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教案(精選15篇)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
教學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教材分析: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現代詩,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的聲音體會秋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
仿照詩文的內容,編寫幾句贊美秋天的詩文。
課前準備:收集秋天的聲音
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
在11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雨看見了秋天豐富的色彩,我們也聞到秋天瓜果香甜的味道,你們知道嗎?秋天,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課件播放)。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鳥叫流水蛐蛐叫,可以用優美的詞語形容)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揭題讀題: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么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檢查詞語認讀)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殴膭顚W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⑵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_______”
朗讀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來促讀。
4、配樂朗讀:
⑴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浦该首x,大堂展示。
三、想象創作,續寫小詩
1、各自仿寫:同學們,秋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寫下來,行嗎?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段話寫。
2、匯編成詩:幾個同學自由組合,把自己的小詩合并匯編成一首新詩,制成作品,準備展覽。
四、課外活動
舉行小小詩展,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如何把秋天獨特的美帶給學生,讓學生聆聽到秋天美妙的聲音,體會到詩歌遣詞造句的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胸中的詩情,是本堂課展開教學的重點。
我先借助多媒體,從聲音渲染入手,播放秋天里各種聲音,讓學生聽聽是什么聲音?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然后引導學生去讀課文,品味秋天的的聲音。讓視覺與聽覺在學生的心里產生共鳴,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如詩如畫的閱讀環境。與學生共同走進聲音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美麗的景物是靜止的,但學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動聽且豐富的。在配樂范讀中,我配上了輕音樂,清新的音樂正符合詩歌的朗讀基調,帶給學生欣欣向榮的秋天。音樂加深了對美好秋天的感受,學生的朗讀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接著,我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想象創作,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張開翅膀盡情馳騁。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
下面是學生的佳作:
聽聽,秋的聲音,
楓樹抖抖手臂,
“唰唰”,
那是紅楓離別的歌韻。
聽聽,秋的聲音,
小溪盡情地奔跑,
“嘩嘩”,
那是迎來秋天的歌吟。
聽聽
秋的聲音,
在一棵棵果樹里,
在一個個玉米里,
在一片片田野里,
在一棵棵高大的楓樹葉上。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詩意的課堂需要學生那輕靈善飛的想象翅膀的展,才能神游其內,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融洽的師生情感會使師生心靈之弦產生微妙的碰撞,使學生和文本產生強烈的共鳴,奏出和諧的樂章。
課后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閱讀,但由于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四個環節:1、享受秋天,引入課題。2、欣賞朗讀,感受詩情。3、仿寫詩歌,積淀語言。4、布置作業。抓住仿寫詩歌,積淀語言這一點,放開手腳,引導激發學生的體驗、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讀感悟的時間較多,學生的想象沒有放開手腳,所以仿寫詩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同時激發了作詩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聽、說、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略讀課文時,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幾點不足:
一: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工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余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二、課前準備
1、選擇一段優美的關于秋的音樂磁帶。
2、準備錄音機1臺、實物投影儀1架(或小黑板3塊)。
三、教學設計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放音樂磁帶)。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導入課題:有一位作家也聽到了秋的聲音,他聽到的和你們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嗎?(揭題讀題)
四、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1)、鼓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2)、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3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童話般的詩境,輕、柔、美。
2、展開想象,通過朗讀與同學交流體會。
3、仿寫第一小節,體會童真、童趣。
二、課前準備:印一些與秋天相關的詩文,誦讀《秋天的雨》、《秋天的圖畫》、《秋天到》等。
三、教學過程
板塊一:整體感知
1、孩子們,秋的腳步很輕很輕,可是我們卻聽到了她的聲音,不信,你聽
聽聽,秋的聲音。配上音樂和美麗的圖畫。(學生不看書,滾動式字幕,最后沒有字幕)
2、孩子們,聽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呀?
3、秋天多美啊,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美美地讀讀課文,爭取把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好的同學就帶著微笑看著老師。
4、看到那么多快樂的笑臉,老師知道大家都已經讀好了,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們是不是已經讀準了這些生字
抖抖手臂——刷刷,
振動翅膀——嚁嚁,
秋風掠過,送來歌吟,
谷粒綻開,唱起歌韻,
蟋蟀匆匆,灑下叮嚀,
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
。1)一句一句出示,指名學生讀。
。2)全班齊讀。
。3)我們不光要讀準字詞,還要讀出點詩的韻味呢!老師讀前半句,同學們讀后半句。
學生讀后半句,老師讀前半句。男女生互讀。
5、讀好了這首小詩,誰想來讀讀課文?
指名讀,第六小節全班齊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想一想,在秋的音樂廳里,誰在唱著美妙的歌。
板塊二:體會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1、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你知道了誰在唱著美妙的歌?
生回答:大樹蟋蟀大雁秋風葉花汗水谷粒(用板畫的形式)
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秋天特有的聲音,所以,題目叫——學生接《聽聽,秋的聲音》。
2、在秋天這個音樂廳中,音樂家們唱歌的方法是各有不同,有的獨唱,有的合唱。你再快速讀讀課文,看看詩中誰在獨唱呢!
A、大樹
“刷——刷——”,風吹樹葉,多有意思!
獨唱的時候,聲音要響一點哦!
風吹過來嘍,誰來唱一唱。
大樹媽媽正抖抖手臂呢,你也抖抖手臂讀讀。
小黃葉啊,你們隨著風兒快樂地飄蕩,你們準備怎么和大樹媽媽道別呀?
(讀好“刷刷”,感受秋的氣息;邊做動作邊讀,讀出情趣;邊想象邊讀,使讀更細膩,更有情感。)
B、蟋蟀
還有誰也在獨唱呢?
蟋蟀的歌聲又是怎么樣的?聽蟋蟀的聲音
小蟋蟀們,你們就來唱唱這首歌吧!
你唱的曲子可真美妙呀!
小蟋蟀們你們都在唱些什么呀?(從秋天的美,對陽臺的留戀等方面感受蟋蟀對秋天依依不舍的感情,讓學生帶著不同的情感來讀。在這個環節,學生的讀以個別讀為主。)
3、大樹和蟋蟀是獨唱,大雁和秋風卻是合唱。我們也來合唱,好嗎?
四人小組合作,一起來唱唱大雁和秋風的歌。我們也要比比,哪個組唱得聽。
你看,大雁的歌聲輕柔些,秋風的歌聲嘹亮些,這樣讀真有意思。
聽了他們的朗讀,老師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排又一排的大雁,你呢,你們看到了什么?
這樣的合唱真有意思。
這歌聲多么好聽!
。◤莫毘胶铣D變讀的方式,請學生想象畫面,帶著畫面讀課文,使情感得到升華。讀的形式以四人小組讀的方式為主,同時請多組一起讀,課堂的節奏產生一種變化。)
4、一、二、三的合。
在秋的音樂廳里,有獨唱,有合唱,多讓人沉醉呀!我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先獨唱,再合唱。請一位同學讀第一小節,一位同學讀第二小節,我們一起讀第三小節。
5、第五小節
老師讀第四小節,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讓我們好好地去聽聽,秋的聲音在……(老師引讀)
這些聲音呀都很輕很輕,要我們用心地才能聽到,所以我們要輕輕地讀,師生合作讀,全班齊讀后面的四行。
。ǔ鍪緢D片)仔細看看圖,秋天的聲音還藏在哪里?(讓孩子自己說說)
原來,秋的聲音就在秋天的每一個事物里,找到它們我們就找到了秋。所以作者才說,秋的聲音在……;
6、配樂讀全文
飄落的黃葉,金色的稻谷,構成了屬于秋的獨特美景,奏響了一曲屬于秋的贊歌。隨著音樂一起吟誦這首《聽聽,秋的聲音》。
全班齊讀。
板塊三:寫出童話般的詩
1、聽同學們讀得這么好,秋天里其他的演奏家也想給大家表演表演呢。你聽到它們的歌聲了嗎?
出示一些圖片
“沙沙”
“唧唧”
“嘿喲,嘿喲”
“嘎嘎”
“呼呼”
“嘩啦嘩啦”
“滴答滴答”
這些寫聲音的詞,我們就叫它們為“象聲詞”。
2、仿寫
歌聲多美妙,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樣子,記錄他們的歌聲,寫下一首屬于自己的詩。
學生寫,老師指導:
“沙沙”是小雨告別天空的話語
“唧唧”是小鳥南飛時唱起的歌謠
“嘎嘎”是大雁留下的暖暖叮嚀
“呼呼”是秋風掠過田野的陣陣歌吟
3、隨著音樂,美美地讀一讀你自己的詩。
評價:多么有意思的小螞蟻呀!
秋的聲音多美妙!
多么富有詩意的話語呀!
“嘿喲,嘿喲”是螞蟻準備冬糧的號角。
“滴瀝滴瀝”是雨點問候大地的琴聲
總結:孩子們,在秋的音樂廳,我們欣賞了那么多美妙的音樂,也寫下了屬于自己的詩篇。秋的美好、秋的絢爛,就這樣隨著秋的樂章輕輕悄悄地向我們走來,聽聽,秋的聲音……(齊讀課文最后一段,結束。)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4
作者: 劉昱瑩
聽聽,秋的聲音,菊花搖動花瓣。 “沙沙”,是她們互相比美的語音。
聽聽,秋的聲音,秋風放膽掠過每一個景物!昂艉簟,是和大地打招呼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稻田翻起層層波浪。“沙沙”,是稻谷爭著要人們收割的話音。
聽聽,秋的聲音,水果你擠我碰,“砰砰”,是水果吵著要人摘的話音。
聽聽,我們聽到了秋的聲音。
作者: 陳 培 煒
聽聽,秋的聲音,青蛙擺擺身子,“呱呱”,是和小溪告別的歌韻。
聽聽,秋的聲音,果子晃晃腦袋,“啪啪”,是和大樹媽媽分離的話音。
一朵朵花兒綻開笑臉,帶給大地親切的問候;
一陣陣秋風掠過果園,送來一陣甜蜜的歌謠。
聽聽,走進秋,
走進神奇的歌廳,
我們仔細的去聽秋的聲音。
秋的聲音,
在每一塊田地里,
在每一場秋雨里,
在每一陣秋風里,
在每一顆香甜的葡萄里。
聽聽,
秋的聲音,
從大自然悄悄地來,
向大自然悄悄地去。
聽聽,
我們聽到了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首現代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教學時, 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 把課文讀懂;著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1、旋律優美的輕音樂配上表現秋天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的錄音。
2、各種秋景的圖片。
二、聽聽,秋的聲音
師: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仔細聆聽。(播放錄音)
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傾聽。
師: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你覺得這些聲音動聽嗎?師: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錄音)
學生自由交流想象,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表達清楚。
師: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么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請學生讀課題,要求讀得美一點。
(用音樂與聲響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美好的想象,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帶入秋聲之中。)
三、讀讀,秋的聲音
1、初讀: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具體寫了什么聲音?
師: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落葉、昆蟲、大雁、秋風的聲音。
2、再讀: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運用已學過的方法試著理解,然后分小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回憶理解詞語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找近義詞、聯系生活等方法。)
生自學后分小組交流。
師:請小組代表說說你們理解了什么詞語,還有沒解決的詞語嗎?
學生踴躍發言,匯報自學情況。
。ń虒W略讀課文時,應著重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讀自悟。)
3、選讀:
師:找出你喜歡的聲音,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師:把最喜歡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賞。
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邊聽邊想:他讀得怎么樣?
指名讀后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生:第一節可以要讀得快活一些,因為這是快樂的樹葉,它在落下時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認為可以讀出一點憂傷,因為樹葉還舍不得和大樹媽媽告別呢!
生:第二節讀得太好了,讓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張大嘴巴快樂地歌唱!膀序小薄膀序小,實在太好聽了。
生:讀大雁的這句話要讀出舍不得的語氣,因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讀第五小節要讀出欣喜的感覺,因為大自然到處都有秋的聲音……
4、演讀:
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秋景圖片及句子: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_______”
一陣陣秋風斥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它歡快地唱著“________”。
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自己的想象的內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生:黃葉說:“大樹媽媽我真舍不得你。” ……
生:蟋蟀在唱著:“我要回到溫暖的家里去了! ……
生:大雁對小青蛙說:“再見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體哦! ……
生:秋風歡快地唱著:“人們又可以獲得大豐收了! ……
。ɡ首x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用想象表演來促讀。)
5、美讀:
過渡:(配樂,深情地)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讓我們把這美好的一切讀出來吧!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師:誰有自信能讀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讀,學生大膽展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樂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 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讀中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一說,秋的聲音
師:走進秋,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ǔ鍪厩锞皥D片,引導學生發散說)
生:嘩啦嘩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螞蟻忙著準備糧食過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練習彈琴……
師:秋的聲音實在太豐富、太美妙了,你能照著課文第一、二小節的樣子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說一說嗎?
學生先在小組里練習再全班交流。
生:聽聽,秋的聲音,稻海翻起波浪,“嘩啦”是它們歡快的歌聲。
生:聽聽,秋的聲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彈琴。
生:聽聽,秋的聲音,黃葉紛紛落下,“呼呼”,秋風弟弟吹起口哨報告冬的來臨。
。ㄕZ文學習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而應凌駕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這樣進行練說不僅開闊學生思維,還進行了語言訓練,真可謂一舉兩得。)
五、寫寫,秋的聲音
師:是啊,秋的聲音令人遐想, 秋的聲音令人陶醉……讓我們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自己聽到的聲音寫下來好嗎?
學生寫詩,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師:讓我們把自己寫好的小詩展示出來吧!請小組代表把合作寫的詩,在平臺上展示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
指名學生代表上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W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學生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
師總結:是啊,秋的聲音,在大自然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再次來感受秋聲帶給我們的喜悅吧!
學生配樂感情朗讀全文。
六、布置作業
1、給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收集有關秋的詩歌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引題: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ㄤ浺繇懫穑┩瑢W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么樣的畫面。(音樂中師范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是否可以小組合作學習)
。ㄆ渲械哪囊环N因學生說了拿來體驗感悟)(朗讀和想象、說話結合)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么?黃葉對大樹媽媽說:“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著“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說些什么呢?(課件)舍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里 果園里 ……人們的心里
你能用朗讀表現么?
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
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
感情朗讀。
擴展,可以欣賞一首寫秋的詩歌,送給大家作為禮物。
布置作業 。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搜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7
12 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過程和方法: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雙基訓練。
二、引題。
1、 師:冬天有紛紛揚揚的雪花,春天有芬芳艷麗的鮮花,夏天有郁郁蔥蔥的大樹,秋天有什么呢?
2師:秋天真美。∑鋵嵡锾斓穆曇粢埠軇勇。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么樣的畫面。(音樂中師范讀全詩)
3、師:你聽到了秋天的什么聲音?
4、揭題:秋天真是一個遼闊的音樂廳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三、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板書:刷刷
蠷蠷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么?
黃葉對大樹媽媽道別:“( 。
多么傷心的道別啊, 這道別其實就是離別,分手,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節,讓我們聽到黃葉傷心的離別。(指名讀,齊讀)
。2)“qǘ qǘ”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和陽臺告別,唱著“( 。
多么重情義的蟋蟀啊,誰能來做做深情的蟋蟀,和朝夕相處的朋友說一聲再見,做一次深情的告別,(指名讀,齊讀)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
板書:叮嚀
提示:每天早上你來上學,爸爸媽媽會對你說些什么呢?
這就是每天反復的說這這些話,這就是叮嚀啊。瞧,爸爸他*的叮嚀里面浸透了多少深沉的愛啊。
那大雁會對白云怎么叮嚀呢?(課件)舍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里( 。,果園里( 。藗兊男睦铮 )。 于是,秋風唱起來歌:“( )”。
(男女聲朗讀,吟唱秋風和大雁不同的聲音讓我們聽到深情的叮嚀和歡樂的歌吟。)
四、課外拓展。
學做小詩人:師: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聽聽秋的聲音。閉上眼睛想象秋天的景色,用心聆聽秋天的聲音。
我們走進森林,--------------,走進田園----------,走進果園,
1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我們學做小詩人,同桌前后可以互相幫忙。
3匯報小詩
4小結:你們都是善于觀察富有激情的詩人,你們的詩讓我聽到了秋天的聲音。
引讀:秋天的聲音在每---,在每-------,在每--------,在每-------,聽聽秋的聲音,從-------
向遠方-----,聽聽,我們-------------。
五、感情朗讀。
讓我們用我們的深情,告訴大家我們聽到了秋天的聲音。(配上音樂,齊聲朗讀)
六、布置作業。
1、把自己編的小詩寫下來。
2、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板書
12 聽聽,秋的聲音
遼闊的音樂廳 刷刷
瞿瞿
叮嚀
歌吟
教后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現代詩,是第三單元的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聲響,用詩的語言來贊美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我把本課的設計設計成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步驟設計為:初讀感受詩韻,細讀理解詩歌,散讀理解詩情,配樂讀激發深情。
不過,上課的過程最能體現上課設計思路的準確與否,學生的表達能反映課堂問題的有效渡。首先在上課過程中,初讀時間花的比較多,有老師認為這個可以省略,確實,我也覺得初讀檢查既然學生沒有錯不必再講解太細致了."ququ"這個詞語既然打不出來,我后來覺得根本不用把它用兩個字來表示,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拼音來表達,然后再問問學生:“這個詞語我打不出來,其實該怎么記呢?”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讀錯的情況,讓他們走入誤區,反而能加深學生的記憶。
第二是學生的回答沒有平時那么激烈,也可能是問題太深了,也有可能那天為了表現詩歌的美麗,聲音太小了,學生沒有聽清楚。但是最失敗的一個設計是自己引到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秋天,感受聽到的聲音的時候,我說的太快了,一會兒就讓學生從森林走入田野,一下子又從田野走入了果園,學生還沒有完全想象出秋天最美的景色,就讓他們說說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匆匆劃過怎么留下痕跡,所以后來學生說聲音只能從我備用的圖片當中來說了。后來,我想如果我只是引導他們走進森林,讓他們自己想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許后面詩歌的內容就不會這么貧乏和單一。教師的引導非?傄,但是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時間更為重要。教學應該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走過,留下一個一個深深的腳印,是我對這堂課最深刻的感受。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三上第12課 《聽聽,秋的聲音》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結合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一段詩。
二、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詩。
2、邊讀邊能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難點:仿照詩歌內容,結合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一段詩。
三、教學媒體:錄音、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3、秋天的禮物。
六、教學過程:
。ㄒ唬、啟發談話 揭示課題
1、 師: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金秋時節,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樣的呢?
2、 師: 是呀,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它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聽到過么?有位詩人在聆聽了秋天的聲音后寫下了這么一首小詩,你們想聽聽嗎?(板書:聽聽,秋的聲音,教師在音樂伴奏中范讀)
。ǘ、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師:你們想讀讀么?請打開課文12課的小詩讀一讀吧。
自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美美地朗讀。
2、檢查自學
、贆z查字詞。(小黑板出示本課重點詞語)
②指名學生讀文,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ㄈ⑵纷x想象 體會交流
師引入:是呀,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向遠方匆匆地去,我聽到秋的聲音了,你聽到了么?誰能把這一段讀好?
1、讀好第六段。
(1)學生自由練讀。
。2)抽讀,師欣賞地評議。
。3)齊讀。
過度語:秋天的聲音可不容易發現,小朋友們可要認真用心去傾聽,去想象。錄音播放:
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學生聽聲音說話。(根據學生差異提出不同要求,如:“把話說完整”,“能說得具體、生動些嗎”等)
2、品讀1—3段
過度語:這些聲音詩人是怎樣把它寫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詩的1--3段。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段讀一讀,邊讀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指名學生進行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1)交流第一段。師:是呀,黃葉就要告別大樹媽媽了,它會怎么說?
(2)指導讀第一段。
。3)抽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4)交流第二段。生讀完說。
。5)師:韻是好聽的聲音,歌韻是什么意思呢?蟋蟀振動翅膀,“蛐蛐”,會唱些什么呢?用上自己學過的歌曲旋律唱一唱吧。
。6)讀了第三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7)美讀1--3段。
(四)仿寫詩歌 積累語言
1、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你還聽到過哪些秋的聲音?你還想到了哪些秋的聲音?
2、生交流。……
過度語: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吧!大家仿照課文的其中一節,也來作一段詩,好嗎?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始吧(播放輕音樂)
3、學生自由作詩。
4、個別交流。
。ㄎ澹┢纷x4--6段。
過度語:聽著你們這么多美妙的聲音,老師仿佛走進了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我聽到了秋的聲音,它在每一片葉子里,每一朵小花上……誰能把這三段讀好。
自己練讀、抽讀并評議、分男女同學讀、齊讀。
(六)賞讀全文。
過度語:秋的聲音,在大自然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再次來感受秋聲帶給我們的喜悅吧!
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ㄆ撸┎贾米鳂I
1、給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聞聞,秋的味道》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四篇課文,全組課文體現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詩歌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詩的題目《聽聽,秋的聲音》用輕柔的語氣引領你走進美麗的秋景,詩中這句話不斷出現,一種聲音就是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前四節寫的是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具體可感的聲音,后兩節寫了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詩歌就是要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引導我們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一方面他們非常喜歡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喜歡多媒體上那一系列神奇的變變化。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正在發展,想象豐富不受限制,并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小腦瓜思考問題,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積極表達。在前幾課的學習中他們已了解了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了解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了解了秋天里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煉,跳躍性強,相信理解起來并不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培養學生的語感及朗讀能力。
2.仿照詩歌的形式讀寫詩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設想
這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紤]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對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課文并不難,關鍵是引導學生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用自己的語言表現美。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展現形象,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然后緊密結合課文借助多媒體開展一系列活動(如:聽秋聲、找秋聲、說秋聲)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美,學生在聽、找、說中動耳、動腦、動口領悟秋天的美好可愛。最后的寫秋聲引導學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與插圖、課文內容相符合的課件。2.輕音樂。(配樂朗讀時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復習導入,體驗形象
1、上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雨》,課后同學們搜集了不少資料,其中有一篇是我們學過的課文《秋天到》,還記得嗎?一起讀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圖片資料,生齊讀。)
2、秋天不僅有豐收的景象、繽紛的色彩,還有奇妙的聲音,今天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用心地去聽聽秋的聲音。(多媒體板書課題)
。墼O計意圖:通過復習《秋天到》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展示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幫學生感受秋天豐收的景象和繽紛的色彩,喚起學生心中對秋天的記憶,為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二、 明確要求,初讀了解
(一)聽秋聲
1、秋天有哪些聲音呢?我們一起聽聽。(播放課件及相關錄音:風聲、雨聲、蟋蟀聲、機器聲等)
2、 你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讓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聽到許多聲音,他用詩的語言替我們記下了秋的聲音,想不想聽聽。(多媒體播放課文插圖及錄音。)
4、愿不愿意也來一遍,各自讀書,注意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利用課件和相關錄音,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聲音和相應和景物形象化,為理解詩歌和創作詩歌作準備。]
(二) 找秋聲
5、詩人替我們記下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呢?各自讀書找找看,注意先讀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讀課文。
6、(多媒體展示閱讀提示,)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7、(各讀書后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利用多媒體板書:落葉、蟋蟀、大雁、秋風)
[設計意圖:方框里的提示是學習略讀課文的依據,它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按方框里的提示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方框的提示下,邊讀邊悟很快就能找出詩中描寫的秋天的聲音。]
三、 朗讀想象,體驗交流
(三)說秋聲
8、 這么多美妙的聲音,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好好讀讀課文,小組同學互相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節的什么聲音,為什么喜歡這些聲音,它讓你想到什么?
9、學生討論后指名交流,教師相機點評,引導想象,指導朗讀。
生:我最喜歡第一節寫的落葉聲,它讓我知道秋天來了。
師:能不能給大家讀讀這一節。(生讀)
師:還有誰也喜歡第一節寫的落葉聲,說說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黃葉鋪在地上,踩上去軟軟的,就像鋪了地毯。
生:我喜歡落葉聲,它讓我想到樹葉落下來,像蝴蝶在飛很美。
師: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讀讀,把美景展現出來。(生讀)
師:(播放課件創設情境)秋風吹過樹梢,樹枝輕輕搖擺,一片片黃葉離開大樹,隨著秋風翩翩起舞,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生:再見了,大樹!明年春天我還會來的>
生:大樹,謝謝讓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長,再見了。
師:說得好。讓我們一起,帶著對大樹的依戀,帶著對大樹的感謝,邊做動作邊讀第一節。(伴隨課件生邊做動作邊讀書。)
師:還有沒有喜歡其他聲音的同學?
生:我喜歡第二節的蟋蟀聲,因為我喜歡蟋蟀。
師:捉過嗎,觀察過它是怎么唱歌的嗎?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發聲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師:(多媒體播放蟋蟀彈琴的放大鏡頭)難怪詩人說它“振動翅膀”,原來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讀讀嗎?(生讀)
師:(放課件創設情境)秋風習習,蟋蟀再次來到陽臺上,他曾在這里歌唱了整整一個夏天,現在天氣涼了,臥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陽臺告別了,他會說些什么呢?
生:陽臺,謝謝你陪伴我一個夏天,明年夏天我再來為你演奏。
生:天氣涼了,我就要回臥室了,請聽我再為你演奏一曲。
師:我們請喜歡蟋蟀的同學一起讀讀這一節。(生齊讀)
生:我喜歡大雁的叫聲,我知道它們要飛到南方過冬。
師:見過大雁飛嗎,是什么樣的?(生學)
師:(放課件)天那么高那么藍,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
生: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師:多美呀,能讀出來嗎?(生齊讀)
生:我喜歡秋風的聲音。因為秋風既不像夏天的風那么熱,也不像冬天的風那么冷。
8.不論落葉還是蟲鳴,不論秋風還是雁群,都給我們帶來了秋的信息,讓我們一起讀讀前三節,好好感受這秋的聲音。(生齊讀)
[設計意圖:“說自己喜歡的聲音”這一發散性問題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閱讀的空間說只是一個方面,以說促讀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學生初步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使抽象的詩句具體形象化,既幫學生理解了詩句內容,又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發揮想象、體會情感,展開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豐富了詩歌的語言,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礎上的齊讀是學生情感的體現和升化。]
。ㄋ模┪蚯锫
9.其實秋的聲音很多很多,到處都有秋的聲音,所以詩人干脆把秋當作遼闊的音樂廳,在哪一節找到了嗎?(多媒體出示相關內容生齊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聲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說明要認真地聽,用心地聽才聽得到。
10、只有用心聽才能聽到秋的聲音,才能發現這些美妙的聲音蔵在哪,這些美妙的聲音到底蔵在哪兒呢?各讀課文找找看。
生:秋的聲音蔵在葉子里。
師:你聽到過葉子里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聲音?
生:是“刷刷”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汗水里,是農民勞動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谷粒里,是豐收的聲音。
(結合學生回答,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悟秋聲讓學生領悟秋聲的豐富多彩,不同的秋聲代表不同的秋景,蘊含著不同的圖畫,讓學生在悟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可愛。]
四、模仿創作,熟讀成誦
(五)寫秋聲
10、詩人發現秋蔵在每一片葉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生活中你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哪?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綻開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豐收了。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成熟的蘋果里,蘋果掉在地上。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轟鳴的收割機里。
……
11、同學們真細心,詩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我們卻在那里找到了秋,聽到了秋的聲音,能不能像詩人那樣用書上的語言,把你聽到的秋的聲音表達出來。老師先來過一把當詩人的癮。
師:聽聽,秋的聲音,石榴咧開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聲。
生:聽聽,秋的聲音,蘋果掉在地上,“撲通”,是喊我們品嘗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青蛙張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別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棉花露出牙齒,“格格”,是豐收的笑聲。
……
[設計意圖:借助詩句啟發學生說秋天的聲音還藏在哪兒,豐富學生對秋天特有聲音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創作做準備。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鼓勵、示范,開發學生潛能,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12、秋的聲音很多很多,馬虎的小朋友卻聽不到她,因為她是那么快,你還沒注意她就從北方匆匆地來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雖然她來去匆匆,只要你用心聽,你就能聽到秋的聲音。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再次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一起聽聽,秋的聲音(各自讀)
13、 秋的聲音真的很美妙,這首詩也寫得很優美,讓我們跟著音樂,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跟詩人一起去聽聽秋的聲音。(配樂讀)
[設計意圖:朗讀升化感情,感受秋的來去匆匆、悄無聲息,感受秋的美好、可愛。]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贊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于視角獨特語言精煉,再加上受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現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朗讀理解美
理解課文是需要讀的,理解詩歌更如此,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在讀的同時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就是收獲。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了黃葉飄飛,讀出了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了“振動翅膀”的原因,等等這些不正是新課標精神所要求的嗎?
二、活動感悟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節課沒有瑣碎的分析,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對美的感悟表現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聽、找、說、悟、寫,多器官共用,學生的學習是緊張有序的,是生動活潑的,他們興致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美。
三、寫作表現美
新課標倡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倡導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是個性化的最好體現,在理解課文時學生讀讀說說,逐漸感悟到詩歌蘊含的美,仿寫是學生理解感悟成績的再現,是學生口頭表達的訓練,也是學生對美的創造。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0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通過對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友人的懷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秋天里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了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練,跳躍性強,但是相信理解起來并不難,不過學生對秋天聲音的直觀感受不強,還需要老師的引導。課前安排學生搜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一些與秋聲有關的錄音帶,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以及相關課件。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知識與技能:
1、會認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重點:
1、會認9個生字。
2、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難點: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及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的錄音帶,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1課時
一、享受音樂,展開想象
1、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請大家閉上眼睛,聽音樂,邊聽邊想象畫面。
2、小組內交流感受: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也聽到了許多美妙的聲音,并寫下了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出示課件)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做游戲,檢查生字的朗讀情況。
4、小組內互讀,相互糾正。(教師巡視指導)
5、感知內容:課文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師相機板書:黃葉聲、蟋蟀聲、大雁聲、秋風聲。)
三、自主學習,交流感悟
1、小組合作學習第1~4節,完成自主學習卡。
出示自主學習卡:
內容
閱讀思考:詩歌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想象出什么樣的畫面?
聲音
畫面
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
2、交流匯報。
(1)語言訓練: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將詩歌內容換個表達形式。
、偾锏穆曇,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谇锏穆曇,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象出了什么樣的畫面?指名說,其他學生補充,相機理解“叮嚀”“歌吟”的意思。
。3)指導朗讀:把喜歡的小節自由多讀幾遍。
。4)分小組交流,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可選擇一種,仿照課文第1~4節的形式說一說。
3、自主學習第5、6節。
。1)自由讀這兩節,想一想這次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無聲的)
(2)通過對這兩節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理解體會。(師重點點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秋天里大自然到處都有秋的聲音。而與前面不同的是,這里是不能聽到的聲音。)
(4)生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互相評價。
。5)學了這兩節詩,你的感受與學習前面4節時有什么不同?(前面感覺秋天的聲音豐富,悅耳動聽,而此時覺得秋天又是靜謐的,讓人感到溫馨。)
4、指名說說學了整首詩后你對秋天的感受。
5、帶著這種感受自由朗讀詩歌。
四、誦讀回味
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誦讀,邊誦讀邊加上動作。聽聽,秋的聲音。本文是一首語言簡潔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贊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于視角獨特語言精練,再加上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借助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課堂氛圍活躍,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時節!那你們看到了些什么!
生:金黃的稻谷,飄落的樹葉……
師: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還有美妙的聲音呢,要不要聽聽。
二、欣賞朗讀,初步感受詩情。
。◣熇收b。)
師:怎么樣?美嗎?這么美的課文,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趕快打開語文書46頁,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讀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開始吧。
三、初讀課文。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去聽了聽秋天的聲音,F在,誰愿意用讀的方式帶著吳老師一起去聽一聽呢?
生讀。
師:你讀得真流利。誰能像她那樣帶夏老師接著去聽“秋天”的聲音?(分別指名讀二、三、四、五小節)
師:哪些小朋友愿意讀后面這一節呢?(生舉手)這樣吧,愿意的小朋友,咱們一起來!
生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又從遠方匆匆地去,聽聽,俺們聽到了秋的聲音。)
師:“聽聽,俺們聽到了秋的聲音”,誰能告訴俺你從課文中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找一找。
生再讀課文。找“聲音”。
師:找到了嗎?誰來告訴俺?
生:“刷刷、蛐蛐、叮嚀、歌吟”
板書:
黃葉刷刷
蟋蟀蛐蛐
大雁叮嚀
秋風歌吟
四、讀、悟、想。
1、師:哪個同學愿意把你喜歡的聲音的那一節和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學展示、朗讀交流。
生:好媽媽俺要走了,你珍重啊。
師:那好,喜歡這“刷刷”聲的小朋友們,用你們自身的感受來讀讀一段。
。ㄉ杂勺x課文并配上動作)
。2)生:俺喜歡“叮嚀”。俺來讀。(生讀)
生:大雁會對小樹說:“再見,俺親愛的朋友,好好珍重,明年再相會!
生:大雁對青蛙說:“青蛙,俺們明年見。”
生:大雁對螞蟻說:“快準備糧食吧,別偷懶,要不,冬天會餓死你的。
師:小伙伴們,快回南方吧,再在這會冷了,沒食物了
師:留在這里的朋友聽到大雁的話,心里會感到多么溫暖呀!讓俺們一起來讀讀。(齊讀)
。3)生:俺喜歡這一節。(聽聽,秋的聲音,蟋蟀振動翅膀,“嚁嚁”,是和陽臺告別的話音。)(多媒體展示秋的落葉圖,伴著清脆的蟋蟀叫聲。)
師:喜歡這節的小朋友們說說,為什么喜歡這節呢。
生:因為小蟋蟀在跟俺們告別呢!
生:“秋天多美呀!俺在美麗的秋天里,快樂地歌唱!鄙鹤杂傻刈x。
。4)俺喜歡豐收的歌吟。(生讀)
師;秋天到了,田野又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
生: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熟了。
第4段
師:那么多聲音感覺進入了————音樂廳
生集體讀
師:你還在哪聽到了秋的聲音
。ǜ鶕∨笥褌兊幕卮,適時出示“秋的聲音,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片葉子里”。并協助理解。)
讀第五段
五、想象創作,仿寫小詩。
師: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在吳老師陶醉,謝謝你們。想想看,秋天還有哪些聲音呢?
生:“嘩嘩嘩”秋雨快活地下。
生:“嘿呦嘿呦”小螞蟻忙著準備糧食過冬呢!
生:“呱呱呱呱”青蛙加緊挖洞。
師:俺們班的小朋友編的詩可真好,和起來又是一首小詩了。
六、拓展
師:小朋友們秋天把這么美妙的聲音送給了俺們,那俺們是不是也該送分禮物給秋天,來贊美秋天!
生:可以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出”秋天的聲音。
分組競賽。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用自己的語言表現美。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用自己的語言表現美。
教學方法:欣賞教學法自學法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一方面他們非常喜歡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喜歡多媒體上那一系列神奇的變變化。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正在發展,想象豐富不受限制,并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小腦瓜思考問題,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積極表達。
在前幾課的學習中他們已了解了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了解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了解了秋天里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煉,跳躍性強,相信理解起來并不難。
課前準備
1.各種音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叫聲)的錄音帶。
2.配套的課文朗讀磁帶。
3.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展開想象
1.游戲導入: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我們做一個聽錄音猜聲音的游戲,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聲響錄音帶)
2.展開想象: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聲響錄音帶,引導學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么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指名學生讀,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營造樂讀氛圍,激勵學生多人次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第1—3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展開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這些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進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3.學生評議并補充畫面,把畫面說生動、說形象。
4.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四、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1.教師有感情地配樂誦讀第4—5節。
2.讀后引述:聽聽,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讓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并仿照課文第1、2節或第3節的樣子,也來作一段詩,好嗎?
3.播放聲響錄音帶,說一說你聽到哪種聲音最美。
4.學生自由作詩,在小組交流,幾個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詩。
五、5.自由誦讀自己的作品,給學生配上音樂。
六、品讀體會,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后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感受到了什么?
3.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后一節。
七、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誦讀?梢赃呎b讀邊加上動作。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寫的詩,然后再朗誦。
板書設計:
12聽聽,秋的聲音
大樹
12聽聽,秋的聲音蟋蟀
大雁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課前準備
1、 選擇一段優美的關于秋的音樂磁帶。
2、 準備錄音機1臺、實物投影儀1架(或小黑板3塊)。
教學設計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放音樂磁帶)。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導入課題:有一位作家也聽到了秋的聲音,他聽到的和你們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嗎?(揭題讀題)
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a、鼓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b、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 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獨有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麗。
3、仿照詩歌的形式,自己寫幾句詩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讀、互讀等形式加強朗讀的訓練指導,讀出秋天美的感情。
2、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畫面顯示,形象感知,體會秋韻。
3、制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想象,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試著寫詩文,互相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品味詩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在續寫詩文中獲得創作的快樂。
【教學的重點】
1、品味詩歌語言的精練優美,并試著編寫幾局詩文。
2、從秋天的音響中,勾畫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秋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秋天來了四周的變化和留意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秋天來了,誰觀察過我們西樵四周的環境有什么變化?(指名說)對,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讓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走進聲音的世界,靜靜地聽,然后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意思?看誰的耳朵最靈。(課件播出幾種聲音,生猜)
2、再次聽聲音,想象一下是怎樣一幅情景。(指名說)
3、課件播放畫面。
4、你還想聽聽更多有關秋的聲音嗎?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把美妙的聲音編成了一首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5、指名讀課題,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二、初讀課文,幫助正音
1、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說說略讀提示中教我們怎樣學習詩歌。(指名)
2、自由朗讀詩歌,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師檢查生的識字情況:
⑴自由練習;
⑵小老師教讀;
、侵该x;
、葧x的站起來讀。
4、找6人讀詩歌,每人讀一節,幫助正音。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思:想想讀中你聽到什么聲音?(板:黃葉、蟋蟀、大雁、秋風)
2、把喜歡的聲音的那一節自由多讀幾遍。
3、生把喜歡的那節指名讀,生評,說說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多種形式讀:師范讀、男女讀、小組讀、愿意的站起來讀)
4、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什么?
5、學了這幾節,你體會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6、把三節美美地讀一讀。
7、聽聽,走近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聲音?(指名說)
8、秋的聲音,在……(引生讀第5節)
9、仿詩歌,自編詩歌。
10、導讀第6節,你感受到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節?(齊讀)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秋天,從遠處匆匆地來,向遠處匆匆地走,回去就讓我們把這美妙的秋的聲音讀給家長聽,也把自己編的這收詩歌寫下來,好把秋記在心中。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 篇15
案例:
師:秋天的花五彩繽紛,所以有人形象地說秋天是一幅畫,不過有位詩人卻在畫中聽到了聲音,他說秋天簡直就是一座遼闊的音樂廳!里面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聽嗎?
生:想聽!
師:(聽錄音)你聽到秋的聲音是什么?
生:我聽到秋的聲音是刷刷、蛐蛐...
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當作里面的角色(黃葉、蟋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好好地讀一讀。
師:你把自己當作什么?
生:我把自己當作小黃葉。
師:請你用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一段。
生: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師:為什么你“刷刷”念得這么慢?
生:因為樹葉要離開大樹媽媽了,大樹媽媽不舍得。
師:請小朋友帶著這樣的感情一起讀讀這一段。
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師:有沒有讀得不同的?
生: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師:你的“刷刷”為什么讀得這么快?
生:因為黃葉急得要去旅行了。
師:還有沒有小朋友要讀?
生: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師:你的“抖抖手臂”為什么抖得這么輕?
生:因為我把自己當作是大樹,小黃葉要走了有點舍不得。
分析: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首先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鄙鲜鼋虒W片段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一、整體感知,自由擇讀。
閱讀課文,首先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悟,對情感有所共鳴,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時,教師要再次深入課文情境讓學生自由擇讀。如案例中“請小朋友把自己當作里面的角色,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好好地讀一讀”,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自求知的需要,更使他們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
二二、邊讀邊想,以情促讀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白x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情。在朗讀中教師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
例如 師:你把自己當作什么?
生:我把自己當作小黃葉。
師:請你用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一段
生: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師:為什么你“刷刷”念得這么慢?
生:因為樹葉要離開大樹媽媽了,大樹媽媽不舍得。
師:請小朋友帶著這樣的感情一起讀讀這一段。
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閱讀教學要以“情”為主線,邊讀邊想就是讓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通過聯想的方式,再現出具體的形象,使情境、文字、語言融為一體。使閱讀教學富有生命力。
三、各抒已見,情感朗讀
由于學生理解的方式、角度以及個性品質不同,所產生的體驗也不同,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他們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對于朗讀“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這一句時,不是急于收場,而是通過“有沒有讀得不同的?”這樣一個簡單的提問,點撥學生,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場所,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讀出個性,讀出情感。因此,朗讀時體會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讀出什么樣的語調、語氣。要讓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相互啟迪,使學生、教師、作者三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