來形容形容。同桌交流互動

  (1)一群潔白的鷺鷥鳥展翅飛翔在天空。

  (2)桃花張開了粉紅色的笑臉,遠遠看去,如同彩霞一片。

  (3)湖水清澈見底,如同碧綠的翡翠。

  (4)風輕輕地吹著,雨兒編織著細絲飄灑灑。

  (5)鱖魚在水里歡快暢游,有時還撲騰跳出水面欣賞美麗的

  (二)寫畫面

  你們說得真好,抓住了詞中的一個景物展開想象。從你們描繪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畫面了,拿起筆,提高一些要求,用心寫一行或者兩行詩句畫面。

  試試我們的默契程度,一人讀自己寫的畫面情景,其他同學附和著讀詞的內容。

  張志和把這景色寫的如畫一般足以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板書:熱愛自然

  四、拓展,品詩情

  這么美的景色,張志和當然不想回去。板書:不須歸

  哥哥張松齡,擔心他被雨淋壞了,寫了一首《漁父》。

  課件出示:漁歌子

  張松齡

  樂是風波釣是閑

  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兩遍。

  2、會讀是小本領,讀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狂風暴雨且須還。

  3、師扮演哥哥,學生扮演弟弟,整詩對讀,整句對讀。

  4、因何不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聯系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張志和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做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5、張志和根本就不是釣魚,他釣魚不放魚餌,你們說他是來干什么的?

  (1)可能就是喜歡這里的美麗景象。

  (2)他覺得在這里很悠閑很自在。

  師: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釣來清閑、飄逸,他太愛這樣的生活了。讓我們再來誦讀。

  板書:追求自由

  五、延伸,再積累

  (一)延展積累

  這首詞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板書“追求自由熱愛自然”很多詩人都向往這樣的悠閑風光,都希望像他那樣尋求仙境。詩人徐俯、蘇軾、黃庭堅都來尋找張志和了!

  課件出示

  鷓鴣天

  徐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镢魚肥。

  朝廷若覓元真子,睛在長江理釣絲。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

  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鷓鴣天

  黃庭堅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自由讀三首詞。

  2、你發現了什么?

  3、為什么詩人都重復使用詩句呢?

  4、學生再次看圖背誦全詩。

  (二)表達詩意

  1、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詩意。課件出示:

  抄寫詩詞想象畫面

  詩詞配畫體悟情感

  學唱歌曲身臨其境

  2、班級交流展示。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通過寫景贊美漁家生活情趣的詞。著意描繪了秀麗的水鄉風光,遠山青翠,白鷺高飛,桃花火紅,意境優美而深入活潑,富于詩情畫意,充分表達了詩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閑而自由的生活樂趣。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觀看錄像《漁歌子》,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后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板書課題:漁歌子,齊讀一遍課題)。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玄真子’,婺州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隱居的生活。

  (對于本首詞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詞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2聽《漁歌子》課件錄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導學生關注詞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出示圖象: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使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發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有發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小組交流,教師小結。(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 教師有感情朗讀《漁歌子》,,再入意境。

  【自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技巧和方法,這也體現了對學生學法上的輔導,讓學生掌握讀詩的方法以形成自學能力。】

  2.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3.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4.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 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 根據詩意加以配樂,體會古詩意境,創作畫面或者創意表演。(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1)唱支歌來表達。

  (2)跳支舞。

  (3)畫一幅畫。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解讀:

  《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作品,詞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漁翁形象,體現了漁家生活別有情趣的一面。詞人將文字和畫面完美地結合,青山、白鷺、紅桃、碧水、青箬笠、綠蓑衣, 色調明麗和諧,既讓人感到幽遠寧靜,又不失生動活潑,正符合作者“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愜意,真乃“詞中極品”。同時,詞的字里行間也體現出作者追求無為、隨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教學思路:

  古詩詞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內容的理解上,那是淺層次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教學《漁歌子》一詞,基于詞作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的特點,應圍繞“讀詩——感詩——賞境——拓展——升華”這條主線來展開,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有色的畫面,從而明詩情、入詩境,理解詩人為何不歸,感悟出“釣美景、釣心情、釣生活”的詩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詞作《漁歌子》。

  2.借助畫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的意思。

  3.誦讀想象,感受詞所描繪的畫面,聯系背景走近詞人,領悟詞人的言外之意。

  教學重點:借助畫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次所描繪的畫面,領悟詞人的言外之意。

  教學流程:

  一、溫習舊知巧引新

  1.請學生吟誦自己積累過的詞,要求做到聲情并茂。

  2.簡單說說詩與詞的區別。

  3.了解詞牌《漁歌子》。

  (1)讀詞名《漁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漁夫所唱的漁歌

  (3)“漁歌子”又叫“漁父”, 是一種詞牌名。

  【設計意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觸的詞比較少,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知詞與詩的區別。】

  二、初讀古詩要流利

  1.學生初讀詞。

  學習古詩詞,首要的是讀通順,在此基礎上還要讀出一定的節奏。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首詞,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字正腔圓;第二第三遍讀,要著重體會其中的節奏。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讀,重點檢查是否讀得通順。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讀音,出示“塞”的三種讀音,分別組詞。

  3.指導學生感受詞中的節奏美。

  讀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還要注意節奏,詞與詞之間、句子和句子之間都有一定的停頓。  指名讀,劃節奏。

  4.師生合作讀:師讀上半句,指名一生讀下半句。

  5.齊讀,注意節奏。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順、流利,并感受其中的節奏美。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等形式來達成初讀的目標。】

  三、情景交融明詩意

  1.理解意思。

  請同學輕聲地讀這首詞,結合課前的預習,理解詞句的意思。

  2.指名匯報。重點指導:箬笠、蓑衣(從形聲字的角度理解)不須(與“不需”區別)等詞語。

  3.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首詞。(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風”“不須歸”等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詞句和整首詞的意思。)

  【設計意圖:由于古詩詞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文差異較大,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難懂詞意思的基礎上來理解整首詞的意思。】

  4.想象,品出詞中畫。

  賞畫:再次靜靜地品讀這首詞,劃出詞中景物。

  (1)學生交流:詞中共寫了幾種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萬,為何作者獨獨鐘情于這幾種呢?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顏色美。

  (2)走進詞所描繪的意境。

  l再讀這首詞,我相信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還能聽到些什么,甚至是聞到些什么。

  l反饋交流:說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呢?

  l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這首詞,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詞人張志和,在你眼前展現的是怎樣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聯系畫面,加深理解。

  靜靜地,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畫面:斜風細雨中,這位頭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悠然自得地釣魚呢!孩子們,你能形容一下這位漁翁的神情嗎?引導學生揣摩、想象漁人的神情。

  6.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1)自由練背

  (2)指名背誦,重點指導“斜風細雨不——須——歸”。

  7.齊誦。

  【設計意圖:在初步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青山、白鷺、紅桃、碧水、青箬笠、綠蓑衣……”等景物來感受詞中畫面的美,并通過聯系畫面、融情想象等多種方式為學生走進詩人內心作鋪墊。】

  四、巧對詞作悟詩情

  1.走近詞人。

  通過課前預習,你一定對詞人張志和有所了解,誰來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介紹。

  師總結:張志和不僅是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一些官場糾紛被免去官職,從此再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

  2.師生和詩,悟情。

  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來和其弟《漁父》,我們一起來和詩。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讀懂哥哥的意思了嗎?

  (2)好一個“不須歸”!弟弟啊,為何不歸?  練習:哥哥,因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也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呢?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張志和,教學中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課拓展的詞《漁父》,巧妙地升華學生對“不須歸”的理解,品出釣中情。】

  五、當堂檢測求完善

  1.有感情地誦讀詞作《漁歌子》。

  2.根據詞作內容填空:

  1.《漁歌子》這首詞的作者是   代     。這首詞描寫了      、        、        等景物,抒發了詞人                            的情感。

  2.邊讀邊想象《漁歌子》所描繪的景色,把你頭腦中那幅優美的畫用文字描寫下來。                                                 六、拓展延伸親經典

  1.歌曲欣賞《漁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愜意!讓我們一起醉在《漁歌子》中——歌曲欣賞。

  2.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們都爭相填寫傳唱。建議孩子們課后登陸相關網站,閱讀唐宋兩朝詩人所寫的《漁父歌》,進一步親近經典。

  【設計意圖:以歌曲欣賞來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以網站的推薦激起學生后續閱讀的欲望。】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教材解讀:《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作品,詞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漁翁形象,體現了漁家生活別有情趣的一面。...

  • 《漁歌子》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漁歌子》。2、想像詞中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3、借助拓展延伸,進一步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學重點學會詞的吟誦,根據詞所描繪的畫面,想象意境。...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 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3、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情境。教學重、難點: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 《漁歌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鱖、箬、蓑”。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的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詞所展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 《漁歌子》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以填詞和唱詞的形式,讓學生對詞...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2.朗讀《漁歌子》。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教學過程:一、復習檢查《江南春》背誦情況。二、學習《漁歌子》1.簡介作者。...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教學時間:一課時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激趣設境,導入新課。...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 《漁歌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3、體會詩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日韩在线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99精品在线视频播放 |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四川xxxxxlmedjyf本电 | 大胆裸体gogo毛片免费看 | 色播久久 | 国产gaysexchain男同men高清 | 国产精品乱子 | 欧美精品无码久久久潘金莲 | 天堂资源中文WWW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 | 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青青一区二区 | 久久蜜月Aⅴ毛片免费看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少妇和子乱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 | 久成人免费精品xxx 91i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 2018毛片| 欧洲精品卡1卡2卡三卡 |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 国产剧情素人搭讪在线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绯色 | 国产一区在线不卡 | 国产精品500部 | 黄色视屏在线看 | 三级视频兔费看 | av在线网站观看 | 亚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视频 | 国产精品青青青在线观看 | 人人插人人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